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墨子:生前伟大,死后寂寞!埋头苦干的墨家学派,为何突然绝迹?

墨子:生前伟大,死后寂寞!埋头苦干的墨家学派,为何突然绝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28 更新时间:2024/1/22 14:09:42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韩非子是法家代表,在他看来,在他所处的年代(战国后期),只有儒家和墨家才称得上是“显学”,所谓“显学”,是指当时处在热点上的学说。

[var1]

可见,即使在战国后期,墨家学派的影响力仍然不输给同时期的其他学说。奇怪的是,十余年后,秦始皇统一七国,儒家、法家、道家仍然存在,为何墨家突然绝迹了呢?

一、太史公的头疼之处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是中国哲学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说,是因为当时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周天子原来的那一套不管用了,许多士人谋求建立新的社会规则,进而形成了诸多学说。在“百家”学说中,最出名、影响最大的学说有四个,即儒墨道法。

[var1]

太史公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为儒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都立了传,唯独没有给墨子立传,不是司马迁看不上墨子,而是因为秦国统一后,墨家思想几乎绝迹,司马迁头疼的是,他找不到相关的资料,无从下笔,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能用25个字来写墨子: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司马迁搞不清楚墨子的出身,也很难说清楚墨子所处的时代,只知道墨子有两个特点:擅长防守、生活节俭。

[var1]

根据《广韵》等诸多资料记载,墨子的出生时间大概在公元前476年,而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也就是说,墨子和孔子这两位“大佬”,注定无缘相见。墨子是平民出身,年幼时曾学过木工,他在制造器械方面的本领,甚至超出了公输班。《史记》认为墨子曾做过宋国的大夫。

《淮南子》记载,墨子原本是儒家弟子,后来他觉得儒家思想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于是自创一派,开辟墨家思想,并且广收弟子,墨家学派和其他学派有一个本质的不同,那就是他们实在太简朴,类似于“苦行僧”。

庄子·天下篇》记载:

“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

众所周知,孔子、孟子以贵族自居,他们出门,后面车马排成排,而墨子四处游学,身穿布衣草鞋,和儒家截然不同。

二、正反两极的碰撞

兼爱,非攻,这是墨家思想中最核心的四个字,墨子刚创建墨家学派的时候,或许并不起眼,在庞大的儒家学派面前,墨家学派最初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随着墨家的弟子越来越多,儒家开始紧张了。孟子在详细研究过墨家思想后,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杨、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不归杨,则归墨(墨家)。

孟子的意思是说,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的言论太可怕,如果不加以制止,将来天下就是他们的了。孟子说这话时的这个态度是很愤怒的,就差骂人了,可见墨家学派的崛起,对儒家的威胁之大。

[var1]

孔子创建了儒家学派,墨子则创建了墨家学派,儒墨之间的碰撞,才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碰撞,是正负两极的碰撞。

孔子自诩贵族,拥护传统的等级制度;而墨子自诩平民,追求兼爱的新社会秩序。孔子养尊处优,随从数百人;墨子粗茶淡饭,甘愿做个苦行僧。

孔子主张动口不动手;墨子则是一名防守的战士。孔子不谈天道,墨子则有“天志”。孔子认为一切手工都是奇巧淫技,而墨子则是一位机械大师。

孔子和墨子,是价值观的两极,注定不能和解。儒家学派一向注重理论,而墨家则注重埋头苦干。

在遥远的先秦时代,君王贵族等级森严,所有平民都想成为士人,所有的士人都想成为贵族,就连孔子这样的落拓贵族整日还保留着对贵族的向往,但墨子不同,他以底层平民自居,不求显贵,整日节衣缩食,粗茶淡饭,步履草鞋,整日埋头苦干,以万民之利而奔波。笔者没有否定孔子之意,但像墨子这样的先秦思想家,其实是最难得的。

[var1]

孟子曾人认为,即使把墨子粉身碎骨,他还会甘心为天下人做有利的事情,这样的墨子,焉能不伟大?

