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珂: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护国军节度使有多难

王珂: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护国军节度使有多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85 更新时间:2023/12/6 20:43:15

之前说到王珂和岳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请求由王珂继任节度使的时候说,王重荣有兴复之功。

其实王重荣是逼走老节度使李都才当上的节度使,还投降过农民军首领黄巢,被黄巢催粮催急了才反正;又曾经和李克用一起杀进京城放火,导致伪帝李煴有机会上台,他又带头拥戴李煴,等李煴大势已去来投,再送上李煴的人头,再次当上了反正功臣。

如此“功臣”,只能说全靠同行衬托。

王重荣被杀后,王重盈继任护国军节度使并死在任上,所以已经继任陕虢保义军节度使的王珙自认为也有资格再次子承父业转任护国军,于是与弟弟绛州刺史王瑶称王珂不是王家少爷而是下人;同时与王珂兵戎相见。李克用派养子李嗣昭率史俨、刘训等帮王珂打架,在猗氏打败王珙军,还反推到了王珙的老窝陕州。

唐昭宗同意王珂继任了,王珙又和后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静难节度使王行瑜、华州镇国军节度使韩建一同请求王珙去护国军,王珂去保义军。如果按王珙原本的口吻,王珂都不是王家人了,哪还有资格做家族内部世袭的节度使?

唐昭宗不肯,三帅觉得自己没面子,王珙又扇风说李克用和王珂结姻会对三帅不利,于是爆发了三帅逼宫事件,王行瑜还逼昭宗把弟弟同州匡国军节度使王行约调到保义军,把王珂调到只管同州一个州的匡国军。

当然这样的调令王珂肯定不认,王行约就亲自率众上门说服王珂。王珂找岳父帮忙。李克用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打着勤王的旗号,一出手,挡路的王瑶就没了。李克用和王珂顺利合兵,擒贼先擒王,王行瑜最高调,那么邠宁军就对不住了。唐昭宗求之不得,下诏支持这对翁婿,李克用负责在前面打,王珂负责在后面提供粮饷。李克用借东风为王珂求得了正式节度使的职位和御史大夫、检校司空的名誉头衔。

王行瑜败亡了,王行约也没了,王珂当然也就不用挪窝了。但昭宗不希望李克用坐大,没有同意他与王珂继续讨伐李茂贞、韩建。李克用撤军时,王珂还在夏阳渡为他造浮桥。

乾宁三年(896年),唐昭宗加王珂同平章事,也就是名誉宰相。

四年(897年),王珙攻王珂,王珂求助于李克用,王珙也求助于李克用的大敌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宣武军在张存敬、杨师厚率领下起初于猗氏南大败护国军,但李嗣昭又来了,保义军战败,护国军得以解围。

光化元年(898年),王珂前去河东治所太原,迎娶李克用的女儿,真正做了姑爷,护国军就交由李嗣昭代理。昭宗加王珂兼侍中。同年,保义、宣武联军又攻护国军,王珂又一次求援,李嗣昭又来了,打得王珙屡战屡败,部下离心,第二年就被杀了。

这时候,王珂真正成为了家族唯一的话事人。但是,他只是比王珙活得长,很难说他是这场兄弟德比的胜利者,因为王珙的保义军并没能转到他名下,而是在一番内乱之后被朱全忠吃了下去。

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刘季述发动政变废黜昭宗。王珂知道以后,愤怒见于言表,屡次谋划兴兵勤王。虽然王珂还没动手,刘季述就被镇压了,但昭宗心领了王珂的好意,而且首先进献方物致贺的也是王珂。

在天下失控的背景下,昭宗和王珂之间的关系一向比较和谐,无论昭宗是否认可王重荣是不是货真价实的功臣,是否认为王珂家族世袭节度使坏了祖宗的规矩,但他对王珂一直很够意思,王珂也很清楚昭宗是自己一边的。

