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甘茂秘密送了紧急函盒回秦国都城,为什么秦武王一看就懂?

甘茂秘密送了紧急函盒回秦国都城,为什么秦武王一看就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61 更新时间:2023/12/18 9:04:22

春秋战国时代传递消息,有所谓信使,就是专门负责传达消息的使者。一般情况下朝堂或民间,皆有所谓信使之人,庶民们没有文化,写不了字,往往传达的就是口信。而朝堂之上,传达消息则有专门秉笔者,用到的或是竹简布帛之类,装载这些竹简布帛的还有特制的盒子,称之为函。

那时候重要的书信,总是会用精致的盒子装起来,是所谓函。这种盒子式的书信,在天子诸侯乃至高层贵族之间,数百年间皆为盛行,而且也都关系到很多重要之事、绝密之事。比如卫国卫宣公时代,卫宣公经不得宣姜的耳边风,居然派人去暗杀自己的嫡长子太子伋,结果公子寿得悉秘情,因为跟太子伋相亲相爱,便是当了太子伋的替死鬼。其间就很多次用到函盒。

暗杀者们把公子寿的首级装在盒子里,准备拿回去给卫宣公复命。半途上又遇到了真正的太子伋,将太子伋斩首后“并纳函中”,带回卫国都城。可见当时之事,如暗杀之绝密事,皆会用到书函。很多时候函盒也会被用来装人头。还有鲁庄公杀掉了召忽,在齐国隰朋受鲍叔牙之托,到鲁国来接管仲归国的时候,顺带就带走了召忽的人头,鲁庄公是“函封召忽之首”,交付隰朋。

[var1]

函盒被用来装人头,最出名的当属荆轲刺秦。秦王嬴政七国通缉樊於期,樊於期为报仇,自愿奉献头颅给了荆轲,让荆轲以此为见秦王嬴政的投名状。而在秦国朝堂之上,荆轲“取过图函,亲自呈上”,才是真的近身了秦王嬴政。只是这场刺秦之事,结局悲壮,荆轲身死而秦国大军奔袭燕国。出谋划策“荆轲刺秦”的太子丹,最终自己的头颅也装到了函盒中,“燕王将太子丹之首,函送李信军中,为书谢罪”。

当然其实函盒也不是都是如此阴谋之事,正儿八经的活动,函盒也都有用。齐桓公举行诸侯会盟的时候,曾经命主持者“捧约简一函”,宣布的就是重大册命,而齐桓公的九合诸侯之举,也即是出现在此函盒之中。而诸侯国君们所谓的重大举措,也都会用到函盒,比如周惠王时期的王子带之乱,天子就有“为玺书一通,封函甚固,密授宰孔”,期图取得郑国的支持。

这些函盒因之其重要性,也多有密封环节,大多是“密致”“密封”,如伍子胥家族受人诬陷,伍子胥就曾写信给楚国国君,走的也都是秘密通道,要是不密封半道上被发现了,可能就会走漏了消息,就会大事不妙。当然很多时候,即便如此,有了这些秘密的信函,也难改变事情的走向。比如国君就对伍家不加留情,还是派人去抓捕伍氏全家,走的又是公族和重臣之家的秘密通道,“持封函印绶,往棠邑来,伍尚已回城父矣”。

[var1]

还有秦国甘茂带兵攻打韩国时,因战场遇有急变,甘茂便是“为书一函,以谢武王,武王函视之”,甘茂这个函盒走的当然也是秘密通道了。甘茂临阵来了急信,秦武王懂得其中道理,知道是甘茂缺兵少将了,就派大将前往相助甘茂,结果韩兵惨败,被秦国斩首七万有余。

更多文章

  • 关于划分“春秋”和“战国”的八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和战国是怎样划分的,为什么要划分春秋战国,春秋和战国划分标准

    [var1]不过,关于“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阶段,到底该以哪个历史事件来划分,或者该以哪一年为分界线,却始终没有定论。接下来,简单盘点一下划分“春秋”和“战国”的八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为合理呢?第一种: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来源:《公羊春秋》、《谷梁春秋》截止之年“春秋”这一历史时期名称的

  • 公子荡只打架不读书,为何秦王还是选他当太子,而不是嬴华和稷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赢得了中国的优势是成熟,稳定和军事上的优点。然而,华英本人有两个缺点。一种是他的母亲,邪恶势力,极力想让成为太子,所以不惜得罪秦和魏。另一种是他一直和秦旧族接触,想拉拢秦旧族的势力,这和当时秦国的国情是有冲突的。这两个缺点已经说明元华不适合做太子。[var1]嬴稷的优点是极其聪明,能举一

