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戎字有何本义,甲骨文揭开真面目,难怪周朝称部分外族为“戎”

戎字有何本义,甲骨文揭开真面目,难怪周朝称部分外族为“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718 更新时间:2024/1/25 4:31:00

然而,甲骨中的“戎”,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后来引申为战争等,比如我们熟知的“戎马倥偬”、“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等。那么,周人为用代表兵器、战争的“戎”来指代当时的外族?周人以“戎”称呼其他部族,是否含有贬低之意?

甲骨文中的“戎”:没有用于族称

甲骨文中的“戎”非常形象,由进攻的“戈”和防御的“甲”构成,因此本义是攻防兵器的总称,后来引申为士兵、战争等。其中,下图戎字中的十字符号,是“甲”字意为铠甲,或是“毌(guàn)”意为盾牌,都是用于防御。

汉字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戎”字可知,最迟商朝时已有“戈”、有“甲”,建有武装齐全的精锐部队。

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中的“戎”,没有指代用于族称,只有兵器与战争之意,因此可以确定以戎为族称始于西周。其实,商朝对于其他势力的称呼,无论是盟友还是敌人,殷商称呼四方部族都是“方”,区别在于“某方”中的“某”,比如“鬼方”一眼就可知是敌对势力,同时“鬼方”应该是商人对其的称呼,属于“他称”,至于“鬼方”部族的“自称”是什么就无法考证了。

朝时的“戎”:泛指部分外族

对于四方异族,古人将之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但在西周时期,“戎”并非西部外族的专称,东西南北的很多外族也被称为“戎”。

以淮夷、徐夷为例:《尚书》记载,西周初年“淮夷、徐戎并行”;冬戈方鼎铭文记载,“率虎臣御淮戎”,这里的“淮戎”即是“淮夷”。“淮戎”在淮河一带,“徐戎”在徐州一带,两者都属于东夷的一部分,与传统的“西戎”相距很远。

除了“戎”与“夷”之外,周朝还创造了“狄”与“蛮”来称呼外族,甲骨文中没有“狄”与“蛮”这两个字。《左传》记载:“戎狄豺狼”,以及“戎狄无亲而贪。戎,禽兽也。”也就是说,“戎”只是称呼部分外族,并不能泛指一切外族。

问题在于,周朝为何使用“戎”来指代部分外族,其中有何讲究,最终又为何变成了西部外族的专称——“西戎”?

周人眼里的戎族:敌对的强大的外族

上文说了,“戎”的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引申为战争,因此周朝命名为“戎”的外族,必然与其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古人用词非常谨慎,周朝命名外族为“戎”时,不太可能脱离其本义。

首先,“戎”代表的是有戈有甲的尚武外族,对周王朝具有重大威胁。以徐夷为例:《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传统文献中记载“徐夷僭号”等,说明徐夷非常强大,武力值很高,是一个有戈有甲的尚武外族,一度是周王朝的心腹大患。因此,“戎”可以视为周王朝对外族高武力值的标记,命名外族为“戎”时,可能表示此时某个外族武力强大。

其次,“戎”代表的是与周王朝敌对、交战的外族。“戎”字从戈甲的结构,表明它不仅是兵器,还是战争的一个动态过程。史书记载的徐戎、西戎、西落鬼戎、燕京之戎、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等,都与周人爆发过战争。

除了上述两种,司马迁还记载了一种可能:《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可见“狄”、“娀”等与殷商关系匪浅,那么周人称呼一些外族为狄与戎等,是不是因为殷商的缘故?可惜,甲骨文中没有狄字,也没有以“戎”称呼他族,因此也就无从作此推断。

总之,从目前文献史料来看,西周王朝眼里的“戎”族,起初只是标记与周人爆发战争的武力强劲的外族,不仅没有贬低之意,更不是什么蔑称与歧视,反而是一种高度尊重。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戎”的内涵也在变化,也变得具有一定歧视的意思了。

到了战国时期,古人将散布在四方的外族称之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此时“戎”已经失去了西周“标记”的意义,只是作为一个特定族群的称呼,专指“分布于湟水流域,今甘肃大部分地区”的外族,于是在“华夷之别”的思想体系下,族称“戎”逐渐成了一种蔑称。

更多文章

  • 山东惊现西周大墓,国家重大工程为其改道,此墓主人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周芥子侯墓,西周大墓纪录片完整版,山东地区发现的西周墓

    它的主人真的是姜子牙吗?又有何特殊之处能让国家工程为其让道呢?这座神秘大墓位于山东省省高县花沟镇陈庄村,要说它的发现经历,其实是一个巧合。那是二零零八年的九月,由于陈庄村十分靠近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施工位置,因此村旁有大量工人在进行紧锣密鼓的修建工作。不过这一天,在进行工作的施工队突然从泥土里挖出了一

  • 曹操为什么要仿效周文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周文王与曹操,曹操与魏武王的关系,曹操和周文王谁厉害

