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标在世时,为何朱棣不敢跟他争太子之位?看看朱标势力有多大

朱标在世时,为何朱棣不敢跟他争太子之位?看看朱标势力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111 更新时间:2024/1/27 22:35:02

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旧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便想要迁都,而目标便是天下兴盛的长安。

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朱元璋派遣朱标考察陕西,为新都选址。可惜的是,第二年朱标病逝,此事不仅沉重打击了朱元璋,也让大明江山的延续充满了坎坷......

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战争

根据史料的记载,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保障大明朝的长治久安,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而他的办法就是效仿西周时期的“诸侯制”——分封诸王。

当时,他把宗室二十五人封为藩王,分别驻扎在全国各个战略要地,以拱卫京师。在朱元璋的心目中,他是这么认为的:“天下之大,必建藩屏......分镇诸国”。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简单,朱元璋就是想让皇帝坐镇京师、看好大本营,而他的几个儿子为大明朝拱卫边疆、开拓土地。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但藩王势力的膨胀,势必会对朝廷中枢产生威胁。

当然,这种潜在的威胁他也知道,为了避免这个隐患,朱元璋曾下令凡受封诸王必须离开京城,藩王之间不能往来。即使进京,也需要一个藩王走了,另一个藩王才能进入。

朱元璋这么做有用吗?他活着的时候或许有用,但他死了就没用了。众所周知,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英年早逝,朱皇帝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封朱标的次子(长子去世了)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皇帝。登基不久,朱允炆便听信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对各大藩王进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朱允炆便削周王朱橚,废为庶人;而后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结果,他在处理湘王朱柏时,或许是因为用力过猛,湘王居然不堪受辱、举家自焚。

而后,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大同,岷王朱楩被废为庶人。种种的种种都暗示着削藩进行到底,而因为手段过于强硬,激化了朝廷与藩王之间的矛盾。

朱元璋曾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于是乎,在公元1399年,朱棣杀了朱允炆派去北平监督他的使者,开始了靖难之役,旗号就是“清君侧,靖国难”。

靖难之役说起来也很简单,前期耿炳文、李景隆携朝廷大军多次攻打北平,但却都被朱棣击败。当然,朱棣虽然屡战屡胜,但却受兵力限制,一直都没办法扩大胜利。

在此情况下,建文三年,也就是靖难之役的第3个年头,朱棣直接率兵南下、直逼南京。朱元璋在位时,能够杀的武将都杀了,朱允炆根本就没有大将可用。

可想而知,燕王打入南京时,群臣没有一人能够抵抗,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失败,朱棣则以成功者的身份成为了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为明成祖,又叫做永乐大帝。

针对这一件事情,很多历史粉都有过这样的评价:“若是朱标还活着,朱棣根本就不敢有造反之心”。那么,朱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何他的震慑力那么大。

朱标的优势——政治优势

首先,咱们来看看朱标的政治优势。朱标出生于公元1355年,当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并取得了胜利。因此,朱标的出生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好兆头。

甚至于,他当时还找了一块石头写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八个字,可见朱标在朱皇帝的心中有多重要。另外,朱标的母亲是马皇后,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嫡长子。

看过胡军演的《朱元璋》的人,或许都会有一种感觉,朱元璋虽然有很多儿子和妻妾,但他、马皇后、朱标三人才是一家人,其余人皆不在此行列,这便是老朱对小朱的偏爱。

三国时期,曹操是什么时候立的世子?大致是在自己快去世时。古人立世子、太子很有讲究,不到自己行将就木的那一刻都不会表明,尤其是明清时期。

然而,朱元璋刚自立为吴王的时候,就直接将朱标封为了世子,当做未来接班人来培养。洪武元年同样是如此,朱皇帝刚刚登基,就把朱标立为太子。

历史上,有很多太子权势大了之后,就想要提前篡夺皇位,那么朱元璋不怕儿子这么做吗?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朱元璋不仅不害怕,或许他还很期待(朱标很儒,朱元璋希望他的手段强硬些)。

从时间上来看,朱标是在22岁开始涉足政务的,这个时间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早的。更甚至,朱元璋还下令:“日临群臣,听断诸司事,以练习国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先让太子处理,然后再把结果说给我听。从某个角度来说,朱标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半个皇帝”了,有直接任免、生杀大权。

