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成也自己,败也自己。他功高震主却依旧没有看出问题所在,最后死在了吕雉和萧何的手中。
但其实韩信可以活下来,只不过是他自己亲手斩断了自己的“生命”,韩信杀了两个让他活命的主要人物,这两人就是项羽和钟离昧。
胯下之辱,被萧何看中
韩信当时在父母死后,因为家境贫困就连母亲的丧事都是早早了结。但他略有才华虽然整日依靠乡亲们的救助才能维持一日三餐,可他却丝毫不以为然。依旧如此甚至被当众羞辱也从来不会生气,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胯下之辱。
当时的韩信整日佩戴刀剑在街上“游荡。”一位屠夫就当众羞辱说他装扮的是武夫但内心却是一个胆小鬼。于是他拉着韩信对他说要不你就一剑刺死我,要不就从我胯下走过就可以饶你一命。
没有想到韩信直接从他的胯下钻了下去,因为这件事情他也被所有人嘲笑看不起。
自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社会上许多有志之士都开始一起发动起义反抗秦朝。
韩信刚开始投奔了项梁,项梁战败之后就归属到项羽的部下。他多次为项羽出谋划策但一直不被项羽所重用。直到他投奔到刘邦的麾下,这才遇到了他的第一位伯乐萧何。
萧何与他交谈后发现韩信并非等闲之辈,在军事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萧何的举荐之下,刘邦才开始重用韩信。直接封他为大将,而韩信也没有辜负刘邦,在军事上将他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战功赫赫,功高震主
韩信自从成为大将军之后,参与的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他带领士兵灭魏取代,背水一战消灭赵国,东进灭掉赵国,南进灭掉楚国。可以说如果刘邦没有韩信这样的大将,那么也就不会有之后的刘汉王朝。
在韩信兵权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在刘邦眼中也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功高震主是统治者不能接受的,韩信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一次次地在刘邦的底线上徘徊,最终使得他死无葬身之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韩信杀掉了两人。
首先这第一位就是楚王项羽。众所周知,韩信是在项羽手下一直得不到重用才去投奔刘邦。而且论实力刘邦一直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几次生擒刘邦但都是因为一些原因才没有杀掉刘邦。
所以说对于刘邦来说项羽一直是自己的心中大患。而韩信似乎就是项羽的天敌。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巧用计谋灭掉了楚军的最后一道防线。项羽带着仅剩的楚军被迫赶到了乌江边上。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韩信却没有对项羽下“死手”。当时武涉给韩信的建议是放项羽一条生路,自己再自立为王。但此时的韩信却没有领会到武涉的另一层意思,盲目自信的他并没有这么做。
他既没有立马杀掉项羽,也没有放掉他。就在所有人都茫然失措之时,萧何明白了韩信的意图。不得不说萧何不愧是韩信的伯乐,也只有他才能最快速地揣测到他的想法。所以最后韩信死于萧何手中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萧何在听说此事之后,立马告诉刘邦,韩信现在是在讨要封赏。刘邦在听完萧何的话后,立马册封韩信为齐王,并赏赐给他五不死的“特权。”得到了权力和免死金牌的韩信,立马就拒绝了武涉三分天下的建议。
于是,被逼到乌江边上的项羽认为自己无言面对江东父老,选择自刎了结自己的生命。而韩信表面上因为解决掉项羽得到了刘邦的重视,但暗地里刘邦对他已经没有一丝信任。
而他错杀的第二人——钟离昧,也使得刘邦不会将他留下来。
杀掉钟离昧自己也惨死
钟离昧是项羽手下的一枚大将,在项羽乌江自刎后投奔于韩信的麾下。而韩信与他正巧是旧相识,就将他留了下来。本以为此事就此结束,但军营之中不满韩信的士兵就向刘邦举报说:韩信与钟离昧要一起造反。
韩信心中一直效忠与刘邦,但听者有意。许多人都认为以韩信的才华倘若要起兵造反那么输赢尚未可知。而韩信手下的谋士早已看出刘邦想要杀掉韩信的心理。于是就左右联合劝说他,杀掉钟离昧向汉高祖刘邦表明自己的忠心。
韩信心里权衡之后,果断选择逼死钟离昧。钟离昧知道后对韩信讲到:我活着刘邦才更有可能饶你一命,但如果你杀掉我去表忠心相反你的死期也会到来。
听到好友这样说,韩信没有一丝反应,钟离昧心灰意冷,遂立马拔剑自刎。事后,韩信带着钟离昧的人头去向刘邦表忠心。
他刚将人头献给刘邦后,刘邦就立马派人将韩信五花大绑。韩信此时才明白钟离昧话中的意思,于是说到:狡兔死,良狗烹。看来现在就是我要死的时候了。
刘邦大骂他不懂规矩,胡言乱语。将他贬为淮阴侯,从此再无兵权。
没有兵权的韩信对于刘邦来说威胁就降到最低,他当时没有立马杀掉韩信就是担心会引起天下人的非议,有损大汉王朝的颜面。但汉高祖刘邦心中一直忌惮着韩信,吕雉和萧何明白韩信就是高祖眼中刺,不除掉没有办法。
于是吕雉和萧何就策划计谋,假意以庆祝的缘故将他骗到长乐宫中,将他打死。而韩信之所以光明正大赴约是因为刘邦曾许诺他五不死,但没有想到吕雉和萧何聪明绝顶,长乐宫中活活打死韩信没有违反高祖的旨意,就这样一代名将就此消失了。
总结:
其实韩信悲惨的结局,早已经埋下了伏笔。从他不杀项羽反而讨要封赏开始就注定刘邦不会轻易地放过他。
可他却丝毫不以为然,依然自高自大,甚至对刘邦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这样的野心不得不让刘邦对他暗下杀心。
倘若韩信懂得掩藏自己的野心,不将权力看得过重。那么他的下场也会向其他两位汉初三杰一样得到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