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汤灭夏,夏朝为何弃守河南却死守山西?考古显示:夏桀并不昏庸

商汤灭夏,夏朝为何弃守河南却死守山西?考古显示:夏桀并不昏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35 更新时间:2024/1/17 14:09:59

当夏后氏创造的二里头文明雄踞河南伊洛平原俯视天下的时候,生活在河北易水流域一带的商部落还十分弱小,首领冥被少康任命为水正,以举族之力替夏朝处置水患。

然而到商汤继位时,商族创造的下七垣文化已拓展至今河南商丘、山东曹县一带,势力范围逼近夏王朝的中原腹地。反观夏朝一方,支撑夏朝统治秩序的夷夏联盟再次破裂,有缗氏与夏后氏爆发内战,有缗氏被灭,而夏朝的代价是“九夷之师不起”(生活在东方的夷族部落不再听从夏调遣),夏朝失去了最具实力的勤王之师。

实力的此消彼长,让商族具备了取夏而代之的条件。

伊尹的谋划下,商汤首先发兵灭掉了葛、韦、顾、昆吾等忠于夏朝的方国,扫清了进入中原腹地的障碍。接下来商汤所要面对的,是夏后氏直属军队。

然而,还未等商汤统率的主力西进,夏朝便弃守经营了数百年之久的伊洛平原。考古发现显示,二里头遗址从一期到四期的发展并未遭遇外来文化的中断,直到临近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兴建时,二里头的贵族墓地和手工业作坊依然在正常营建,丝毫没有末世王朝都城在遭遇战争时的破败景象。

这也表明,商部落对于夏朝都城的占领是“和平解放”,商汤所期待的大决战并未到来。

于是中国历史上奇特的一幕出现了,决定夏商两个王朝兴替的军事大决战,没有发生在夏王朝的都城近郊,反而被转移到了500里外的晋南鸣条,《史记》记载:“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鸣条战地,在安邑西”。

耐人寻味的是,考古工作者在晋南鸣条山南侧2.5公里处的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遗址中,发现了“回”型壕沟防御工事,与鸣条之战的历史记载形成了暗合。

这也表明,夏桀之所以没有在二里头一带阻击商汤,并非是大溃败后的无序逃亡,而是有意识地战略转移,意图在晋南与商军决战,这一点,我在下文中还会继续深入探讨。

在夏朝的版图中,以伊洛平原为中心的豫西和以中条山为纽带的晋南始终是夏王朝的统治腹地,这两个地方分别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

考古显示,与二里头时代相同、关系密切的诸考古学文化中,唯有东下冯类型与二里头文化共始终,东下冯类型遗存的消失与二里头文化几乎同时,也为二里冈文化(早商文化)所替代,晋南和豫西这两块区域也刚好是文献记载中的夏人活动区域。

但与富饶的伊洛平原相比,晋南的土地贫瘠,东下冯遗址的总面积不过区区25万平方米,远不及二里头遗址375万方平米那种宏大的规模。

那么,当商汤的大军来袭,夏桀为什么选择弃守龙兴之地的河南,反而带兵死守山西呢?

在大都无城的三代时期,王朝腹地的军事防御倚仗的是外围军事堡垒或嫡系诸侯方国,比如商周牧野之战,纣王的军事防线就设在了陪都朝歌以南的牧和野。而夏朝的东部防线,则是豫东的韦、顾、昆吾三国。

考古发现也证实,无论是商朝的殷墟还是夏朝的二里头遗址,都只有宫城而无外城。在商汤灭掉韦、顾、昆吾之后,二里头到商汤的亳都之间,已经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夏朝已无险可守,在这种情况下,夏桀选择放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上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晋南中条山南麓的深山峡谷中发现了一处商代城池,这边是后来的垣曲商城。经碳十四测定,垣曲商城的修建年代略晚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而后者正是考古工作者判定夏商分界的主要节点。

这也就意味着,位于晋南的垣曲商城,是在夏朝灭亡后修建的。那么新兴的商朝,为什么要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一座城池呢?

根据矿源探测显示,伊洛平原是贫矿区,代表当时最高生产力的青铜战略资源,主要来自中条山铜。所以,无论是二里头遗址还是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它们铸造青铜器和兵器的手工业作坊,都离不开中条山铜矿资源的支持。

夏桀逃亡的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和后来新建的垣曲商城(今山西运城垣曲县),都位于中条山山脉北麓,二者近在咫尺,这显然不是巧合。

这说明,夏桀弃守河南选择在晋南据守,除了想利用晋南天然的地形优势抵挡商汤大军外,还有控制战略资源以图东山再起的用意。

事实上,中条山脉的阻隔,的确给商汤灭夏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原本应该自东向西进攻的商军,在史书中呈现出奇怪的进军路线:“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升道渡河,自西翦西邑”,“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

鸣条之战前,商军的进军路线不仅需要渡河(黄河),历经地势高低变化,而且还不得不千里绕道西线,再由西向东进攻。

但让夏桀没有料到的是,原本负责拱卫夏朝西部防线的有莘国(今陕西合阳县),在伊尹的串联下弃夏投商,使得商汤大军可以由由莘国渡河,自西向东可直插夏桀所在的安邑(夏县)。正如孔安国所言:“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

这也是《孙子》说“昔殷之兴也,伊挚(伊尹)在夏”的原因所在。鸣条之战夏朝大败的主因,并非是夏军的不堪一击,而是有莘国的突然背叛,让夏桀始料未及,其原本构筑的一面环水,两面环山的防御体系,被商汤从内部攻破。

