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汉献帝禅位给曹丕,魏国大臣则发丧治哀,为何没被治罪?

三国时汉献帝禅位给曹丕,魏国大臣则发丧治哀,为何没被治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465 更新时间:2024/2/6 16:04:35

[var1]

以德报怨

三国时有位人物叫苏则,字文师,扶风郡武功县人,现在的陕西武功。苏则严格来说既是汉臣又是魏臣。因为苏家是当地大族,汉献帝兴平年间,苏家所在三辅地区战乱不断,老百姓受到劫难,很多人流离失所。

苏则也为了躲避战火,被迫向北逃亡,逃到甘肃耀县一带,不久又到安定郡定居。为了生活的好点,苏则投靠当地豪门大族师亮。师亮一看苏则穿的破烂不堪,就对苏则很冷淡。因战乱逃脱,谁都是穷困潦倒的生活,但师亮却以衣冠取人。在师亮那里,苏则受尽了白眼,那种屈辱感让苏则发出感慨:“天下很快就安定,我定要到此为太守,以杀师亮之流的庸俗之风。”

[var1]

苏则满肚子才华,在师亮那里不仅没发挥出来,还受到极大委屈,于是他与友人吉茂到安定城南的太白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隐居生活中,苏则每日读书,并当成乐趣,时间长了,苏则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于是被举作孝廉、茂才,此时朝廷想召他为官,但苏则拒绝了。可能给的官职太小,他不愿出山。

后来朝廷再次征召苏则为酒泉太守,他才接受诏书去赴任。当酒泉太守不久,苏则又转任安定太守,这终于实现了苏则愿望。他高兴的接受任命并到任,听说苏则来任职,可把安定的师亮吓坏了,他后悔当初慢待苏则,还侮辱他,担心苏则报复他。

师亮每天都所受怕,后来师亮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于是准备举家逃走。苏则的确想报复师亮,但后来听说师亮因为害怕要举家逃走,感觉自己有些过分,因此派人去解释。自此以后,苏则与师亮和好。苏则以德报怨,让师亮很感动。此后苏则又到武都任职,凡是他任职地方,他都勤政爱民,名声很好。

[var1]

曹操张鲁时,经过苏则所在郡,并召见苏则与其交谈,曹操对苏则很欣赏,于是让他作军队向导。曹操平定张鲁后,又降服了下辩的氐族人,打通了通往河西的要道。但曹操深知关西的重要性,为了确保这一地区稳定,他任命苏则为金城太守,主管关西地区的军政大权。

威镇关西

苏则在金城当太守时,此时战乱刚平,百姓生活很艰难,而且流亡在外的人口较多,官府很难掌握户口数量。苏则到任后,为了安抚流民,他积极与西域羌人、胡人交好,得到这些人牛羊等物品的资助,才得以供养那些贫弱的百姓。

苏则在管理中,从不以大压小,也不行使特权,他把有限粮食分给百姓,不到一个月时间,苏则就得到百姓拥护,一些流亡在外的百姓纷纷返回,一时间他所管辖的郡内增加了上千户人口。

苏则见人心基本安定,于是就制定了严令:“无故擅离本土都斩,遵守法令教化者赏”。他还与百姓一起耕种,积极发展金城地区农业生产。这一举措很有效,因为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当年就有一个好的收成。于是流亡在外人又回流很多。

虽然曹操给苏则大权,但除了金城以外,邻近的几个郡县还不安定。就在苏则全面治理金城取得成效时,陇西人李越聚众叛乱,苏则听说,迅速与羌、胡两族联合,挑选猛士善战者包围了李越,最后李越不不得投降。

[var1]

曹操死后,西平的曲演又起兵造反,还自封为护羌都尉,其势力很大。苏则率兵讨伐时,曲演听说苏则威望很高,因此赶紧投降。苏则不战取胜,曹丕很欣赏,在雍州刺史张既的推荐下,封苏则为护羌校尉之职,并赐关内侯。

但曲演并不是真心归降苏则,后来曲演认为时机成熟了,就联合张掖的张进、酒泉的黄华,再次举兵谋反,此次兵力更加强大。而且武威郡内一些胡人和一些贼寇也峰拥而起,跟着作乱。此时东西要道被叛乱分子截断。