如果论忠君纯度,王珂无疑可以压倒自己的嗣父。河中军掌握的盐池富得流油,只要昭宗和王珂君臣相得,至少不怕缺钱花,王珂就是名副其实的护国军节度使。

朱全忠因为讨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失利,就联合镇海军和镇东军节度使钱镠、洪州镇南军节度使钟传、鄂州武昌军节度使杜洪、青州平卢军节度使王师范指称被杨行密攻打,请求昭宗以朱全忠为都统讨伐杨行密;王珂就和李克用、镇州成德军节度使王镕、定州义武军节度使王郜指称被朱全忠攻打,请求以杨行密为都统讨伐朱全忠。两大阵营浮出水面,昭宗两边都没同意。

王珂打仗总是要靠岳父,有岳父撑腰,王珂的位置就能安稳。王珂理所当然地站在李克用这一边。但如果有一天岳父靠不住了呢?而且这一天来得很快。

当李克用屡战屡败,朱全忠就有机可乘。他决定先摆平王珂,为将来干掉李克用做准备。他对主将张存敬、侯言说:“王珂驽钝,仗着河东为后台,骄恣放纵。我现在要断长蛇之腰,诸君为我用一根绳子绑缚他。”

这一次,朱全忠志在必得,他一边亲自进军护国军治所蒲州,一边命张存敬夺取晋州、绛州,断绝李克用来救援的道路。

张存敬非等闲之辈,事出突然,晋州刺史陶建钊被擒,晋州刺史张汉瑜投降。张汉瑜先前随李嗣昭参加了光化元年的战斗,可以揣测当时就留在了河中辅佐王珂,而且他也不是唯一一个。

昭宗下诏和解,朱全忠当然不听。张存敬稳住了地面,也从晋州出兵攻打蒲州。道路断了,王珂想和李克用联络,只能派使者,可能使者稍微隐藏一下身份也不会被朱全忠的军队阻拦。

李克用屡次收到王珂及其妻也就是李克用自己的女儿邠国夫人的使者求救,邠国夫人说再这样下去,我们夫妻俩都要去汴州讨饭了,父亲您能忍心坐视吗?

李克用很无奈,他对女婿再薄情,难道还愿意看到自己的亲骨肉被仇人俘虏吗?他不是不想,是不能!他派不出军队,只能同样派使者:实在不行,你俩丢下护国军,投奔皇帝吧。

为了让自己多一些保障,王珂干脆死马当活马医,又给曾经处于敌对阵营的李茂贞写信:朱全忠之心昭然若揭,我顶不住了,同、华、邠、岐怎么办?朝廷神器怎么办?请您和韩建出兵出关和我联合,事成之后我为您守西边,护国军我不要了,都给您,关西和国家全靠您了!

当时匡国军节度使是韩建的手下司马邺,邠宁静难节度使是李茂贞的养子李继徽,也就是说,王珂明确将自己和李茂贞、韩建的势力范围和基本利益做了捆绑。

但李茂贞不知是没有远略还是对吃回头草没兴趣,没有回应。

对王珂来说,不管李茂贞会不会至少把他的信当作善意示好,京城长安都得去。王珂早就把船都准备好了,但正值年初,河面都被冰块塞住,浮桥也坏了,水路陆路全都断绝,走也走不成。王珂趁夜亲自鼓励守军,守军也没心情搭理。

夜半,牙将刘训到王珂卧室门。结合他的上次出场,可见他便是李克用留给王珂的另一个帮手。

王珂以为人心散了,守军造反了。刘训却露出手臂,说以手臂发誓没有此事。

王珂向刘训问计,刘训说:如果趁夜乘船出奔,人们必争抢船只,若有一人生了歹念,其祸莫测;不如等第二天天亮,告谕三军,必有半数愿意跟从,然后登船进京;再不行还能召集诸将校,表示同意投降,用缓兵之计稳住敌军。

王珂同意了。天亮后,他登城对张存敬说自己与朱全忠有旧,等朱全忠来了就听命,请张存敬退兵一舍,张存敬即日退兵一舍。

王珂和朱全忠哪来的交情呢?准确说是王重荣和朱全忠有。朱全忠最初叫朱温,效力黄巢,与王重荣多有交战,你来我往;反正后得赐名朱全忠,和王重荣做了战友,还因为母亲姓王,认王重荣做了舅舅。

王珂想的是不是缓兵之计不知道,但朱全忠不傻,你说我来了就投降,我为什么不来?我来了你还有话说?

