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两人不死,刘邦不敢动韩信,可惜韩信将他们全杀了

这两人不死,刘邦不敢动韩信,可惜韩信将他们全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096 更新时间:2024/1/16 13:08:41

韩信成也自己,败也自己。他功高震主却依旧没有看出问题所在,最后死在了吕雉萧何的手中。

但其实韩信可以活下来,只不过是他自己亲手斩断了自己的“生命”,韩信杀了两个让他活命的主要人物,这两人就是项羽和钟离昧。

胯下之辱,被萧何看中

韩信当时在父母死后,因为家境贫困就连母亲的丧事都是早早了结。但他略有才华虽然整日依靠乡亲们的救助才能维持一日三餐,可他却丝毫不以为然。依旧如此甚至被当众羞辱也从来不会生气,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胯下之辱。

当时的韩信整日佩戴刀剑在街上“游荡。”一位屠夫就当众羞辱说他装扮的是武夫但内心却是一个胆小鬼。于是他拉着韩信对他说要不你就一剑刺死我,要不就从我胯下走过就可以饶你一命。

没有想到韩信直接从他的胯下钻了下去,因为这件事情他也被所有人嘲笑看不起。

自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社会上许多有志之士都开始一起发动起义反抗秦朝。

韩信刚开始投奔了项梁,项梁战败之后就归属到项羽的部下。他多次为项羽出谋划策但一直不被项羽所重用。直到他投奔到刘邦的麾下,这才遇到了他的第一位伯乐萧何。

萧何与他交谈后发现韩信并非等闲之辈,在军事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萧何的举荐之下,刘邦才开始重用韩信。直接封他为大将,而韩信也没有辜负刘邦,在军事上将他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战功赫赫,功高震主

韩信自从成为大将军之后,参与的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他带领士兵灭魏取代,背水一战消灭赵国,东进灭掉赵国,南进灭掉楚国。可以说如果刘邦没有韩信这样的大将,那么也就不会有之后的刘汉王朝。

在韩信兵权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在刘邦眼中也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功高震主是统治者不能接受的,韩信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一次次地在刘邦的底线上徘徊,最终使得他死无葬身之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韩信杀掉了两人。

首先这第一位就是楚王项羽。众所周知,韩信是在项羽手下一直得不到重用才去投奔刘邦。而且论实力刘邦一直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几次生擒刘邦但都是因为一些原因才没有杀掉刘邦。

所以说对于刘邦来说项羽一直是自己的心中大患。而韩信似乎就是项羽的天敌。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巧用计谋灭掉了楚军的最后一道防线。项羽带着仅剩的楚军被迫赶到了乌江边上。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韩信却没有对项羽下“死手”。当时武涉给韩信的建议是放项羽一条生路,自己再自立为王。但此时的韩信却没有领会到武涉的另一层意思,盲目自信的他并没有这么做。

他既没有立马杀掉项羽,也没有放掉他。就在所有人都茫然失措之时,萧何明白了韩信的意图。不得不说萧何不愧是韩信的伯乐,也只有他才能最快速地揣测到他的想法。所以最后韩信死于萧何手中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萧何在听说此事之后,立马告诉刘邦,韩信现在是在讨要封赏。刘邦在听完萧何的话后,立马册封韩信为齐王,并赏赐给他五不死的“特权。”得到了权力和免死金牌的韩信,立马就拒绝了武涉三分天下的建议。

于是,被逼到乌江边上的项羽认为自己无言面对江东父老,选择自刎了结自己的生命。而韩信表面上因为解决掉项羽得到了刘邦的重视,但暗地里刘邦对他已经没有一丝信任。

而他错杀的第二人——钟离昧,也使得刘邦不会将他留下来。

杀掉钟离昧自己也惨死

钟离昧是项羽手下的一枚大将,在项羽乌江自刎后投奔于韩信的麾下。而韩信与他正巧是旧相识,就将他留了下来。本以为此事就此结束,但军营之中不满韩信的士兵就向刘邦举报说:韩信与钟离昧要一起造反。

韩信心中一直效忠与刘邦,但听者有意。许多人都认为以韩信的才华倘若要起兵造反那么输赢尚未可知。而韩信手下的谋士早已看出刘邦想要杀掉韩信的心理。于是就左右联合劝说他,杀掉钟离昧向汉高祖刘邦表明自己的忠心。

韩信心里权衡之后,果断选择逼死钟离昧。钟离昧知道后对韩信讲到:我活着刘邦才更有可能饶你一命,但如果你杀掉我去表忠心相反你的死期也会到来。

听到好友这样说,韩信没有一丝反应,钟离昧心灰意冷,遂立马拔剑自刎。事后,韩信带着钟离昧的人头去向刘邦表忠心。

他刚将人头献给刘邦后,刘邦就立马派人将韩信五花大绑。韩信此时才明白钟离昧话中的意思,于是说到:狡兔死,良狗烹。看来现在就是我要死的时候了。

刘邦大骂他不懂规矩,胡言乱语。将他贬为淮阴侯,从此再无兵权。

没有兵权的韩信对于刘邦来说威胁就降到最低,他当时没有立马杀掉韩信就是担心会引起天下人的非议,有损大汉王朝的颜面。但汉高祖刘邦心中一直忌惮着韩信,吕雉和萧何明白韩信就是高祖眼中刺,不除掉没有办法。

