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比方孝孺还硬气,当众让朱棣难堪,因身份特殊,朱棣不敢杀他

此人比方孝孺还硬气,当众让朱棣难堪,因身份特殊,朱棣不敢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71 更新时间:2024/2/6 16:00:26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戎马一生的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弥留之际,意识非常清醒。回首往事,他从一介布衣,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最终成就帝业,足以笑傲群雄、含笑九泉。然而,他不愿闭上双眼,因为心中还有一件事放不下,用尽平生最后一点力气,口述留下一道遗诏,其中两句话是:“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而后,朱元璋安然离世,享年七十岁,属于寿命比较长的帝王。从遗诏当中,不难看出朱元璋的担忧,害怕自己死后,出现同室操戈的情况,所以不让各地藩王参加葬礼,他们手握重兵,对尚且不够成熟的朱允炆有很大威胁。尤其是燕王朱棣,能征善战颇具野心,除了畏惧父亲朱元璋,几乎无人可以驾驭他。

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大明江山的稳定尽力了;作为爷爷,他为孙子朱允炆稳固皇位绞尽脑汁;作为一家之长,他为儿孙和睦费尽心思。只可惜,朱元璋这次失算了,去世的第二年,最担心的事情发生,即靖难之役,孙子朱允炆和儿子朱棣拔刀相向,叔侄二人形同水火,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战争持续三年,以燕王朱棣的胜出而告终,公元1402年,朱棣亲率一支精兵,直奔明朝都城南京,很快兵临城下。如果城中将士死守,凭借坚固的城池,朱棣想要攻克并不容易,必须付出惨重代价,一旦各地勤王军队赶来,将会面临腹背受敌之危险,鹿死谁手真不好说。

有时候,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不在于拥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而是一两个关键人物。朱允炆安排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守城门,对他们二人深信不疑,但做梦也没想到,谷王朱橞和李景隆叛变了,屁颠屁颠打开城门,放朱棣的军队入城,其余守城将领见事已至此,也纷纷放弃抵抗。

宫中哀鸿遍野,燃气熊熊大火,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非常恼火,一边派人寻找朱允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边走向宫殿,招降文武大臣,准备登基的事情。自古以来,忠心耿耿的大臣屡见不鲜,方孝孺便是其中之一。他怒斥朱棣是乱臣贼子,拒绝起草即位诏书,结果惹怒朱棣,被诛十族,彰显文人的骨气。

其实,敢顶撞朱棣,不给他面子的大臣不止方孝孺一人,徐辉祖也是如此。徐辉祖简直比方孝孺还硬气,别的大臣见风转舵,争相投降朱棣,并赶紧出去迎接,徐辉祖却不闭门不出,等于当众让朱棣难堪。但是,尽管朱棣是暴脾气,眼里容不下沙子,却不敢杀徐辉祖,因为徐辉祖的身份特殊。

《明史》记载:“辉祖,初名允恭,长八尺五寸,有才气,以勋卫署左军都督府事。达薨,嗣爵。”原来,徐辉祖是明朝开国名将徐达的长子,高大威猛一表人才,在徐达去世后继承爵位。怪不得徐辉祖不畏惧朱棣,如此强大的背景,有恃无恐无可厚非,就连朱元璋都要给徐达几分面子,何况是朱棣。

另外,徐辉祖还是朱棣的小舅子,姐姐是朱棣的原配妻子,也就是之后的仁孝文皇后。徐辉祖作为臣子,始终站在建文帝朱允炆这边,没有因亲戚关系对姐夫朱棣手软过,史书云:“命帅师援山东,败燕兵于齐眉山。燕人大惧。俄被诏还,诸将势孤,遂相次败绩。及燕兵渡江,辉祖犹引兵力战。”

意思是说,徐辉祖曾大败朱棣的军队,令朱棣十分忌惮,直至朱棣兵临城下,他依旧没有放弃,却由于敌众我寡,未能力挽狂澜。《明史》:“成祖入京师,辉祖独守父祠弗迎。于是下吏命供罪状,惟书其父开国勋及券中免死语。”朱棣入城后,徐辉祖根本不把他当回事,也不愿意承认姐夫即将称帝之事,独自跪在父亲徐达的祠堂,满怀内疚,认为自己没有替建文帝打败朱棣。

朱棣派人把徐辉祖抓进大牢,亲自前来探望,目的非常明显,希望小舅子能认可他,进而归顺。不难猜测,只要徐辉祖服软,以他的家世背景,加上姐姐美言几句,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但是,徐辉祖以“忠臣不事二主”为座右铭,根本不搭理朱棣的询问,刑部大臣准备逼他认罪,但徐辉祖拿出太祖朱元璋赐的免死铁券,无人敢对他用刑。

