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遍地开花”的明代赘婿:法律说不让歧视,可仍然是“地位低下”

“遍地开花”的明代赘婿:法律说不让歧视,可仍然是“地位低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4/1/22 1:43:13

明朝男子

很难想象男方入赘这种现象,在古代男子为尊的封建社会当中也存在,并且还是比较见的事情。古代赘婿男子地位一直比较低下,而在明代,赘婿的地位在法律层面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并且赘婚现象更为常见。特别是在前朝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之下,明朝的赘婚政策会更为开放。但是,赘婚男子地位低下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被社会歧视也是一件常见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在男子为尊的封建社会当中,会有男子愿意入赘呢?

“遍地开花”的明代赘婿

由于政府开放性的政策,以及比较自由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明代的赘婚已经朝着常态化发展,逐渐被社会认可。

1、明代社会风气逐渐开放,男女比例失调,促进了赘婚现象“遍地开花”

除了国家层面上,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社会男女比例失调,也是明代赘婚发展的主要原因。

明代是一个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的时期,从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以及宠物的饲养当中,都可以窥见这种开放的社会风气。而在开放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婚姻自由的观念也开始形成,一些传统的封建婚姻观开始受到冲击,因此赘婚现象也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

而社会男女比例失调,也是这种赘婚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长久的存在于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如此,也就造成了社会上男多女少的情况,因此,在娶妻难度加大的社会之下,赘婚成为男子娶妻的重要途径。

大明

2、延续了元代少数民族政权政策的明代,出台保护赘婚的政策

在明代的一些法律当中,都有提出关于赘婚的法令,并且这些法令都是倾于保护赘婿权利的,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对于赘婚的支持赘婿的保障,使得明代赘婚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

明代之所以会形成如此开放的赘婚政策,是因为其前朝元朝属于少数民族政权。元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其思想化有着极为大的开放性。因此在受到前朝开放思想的影响之下,明代赘婚的法律法规也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在《大明令》当中就有记载关于赘婿的地位和权利:“ 凡招婿须凭媒妁,明立婚书,开写养老或出舍年限,止有一子者,不许出赘。如招养老女婿者,仍立同宗应继者一人,承奉祭祀,家产均分。”

法律承认并抬高赘婿地位

上文中也曾提到,明代的国家政策对于赘婿的权利和地位是存在一定的保障的,具体可以从他们享有的权利以及赘婚的条件这两个方面来说。

1、赘婿享有一定程度的财产继承权,也可以享有做官的权利

明代以前的赘婿是作为女家的一种附属品而存在,因此不可能享有财产继承权,也不可能去做官。但是在明代官方法律当中,却有规定赘婿的财产继承权和做官的权利。

赘婿悲惨地位

明代法律规定赘婿享有和继承人平分财产的权利。这是在封建社会当中,首次在法律层面上规定赘婿的财产继承权,这种在法律层面上的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一些财产纠纷,而且从财产平分这一点来看,明代赘婿的法律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入仕,这是明代以前的赘婿想都不敢想的,但在明代法律的保障下,这却是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 在《大明会典》当中就有记载这种赘婿做官的的权利,“景泰元年(1450 年)令应试儒士册内,原无名籍儒士,及赘婿义男,并文武官舍军校匠,悉不许于外郡入试。”

2、法律规定女家不能逐出赘婿再次嫁女,赘婿群体地位得到提升

对于赘婚双方来说,一般都是女家享有更高的权利,可以随意休婿,但是在明代法律的规定下,女家却不可以随意的逐出赘婿,这也体现了赘婿群体的法律地位的提升。

在明代《大明律》当中明确规定了,女家不可以逐出女婿之后再次嫁女。这是在封建历史上,第一次在法律层面上对于赘婚有如此规定。这从侧面上证明了赘婿的法律地位上升。而且也体现了当时明代政府对于赘婚现象的接纳和接受,在法律层面上,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赘婿地位和赘婚。

赘婿实际生活中过的“很惨”

虽说在法律地位上,赘婿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保障,但实际上在民间生活当中,赘婿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地位低下是赘婿生活的常态。

1、赘婿实际承担义务繁多,且生活小心谨慎,地位低下

在实际的赘婚生活当中,赘婿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很多,而且大部分生活比较小心谨慎,地位比较低下,完全和法律层面上规定的所相反。

