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关羽死后刘备攻打吴国,大败于夷陵,为何不带诸葛亮?

三国时,关羽死后刘备攻打吴国,大败于夷陵,为何不带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88 更新时间:2024/1/23 10:38:21

[var1]

有人问刘备攻打东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呢?我分析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诸葛亮当时在军事上未有太大建树

首先我们要将《三国演义》和真实的三国历史分开,诸葛亮并非如《演义》当中所描写的那般,一上来就是军事、内政尽皆精通的全能型人才。其最初展露头角的主要方面还是表现在治理内政层面,军事非其所长。

这里要特别澄清一点,《演义》当中诸葛亮前期的几次著名战役实际上都是刘备为最高指挥官直接打的,比如:博望坡之战,入蜀之战,汉中定军山之战等等。实际上当时刘备集团在军事上的第一谋士是法正而非诸葛亮。

所以虽然诸葛亮经常自比管仲乐毅,不过在历史上,军事不是诸葛亮的长处,诸葛亮更像是萧何张良,也即擅长于治理、后勤等。对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评价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而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也评价其:“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var1]

由此可知,率兵打仗并非诸葛亮最擅长的事情,至少在前期并不是,至于后来多次北伐曹魏恐怕也是边干边学,逐步提升而已。

二、刘备以往出征也没有带诸葛亮随军的先例

和《演义》当中不同,刘备自身实际上是非常能打仗的,而其外出作战通常是自领一军,关羽领一军,张飞、赵云魏延等将领皆是帐前听用。纵观刘备此前的几次出征,也没有带着诸葛亮的习惯。比如赤壁之战后,刘备在稳定荆州后,率军进入到益州,一开始,刘备是带着张飞、庞统等人去的,而诸葛亮、赵云等人起初是留在荆州。不过,在庞统被杀后,刘备才派诸葛亮、赵云等人率军进入到西川。而就汉中之战时,诸葛亮也没有走上前线,而是留在成都。彼时,刘备是带着法正随军出征。

所以刘备讨伐东吴不带诸葛亮也是遵循惯例。

[var1]

三、安排诸葛亮留守成都本就是极为正确的决定

前面说了,诸葛亮长于治政,而非军事。刘备外出征战之时,诸葛亮多在后方居中保障,比如调配粮草、军械等等,从而确保在前方征战的刘备没有后顾之忧。那么这就有两个原因导致诸葛亮必定要留在成都:

一是对吴作战是倾国之战,稳定的后方尤其重要。蜀汉与东吴这一次是拉开了架势要往死了打,那么此次作战必然是旷日持久,所以稳定的后方自然是尤为重要。那么结合诸葛亮以往在刘备集团的后勤保障方面的表现来看,他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选。

[var1]

二是益州初定,蜀汉内部并不稳定。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刘备做了一个全盘的人事安排,魏延守汉中防曹魏,马超当时已病重,诸葛亮镇守成都,居中策应,当时蜀中并不安定。赵云督江州,可救应成都及前军。诸葛亮在整个人事布局上是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一环。所以,诸葛亮留守顺理成章。

四、诸葛亮本人并不赞成伐吴

最后就要说诸葛亮本人自身的问题了。关羽死后,刘备一心想要讨伐东吴,而以诸葛亮为首的一部分臣子则认为伐吴是私仇,而伐魏才是顺应国家大义。这就是说诸葛亮与刘备存在本质的分歧!

那么刘备伐吴自然需要凝心聚力一鼓作气,如果带着诸葛亮出征则难免会存在意见不和而彼此掣肘的现象。用人首先在于人家愿不愿意为你所用!如此一来,诸葛亮被排除在伐吴阵营之外就无可厚非了。

更多文章

  • 战国时代,燕国如果黄金台不换将,能够统一天下?王道政治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时期的燕国,战国时燕国最鼎盛时期的版图,战国燕国到底实力如何

    战国时代一直都是一个风起云涌,战略格局不断变化的时代,在这个历史时间段当中,无数的战争曾经随着历史的风沙一起涌上历史的舞台,伴随着这些战争的发生,各个国家之间的格局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哪怕是在战国时代一直没有作为的燕国也曾经发动过大规模战争,这个国家曾经打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并且一直攻打到了当时齐国

  • 晋襄公表彰“战神”先轸的决定为什么间接导致晋国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先轸和晋襄公,晋国分裂是什么原因,晋国分裂过程

    [var1]由于“曲沃代翼”和晋献公时的内乱,晋国在晋文公继位时已经是“国无公族”。再加上称霸天下的人才需要,晋文公只能将晋国的军政大权交给非公族的卿大夫控制,是为六卿制度的雏形。[var1]晋文公在流亡经历中看遍世态炎凉,当然预料到非公族的卿大夫掌控国政是严重威胁。因此晋文公制定了几项抑制卿大夫的