虽然史书描绘下的夏桀以残暴、荒淫著称,但从固守中条山这一构想来看,夏桀却并不昏庸。

更多文章

  • 四千字看懂周朝历史!历史上真实的周朝,为何能维持八百年国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朝有什么历史记录,周朝的变化史,历史上的周朝真实情况

    周朝的历史,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西周,在西周时代,周王室大概还能控制住整个天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是后来的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在春秋时代,周王室已经基本丧失了对天下的控制。至少那些强大的诸侯国,已经彻底独立了出来,自身事务完全不受周王室的控制。但同时,此时的周

  • 为什么褒姒生来就是妖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快手褒姒个人资料,褒姒图片真人,网红褒姒视频

    话说夏朝末年,有两条龙从天而降,来到夏桀的王宫,一边流着口水,一边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 夏桀哪里见过这样场景,顿时吓得手足无措,于是想派士兵们杀掉着两条龙。本着古人逢疑必卜的原则,夏桀在杀龙之前让太史先算一卦。太史占卜之后对夏桀说,这是神仙降临显示祥瑞,一定预示着国运昌隆,龙的口水包含龙的

  • 姜子牙手握封神大权,自己为何不封神?原来他一直被此人压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子牙封神后还会再封神吗,姜子牙有封神的权力吗,姜子牙封神时期

    据说这个叫张友仁的皇帝是姜子牙封的,姜子牙带着哪吒、雷震子、二郎神、土行孙等帮助武王击败纣王,便开始一个个给众人封神,其实姜子牙得到元始天尊的允许,让他下届寻找几个喜欢的人,想给他们封什么神就随便封,封完所有人后,姜子牙本打算把自己封为玉皇大帝,可惜他不敢,最终张友仁成了玉皇大帝。在《封神榜》的结局

  • 为什么说使禅让制成为历史的并非夏启,而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启妻子,禅让制的真相,夏启与伯益之争全文

    自从尧舜禹禅让的事发生之后,上古历史似乎就进入了启继承禹的江山基业,开始了家天下的王朝时代,尽管后世对尧舜禹的禅让,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比如儒家是肯定的,但法家是持怀疑态度的,以至于到如今,上至众多专家,下至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依旧对此事争论不已,但如同刚才所言,考古学界对夏王朝,保持着非常谨慎的

  • 为什么说夏朝的众多君王中,只有他得到了正面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夏朝最英明的君王,夏朝君王的寿命,夏朝君王活了多少岁

    可鲧父颛顼也头顶着帝王的光彩,鲧和帝喾是堂兄弟不分里外,如此说来,禹和尧是平辈亲戚不算奇怪,当然也有文献记载,说鲧是颛顼的五世后代,总之五帝到大禹本是家族一派,据说禹本想把天下禅让给伯益统率,可惜伯益年老力衰,空荡荡的朝堂无人朝拜,诸侯全对禹的儿子启表示效忠爱戴。还有传闻是另一种状态,说禹在伯益身边

  • 为什么说周文王即使在羑里被杀,商朝依旧难逃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古公亶父有三个著名的儿子,老大叫太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名叫季历。按照古人的继承方法,古公亶父去世后,他的继承人应该是自己的长子太伯,但是在那个年代宗法制还没有明确,传位给长子只是一种习惯,并非什么规定,比如商王朝就是几个兄弟之间轮流继位的兄终弟及,但也闹出了不少乱子,那么在古公亶父这里,他的位置

  • 姜子牙本来要封自己为玉皇大帝,为何却变成了坐房梁的凄凉处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关于姜子牙做房梁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俗话说“脸皮厚,吃个够。”姜子牙痛失玉皇大帝之保位,和自己脸皮薄有很大的关系,太看重面子啦。姜子牙在助周朝取得天下以后,开始论功行赏。因为当时还是允许成仙的,这一众人,因为开国有功,准备得道成仙。而姜子牙作为首要功臣,执掌封神鞭,开始一一封神。大半天的时间下来

  • 公元前769年:郑州兴起,鲁孝公离世,一切看似平淡,却影响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鲁孝公简介,鲁孝公临终遗言,鲁哀公死于什么时间

    对于东周来说,史学界有一个更加有影响力的词汇称呼这个时代,那便是“春秋战国”,而后人每每提到这个概念,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在这么多诸侯崛起的过程中,第一个称霸的国家,并不是在后来影响力巨大的强国,而是个看似不起眼的郑国。当然,史学界对于郑国的霸业并不是非常认可,所以只能算郑

  • 为什么说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在惊喜之余却不免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那还是在光绪年间,清朝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为一次偶然的生病,让手下人买回了在当时比较常见的药材,龙骨,巧的是王懿荣由于对古文字,金石学研究颇深,他发现这些龙骨上的符号,很像一种文字,但既不是大篆,又不是小篆,他也没弄明白,只能让家人再多买一些龙骨回来,结果等龙骨多了,他才发现有一些简单的,有迹可循

  • 姜子牙的老婆虽不识大体,却给后人留下个典故,用来骂人最合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宋异人见姜子牙70多岁还单身,就打算给打张罗一桩婚事,寻来寻去找到了马家庄的一个老妇人马氏,马氏已经68岁了,可不知什么原因,至今也没嫁人,她见宋异人前来跟朋友提亲,宋异人当时是个富商,马氏觉得他的朋友自然也是大富大贵的,便嫁过去了。马氏嫁给姜子牙后,才发现姜子牙原来是个糟老头子,而且一事无成,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