朱棣无计可施,既不敢杀徐辉祖,也不能将他无罪释放,只要削去他的爵位,把他囚禁在家中,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永乐五年,徐辉祖去世,毕竟他是徐皇后的亲弟弟,名将徐达的亲儿子,朱棣颁布一道圣旨:“朕念中山王有大功,曲赦之。今辉祖死,中山王不可无后,命辉祖长子钦嗣。”万历年间,在南京设庙祭祀建文忠臣,徐辉祖排第一,并追赠太师,应验了“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的道理。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大明会典》

历史二:项羽被誉为古代第一战神,为何会败给刘邦?刘邦18个字道出原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的这句词耐人寻味。几千年历史长河,曾诞生过许多令人膜拜的英雄或枭雄,项羽绝对是其中最知名的一位,也是最让人惋惜的失败者。俗话说,不以失败论英雄,项羽的确是败了,但他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比成功者更让人敬佩,乌江自刎的豪迈,敢问有几人能够做到?霸王别姬的故事,流传至今不朽。

项羽出身于名将世家,爷爷项燕乃楚国顶级将领,尽管楚国被秦国所灭,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项家在楚国依旧非常有号召力。秦始皇驾崩于沙丘,陈胜吴广二人揭竿而起,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六国后裔纷纷举起反秦大旗,楚人也不甘落后,二十三岁的项羽,跟随叔叔项梁,率领数千江东子弟跟秦军叫板。

与此同时,四十七岁的刘邦拿下沛县,并被推举为沛公。刘邦跟项羽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推翻秦朝统治,两人甚至还结拜为兄弟。无论什么时候,一切都以实力说话,项羽的能力有目共睹,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无人能与之匹敌。力能扛鼎的项羽,兵法谋略也很高,且是古代“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堪称古代第一战神,故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人”之美誉。

从出身来看,刘邦远不及项羽;从年龄上看,刘邦更不占优势;从作战能力分析,不管是单挑还是指挥将士,刘邦也比项羽差太多。但是,楚汉之争打响后,原本处于劣势的刘邦,却后来者居上,并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此勇猛的项羽,为何会败给处处不如他的刘邦呢?刘邦称帝后,用18个字道出原因。

坐在龙椅上的刘邦,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曾经让人畏惧的项羽,已经成为过去式,尸体都被分割,再也没有人能威胁到刘邦。或许刘邦昔日对项羽非常记恨,但随着项羽之死,所有仇恨烟消云散,莫名的感伤和惋惜涌上心头。刘邦对文臣武将说:“咱们聊一聊项羽失败的原因,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顾忌。”

首先发言的是谋士陈平,他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在陈平看来,项羽虽然是心肠不错,对部将比较恭敬,却做不到赏罚分明。陈平之后,韩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大概意思跟陈平相似,认为项羽乃妇人之仁,不足以成大事。

紧接着,王陵站起来说道:“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听完众人的言论,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沉思了片刻,眼神扫过每一位大臣,然后开口说了18个字:“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最了解你的,未必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对手,这句话相当精辟。作为死对头,刘邦对项羽非常了解,他觉得,尽管大臣的话都有一定的道理,却不够直接,项羽之所以兵败自杀,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直相信并重用范增,气得范增离他而去。

范增预料到刘邦将成项羽最强劲的对手,多次劝他早日把刘邦除掉,以绝后患。只可惜,项羽把范增的话当成耳旁风,后来还因为谗言猜忌范增,无异于自断手臂。刘邦就很聪明,他对韩信、英布等人也不信任,但能够以大局为重,当上皇帝后才动手将他们逐一除掉。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汉书》

更多文章

  • 此将军酷爱单挑,朱元璋:也就你能一人敌百万之众,朕怕你被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和朱元璋打天下的将军,朱元璋惨烈一战,朱元璋打仗最厉害的人

    例如在楚汉之争的时候,项羽就曾在阵前想要与刘邦斗将,而他甚至还亲自带着小部队和汉将斗将。而时间再往后推,无论是在南北朝还是在隋唐等时期都曾多次有将领带着精锐小部队亲自与敌对将领斗将。这些大将都非常享受在一线冲锋的感觉,就连李世民都曾参与过斗将,斗将的风气也在军营中盛行,也越发普遍,大家也都逐渐接受斗

  • 常遇春是如何脱颖而出,成长为朱元璋心腹爱将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对常遇春好吗,常遇春怎样遇到朱元璋的,常遇春如果不死朱元璋会杀他吗

    朱元璋听闻后,深感惊愕,悲痛不已,下令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谥号忠武,赐葬钟山原,而且亲自出奠。因其卓越功勋,常遇春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均位列第二,仅在徐达之后;朱元璋还下令宫廷画师为其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常遇春长子常茂因为父亲的功劳被封为郑国公,位列第三,仅