  • 历史纪录片《风云战国之枭雄》:从失败者角度再现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最新战国纪录片,中国通史纪录片战国七雄完整版,历史纪录片春秋战国

    历史纪录片《风云战国之枭雄》:以失败者的视角再现战国《信陵君篇》张博主演,《昌平君篇》黄维德主演。金铁木导演说,过去战国的作品很多都是从秦国的角度来看的,但秦国是赢家,《风云战国之枭雄》希望从其他六国的失败者的角度来呈现那个时代。《风云战国之枭雄》海报《风云战国之枭雄》汇聚张博、黄维德、宋扬、苏克、

  • 著名典故“将相和”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廉颇、蔺相如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廉颇蔺相如经典故事结局,廉颇和蔺相如著名故事

    [var1]到了春秋末年,原本的十一个世族只剩下了智、赵、韩、魏四家,其中智家势力最为强大。于是,韩、赵、魏三家共同消灭智家,并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分别建国,这便是“三家分晋”。三家当中,赵国曾一度成为东方最为强大的国家,而廉颇、蔺相如则是赵国强大的重要保障。作为“将相和”故事的两大主人公,他们最终的结

  • 商鞅这个人一心一意为了秦国,最后难逃车裂之刑,不可谓不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鞅为何受车裂之刑,大秦帝国之裂变商鞅车裂视频,商鞅兵败车裂的主要措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来了一个首度大一统国家。他统一中国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跟历代先君的努力息息相关。 我们经常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孝公时代。距离秦始皇统一中国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此人施行的商鞅变法对秦始皇大一统奠定了极大的基础。秦孝公时期,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

  •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这4个根本原因是秦国变法成功的基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商鞅变法真的很成功吗,商鞅变法有何厉害之处,商鞅变法对秦国起到了哪些作用

    [var1] 一、商鞅变法汲取了李悝变法的经验 在商鞅变法之前,李悝在魏国进行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魏国在战国初期成为七国第一,李悝功不可没,但是后面魏国富了之后,国君慢慢沉迷

  • 春秋战国打仗都不缺粮,为何鱼米之乡的诸葛亮,却次次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要知道,战国七雄并不是都生活在鱼米之乡的地区。当时真正的鱼米之乡并不多。而益州却是一个真正的鱼米之乡。诸葛亮在给刘备进行军事规划的时候,之所以选择益州,就是因为益州是天府之国,有沃野千里。总之,战国时期很多地方都不怎么出产粮食,但是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战国很缺粮的记载。而诸葛亮生活在鱼米之乡,他的北

  • 春秋战国时,楚国连出四位明君,却依然被秦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战国楚国的明君,楚国十大明君,楚国三位明君是谁

    [var1]一首先,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楚声王六年(前402年),楚声王被“盗贼”所杀后,熊疑继承王位,为楚悼王。楚悼王在位时,魏国、韩国、赵国这三晋已经崛起,并且经常联手进攻楚国,这给楚悼王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正当楚悼王一筹莫展的时候,魏国名将吴起来到了楚国。对此,楚悼王用人不疑

  • 春秋战国,除白起外,也许此六人亦能堪称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十大武将,战神白起图片,春秋战国时期综合实力最强的名将

    [var1]我国历史上有位著名的兵圣。他就是春秋时的名将孙武。这位孙兵圣武力值肯定不能与猛张飞相提并论,但他一生却没有输过。孙武最出色的地方就是辅佐小吴国一口气差点消灭了强楚。楚国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它占据了周代一大半的地盘,带甲超过60万。可是吴国只出动了不到10万人的大军就几乎把楚国灭了,

  • 春秋:宋殇公的腹心之疾与开启中原之乱的“东门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殇,宋以后中原为何衰落,春秋时代宋襄公七年后发生了什么

    [var1]宋殇公的心腹之疾宋殇公就是继承了宋穆公国君之位的公子与夷,他是前任国君宋宣公的儿子。对于父亲把国君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叔叔而没有传给自己,宋殇公当然是不满意的。做了那么多年的太子,到头来登上国君之位的却是别人,换了谁都高兴不起来。但木已成舟,他也没有办法。“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如果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