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柏举之战”起因——楚国囊瓦贪婪、晋国见死不救、吴国拔刀相助

“柏举之战”起因——楚国囊瓦贪婪、晋国见死不救、吴国拔刀相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77 更新时间:2023/12/17 12:43:10

此乃“天相”。

另一边,自吴王阖闾即位后,吴人不断侵楚,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建议下,在作战中基本都是到达楚国边境之后,等到楚军来救,然后就打道回府——“吴师还”,他们并不和楚国正面作战。不仅如此,吴王阖闾还讨伐了越国,借此稳定了自己的后方,其后开始积极谋划破楚。

此乃“人事”。

由此可见,楚强吴弱的局面,马上就要发生改变了。

[var1]

《东周列国·春秋篇》吴王阖闾剧照

鲁定公二年,吴国在豫章击败楚国军队,楚国国势愈发衰弱,接下来,吴楚之间即将开一场大型战争,即“柏举之战”。

这一战,是吴国以少胜多、以小胜大、并入郢都的一次重大记录。楚昭王在此战中奔逃,甚至楚国因此而迁都,形成了春秋时期相当大的剧变。

这一战的起因,与楚国囊瓦和蔡国有关。楚国令尹囊瓦,不顾国家,自私自利,他个人的贪欲,害得楚国的盟友变成了敌军。

蔡昭侯有两块美玉、两件皮裘,他将玉和皮各一献给楚昭王,另外一套自己穿戴在身上。令尹囊瓦见猎心喜,他身为子囊之孙,并没有其祖父尽忠职守的心态,反而一心为私利。囊瓦要挟蔡昭侯赠玉不成,便把蔡昭侯拘禁了三年。后因囊瓦欲壑难填,得唐国良马不成,又把唐成公囚禁了三年。

正因如此,囊瓦得罪了蔡、唐两国。楚昭王少年即位,他所有的贡品,令尹囊瓦自己也要一份,可见其不臣之心。蔡侯、唐侯也看出楚国腐败、君王弱小、令尹不可靠,他们决心不再朝楚。

[var1]

《东周列国·春秋篇》楚国战车剧照

从蔡侯死而无悔,有仇必报的决心,能够看出囊瓦的行动,确实羞辱并激怒了蔡国。正因蔡国与楚国有此不共戴天之仇,他们才请求晋国帮忙,并把自己的儿子和执政大臣的儿子送到晋国去当人质。

针对蔡国的求救之举,晋国随即召集诸侯开启了“召陵之盟”,号召诸侯结盟准备共同对付楚国。出人意料的是,晋国也要向蔡国讨取贿赂。我们都知道,正因为蔡国拒绝了楚国令尹囊瓦,而导致蔡君留楚三年,但蔡国真是硬骨头,这一次他们也没有答应晋国的要求。

晋国荀寅没有捞到好处,就向范献子提出提议——不要进攻楚国。由此可见,荀寅、士鞅和囊瓦并无不同,他们都是一丘之貉,晋国的贪婪与楚国真是一样的,可怜的蔡国此刻毫无办法。荀寅提出了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明为何此时不能讨伐楚国:

第一、诸侯有二心,晋国还处于危险中。因为中山国还没有平服,所以此时并不是好时机。中山国即鲜虞——“鲜虞,白狄别种之国”。加之此时晋国国内洪水灾害刚刚退去,疟疾四起,对于晋国来说,不如专心治理内政和对付鲜虞国。

第二、第二次弭兵之会时,晋国“中军将”赵武、楚国令尹屈建和鲁、蔡、卫、陈、郑、许、曹等国的执政大臣,在宋国的西门外结盟休战。自此晋、楚两国之间,在其后的四十年内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荀寅认为如果晋国抛弃盟约,就会招来怨恨。此举对楚国没有影响,完全是晋国失信,不如辞谢蔡国。

第三、“湛阪之战”晋国侵略到楚国的方城外,到现在还不能在楚国得志,出兵只是白费力气而已。

总而言之,在“召陵之盟”中晋国身为盟主,却毫无作为,他们坐视蔡国受楚国欺凌,再加上晋国内部腐败,缺乏团结心,荀寅等人还要对蔡国落井下石,因此造成了诸侯的不满,他们都认为晋国已经失信,不配受到拥戴。

[var1]

诸侯会盟

可怜的蔡国已经送出了人质,晋国和诸侯们却最终决定不伐楚,蔡国委屈得不得了,只能另请高明了。

蔡君很硬气,眼看晋国这边行不通,便想到走吴国这条路。吴国曾经在“鸡父之战”中击败过楚国和蔡国联军。因此,对于蔡国来说,此时的吴国不知是敌是友。蔡君只能先派自己和大夫的儿子到吴国去作人质,并请求支援。

蔡君身为受害者,又得不到任何补偿,只能悻悻回国,回国之后还帮着晋国攻打了没有参加此次会盟的沈国。这年夏天,蔡国灭了沈国,而沈国是楚国的同盟,楚国必然会报复。果不其然,同年秋天,楚国就包围了蔡国。

[var1]

《东周列国·春秋篇》伍子胥剧照

在楚国围蔡之时,吴国反而成为蔡国最强大的后盾。

吴、楚两国为敌六十年,此时吴国有了三位大将,从楚国投奔而来的伍子胥和伯嚭,还有伍子胥所推荐的军事家孙武。所以,蔡国找吴国来报复楚国,对于吴国来说,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局面,也是吴国树立威名的大好机会。

更多文章

  • 春秋末期形势:晋国很忙、吴国走下坡、楚国逐渐复苏将面临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楚国晋国,春秋时期晋国与吴国谁强,春秋期的晋国和吴国