  • 此人娶朱元璋最疼爱的女儿,纳妾百余人,历经八个朝代却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最宠爱的妃子,朱元璋和哪个妻子关系最好,朱元璋一生娶几个妃子

    而这一切的都是因为张美人是朱元璋最疼爱的女儿宝庆公主的生母,朱元璋在六十七岁高龄的时候才诞生的宝庆公主,所以对她格外的疼爱。就连朱棣篡位成功后,依旧也很疼爱这个妹妹,给她最高的待遇,甚至还在宝庆公主成年的时候,亲自为她挑选驸马。只是因为朱元璋曾规定,公主不许下嫁朝廷权臣,防止外戚专权,只能嫁给老百姓

  • 成吉思汗下令屠城,为何杀男不杀女?俘虏的50万女奴隶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铁木真统一蒙古部落后,他被草原上的诸王和群臣尊号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立国后,他的野心不仅限于蒙古草原,而是在外面的世界上,从前蒙古人还是活在女真金朝的统治之下,金国、辽国、西夏和宋朝这些是战争主力,蒙古人就是在他们的忽略之下,逐渐扩大势力。先是打得西夏投降,如此军队得以顺利南下攻金,金国虽然没有

  • 成吉思汗妻妾成群,又不缺老婆,为何非要将被劫走的老婆抢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妻妾多吗,成吉思汗妻妾如何称呼,成吉思汗一共有多少老婆

    成吉思汗刚结婚没多久的时候,一家人孤零零地把营帐,扎在了客鲁涟河上游区域草原的帐篷内。这一天,大家像往常一样安然熟睡着,但是外面却动荡不安。一伙准备打劫的乞惕人正在向他们扑来。这时,一位寄居于铁木真家的老妇人在敌人靠近时,听到了马蹄震动的声音,于是叫醒了大家。但是那个时候情况危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

  • 成吉思汗虽喜欢屠城,却会赦免这3种人,此举让蒙古大军更加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工匠,我们都知道蒙古向来都是以游牧为主,器物制造能力偏弱,所以非常多的东西都要依靠工匠们来完成。所以成吉思汗不但不杀工匠,还把他们留下来为蒙古军队制造无数的攻城利器,让他们在行军打仗的时候省了很多的事情。只有汉人会,于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攻城,在汉人谋士耶律楚材的建议下,工匠作为特殊人才被保留了下来。蒙

  • 崇祯自尽前亲手杀尽后妃,唯有一贵妃侥幸逃脱,只因她一生理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17年,李自成攻进京城,岌岌可危的明朝江山终于走到了尽头,作为皇帝的崇祯也无力回天,于是为了避免皇室女眷被叛军折辱,他在自尽前将儿子送出宫,女儿亲手杀掉,随即又命令一众后妃自尽,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逃过一劫的是袁贵妃袁氏。袁氏,崇祯早年就陪在他身边的女子,他还是信王的时候,就是他的侍妾,其受

  • 明朝开国大将,一生战功赫赫,死后连朱元璋都为他悲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穷苦人家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麾下也有着诸多寒门出身的将领。而在朱元璋手下的众多将领中,有一人因其打仗心狠手辣而时常被朱元璋警告。朱元璋曾告诫他不要杀戮过多,有伤天和,此人就是被称为常十万的大将常遇春。常遇春乃明朝开国大将,曾经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朱元璋创立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此人打仗十分勇猛

  • 成吉思汗为何获“一代天骄”称号,只是因为影响了中国历史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吉思汗为啥叫天骄,成吉思汗的辉煌历史,成吉思汗是最强的帝王吗

    蒙古帝国,在我国古代属于少数的游牧民族。在铁木真时期,他们开始从落后走向辉煌,走向世界历史的舞台。1189年时,铁木真继承父业,成为蒙古游牧民族一方的首领,他用部落牧民和各方势力,组织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强大武装。最后经过长期的战争,终于统一了蒙古各个地区。强大的铁木真,他的野心和实力都是非常强大的,在

  • 此人与苏轼惺惺相惜,准确预言北宋灭亡,却被列入《奸臣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苏轼到底多厉害,苏轼算不算奸臣,北宋时期的苏轼

    章惇,字子厚,性格豪爽,敢作敢当光明磊落,史书称他“ 相貌俊美,文雅洒脱”,家世也非常不错,父亲曾任银青光禄大夫。嘉佑二年,章惇进京赶考,这是一场高手云集的考试,后来上榜之人当中,有许多名留青史的人物,比如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还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这哥们是欧阳修的得意门生,以及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