朱全忠先去王重荣的墓前大哭,作文祭奠,获得了蒲州人的好感。朱全忠又表示,看在死去舅舅的面上,场面不能太难看,什么赤裸上身、自缚牵羊的都免了,我命令你穿正装出来投降,见了你,我还叫你一声郎君,也就是少爷。

相见之际,朱全忠握着王珂的手就哭了,并肩骑马入城。从此河中姓朱,李克用再也别想朝贡和勤王了。

仅仅半个月后,朱全忠任此战主将张存敬为护国军留后也就是代理节度使,将王珂及其兄王璘、弟王瓒等一族迁至老窝汴州。

司空图《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铭》志主为王珂的祖母石氏,载:太师院三子,皆葆和自晦,乐善相成。太师就是王重荣的赠官。这么看,王重荣有三个亲生儿子,何必从王重简家过继王珂?总不能三个都是过继来的吧?如果王重荣就是乐意即使有亲子也要过继二房侄子到自己家,也没人能管,但王重简的儿子和王重盈的儿子打破头的时候,王重荣的亲子在哪?

王瓒有记载是王重盈的儿子,所以这里的“兄”“弟”有可能是堂兄弟。

那么曾奉命被王珂派为投降使者的王璘,到底是王珂的血缘亲兄(王重简的亲子)、还是宗法亲兄(王重荣的亲子),还是其他房的堂兄?如果是王重荣的亲子,为什么年长于王珂却反而被超车,是否本人不愿或存在某种疾病?不得而知。

不知李克用作何感想,叫你入朝,你投降做什么?!那么想让你媳妇我女儿去汴州讨饭?!

世事无常,王珂最后还是踏上了入朝之路,在一个连具体年份都不可考的时候。王珂进入潼关,路过华州,在驿站住下。他不是逃出来的,是朱全忠派他来的。如王珂所言,朱全忠接下来就拿下了韩建的同华二州。

本来驿站是歇脚用的,休息过了还得赶路,但王珂住下以后却再没离开。

朱全忠不会相信李克用的女婿,也不会真的给他面圣的机会。

《旧五代史》评价王珂“奕世山河,势危被掳,乃魏豹之徒与”。

就算死去的王重荣有意见,他能复活吗?反正王瓒等人仍然活着。

至于邠国夫人作为李克用的女儿会被朱全忠怎么样……谁知道呢?反正史官没写。

更多文章

  • 隋唐好汉死法最憋屈的猛将,别人都是战死沙场,他却因一匹马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唐46条好汉排名,隋唐最厉害的五个将领,真实的隋唐第一条好汉

    这两个时期的将帅之才已经成为古代英雄的代表人物,他们每个人的生平都是一本品如甘泉的书籍,通过史料文字让这些人物的英雄事迹变得鲜活起来,他们不再是古人,而是活生生的人。在隋唐时期的名将中,很多人的结局都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死在了战场上。但唯有伍云召死得颇为憋屈,也为他的生平增添了不少的奇幻色彩。兴兵反隋

  • 除了武则天,历史上竟然还存在另外一位女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吗,除了武则天还有几个女皇帝,中国女皇帝有武则天吗

    这件事情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北魏孝昌4年,也就是公元五二八年的2月12日这一天。北魏政权的第九位皇帝孝明帝,元许的嫔妃潘冲华就给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史称元姑娘。由于当时孝明帝的母亲灵太后胡氏,一直都在垂帘听政,而且,实际情况是后权一直都凌驾于皇权之上。所以,孝明帝的这个女儿在出生之后,灵太后就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10个侄子痛下杀手,却为何留下所有侄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哪些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有几个兄弟,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有哪些举措

    据说李世民为唐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父李渊还曾承诺将来天下统一,废掉太子,立李世民为太子。后来,李渊鉴于太子没有太大的过错。为了感谢李世民的常年征战之功,封其为仅次于自己和太子的天策上将。天策上将拥有设置自己官员和武将的权力,相当于一个小朝廷。他觉得李世民是自己的儿子,太子的同父同母之兄弟。他会