    晋国在春秋晚期,从楚昭王十九年起晋国大乱,起先范氏、中行氏联合攻打赵氏。随后,韩氏、魏氏、知氏又以晋侯之命,联合讨伐范氏和中行氏,二氏退保朝歌。齐国、郑国等支持范氏,齐国以粟千车接济范氏,郑国以武力护送。结果在铁地被赵氏击败。此后,赵简子又连续击败范氏和中行氏,二氏被迫出逃。楚惠王三十一年,知氏、赵

  • 都是名相,诸葛亮为何自比管仲不比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和管仲,诸葛亮和管仲乐毅名气谁大,诸葛亮与管仲什么关系

    先说管仲,作为齐桓公称霸的最得力助手,实际上管仲完全掌管了军国大事,齐桓公基本上就是负责吃喝玩乐,偶尔出去耀武扬威的外交一下。齐国的政治、军事、经济这三个国家最重要的职能均由管仲负责,并且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管

  • 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的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魏名将郭淮,郭淮个人简介,司马懿郭淮

    老规矩,先说说家谱。郭淮字伯济,太原(并州)阳曲人。他爷爷叫郭全,曾任汗大司农,父亲郭缊,历任雁门太守。郭淮也算是个世家出身吧。后举孝廉,为平原府丞。后曹操讨张鲁他也算个跟班的参加了,不过没留下记载。后来曹操留征西将军夏侯渊守汉中,以郭淮为军司马。建安二十三年,刘备攻阳平关,当时守将夏侯渊与刘备抗衡

  • 灭了后赵的冉闵,他所建立的魏国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冉闵和后赵是什么关系,冉闵在后赵身份地位如何,魏国被谁灭

    赞美的姑且不说,讨厌冉闵的持有一个观点,他们认为冉魏国小命短,根本没有能力实现赞美者说的那些丰功伟绩。冉魏国祚有多长,国土面积到底又有多大?[var1]冉魏没建立前的后赵疆域,周边的代国铁佛算是后赵藩属这里根据史料记载,我们去探讨一下公元350年初,冉闵废掉后赵皇帝石鉴,在邺城建立了冉魏政权;公元3

  • 此人雄才伟略,他若不死,统一六国的未必会是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统一六国的功臣有哪些,秦国谈统一六国,带领秦国统一六国的主要将领

    [var1]自三家分晋之后,和魏国相比,赵国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因为赵国隐患不少,不仅要面对北方游牧民族三胡持续不断的侵扰,国土还被中山国隔断,加上赵国前几任国君战略不明确过多的投入到中原争霸之中,到赵武灵王继位之时,甚至是他在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赵国可以说是积疲日久,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实力在战

  • 范睢作为一个魏国人,为何能当上秦国国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名相排名范雎,秦国范雎活了多少年,秦国范雎简历

    不过范睢本人爱记仇的个性,倒是让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可供闲谈的轶事。[var1]范睢,字叔,魏国人。他向来对自己的才华很有自信,因而四处游说,想要找到机会建功立业。后来他觉得还是"家门口"的魏国国君比较好,打算从此侍奉魏王。但是他家没什么钱,没办法帮他很快得到一个在魏王身边做事的机会,范睢便只能退而求

  • 秦穆公英明一世,临终却下令三人陪葬,导致秦国260年无力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穆公简介,后人对秦穆公的评价,秦穆公因为什么而强大

    [var1]公元前642年,秦穆公在外出打猎的时候,丢失了一匹好马。这匹好马恰巧被岐山附近的三百多位农民捉住,并分着给吃了。当时秦朝官员要法办这些农民,秦穆公却说:牲畜怎么能与人的性命相提并论呢?食用马肉后必须饮酒,不然会伤身。秦穆公不但赦免了农民们吃马肉的罪行,他还赏赐给农民酒喝,三百多农民对秦穆

  • 《山海经》狗头金至今还存,上天赐予的财富,只有这些人能够获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山海经隐藏的财富,山海经代表财富的神兽,山海经赚金版官方版

    [var1]根据一般的历史观点,上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冶炼黄金的技术,然而《山海经》记载了大量土地出产的黄金,我们就只能理解为自然金了。所谓自然金,就是在大自然中存在的单质黄金。也叫狗头金,因为据说形状像狗头;有的地方又叫马蹄金,因为据说长得像马蹄。但事实上真长得像狗头或者马蹄的狗头金是绝少的,可

  • 战国时代,燕国、齐国、晋国底蕴最悠久,为何没有称霸?原因是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国和晋国国力对比,春秋时期齐国与晋国,齐国为什么打败晋国

    战国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个历史时间段之内,有很多的政治制度诞生,也正是因为这些诞生的政治制度让整个中原的文化发展的越来越多样繁荣,世人对于战国时代所经历的格局变迁大都非常的熟悉,但是绝大多数人只是了解它的强弱变化却不了解内在最根本的原因。为何秦国会成为最为强大的国家?为何秦国是最终一统中原的国

  • 兵败而亡,妻子还与自己的孙子苟且,堪称春秋五霸中最憋屈的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五霸十大霸主,春秋五霸排名,春秋中最憋屈的霸主

    比如秦国霸西戎,吴越两国霸东南,宋国最可笑,霸了周边几个小国,在几个大诸侯国眼里就是笑话。然而有很多人一直整不明白,宋襄公在位期间在诸侯列国中一直属于打酱油的角色,并未成就一番霸业,他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况且宋襄公自始至终都没有打过一场大规模的胜仗。他也没有让宋国一举成为强国,最后反而死在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