武威太守毋丘兴向苏则求救,但贼兵的势力很强,很多地区的豪强也纷纷响应曲演等人。苏则手下也认为贼兵势众,不能轻易援救,朝廷也感觉此事危险,派来两名将军率兵到金城救援。

[var1]

苏则很镇定,他分析了形势下,认为贼兵虽然势大,但实际上都是些乌合之众,根本不是一条心,可以各个击破,完全不用听从朝廷死守的诏令。

曹丕派来的郝昭等人听从苏则这个计划,苏则首先发兵驰援武威,剿灭作乱的胡人,帮助毋丘兴解了围。随后又与毋丘兴联合向张掖进军,讨伐张进。曲演听说后,想援助张进,但又没有胆量与苏则交战,于是他想出一条诈降的计谋。曲演来降时,苏则就知道这是假降,趁其不备杀了曲演,并把曲演的人头示众,曲演的人全都逃散了。

[var1]

随后苏则乘势进攻张掖,大败张进。剩下的黄华根本没有抵抗之力,不久也投降了。至此河西一带叛乱平定。苏则进封为都亭侯。

忠贞刚直

因为苏则的功绩,苏则不久被征召入京,担任侍中,并参与朝政。但苏则也说是一员武将,性格太直,经常得罪人。有一次,同是侍中的的近臣董昭因为喝醉了,就枕在苏则的腿上睡觉。苏则很生气,推开他说:“苏则之膝不是巧言令色谄媚主上之人的枕头。”这一句话就得罪了董昭。

[var1]

有一次,曹丕巡幸洛阳时,突然问大臣:“我代汉兴魏乃顺天就人之举,但听说有人为亡汉而哭泣,不知是何故?”。原来曹丕逼汉献帝禅位时,当时朝中只有两人哭泣,一个是远在金城驻过的苏则,因为他离得远,信息闭塞,听到的是汉献帝驾崩的消息,于是为汉献帝发丧治哀。

[var1]

另一个哭的人是曹植,曹植并不是为汉献帝而哭,而是为自己的命运而难过。对于远在金城的苏则为汉献帝治丧的事,曹丕并不知道,但他只知道曹植哭了,因此对曹植的做法很生气,因此才突然发问。

曹丕问完后,坐在下面苏则误以为曹丕是说自己,气得就想站起来与皇帝理论几句,旁边好心的大臣提醒他:“皇帝并非说你”。苏则才没有站起来发火。

[var1]

后来苏则又陪同曹丕去打猎,当时猎苑的围栏被毁坏,曹丕就想杀掉看猎场的人,苏则在一旁劝曹丕,不要因小事而杀伐。曹丕这才改变主意。不过曹丕对苏则之前的做法也很生气,223年,将苏则降为东平相,苏则在赴任的途中病逝,被追封为“刚侯”。

曹魏时关西地区稳定,应该得益于苏则的镇守,否则三国之间那有时间互相兼并。由此可见,三国时的边将都不可小视。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由于吴国的嫔妃争宠,发明了如今人们用的网眼式蚊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时吴国的服饰,蚊帐网眼是怎么制作的,网眼蚊帐布是用玻璃纤维制作的吗

    [var1]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孙权的,诗云:“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曹操也曾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谓英雄相惜之语。孙权是三国时期的美男子,史书记载,他“方颐大口,目射精光,长须美髯、碧眼紫髯、上身长下身短。度量恢弘,性格隽朗、仁厚而有

  • 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个神医, 他的意外惨死说明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三大神医,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圣,战国时期神医扁鹊

    扁鹊竟然死在了秦国中医在中国古代往往具有神秘色彩,而那些神医们,大多脾气古怪,有着一股子傲气,比如扁鹊的“六不治”,就是不信的人不治,信巫不信医的人也不治,不懂得爱惜生命的人不治,要钱不要命的人不治,不懂装懂的人不治,成天想着一看医生就马上病愈的人不治。在战国时代,医生要立身处世,要赚钱养家,服务的

  • 春秋第一大咖是谁?晋国若在,秦国未必能完成一统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晋国vs秦国,秦国一统六国资料,春秋时期的晋国有多强

