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都说商人重利且爱财,其实不只是商人,普通人也是如此,连朝中官员,爱财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爱财,但取之有道,可有的人却只会使用一些旁门左道。百年前,为官之人所得俸禄已是普通人的数倍有余,可有些人还不知足,他们想要得更多。
于是便有人收受贿赂,受贿一事从古到今一直都是不被允许的,于是哪怕有人贪墨万两白银,也无济于事,最终还是回归了朝廷,而自己什么都没留下,这个人便是和珅。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人,他也坐拥千万家产,可他的家产全部都留给了他的子孙后代们,而他的子孙们更是个个有出息,至今皆为千万富豪,这个人便是李鸿章。
这自己手里的钱,是能留下还是留不下,完全取决于这钱是怎么来的?和珅和李鸿章的区别便是这钱的来路不同,和珅这个人出身虽低,但有头脑,明白什么叫做看人下菜碟,还懂得适可而止。
最初的时候,他是因家里能够有承袭的职位才混得了进宫的机会,然后他抓住时机,向乾隆展示自己,得乾隆赏识成为了乾隆的侍卫,然后便开始了他顺风顺水的官运。
在乾隆身边做侍卫的这些年,他可谓是如履薄冰,有的是朝中重臣比他官位高,有的是宫中贵人,是他惹不起的,但好在他机敏也会溜须拍马,于是他的官职一直在升,乾隆44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御前大臣了。
这官位高了,所能接触到的人和事便不一样了。曾有一次,他奉命审理李侍尧贪案,他表面上处事果决且公正,得乾隆赏赐。
可在其中,李侍尧的不少财产却被和珅私吞了,正是这一次,和珅体会到了金钱的滋味,于是逐渐便开始接受朝中官员的贿赂,作为乾隆身边的重臣与红人,想要贿赂他的人自是很多,和珅几乎来者不拒。
如此行径,自然有人不满,于是有人上奏弹劾他,结果弹劾他的人皆被和珅处理掉了,要么有意打压,要么恶意陷害。
后来,和珅奉命掌管翰林,连遴选人才的科举都被他当成了自己收受贿赂的场所,科举名次可以价高者得,但凡想以科举入仕,必先过河和珅这一关。
不只是官场之内,连官场之外的百姓也是和珅敛财的对象之一,平民百姓是没有钱,但富商则不同,和珅为了让富商能够归自己管理,竟然拉拢帮派分子以暴力手段威胁富商,从而得到一大批的支持,又得到了不少的金银财宝。
时至后来,嘉庆帝最初刚即位的那两年,朝中大部分权力依旧掌握和珅手上,嘉庆帝虽想定和珅的罪,但苦于无门。
直到嘉庆四年,乾隆驾崩,嘉庆帝正式接管国家政务,立即处置了和珅并下旨抄家,和珅所贪所有银两以及房产、地契、古玩字画皆为朝廷所有,而和珅本人最终也在狱中自尽,作为史上第一大贪官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
有这么多钱,却没处花的和珅,应该也挺憋屈的吧,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李鸿章则不同,他的钱不是收贿赂得来的,自然不会被朝廷收回去,于是才能留给子孙后代。
如和珅一样,清朝末年,李鸿章也掌握着朝中大部分的权力,但他所思所想,皆是为了国家。最初,李鸿章是同大量的文人一样,考取功名,走入朝堂。
幸运的是,他自考入进士之后,便一路晋升。最初他在曾国藩的手下参与政事,后来更是以文人之身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亲自领兵对战。多次交手皆胜利之后。从文道武,李鸿章的能力都得到了认可,连带着他所组建的淮军,也拥有了极强的实力与极高的地位。
可当时的清朝,所面对的危险却不是太平天国一方而已,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大肆侵略,让清政府无力反抗,只能一次一次地妥协,李鸿章虽是国家重臣,也参与了这些妥协的决策,但他的心中依旧想要做些什么能够与西方列强抗衡。
于是他开始从变法到自强,学习西方的方式,治理国家,建设国家。最初,他建立了江南制造局,后来又接管了天津机器局,让中国的军工企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不止如此,他还兴办民营企业
所涉及的行业范围非常广泛,从煤矿业到纺织业,再到电报电缆,各行各业都留下了李鸿章的身影。
中国许多个制造厂以及近代化军校、海军舰队等等,都由李鸿章所创办,在其中的盈利金额是巨大的,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更何况,这些企业的兴办都是由朝中重臣主持的,自然办得顺风顺水。
于是在此期间,李鸿章从中取得了不少利益。他所留下的资产,有人曾估算,大概有四千万两白银,折合于现金的人民币亿元不止。而他的资产更是全部留给了他的后人。
他的后人也不是只知道玩乐的纨绔子弟,正相反,他们去到了香港,发展成为了有名的企业家,不止在国内有自己的企业,还把自己的目标放到了非洲等地,走出国门的他们,让自己的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最初的棉纺织工业,后来也涉及了其他领域,凭借着他们的商业头脑,渐渐地在商界站稳脚跟,后来还成了亿万富翁。
有人说李鸿章这钱来得也不明不白,并不合情合理,可不管怎样,他没有贪墨国家的钱财,而且还给国家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虽然最后以一人之力没有挽回整个大清的颓势,但他为大清所作出的贡献,依旧值得被人认可,他的眼光和手腕置于当世,也是无人能及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