或许,墨子的这种思想太过超前,导致他曲高和寡,生前的伟大,掩盖不了他死后的寂寞。

三、神秘的组织

墨家不仅仅是一个学派,还是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不仅有自己的学说,还有一帮忠实的信徒,从而形成一个神秘的防御武装。

以中学课本中的《公输》为例,约在公元前445年,公输班帮楚国造云梯,打算攻打宋国,墨子听闻后,一方面徒步十天十夜赶往楚国,另一方面让自己的徒弟禽滑釐等人手持自己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墙上布防,最终软硬兼施,避免了这场战争。这个故事把墨家的“非攻”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思考,那就是墨家弟子手持防守器械,真的有能力挡住楚国的大军吗?如果挡不住,楚惠王怕什么?说明能挡住!这足以证明,墨家,不仅理论厉害,而且手里还有“枪杆子”。

[var1]

根据后世的零星记载,墨家的内部结构十分严密,他们的领袖叫做“矩子”,而且是终身制,墨家弟子以“兴万民之利”为原则,坚决执行“矩子”的命令,纵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不后退半步。

笔者认为,非要用两个词来形容墨家,不是“兼爱”和“非攻”,而是“埋头苦干”和“一切为民”。

四、生前伟大,死后寂寞

蔡元培曾认为,墨子是中国的亚里士多德,他的很多哲学理念,放到今天,同样很先进。笔者认为,墨子仿佛是一个穿越者,他的许多精神品质,放到今天,也同样高尚。

墨家学派见义勇为,急人所难的精神是值得弘扬的;

墨家学派勤俭节约,埋头苦干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墨家学派言行一致,不说空话的精神是社会所需的;

墨家学派赤子之心、一切为民的精神是万世不朽的。

[var1]

墨子和他的墨家学派如此伟大,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何突然消失了呢?笔者认为,有四大原因,导致了墨家的绝迹:

第一,为民不为君。墨家主张平等与博爱,以保护百姓为己任,说白了,墨家本质上是为了百姓,并不是为了统治者,这种为民不为君的学说,在封建社会很难吃香。

第二,曲高和寡。墨子的思想实在太过超前,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弟子只能领悟到基本层面,导致到了后期无法深度传承和开发。纵观墨家代表人物,除了墨子,几乎很难再找到第二个,这也是墨家衰落的原因之一。

第三,组织的“可怕”之处。上文分析过,墨家不仅仅是一个学派,他还有一个非常强悍的武装组织,这些墨家之地以领袖的命令是从,在战乱年代,他们有“市场”,但到了天下一统后,这种组织对统治者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墨家必然遭到打压。

[var1]

第四,精神要求太高。墨家学派要求弟子严以律己,衣如囚,食如丐,刚兴起时或许能吸引许多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主义的光芒退去,许多弟子被物欲横流所引诱,传承人则越来越少。不是墨子要求太高,而是社会发展没有到那一步,墨子太超前了。

第五,老对手的侵蚀。在先秦时期,墨家思想特立独行,和儒家、法家格格不入,因此,无论是以法家治国的秦国,还是独尊儒术的汉朝,墨家势必遭到排挤。尤其在汉武帝之后,儒家被确定为天下正统,外儒内法成为统治者普遍采用的工具,墨家这个老对手就更没有生存空间了。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曾写道: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墨子和他的墨家学派,不正是民主的脊梁吗?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司马迁《史记》故事:田单以一城光复齐国,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田单的简介,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资料,田单收复齐国七十城

    正面的交锋和侧面的奇袭环绕在一起,交织在一起,融汇在一起,就像一个没有起止、坚不可摧的圆环一样,让人捉摸不定,没有头绪。历史上那些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做到奇谋变化莫测,奇兵层出不穷。战斗之前,就要像处女一样沉静、柔弱,想方设法让敌人敞开门户,毫无戒备。战斗之时,就要像兔子一样快速和敏捷,像老虎一样凶

  • 历史上真实的毛遂,是不是被郭开害死的,他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毛遂被郭开抓住了什么把柄,毛遂的资料有哪些,郭开个人资料简介

    [var1] (《大秦赋》中的毛遂) 那么,真实的毛遂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毛遂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便是“毛遂自荐”后的使楚之行。在楚王宫,毛遂慷慨激昂的陈词,挟持并震慑住了楚王。逼迫他歃血为盟,签订合纵条约,派兵救赵,解邯郸之围。 回顾历史,毛遂之所以能有这一路神级表现的机会,都源起于赵武灵王和平原