    [var1]晋国的疆域、人口几乎涵盖了当时华夏大地的精华所在,具有今天的山西全境、河北西部、河南西部、山西东部和山东西部国力之强。抢到了他解体后的三个国家依然位列战国七雄,也就是赵、魏、韩。那么强大的晋国为什么会解体呢?我们知道,周之所以会式微,因为被诸侯们架空了,同样诸侯也有可能被手下的大夫们架空

  • 宜阳之战:秦武王一战扬名,秦国打开中原大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国为什么进攻宜阳,秦国宜阳之战,秦武王去洛邑为什么要先打宜阳

    张仪进入秦十多年,谋略口才相当出众,虽然有大功于秦国,但外交声誉呈断崖式下降,令各诸侯国杀之而后快。当时秦国魏系势力膨胀,张仪作为代表人物,驱逐他无疑是削弱魏系势力的最好办法。而且,张仪回到魏国后,各国把矛头对准魏国,合纵之势瓦解。[var1]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为了分化宰相权力,下令改革丞相制度

  • 上集讲赌,这集讲骗,骗子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十赌九诈系列全集,张仪骗楚王六百里,大秦帝国张仪赌秦胜第几集

    于是张仪对楚怀王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楚与齐绝交,他便请求秦王割让土地六百里作为答谢。这话正常人一听就不靠谱,但是不靠谱的话却说到了楚怀王心坎里,因为张仪太知道楚怀王想要什么。骗子敢说,傻子敢信,于是楚怀王喜出望外的与齐绝交,当时楚国还是有清醒的人劝过楚怀王,但楚怀王被洗脑太深根本不听。楚与齐绝交,张仪

  • 秦统一六国,有二人功劳极大,一人是商鞅,另一人师从荀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鞅的功劳,荀子对商鞅的评价,秦惠公与商鞅的关系

    [var1]那么始皇能够10年灭六国,统一之后更是“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秦国能够这么厉害?按照史料记载,秦征战六国之前,其国内平均水平能够达到其他六国的十倍,可见其人均GDP是很高的,秦本“苦寒之地”却能如此富庶,这也是秦皇嬴政能够成功的一点最

  • 这三人的大哥是六国最有权势的人,但最后两人被杀,一人叛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被暗杀次数最多的各国领袖排名,历史上死的最惨的三大战将,马汉山为什么轻易要杀崔中石

    [var1]假如回到战国末期,有人对你说,秦始皇要认你当弟弟,恐怕不少人都开心的合不拢嘴吧!不过,且慢,秦始皇的弟弟可不是这么好当的,历史上秦始皇确实有三个弟弟,但是他们的下场却很凄惨,其中两个给装进麻袋乱棍打死,另外一个叛逃赵国给杀死,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秦始皇第一个处死的弟弟是叛逃赵国的长安君—

  • 如果赵王迁不听信谗言除掉李牧,能否延缓赵国的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牧对赵国的贡献,李牧不死赵国会灭亡吗,如果李牧没有被赵王迁所害

    [var1]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牧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作为战国晚期的名将,李牧接连挫败秦军的战略图谋。因此,在战国晚期的赵国中,李牧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顶梁柱般的存在。可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当秦军再次伐赵的危急时刻,赵王迁却因为听信郭开的谗言,从而诛杀了大将李牧,根据《史记》的记载“

  • 春秋时期为什么只有楚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时楚国,为什么春秋五霸中只有楚国称王,春秋战国有楚国吗

    [var1]周武王夺取天下后,自称为"天子",并将伐纣过程中立下功劳的诸侯、上古圣贤人物的后代,以及自己的同族宗亲分封到全国各地,让他们各自建国,拱卫中心的周朝都城镐京。后来,周朝迁都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时期。这一时期,其他国家都称"公"例如齐桓公,唯独楚国称"王"例如楚庄王,这是为什么呢?后世称呼一

  • 三国时期,吴国历任交州刺史,都是东吴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时期东吴交州兵力,三国交州历任太守,交州刺史列表

    步骘[var1]一、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步骘最初避难江东,于孙权统事后,被召为主记。后游历吴地,又任海盐县长,还任东曹掾,出领鄱阳太守。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到任后,苍梧太守吴巨阴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