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宜阳之战:秦武王一战扬名,秦国打开中原大门

宜阳之战:秦武王一战扬名,秦国打开中原大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727 更新时间:2023/12/11 3:49:11

张仪进入秦十多年,谋略口才相当出众,虽然有大功于秦国,但外交声誉呈断崖式下降,令各诸侯国杀之而后快。

当时秦国魏系势力膨胀,张仪作为代表人物,驱逐他无疑是削弱魏系势力的最好办法。而且,张仪回到魏国后,各国把矛头对准魏国,合纵之势瓦解。

[var1]

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为了分化宰相权力,下令改革丞相制度,设置了左丞相和右丞相,分别由甘茂樗里疾担任。

《史记》记载:二年,初置丞相,摢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樗里疾智慧超群,凭头脑立下许多战功,在秦国有“智囊”的美誉,甘茂也不落下风,不仅思维敏捷,而且还善于领兵打仗。

因此,张仪的离开并没有让秦国受到太大的损失,甘茂和樗里疾的加入,让秦国国力依旧保持着快速地上升势头。

[var1]

年轻的秦武王颇有志向,想要超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等先祖的功绩,为了实现理想,他制定了“通王川,窥周室”的方案。

三川位于中原腹地,归为韩国管辖,想要窥视周室,拿回九鼎,就必须越过三川,对于信仰武力的秦武王来说,这个问题可以靠暴力解决,宜阳之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

至于统帅人选,秦武王选择了甘茂,除了他能带兵之外,关键是樗里疾相当特殊,他是秦武王的亲叔叔,如果执掌兵马,对秦武王是一种威胁。

[var1]

攻打宜阳之前,为了不被魏国骚扰,秦武王派人出使魏国,魏惠王被迫答应协助秦国出兵。

尽管如此,感甘茂依然有很大的顾虑,他认为秦军劳师远征,宜阳城又易守难攻,胜负难以预料。

一旦战事不顺,朝廷内部可能会有流言蜚语,秦武王知道甘茂的意思,为了给他定心丸,秦武王亲自给甘茂写了一封保证书,于是甘茂才毫无顾忌地领兵出征。

战事爆发了,虽然秦军英勇善战,但是韩国人以逸待劳,宜阳城易守难攻,战事进入了僵持阶段。

[var1]

一转眼五个月过去了,战争依然没有分出胜负,韩国守城顽强,而秦军只能望城兴叹。

此时,作为邻居的楚国也相当谨慎,一方面派兵驻扎在北部,防止秦军进攻,另一方面,宜阳被攻破对楚国不利,楚国随时发兵支援。

秦军久攻不下,而且南面随时会受到楚国的进攻,朝廷内部舆论纷纷,以樗里疾为代表的势力直指甘茂,秦武王也萌生了退兵打算。

在这种情况下,甘茂拿出了保证书,秦武王是个好面子之人,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攻打宜阳。

[var1]

公元前307年,宜阳之战持续了一年,战事已经到了白热化,秦武王为了面子也是拼了,不断向前线增兵。

楚国重臣陈轸曾经在秦国任职,对秦国实力相当了解,建议楚怀王不要支援韩国,而且楚怀王看秦武王势在必得,所以放弃了支援的打算。

《史记》记载: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

最终,韩国人终于扛不住了,秦军攻陷了宜阳,六万韩军被杀,其余人弃械投降。韩国恐惧万分,派人携带珍宝到秦国求和,就这样,宜阳之战结束了。

[var1]

此战之后,崤函之险彻底被秦国控制,宜阳成为秦国东进的桥头堡,从此秦国终于走进了中原。秦军跨过宜阳险关,秦武王终于梦想成真,得到了西周九鼎,一时间意气风华。

《史记》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然而,秦武王在一次举鼎的比赛中发生意外,不慎失手重伤身亡,年仅23岁。

(参考文献:《史记》)

更多文章

  • 上集讲赌,这集讲骗,骗子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十赌九诈系列全集,张仪骗楚王六百里,大秦帝国张仪赌秦胜第几集

    于是张仪对楚怀王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楚与齐绝交,他便请求秦王割让土地六百里作为答谢。这话正常人一听就不靠谱,但是不靠谱的话却说到了楚怀王心坎里,因为张仪太知道楚怀王想要什么。骗子敢说,傻子敢信,于是楚怀王喜出望外的与齐绝交,当时楚国还是有清醒的人劝过楚怀王,但楚怀王被洗脑太深根本不听。楚与齐绝交,张仪

  • 秦统一六国,有二人功劳极大,一人是商鞅,另一人师从荀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鞅的功劳,荀子对商鞅的评价,秦惠公与商鞅的关系

