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立国550年,为何400年都在打仗?并非好战,你看考古发现什么

商朝立国550年,为何400年都在打仗?并非好战,你看考古发现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179 更新时间:2024/2/21 16:38:51

商朝对祭祀和军事的热衷,近乎狂热。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判定,商朝的国祚始于约公元前1600年,终结于公元前1046年,前后存续约550余年。

然而,这个存在了550年的王朝,却有近400年在打仗。

商汤灭夏“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奠定了商朝的统治根基,在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和平之后,从商王仲丁迁都于嚣开始,商朝开了对周边方国的大规模征战。

仲丁征蓝夷,河亶甲征夷、班方,武丁伐鬼方、土方、羌方,武乙征犬戎,帝乙征夷方、盂,直到末代君主纣王在位时,商朝依然在调集大军征伐东夷,东征西讨。

夏朝遗存二里头遗址中,出土文物以礼器为主,偶然发现的兵器,也属非实战性质的礼仪用具。而商朝却截然相反,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出土的青铜器中,兵器比例占到了15%,商朝中晚期的殷墟遗址出土的兵器比例上升到了70%。殷墟西区发掘的939座墓葬中,有166座出土了实战兵器,甚至包括平民墓葬。

殷墟不仅发现成批的戈、矛、箭簇等青铜兵器,还出土了大量战俘头骨,人种囊括了蒙古人种、太平洋黑人种、高加索白人种、爱斯基摩人种等等。甲骨卜辞中,商王出征前要占卜祭祀,战争结束后还要向祖先燎祭。

显然,商朝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依然是一个军事帝国,战争和祭祀几乎占据了这个帝国绝大多数统治时间,东征西讨是历代商王的主要政治活动。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商朝如此热衷于战争,真的是因为殷人好战吗?

我们首先来看传世史书和出土的甲骨卜辞关于商朝征战是怎么说的。

仲丁征蓝夷,是“蓝夷作寇”侵入殷商疆土;武丁征伐土方、鬼方,是因为对方“数侵殷边侯田”;征伐羌方的起因是“贞乎吴御羌”(命令王室贵族吴抵御羌的进攻);而商朝后期对东夷的大规模征战,史书记载的很明确,“武乙衰敝,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武乙时国力衰弱,东夷入侵攻入中土)”,“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

总而言之,殷商数百年的对外战争其实主要分两种:第一种是对背叛商王朝的诸侯方国的征伐;第二种是对入侵者的自卫反击。

事实上,考古发现显示,在二里头向二里岗文化过渡时期,伊洛平原并没有发现任何洪灾迹象。武丁时期虽然遭遇了洹水泛滥,但商朝都城始终在安阳殷墟,没有再发生迁徙。

这说明,商朝立国后的5次迁都,并非像后世所认为的那样是为了躲避洪水,商朝迁都的路线反倒是与它的“自卫反击”作战的用兵方向暗合。

比如蓝夷(今山西东南部屯留蓝水一带)作寇,仲丁迁都于嚣(今河南郑州)征蓝夷;班方(今山东曹县一带)作乱,河亶甲迁都于相;迁奄(今山东曲阜)后“征丹阳戎”(今山东曲阜西);迁殷(今安阳)后,卜辞中出现的商朝征伐对象变成了山西中北部一带的土方、鬼方,以及安阳以东的东夷。

如果把夏朝遭遇东夷有穷氏方国的入寇(后羿代夏)看作偶然事件的话,商朝所遭遇的周边方国的不断侵袭,似乎让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些周边的方国时不时都要去挑衅一下商朝呢,商朝的周边环境为何要比夏朝时差得多?