大喜之日

一般来说,赘婿在婚姻生活当中,不仅要承担各种家庭琐碎劳动义务,还需要服侍家人。实际上的赘婿地位,和封建社会女子地位并无差别。不仅要成为女家的免费劳动力,而且还需要承担各种家务,听取女家规定,服侍岳丈和岳母,照顾妻家原夫的子女等等,甚至不能私自回家。可以说,当时的赘婿的实际地位和“卖身为奴”并无差别,甚至丧失了基本的人格。

2、赘婿实际权力很低,只拥有财产管理权,没有所有权

除了承担义务繁多之外,当时在法律层面上规定的财产继承权,在实际的赘婚生活当中,赘婿也是无法享有的。

大部分的赘婿,只享有财产管理权,但是并没有财产所有权。照看妻家的产业和财产,是赘婿应尽的义务,但是赘婿却没有任财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在一般情况下,赘婿在赘婚生活当中,其实只是充当一种免费的劳动力和延续香火的角色。

从赘婿实际上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层面上来看,明代赘婿的实际地位远远低于法律所规定的。虽然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去维护赘婚双方的权利平衡,但在社会生活当中,赘婿群体仍然是受到歧视的,仍然无法享有法律上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保障。

长久的压迫和歧视,带来赘婿们的反抗

这种现实情况和法律层面上完全相反的赘婿地位,不仅让明代赘婚政策名不副实,而且由于社会的歧视严重,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对于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毫无尊严

1、社会歧视赘婿现象频发,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

不论明代政府在法律层面上采取了多少保护赘婿地位的措施,但是赘婿在社会上还是受到普遍歧视的。在男子为尊的古代社会,男子主动愿意去当赘婿,是会被社会瞧不起的。不仅仅是女家家族会歧视赘婿,连男子本家都要受到一定的歧视,在女家受到一定压迫的赘婿,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保卫自己的权利,包括实施暴力或者偷盗财产等等行为。

而这些行为,直接就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于明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不利的影响。

2、较为直接的买卖关系,导致赘婚中双方关系不和谐

在赘婚生活当中,夫妻双方关系不和谐是一种常态,因为赘婚的成立条件本身就是一种交易。

双方的赘婚,实际上是一种明买明卖的婚姻关系。大多数的女家选择赘婚,都只是为了延续香火和获得免费劳动力,而男子选择赘婚,自然也并不会是因为真爱,而是为了获取一定的钱财或者财产。因此,这些赘婚的条件,也就暗示了双方不仅仅是一种婚姻关系,而是一种更为直接的买卖关系。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在赘婚生活当中,双方基本上没有什么情感联系,而直接导致了关系的不和谐。

再加上婚后财产的划分以及赘婿财产继承权的讨论和争论,使得当时的赘婚更像是某种经济交易,而不是婚姻关系。因此,在赘婚生活当中,家庭关系不和谐是一种颇为常见的现象。

总结

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风气双重的影响,明代的赘婚现象非常常见。从明代赘婿的地位来看,明代赘婿享有较高的法律地位,享有财产继承权和入仕的权利,但是在实际的民间生活当中,明代赘婿仍然逃离不了被当作免费劳动力和延续香火的工具的命运,地位十分低下。这种现实情况和法律层面上的矛盾,也就直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造成了赘婚双方的关系不和谐,也阻碍了明代社会的前进,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婚姻史稿》

2、《中国民俗通志·婚嫁志》

3、《中国传统婚姻风俗》

更多文章

  • 朱标在世时,为何朱棣不敢跟他争太子之位?看看朱标势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标不死朱棣敢不敢反,山河月明朱标拿鞭子抽朱棣,朱元璋太子朱标不死朱棣敢造反吗

    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旧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便想要迁都,而目标便是天下兴盛的长安。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朱元璋派遣朱标考察陕西,为新都选址。可惜的是,第二年朱标病逝,此事不仅沉重打击了朱元璋,也让大明江山的延续充满了坎坷......朱允

  • 甲骨文造假:古董商人与农民纷纷造假,为何骗过中外专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甲骨文古董值多少亿,甲骨文造假全过程,古董造假村