只是,对于朱元璋来说,这种程度还不够,他曾下令让大臣对朱标行储君之礼,等同于提前享受皇帝的礼仪。如何来形容朱标的政治地位呢?他或许不是最有权的太子,但却是最有地位的太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没有一个太子能够比肩朱标,哪怕让朱元璋提前给朱标皇位,估计他也愿意,朱标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对皇位的渴望程度并不是那么高,两人都是顺其然、不分你我。

朱标的优势——军事优势

说完了朱标的政治优势,再来看看他的军事优势,毕竟军权是皇帝掌控天下的根本力量。朱标很儒,这一点朱元璋也清楚,所以他给这个儿子找了一个很靠谱的大将,那就是常遇春。

洪武四年,朱标与常氏成婚,这是他的太子妃,而常氏的父亲就是大将常遇春。除此之外,常氏的舅舅是蓝玉,也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们与朱标就是自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除了这两人之外,朱标建府之后(建立自己的权力班底),朱元璋更是将所有才华高的人都给了他。李善长是太子少师,徐达是太子少傅,常遇春是太子少保,这些人位居三公。

冯胜、胡美、廖永忠、孙兴祖、耿炳文、邓愈、汤和、刘基等人,都在朱标的手下任职,等于说朱标有着自己的小朝廷,而这些人都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

假如说,朱标称帝削藩,单单将这样的武将班子亮出来,朱棣想谋反的想法都不敢有。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制造过胡惟庸案,被杀的武将、家属上万人。

然而,朱元璋却放过了蓝玉这位大将,哪怕他在征伐北元的时候,触犯了朱元璋的底线,朱皇帝依旧没有杀他,就是为了给朱标留下一位可堪重任的大将(常遇春死的很早)。

一直以来,朱元璋都被视为“铁血”皇帝,但在蓝玉的问题上却隐忍不发,也从侧面显示了他对朱标的爱,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后来,朱标一死,朱元璋立刻对蓝玉动了屠刀,制造了一场不输于胡惟庸案件规模的“蓝玉案”,杀尽了最后一批开国功臣,也为朱允炆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死后的待遇非常之高

最后一点,朱标在天下间的影响力很高。名师大儒宋濂是朱标的老师,代表着天下儒生对他的支持,朱标还经常巡查百姓,积攒了足够多的名望与仁义之心。

他还是一个宽厚仁慈、兄友弟恭的人,大臣们若是犯了错误,朱标会向皇帝求情,哪怕触怒龙颜也在所不惜,史书是这么记载的:“忤太祖意”。

对于兄弟,弟弟们若是犯了错,亦或者之间产生了矛盾,也是朱标在其中调和,在众兄弟们间的威望很高:“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

像这样一个要军事有军事实力,要政治有政治地位,要天下有天下影响力的人,哪怕朱棣是众多藩王中最厉害的一个,他拿什么与朱标斗呢?即使奋而一击也只有失败一条路。

可惜,这样的一个传奇太子却英年早逝,若是他不死,大明朝估计又会是另外一番样子。最起码,朱元璋不会屠杀蓝玉一干人,明朝的疆域、成就或许会更高的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朱标病逝,朱元璋将其葬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朱允炆登基后,又加封父亲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死后还能享受这样高贵的称号,在历史上找不出几个太子可以与他媲美。

更甚至于,一些历史上皇帝的待遇,都不如朱标辉煌。对于朱标,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更多文章

  • 甲骨文造假:古董商人与农民纷纷造假,为何骗过中外专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甲骨文古董值多少亿,甲骨文造假全过程,古董造假村

    2007年,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发表《汐翁〈龟甲文〉与甲骨文的发现》,指出该文“关于甲骨文的发现离奇而不符合事实”。李学勤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1911年时罗振常(甲骨文大师罗振玉之弟)有过安阳小屯村调查,指出当地人的确将甲骨文当“龙骨”售卖给药材商,但“购者或不取刻文,则以铲削之而售。其小块及字多不易

  • 奴隶制在古罗马始终未曾消亡,新大陆开辟后又转变为黑奴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奴隶制的变通奴隶制在表面上的消亡其实跟奴隶制的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前3世纪到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进行的布匿战争后,作为胜利方的罗马灭亡了迦太基,其领土扩张到了整个环地中海区域。而领土急速扩张的结果就是罗马境内被抓为奴隶的人数急速增长,而大量奴隶最终都流向了对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农业生产,所以到罗马帝