最早对这个问题作出考证的,是郭沫若先生。郭沫若认为,商朝的宿敌—土方是被殷人驱逐后逃往西北的夏民族,故对商朝侵扰尤烈。此后,学者程憬也提出“我们因知夏民族自为商所击败之后,其族一部仍留东方,而一部则已退至西北……”,得到了中科院研究员胡厚宣的认同。

如此看来,商朝立国后,周边依然存在着诸多夏人支姓或不服殷商统治秩序的夏代方国。

这一结论很快得到了考古发现的佐证。

根据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对536处夏代考古学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统计显示:夏文化遗存在汾涑盆地、长治盆地和环嵩山地区形成了3个遗址聚集区,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夏朝的统治核心—伊洛平原的二里头遗址外,夏人支姓和服从夏后氏统治的方国,分别雄踞晋南、晋中、豫东以及沂沭河和淮河流域(即后来的东夷区域)。

这种夏文化遗存的空间分布,与殷商王朝数百年来的征战用兵方向存在大幅度重合。

不仅如此,近年来对四川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也发现了有来自二里头夏文化的陶器、玉器以及牙璋。众所周知,牙璋是夏文化的典型器物,夏亡后,商朝将流传下来的牙璋改制为其他器物使用,而三星堆发现的牙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形制上还有改进和发展,依然是三星堆人的祭祀重器。

这一发现也揭开了商朝不惜劳师远征“伐蜀”的原因,即夏亡后,有夏遗民从豫西逃入了成都平原,与四川本地的土著居民(宝墩文化)共同创造了三星堆文化,这也是《史记》《蜀王本纪》等史书传说“大禹生于蜀、长于蜀”的原因所在。

可见,商朝虽然通过战争从方国升格为中央王国,但其对于统治秩序的构建和维护,却持续了数百年。甚至就连推翻商朝的周人,都自称“我有夏”(周人自谓其国曰夏),雄踞北方草原数百年的匈奴(鬼方、獯鬻),在史书中也被认为是“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

那么为什么夏后氏的支姓、方国势力依然会如此庞大?

事实上,夏朝脱胎于原始部落时代的方国联盟,它的建立,第一次让以血缘为纽带的方国有了共同的国家意识,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域文化族群。

得益于大禹时代不同族群的协作治水,大禹成功建立了西至崇山,东至东夷、涂山,北至晋南的陶唐,南至湖北石家河的相对松散的广域王权体系。

而彼时以河北漳河流域为核心的下七垣文化(先商部落),被晋南长治盆地的夏后氏方国阻隔在了太行山以东,并未参与这一构建。

此后,当商族通过战争击败伊洛平原的夏后氏后,其所构建的“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强权政治格局,将神权和世俗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于一身,远远不同于夏代的松散联盟制王权,故而很容易招致从夏人方国的不服与入寇。

所以,商朝550年历史中,屡屡出现兴则诸侯归之,衰则诸侯莫朝的奇特局面。

更多文章

  • 商汤灭夏,夏朝为何弃守河南却死守山西?考古显示:夏桀并不昏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汤讨伐夏桀做了哪些准备,商汤灭夏桀,商汤为什么讨伐夏桀

    当夏后氏创造的二里头文明雄踞河南伊洛平原俯视天下的时候,生活在河北易水流域一带的商部落还十分弱小,首领冥被少康任命为水正,以举族之力替夏朝处置水患。然而到商汤继位时,商族创造的下七垣文化已拓展至今河南商丘、山东曹县一带,势力范围逼近夏王朝的中原腹地。反观夏朝一方,支撑夏朝统治秩序的夷夏联盟再次破裂,

  • 四千字看懂周朝历史!历史上真实的周朝,为何能维持八百年国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朝有什么历史记录,周朝的变化史,历史上的周朝真实情况

    周朝的历史,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西周,在西周时代,周王室大概还能控制住整个天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是后来的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在春秋时代,周王室已经基本丧失了对天下的控制。至少那些强大的诸侯国,已经彻底独立了出来,自身事务完全不受周王室的控制。但同时,此时的周

  • 为什么褒姒生来就是妖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快手褒姒个人资料,褒姒图片真人,网红褒姒视频

    话说夏朝末年,有两条龙从天而降,来到夏桀的王宫,一边流着口水,一边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 夏桀哪里见过这样场景,顿时吓得手足无措,于是想派士兵们杀掉着两条龙。本着古人逢疑必卜的原则,夏桀在杀龙之前让太史先算一卦。太史占卜之后对夏桀说,这是神仙降临显示祥瑞,一定预示着国运昌隆,龙的口水包含龙的