    2007年,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发表《汐翁〈龟甲文〉与甲骨文的发现》,指出该文“关于甲骨文的发现离奇而不符合事实”。李学勤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1911年时罗振常(甲骨文大师罗振玉之弟)有过安阳小屯村调查,指出当地人的确将甲骨文当“龙骨”售卖给药材商,但“购者或不取刻文,则以铲削之而售。其小块及字多不易

  • 奴隶制在古罗马始终未曾消亡,新大陆开辟后又转变为黑奴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奴隶制的变通奴隶制在表面上的消亡其实跟奴隶制的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前3世纪到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进行的布匿战争后,作为胜利方的罗马灭亡了迦太基,其领土扩张到了整个环地中海区域。而领土急速扩张的结果就是罗马境内被抓为奴隶的人数急速增长,而大量奴隶最终都流向了对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农业生产,所以到罗马帝

  • 秦国占据了周朝关中礼仪文化的核心腹地,为何关东诸侯称之为蛮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在周朝的地位,秦国和周朝关系怎么样,秦国是不是周朝故土

    其国君当为少昊氏之后,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

  • 比干被挖心后,分明没死,为何一见卖菜老妇便出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比干挖心简介,历史上比干是因挖心而死吗,比干遇见卖菜老妇为什么会死

    九阍大坏一木支,势知不可诚不欺。商之三仁异所归,死谏不欲狂囚为。贤哉万世忠臣师,比干而已前其谁。谏不当显何所持,忠必爱君无拂辞。——《比干台》在漫长的历史中,很多记录已经消失了,后人如果想要知道曾经的那段历史,只能通过文物和历史传说来探寻。就比如我国历史上的夏朝,西方一直是不予承认的,只承认我国历史

  • 武王伐纣,军中缺粮,周武王下令向富人征兵,军粮快速增长20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于武王伐纣的资料,武王伐纣的兵力,武王伐纣作战过程

    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姬昌的嫡次子,因为其大哥姬伯邑考去世,周文王去世后,次子姬发继位。姬发善于用人,他重用姜子牙、周公旦等人,西周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当时商纣王骄奢淫逸,自绝于天下,周武王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商朝。 周武王继位的第二年,他正式开始伐纣。周武王知道自己资历尚浅,不足以让将士们和诸侯

  • 武王伐纣时杀死一位商朝大将,几百年后其子孙复仇,将周朝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王伐纣真实故事,商朝与周朝,武王伐纣作战过程

    成汤自建立商朝以来,一直是体恤民生关注农业发展,但成汤离世之后,商朝都城多次发生水患商朝历代君主将都城搬到殷,因此商朝也叫殷商,商朝到末代君主纣王商朝的统治已经不保了。 在影视剧《封神榜》中,就是利用神仙鬼怪之说加上历史事实的融合呈现给观众的虚构艺术性,让观众对《封神榜》热爱,但历史上并没有记录

  • 武王伐纣时,杀死一位商朝名将,八百年后其后代复仇,将周朝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王伐纣真实故事,武王伐纣的结果和影响,武王伐纣作战过程

    但时值神权、王权和奴隶主并列而存,中央集权需要面对的是两方联手抗衡的结局,刚开始还好,等到文丁、帝乙和帝辛祖孙三代的时候,他们明显有些按捺不住,加快了集权的速度。 而虎视眈眈的西周和早已不满的各大诸侯、奴隶主也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趁着帝辛民怨沸起的时候,在姬发的号召下,瞬间揭竿而起,商朝一夜之间

  • 正史中的和《封神演义》的姜子牙,到底是怎么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姜子牙封神排名,封神演义中真实的姜子牙,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是个怎样的人

    姜子牙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被神化了的姜太公,而姜太公是历史上确有其人。那历史上的姜太公和神话传说中的姜子牙有何区别?姜子牙又叫姜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历史上的姜尚,年轻时家境落魄,为了维持生计,当过屠夫开过酒馆。 姜太公一介凡人,到了《封神演义》中摇身一变

  • 玛雅出土“甲骨文“,引发巨大猜想:玛雅文化是殷商创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玛雅预言与玛雅文化,玛雅文化历史记录,玛雅文明出土文物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学中—— 达·芬奇世间万事万物,变化无常,转瞬间,沧海桑田。对于一些人来说,拨开重重迷雾,探索真相,追求真理,便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牵挂。物质在运动发展,它如此复杂,好像我们无论如何都探寻不到真谛。玛雅人出土的东西中,镌刻着众多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几乎与我国古代的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