  • 历史上的吕不韦究竟是什么形象,仅是个投机商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吕不韦简介,历史上吕不韦真实身份,历史人物评价吕不韦

    作为经典故事《奇货可居》的“总导演、总编剧和总策划”,吕不韦可谓是成就秦始皇的核心人物。然而,正是由于“奇货可居”太过传奇,留给后人的遐想空间和谈资太多,直接导致了后人对吕不韦的认知出现了片面和偏颇。吕不韦在历史上的名气虽然极其响亮,但一提起吕不韦,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他就是个投机分子,浑身充满着商

  • 孔子被弟子气到飙脏话,没想到流传至今,成为老师批评学生的句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的10句脏话,孔子被学生气得说了哪句脏话,孔子教育弟子经典语录

    [var1]孔子经常在各国之间游历,出自他手的徒弟更是个个都是人才,这也使孔子成为众多教师的楷模。虽然孔子被称为圣人,但是他本身却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气的时候也会发火,甚至逼急了也会爆粗口。他的学生宰予就是这么一个学生,气的老师爆出千古名句。想必这是他没想到的。[var1]宰予是孔子手下著名弟子

  • 南窑庄出土燕国铜壶,将壶内的东西取出来,还发现叫不出名的金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出土燕国铜壶,燕国铜壶内部图片,南宋鹰嘴壶

    [var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2年1月10日,江苏省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南窑庄的村民正在修农田。在挖水渠的过程中,一位姓万的村民感觉铁锹触碰到一个“硬东西”,他连忙喊身旁的两位兄弟过来,当他们将硬东西从

  • 华督:强夺孔子六世祖母,比“西门庆”更可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孔子六世祖母谁厉害,华督简介,华督杀孔父夺其妻

    [var1] 西门庆欺男霸女、胡作非为,武松杀了他,可谓为民除害,大快人心。但这毕竟是小说家虚构的人物,看看就好。 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的所作所为,比小说家虚构的西门庆更加可恨。 [var1] 此人叫华督。 华督是春秋宋国的贵族,宋戴公之孙,好父说之子。 宋殇公(名与夷,宋宣公

  • 勾践去世后,越国内乱不断,最终被楚国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勾践死后越国多久被灭,勾践灭吴之后越国的结局,勾践复国后越国现状

    [var1] 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卧薪尝胆后,越国逐渐强大。公元前473年,勾践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

  • 勾践卧薪尝胆19年后灭掉吴国,成春秋一霸,为何很快就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越王勾践灭吴国过程,勾践怎么努力灭掉吴国的,勾践灭吴国失败的原因

    不过小说写得再精彩,也没有真实的历史来得刺激,历史上关于复仇的故事也非常多,其中被人们提起的,显然就是春秋时期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一 吴国的斩趾之仇 说起勾践这个人也挺有意思的,他的名字其实不叫勾践,而是叫做鸠浅,之所以在史书上被称为勾践,那是因为当时的越国为蛮夷之地,与中原的语言完全不同,因此中

  • 功绩卓越的吴起,却在历史上有着杀妻的骂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起杀妻拜将的真实结局,吴起真的杀妻求功名了么,历史上吴起的资料

    历史上的名将众多,但是能真正做到一辈子无败绩的却是寥寥无几,而战国吴起则是其中之一。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还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鲁国时曾为鲁穆公率军大败齐军,在魏国时训练出了战国最精锐的步军——魏武卒,投奔吴国后又进行了“吴起变法”。可以说,吴起一

  • 楚国李园究竟用了什么办法,干掉了如日中天的春申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楚国的李园之死,杀死春申君的李园下场,楚国的春申君简介

    于是这种事情看起来就很像儿戏。我们在史书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这种情况,就是昨天还在叱咤风云,今儿晚上因为某个阴谋诡计,被哪个小人暗算了,小人当道成了权臣,原来的这位却就被拉下马来。春秋战国的政治不是政治,这样的政治或者一个女人,或者一碗鳖汤,或者一句玩笑话,都会崩盘。看透了本质的,就很会利用阴谋诡计来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