    [var1]那么始皇能够10年灭六国,统一之后更是“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秦国能够这么厉害?按照史料记载,秦征战六国之前,其国内平均水平能够达到其他六国的十倍,可见其人均GDP是很高的,秦本“苦寒之地”却能如此富庶,这也是秦皇嬴政能够成功的一点最

  • 这三人的大哥是六国最有权势的人,但最后两人被杀,一人叛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被暗杀次数最多的各国领袖排名,历史上死的最惨的三大战将,马汉山为什么轻易要杀崔中石

    [var1]假如回到战国末期,有人对你说,秦始皇要认你当弟弟,恐怕不少人都开心的合不拢嘴吧!不过,且慢,秦始皇的弟弟可不是这么好当的,历史上秦始皇确实有三个弟弟,但是他们的下场却很凄惨,其中两个给装进麻袋乱棍打死,另外一个叛逃赵国给杀死,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秦始皇第一个处死的弟弟是叛逃赵国的长安君—

  • 如果赵王迁不听信谗言除掉李牧,能否延缓赵国的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牧对赵国的贡献,李牧不死赵国会灭亡吗,如果李牧没有被赵王迁所害

    [var1]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牧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作为战国晚期的名将,李牧接连挫败秦军的战略图谋。因此,在战国晚期的赵国中,李牧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顶梁柱般的存在。可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当秦军再次伐赵的危急时刻,赵王迁却因为听信郭开的谗言,从而诛杀了大将李牧,根据《史记》的记载“

  • 春秋时期为什么只有楚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时楚国,为什么春秋五霸中只有楚国称王,春秋战国有楚国吗

    [var1]周武王夺取天下后,自称为"天子",并将伐纣过程中立下功劳的诸侯、上古圣贤人物的后代,以及自己的同族宗亲分封到全国各地,让他们各自建国,拱卫中心的周朝都城镐京。后来,周朝迁都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时期。这一时期,其他国家都称"公"例如齐桓公,唯独楚国称"王"例如楚庄王,这是为什么呢?后世称呼一

  • 三国时期,吴国历任交州刺史,都是东吴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时期东吴交州兵力,三国交州历任太守,交州刺史列表

    步骘[var1]一、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步骘最初避难江东,于孙权统事后,被召为主记。后游历吴地,又任海盐县长,还任东曹掾,出领鄱阳太守。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到任后,苍梧太守吴巨阴怀

  • 不进则退,忘战必危:哪些原因使得秦国走上了变法强国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变法成功的原因,秦国变法的四大措施,秦国后期最穷的变法

    与戎人相接,秦人靠着不屈的血性一步步占据脚跟,“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百年盛衰,秦人暴霜露、斩荆棘,在秦穆公时得以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然而在争霸道路上,秦国却屡次不敌高速发展的邻居晋国,哪怕秦穆公之后欲继父祖之余烈,向晋挑战,与楚靠拢,却难得一胜,

  • 马希萼、马希崇短暂的统治和楚国的末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希崇事件,历史上的马希萼,马希崇60集视频

    马希萼之前几乎丧命,这时候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就开始报复过去反对自己的人,并终日纵酒享乐,军国大事都交给了当初的内应也是自己的胞弟马希崇。马希崇也不是靠谱人,全凭自己的好恶胡闹。先前内乱导致府库的钱都没了,这两兄弟就抢百姓的钱犒劳士兵,结果士兵还是因为分钱不均怀恨,即使随马希萼从朗州打来的从龙功臣也不

  • 秦王、晋王、魏王以及蜀王,哪个更尊贵一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王和蜀王,秦王和魏王的关系,魏王与秦王谁尊贵

    事实上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仅需要了解王爵的情况,还需要了解一些比较特殊的历史事件方可,下边我就结合历史事件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这个问题。[var1]王爵的产生分封这个概念是在周朝时期才出现的,在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之后,为了对功臣进行奖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本来应该周武王完成这件事,可惜他建国两年

  • 赵国坐拥数万骑兵军团,为何仍是打不过秦国?两千字看懂赵国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国为啥打不过秦国,赵国与秦国实力,赵国的兵马有多厉害

    [var1]不管是战法战术,还是武器装备,亦或者是大家对于骑兵的理解,都远比不上后世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骑兵军团。比如赫赫有名的蒙古铁骑,或者清朝的八旗精锐,在骑兵的运用上面,就远不是两千多年前的赵国,能够比拟的。另外,最重要的是,赵国和秦国的几场大战,主战场都不是平原,地形相对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