  • 韩信兵行险着,用一万兵大胜赵国20万大军,这一招没有人敢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的军事才能和谋略,韩信的用兵策略,韩信是如何使军队发展壮大的

    [var1]背水一战其实是一场战役的名称,因为这场战役非常著名,所以也变成了成语,这场战役的领导者就是刘邦手底的大将韩信。韩信和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也是因为这三人,刘邦才能在西楚霸王项羽手中夺得天下。有意思的是,最开始韩信投奔的人是项羽,结果项羽没把他当回事儿,而此时刘邦伸出了橄榄枝,韩信被拜为

  • 楚国之宝:太阿坚(Tai Ajian)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阿坚与静敏,阿坚照片大全,阿坚威胁依婷

    [var1]楚国首都被晋国军队围困三年。晋国出兵攻打楚国,以夺取楚国镇。国宝:泰阿剑。天下人都说太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个剑客所铸的。然而,两位大师却不这么认为。都说太阿剑是历久不衰的帝王之剑。 ,却是无形无痕,但剑气早已存在于天地之间,只等契机凝聚,天、地、人三道合一,此剑即成。晋国在当时是最强大的

  • 战国中期,秦国、齐国先后称帝,为何迅速取消帝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时期的秦国和齐国,秦国打齐国,战国齐国君主顺序表

    [var1]一、秦、齐称帝公元前344年,魏国的国君魏惠王来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并且尊奉齐威王为王。与此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位,史称“徐州相王”。此后,其他国家的国君也陆续称王,然而他们之间的国力相差很大。到了公元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在宜阳自立为“西帝”,然后派国相魏冉前往齐国,尊称齐闵王

  • 《秦时丽人明月光》秦王嬴政的套路, 邓超早就用过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时丽人明月心嬴政哭,秦时丽人明月心嬴政去客栈看丽儿,秦时丽人明月心秦王嬴政结局

    [var1][var1]回到《秦时丽人明月光》的剧情中,始终觉着秦王嬴政脑子是不是秀逗了。看看嬴政为了让公孙丽来见自己是怎么做的,先是发布通缉令捉拿公孙丽。让公孙丽和荆轲四处逃亡,后又派高手用带有剧毒的武器重伤荆轲。明显是知道公孙丽对荆轲有爱意,利用公孙丽为救荆轲这一点,迫使公孙丽自愿进宫。可以说为

  • 熬死齐桓公,杀死宋襄公,力战晋文公,楚成王最终为何上吊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成王剧照)说起来,楚成王真是一位厉害的国君。他继位后,对内施以仁政,对外与诸国建立友邦之国,并且对周天子颇为敬奉,每年都按时向其进贡。本来进贡周天子,这是诸侯国分内的事情。不过此时王室衰微,一些发展中的诸侯国不仅不进贡,对周天子还颇不礼敬。因此楚成王的表现,让周天子非常满意,于是将祭

  • 表面上实力看起来其弱无比的韩国是怎样成为战国七雄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国为何是战国7雄,战国七雄当中韩国的实力,战国七雄韩国历史

    [var1]其实很简单,三家分晋,韩国分得了不错的家底,其阴阳铁山是让各国都献血的战略资本,强大的军工业更是雄踞天下,苏秦曾说天下强弓劲弩利剑皆出于韩,韩国的硬弩射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0米,面对任何的步兵方阵,骑兵冲击,这样的远程性杀伤武器谁不打哆嗦?奈何这点看家北岭后来却被人家秦国学了句,并且做

  • 拿破仑和孔子,与两个小孩的两个小故事,让你看出不一样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拿破仑小时候励志故事,孔子的十大故事,孔子的故事100篇全集小视频

    [var1]先来看看拿破仑和一个孩子的故事。有一次,拿破仑打猎途中,路过一条小河,看到河中有个落水的孩子;一边高喊救命,一边在水里拼命挣扎。拿破仑不但没有跳下河去救孩子,反而端起猎枪,厉声对着孩子喊:你要是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那个小孩见求救不成,反而增添了危险,只好更加拼命的划水,最后

  • 孔子堪称至圣先师,他有四句为人处世的话非常经典,你都会背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孔子的经典语录和故事,孔子最出名的十句格言,孔子最经典的8句话

    孔子是当时最博学的人,他游历列国,诲人不倦,从他开始讲学之风日盛,勤奋好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管孔子的儒家学说褒贬如何,但是鼓励人人向学问进的精神,才缔造出中华文明历朝历代的盛世辉煌,孔老夫子功不可没!孔子学究天人,流传着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其中有四句话饱含义理,堪称经典,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