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正常趋势,朱棣会好好做他的燕王,成为一位不错的王爷。后来,建文帝听从了心腹大臣黄子澄和齐泰的建议,进行了削藩政策。随着各地藩王先后被出掉,这让燕王朱棣如履薄冰,如果不进行反抗,下场也会和各藩王一样,被侄子建文帝干掉,这对于胸怀大略的朱棣来说,是绝不会接受的。
于是,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本来朱棣战斗力就十分强悍,加上建文帝内心仁慈,不允许士兵伤害叔叔的性命,这无疑给了朱棣一个护身符。最后,朱棣带兵杀到了京城,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朱棣之所以能坐上皇位,身边的一位奇才其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果没有他的辅佐,朱棣压根不可能成为皇帝,此人就是被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
姚广孝,本名天僖,今江苏吴县人,14岁的时候就出家做了和尚,法号道衍。作为和尚的他,是一个难得的奇才,不仅精通佛学,且对儒、道及兵法都深有研究,从某方面来讲,他并不是一个催促的和尚,更不会一心向佛,内心有着建功立业的欲望。
后来,经过他人的举荐,姚广孝被明太祖看中,并安排他侍奉儿子朱棣。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肯定会对自己的这一决定相当后悔。在建文帝进行削藩后,姚广孝就力劝燕王举兵造反,并有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给燕王进行洗脑。经过短暂的考虑,朱棣下定了造反的决心,发动了靖难之役。姚广孝也成了他的第一谋臣。
刚开始的时候,在很多次战役中,朱棣面对朝廷大军,几乎处于劣势的地位,要不是侄子建文帝下令不让士兵伤害叔叔,估计朱棣都挂好几次了。如果与朝廷打持久战,朱棣绝对是耗不起的,最后的下场将会很惨。此时的姚广孝,又发挥出了他过人的能力,建议朱棣亲率骑兵直取京城应天。果然,正如姚广孝所预料的那样,朱棣绕过了朝廷大军,直接拿下了应天,然后登基称帝。
朱棣称帝后,对姚广孝相当感激,并让他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位极人臣的姚广孝,并没有被高官厚禄冲昏头脑,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仅没有还俗,且仍然居住在寺庙中,更不会干预朝政。最终,姚广孝得以善终,活了84岁,被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
参考文献:《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