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力斗争错综复杂的清朝,童国伟和张,除了很多皇亲国戚如兄长之外,都是极为重要的官员。
然而,两人获得如此受人尊敬的地位的方式和基础却大相径庭。
童国伟所依靠的,无非是童家与皇室的“血缘联盟”关系。童国伟的妹妹萧皇后是康熙的母亲,他的女儿嫁给了康熙,被康熙封为萧义仁皇后。
这种无与伦比的背景关系,是童家最丰富的资源。
这种资源是建立在婚姻关系上的,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亡。
老佟国伟,他每天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佟家的辉煌传承给下一代。毕竟他会老去,康熙也会老去。只有家族的下一代与康熙的下一代和清朝未来的继承人保持这种密切的关系,这一切的辉煌才能继续实现。
如果要去,就得提前布局好队伍。
这种排队类似于赌博。但童国伟别无选择。
当童国伟听说康熙在热河狩猎期间因为种种突发变故囚禁太子、大哥、十三哥时,他敏感地意识到,这将是决定家族命运的关键时刻,他必须有所作为。
童国伟必须在尚未出事的哥们中提前选择和布局。只有四哥和八哥夺取官职的可能性最大。
童国伟几乎不假思索,暗中策划侄儿龙克多借在李做官之机结交13位兄长,借机向4位兄长示好,而他则在康熙宣布另立太子后,大力为8位兄长争取选票。
在《提出新太子》期间,可以说童国伟下足了功夫去规划布局,每一步都要踩得精准,不能出任何差错。
童国伟“他烧八阿哥热灶,让小多子烧四阿哥冷灶”的操作,虽然没有达到最大效果,但毕竟保证了他的顺利着陆。萧多子获得了九知府的要职,算是在清朝权力核心中的半壁江山。
如果重复一下童国伟的这些操作,不难发现,童国伟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算计、布局、押宝、选边上。
因为童氏家族多年的兴盛,是建立在家族总能与实权核心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基础上的。
就像“风口上的猪都能飞上天”一样,童国伟始终相信,只要抱对了大腿,哪怕能力平平,也照样能当大官。
童国伟提前做了龙克多与梅的交道,并没有介入八爷党的势力范围。这为后来康熙专门安排龙克多宣读四阿哥的圣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种心机,这种布局,这种能力和手段,不能说不高深。
那我为什么非要叫童国伟“失败”?
让我们把他和张比较一下。
与童国伟不同,张一直在努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即使在康熙登基之夜受到了八阿哥一伙的挑战,手足无措;即使在“八王议政”的动乱中,大哥也已经“稳操胜券”,所以站出来全力支持雍正新政。
如果这也是一场赌注的话,那么张就是在赌自己的良心。
如果比智商,那么童国伟和张不相上下。
但是,童国伟用他所有的聪明和心思,想出了清朝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好让他把童家的赌注全部押上。张似乎并不关心“出路”在哪里。老张坚信,只要他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会和他手握的君王一起,在清朝的未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出路。
毫无疑问,张的眼界和处事格局远胜于童国伟。
让我们回到童国伟本人。
其实我个人认为,当年童国伟找遍了整个童家,也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小伙子,只好搬出懒惰狡猾的龙克多来帮自己撑起当时童家面临的关键抉择。其实,童国伟早就输了。
相比童国伟,龙克多不仅缺乏六叔应有的机警和机智,还继承了六叔“上红下黑”的赌徒本性,不求良心,只求利益最大化。
甚至,之所以造就龙克多这个人物,是因为童国伟的日常“言行”。
而这样的龙科,在童家的后代中,已经算是最杰出的人物了。
对于为了整个家族的荣耀,绞尽脑汁,一生精密布局的童国伟来说,岂不是莫大的讽刺?
更可悲的是,隆科多之后,童家这一代不如那一代。
隆多的儿子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
但当权力达到顶峰时,被贪欲蒙蔽了双眼的龙克多被八月忽悠,领带来了,就上了八月建造的“逼宫为雍正”的奸诈船,彻底毁了童家。
如果这个时候童国伟还在,不知道他看到这一幕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