  • 姜子牙手握封神大权,自己为何不封神?原来他一直被此人压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子牙封神后还会再封神吗,姜子牙有封神的权力吗,姜子牙封神时期

    据说这个叫张友仁的皇帝是姜子牙封的,姜子牙带着哪吒、雷震子、二郎神、土行孙等帮助武王击败纣王,便开始一个个给众人封神,其实姜子牙得到元始天尊的允许,让他下届寻找几个喜欢的人,想给他们封什么神就随便封,封完所有人后,姜子牙本打算把自己封为玉皇大帝,可惜他不敢,最终张友仁成了玉皇大帝。在《封神榜》的结局

  • 为什么说使禅让制成为历史的并非夏启,而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启妻子,禅让制的真相,夏启与伯益之争全文

    自从尧舜禹禅让的事发生之后,上古历史似乎就进入了启继承禹的江山基业,开始了家天下的王朝时代,尽管后世对尧舜禹的禅让,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比如儒家是肯定的,但法家是持怀疑态度的,以至于到如今,上至众多专家,下至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依旧对此事争论不已,但如同刚才所言,考古学界对夏王朝,保持着非常谨慎的

  • 为什么说夏朝的众多君王中,只有他得到了正面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夏朝最英明的君王,夏朝君王的寿命,夏朝君王活了多少岁

    可鲧父颛顼也头顶着帝王的光彩,鲧和帝喾是堂兄弟不分里外,如此说来,禹和尧是平辈亲戚不算奇怪,当然也有文献记载,说鲧是颛顼的五世后代,总之五帝到大禹本是家族一派,据说禹本想把天下禅让给伯益统率,可惜伯益年老力衰,空荡荡的朝堂无人朝拜,诸侯全对禹的儿子启表示效忠爱戴。还有传闻是另一种状态,说禹在伯益身边

  • 为什么说周文王即使在羑里被杀,商朝依旧难逃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古公亶父有三个著名的儿子,老大叫太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名叫季历。按照古人的继承方法,古公亶父去世后,他的继承人应该是自己的长子太伯,但是在那个年代宗法制还没有明确,传位给长子只是一种习惯,并非什么规定,比如商王朝就是几个兄弟之间轮流继位的兄终弟及,但也闹出了不少乱子,那么在古公亶父这里,他的位置

  • 姜子牙本来要封自己为玉皇大帝,为何却变成了坐房梁的凄凉处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关于姜子牙做房梁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俗话说“脸皮厚,吃个够。”姜子牙痛失玉皇大帝之保位,和自己脸皮薄有很大的关系,太看重面子啦。姜子牙在助周朝取得天下以后,开始论功行赏。因为当时还是允许成仙的,这一众人,因为开国有功,准备得道成仙。而姜子牙作为首要功臣,执掌封神鞭,开始一一封神。大半天的时间下来

  • 公元前769年:郑州兴起,鲁孝公离世,一切看似平淡,却影响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鲁孝公简介,鲁孝公临终遗言,鲁哀公死于什么时间

    对于东周来说,史学界有一个更加有影响力的词汇称呼这个时代,那便是“春秋战国”,而后人每每提到这个概念,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在这么多诸侯崛起的过程中,第一个称霸的国家,并不是在后来影响力巨大的强国,而是个看似不起眼的郑国。当然,史学界对于郑国的霸业并不是非常认可,所以只能算郑

  • 为什么说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在惊喜之余却不免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那还是在光绪年间,清朝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为一次偶然的生病,让手下人买回了在当时比较常见的药材,龙骨,巧的是王懿荣由于对古文字,金石学研究颇深,他发现这些龙骨上的符号,很像一种文字,但既不是大篆,又不是小篆,他也没弄明白,只能让家人再多买一些龙骨回来,结果等龙骨多了,他才发现有一些简单的,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