  • 秦国占据了周朝关中礼仪文化的核心腹地,为何关东诸侯称之为蛮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在周朝的地位,秦国和周朝关系怎么样,秦国是不是周朝故土

    其国君当为少昊氏之后,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

  • 比干被挖心后,分明没死,为何一见卖菜老妇便出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比干挖心简介,历史上比干是因挖心而死吗,比干遇见卖菜老妇为什么会死

    九阍大坏一木支,势知不可诚不欺。商之三仁异所归,死谏不欲狂囚为。贤哉万世忠臣师,比干而已前其谁。谏不当显何所持,忠必爱君无拂辞。——《比干台》在漫长的历史中,很多记录已经消失了,后人如果想要知道曾经的那段历史,只能通过文物和历史传说来探寻。就比如我国历史上的夏朝,西方一直是不予承认的,只承认我国历史

  • 武王伐纣,军中缺粮,周武王下令向富人征兵,军粮快速增长20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于武王伐纣的资料,武王伐纣的兵力,武王伐纣作战过程

    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姬昌的嫡次子,因为其大哥姬伯邑考去世,周文王去世后,次子姬发继位。姬发善于用人,他重用姜子牙、周公旦等人,西周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当时商纣王骄奢淫逸,自绝于天下,周武王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商朝。 周武王继位的第二年,他正式开始伐纣。周武王知道自己资历尚浅,不足以让将士们和诸侯

  • 武王伐纣时杀死一位商朝大将,几百年后其子孙复仇,将周朝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王伐纣真实故事,商朝与周朝,武王伐纣作战过程

    成汤自建立商朝以来,一直是体恤民生关注农业发展,但成汤离世之后,商朝都城多次发生水患商朝历代君主将都城搬到殷,因此商朝也叫殷商,商朝到末代君主纣王商朝的统治已经不保了。 在影视剧《封神榜》中,就是利用神仙鬼怪之说加上历史事实的融合呈现给观众的虚构艺术性,让观众对《封神榜》热爱,但历史上并没有记录

  • 武王伐纣时,杀死一位商朝名将,八百年后其后代复仇,将周朝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王伐纣真实故事,武王伐纣的结果和影响,武王伐纣作战过程

    但时值神权、王权和奴隶主并列而存,中央集权需要面对的是两方联手抗衡的结局,刚开始还好,等到文丁、帝乙和帝辛祖孙三代的时候,他们明显有些按捺不住,加快了集权的速度。 而虎视眈眈的西周和早已不满的各大诸侯、奴隶主也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趁着帝辛民怨沸起的时候,在姬发的号召下,瞬间揭竿而起,商朝一夜之间

  • 正史中的和《封神演义》的姜子牙,到底是怎么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姜子牙封神排名,封神演义中真实的姜子牙,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是个怎样的人

    姜子牙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被神化了的姜太公,而姜太公是历史上确有其人。那历史上的姜太公和神话传说中的姜子牙有何区别?姜子牙又叫姜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历史上的姜尚,年轻时家境落魄,为了维持生计,当过屠夫开过酒馆。 姜太公一介凡人,到了《封神演义》中摇身一变

  • 玛雅出土“甲骨文“,引发巨大猜想:玛雅文化是殷商创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玛雅预言与玛雅文化,玛雅文化历史记录,玛雅文明出土文物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学中—— 达·芬奇世间万事万物,变化无常,转瞬间,沧海桑田。对于一些人来说,拨开重重迷雾,探索真相,追求真理,便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牵挂。物质在运动发展,它如此复杂,好像我们无论如何都探寻不到真谛。玛雅人出土的东西中,镌刻着众多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几乎与我国古代的甲骨

  • 烽火戏诸侯:周平王弑父,周朝丢失基本盘走向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平王烽火戏诸侯,周平王是谁,周平王和周威烈王谁先谁后

    烽火戏诸侯中的不合理之处首先按照史书,我们还原一下历史:周幽王得到了一个大美人(褒姒),褒姒人本身就比较漂亮,笑起来更是美的是惊天动地。周幽王想着逗笑褒姒,于是就点燃了烽火。烽火是军事信号,一旦点燃烽火,那诸侯就必须勤王。诸侯们看见周幽王发信号了,所以就一路匆匆赶到镐京。结果赶到镐京之后,发现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