  • 李白婚姻之谜:入赘奸臣家族,他与宗氏的婚姻背后,竟是如此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白与宗氏关系,李白后代,李白入赘的故事

    李白与宗楚客的孙女结婚。宗府成婚这是他第二次正式结婚,为此又引起了不少麻烦。1、李白何以与奸臣之后通婚?宗楚客为武后从姊之子,曾于武周神功元年(697)、长安四年(704)、中宗景龙元年(707)三次拜相,但他品格不端,贪赃枉法,冒于权利。前两次的拜相,当然与其家庭背景有关,中宗时拜相,则以迎合韦后

  • 1986年,山东一女子效仿武则天称帝,还计划进京登基,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山东一女子效仿武则天称帝,武则天登基真实影像,武则天篡权成功案例

    这个效仿武后称帝的女人叫做晁秀芳,出生于一个山东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小父母对她的教导和其他农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让她勤恳务农,本本分分做人,等长大了嫁个好人家,好好伺候公婆。不过晁秀芳对于父母的话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她觉得凭什么女人就要依靠男人,凭什么嫁了人就要伺候对方的老人。不管同龄的女性怎么样,

  • 宇文化及为什么非要杀掉杨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宇文化及和杨广是什么亲戚,宇文化及杀杨广视频全集,杨广是被宇文化及杀死的吗

    那么深受隋炀帝信任的宇文化及,面对败落的隋炀帝为何不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将其逼死?那么就让我们走近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隋唐末年,看看历史真相。邂逅公元581年,杨坚在接受了北周静帝的禅让后成为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在当时的大兴也就是现在的西安,自此魏晋南北朝混战的年代终结,统一天下的隋文帝开启了

  • 母亲是武则天,叔叔是朱棣,手下大将叫赵匡胤,皇帝该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赵匡胤,武则天与赵匡胤谁厉害,赵匡胤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初看这个题目,觉得太倒霉了:哪个皇帝,会摊上这么大一堆专权、擅权、夺权而且能力极强的人物?转念一想:为什么历史这么有趣,没让这些人物中的任何两个人相遇,而安排他们在不同的时代做主角?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不是没有两个人的相遇,而且如果两个强势人物相遇了,一定会分个输赢胜负。获胜者“不能流芳千古,就会遗臭

  • 南北朝时,两场对汉族先民不利的败仗反而助推隋朝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北朝隋朝,南北朝末期隋朝初期,南北朝跟隋朝有什么关系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是南北朝后期北魏内乱爆发后,在北方流传起来的一首民谣。这句民谣之所以会在北方大地上流传开来,是因为南朝萧梁名将陈庆之的一次震古烁今的北伐。北伐的起因公元528年,北魏内乱,权臣尔朱荣趁机发动河阴之变对北魏王室打开杀戒。北魏北海王元颢[hào]见状便逃亡到了南边的梁朝

  • 谁说历史都是进步的清朝起家部队的装备居然比不上唐朝和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从唐朝到清朝军队有多强,清朝军事部队有多厉害,清朝的巅峰时期的军队规模

    满清入主中原是一个奇迹,它的本钱在北方民族政权中是最少的,当年和隋唐两朝PK的高句丽还能在输掉十万级的人头继续奋战,金朝、西夏、辽国的核心部队也远远超过它.更气人的是,满清八旗军的核心装备——铠甲,居然是秦朝以后最寒酸的。西汉有多少铠甲?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数字一窥究竟,西汉东海郡武器库有:弩机5377

  • 杨贵妃到底有何魅力,能获得唐玄宗如此的宠爱?有一点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有很多人会想,世上有比美人更好的东西多地是,为何唐玄宗独独在杨贵妃身上深陷不出呢?杨贵妃究竟有何魅力,能让一直勤政爱国的唐玄宗如此颓靡?从此不爱江山,爱美人?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细细感受杨贵妃的美!出身名门、出身宦门杨贵妃又称杨玉环自幼出生在官宦世家,高祖父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父亲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