    内因从曹操自己的本心讲,他并不想篡位代汉,曹操虽然信奉法家思想,对儒家那套“仁政”并不感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至少曾经心向大汉,想要匡扶汉室。曹操在青年时代曾立志要当大汉的征西将军,为国家守卫边疆;董卓乱政之后,他潜逃回家乡,第一个举义兵讨伐董卓;董卓迁都长安避祸,义军逡巡不前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

  • 你知道周朝和商朝的两个家族恩怨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朝和周朝的后人,周朝跟商朝是同族吗,商朝和周朝之间的恩怨

    在血缘上我们自然是以炎黄部落为源头,但是在文明制度上,我们更加追源于三代。所谓三代,就是指华夏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夏朝、商朝、周朝。自大禹建立夏朝开始,华夏进入了王朝时代,三代都是早期的奴隶制王朝,象征着生产力的阶段性进步。而夏朝是华夏的第一个朝代,他开创了世袭制,使得华夏由原始社会时期的“公天下

  • 周穆王西游是假的?这功劳足以彪炳千秋,司马迁竟然故意不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穆王简介,周穆王生平完整视频,周穆王历史贡献有多大

    关于周穆王西游的真实目的,可以说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周穆王本身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人,世界那么大,想到处走走。但仔细思量一下就是错的。周穆王继承王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早过了想出去看看的年龄了。而在五帝时期,当时的帝王有一个出游制度,每隔一段时间,一般是若干年就到天下到处走走,了解一下风土人

  • 三分钟了解西周王朝的衰落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周衰落转折点,西周王朝历史详细介绍,西周王朝历史全集

    春秋乱世就此而始。很多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从此周天子落难的凤凰不如鸡,频频被诸侯欺负。为什么周平王一迁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欺负?这个问题是典型的倒因为果,周朝衰落不是因为周平王迁都所致,而是因为周朝衰落才迁都。事实上,周平王迁都也不是周朝第一次迁都。首先周朝迁都这事周武王就已经在谋划,并亲自

  • 周朝为什么封那么多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朝有多少个诸侯国,周朝初分封六大诸侯国,周朝与各诸侯国是什么关系

    周朝初建大力推行分封制分封制在古代是专门对一些诸侯进行分封的制度,在商朝的时候,分封制已经初露头角,但周朝和前面一个朝代有一点不同就是,周朝在取代商朝以后就大规模的对功臣和王室子弟实行分封制,进行封赏,而其他两个朝代分封制没有普及。在别人都封候拜将的时候,周朝直接封王封国。后世的史学家在对周朝进行研

  • 3000年前,姜子牙预言:此地有珍宝,可惠及子孙万世!后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姜子牙的预言是真的吗,姜子牙预言详解 视频,姜子牙宝藏之谜

    他的妻子马氏因为长时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而毅然将姜子牙给抛弃,不过姜子牙在那样艰难的生活里,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宰牛卖酒之余,毅然锲而不舍地坚持着学习,种种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无所不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做一番大事业,不过他一直到72岁才等到机会。在姜子牙72岁这年,他遇到了西伯姬昌,在西

  • 履癸的末日:暴君夏桀的灭亡之路,一个成功将自己作死的反面教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夏王朝最后一个君王夏桀,履癸谥号,姒履癸的后代

    (梦归秋辰:第396期)古往今来,皇帝毫无疑问是最容易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个下层奴隶,即使付出努力且拥有才能都很难翻身,而一个皇帝只要能克制欲望且勤政为民,就能创造一个盛世长歌。当皇帝不需要有多少才能,只需要你懂得用人就可以了。皇帝说白了就是别人为你在疆场抛头颅洒热血,臣子为你的失误决策背锅,而

  • 孔宣法力高深,仅次于圣人,为何甘心做纣王的手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宣是圣人吗,孔宣为什么要辅佐纣王,孔宣在圣人之下的地位

    孔宣的五色神光在五行之门无物不收,曾打的周军中阐教门人和周将无还手之力,其法力更比十二金仙之上的燃灯道人要强。就连身份神秘、法力高强的陆压道人遇到了孔宣,也只有逃跑的份。当然,孔宣虽被称为是“圣人之下第一人”,但是他还并非圣人。封神世界有圣人之下皆蝼蚁的现象,就是说孔宣虽然在圣人之下所向无敌,但若遇

  • 作为西周附庸国的秦国是怎样成为和齐国、晋国一样的诸侯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战国秦国与晋国,秦国和晋国是同姓之国吗,晋国成为霸主怎么没有灭了秦国

    这个时候的秦国只能算是周王室的附庸国,什么是附庸国呢?就是封地不超过五十里,附属于周王室或其他诸侯国的小国。附庸国没有自主权,不像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附庸国的爵位还要排在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后。所有事业的起步都是最难的,况且秦国的祖先还有历史污点。非子的五世祖就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