于是吕雉和萧何就策划计谋,假意以庆祝的缘故将他骗到长乐宫中,将他打死。而韩信之所以光明正大赴约是因为刘邦曾许诺他五不死,但没有想到吕雉和萧何聪明绝顶,长乐宫中活活打死韩信没有违反高祖的旨意,就这样一代名将就此消失了。

总结:

其实韩信悲惨的结局,早已经埋下了伏笔。从他不杀项羽反而讨要封赏开始就注定刘邦不会轻易地放过他。

可他却丝毫不以为然,依然自高自大,甚至对刘邦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这样的野心不得不让刘邦对他暗下杀心。

倘若韩信懂得掩藏自己的野心,不将权力看得过重。那么他的下场也会向其他两位汉初三杰一样得到善终。

更多文章

  • 张飞、张辽、张郃、张任、张绣,五大张姓名将,能力如何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郃与张任谁厉害,三国名将有没有张任和张绣,正史张郃和张飞谁厉害

    曹魏阵营:张辽、张郃、张允、张虎、张特、张普;蜀汉阵营:张飞、张苞、张翼、张嶷、张南、张著;东吴阵营:只有张昭、张纮等人,却缺少张姓名将;诸侯阵营:黄巾军张角三兄弟,黑山军张燕,黄巾余党张闿;宛城张绣,汉中张鲁,陈留张邈,广陵张超,上党张杨;刘璋麾下的张任,董卓麾下的张济,黄祖麾下的张虎,刘繇麾下的

  • 葭萌关之战,张飞夜战马超究竟谁赢了?若换成关羽能赢马超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正史张飞vs马超,马超和张飞在葭萌关大战,张飞在哪大战马超

    葭萌关之战葭萌关之战,发生在刘备攻打益州时期。当时刘备和刘璋彻底翻脸了,带着张飞、赵云等猛将发动了对刘璋的猛攻,而汉中张鲁,也想在此战中分一杯羹,于是他命马超率军进攻葭萌关。此时的马超,早已不是当年的西凉军主帅了,而是张鲁手下的一员猛将,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所以为了让张鲁对自己高看一下,马超夸下海

  • 巅峰时期单挑:关羽VS赵云,谁能胜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云单挑关羽能获胜吗,关羽大战赵云完整版,赵云大战关羽谁更厉害

    前表吕布,后表马超,金吕布银马超,第一阶段吕布,吕布死后关羽,关羽过巅峰后马超。马超20合速败张郃,巅峰期的赵云,能否二十合速败徐晃呢?差不多吧?马超速败张郃是有原因的,马超是报杀父之仇,气势上先压人一头,张郃是比较狡猾的,知道马超斗不过曹操,所以根本不去和马超拼命。真玩命的话,马超百合之内根本不可

  • 三国难求的人才不是孔明而是他,刘备找半个中国,诸葛亮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与孔明,诸葛亮凭什么会受刘备赏识,刘备诸葛亮才华对比

    然而,殊不知刘备身边还有过一位能力不在诸葛亮下的大人物,并且刘备为了拿下这位大人物追了近一千多里地,可谓是真正的求贤若渴。三国神人与刘备的周旋亮亦曰:“运筹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这两句话是诸葛亮同刘备说的,大意是计划谋略拟定作战策略方面,我远不如子初。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即使

  • 夏侯霸为何是刘禅的舅舅,他投降蜀国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夏侯霸和刘禅是亲戚吗,夏侯霸跟刘禅有什么亲属关系,刘禅怎么重用夏侯霸

    夏侯霸与蜀国恩怨情仇夏侯霸,字仲权,沛国谯人,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熟悉三国历史的都知道,曹操最信任的人永远都是诸夏侯、曹氏的宗亲将领,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等永远都是各方面掌军的第一人选。因此,夏侯霸在曹魏可以算是根正苗红的皇亲贵戚!公元219年汉中之战,在法正和刘

  • 诸葛诞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诸葛诞拥兵十五万,还是被司马昭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和诸葛诞关系,诸葛诞与东吴是什么关系,诸葛诞与司马家的关系

    那么,值得注意的是,诸葛诞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呢?诸葛诞和诸葛亮都是山东琅邪阳都人,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也就是说,诸葛诞和诸葛亮是同族,而且是平辈,相当于堂兄弟。不同的是,诸葛诞为曹魏效力,诸葛亮为蜀汉效力,诸葛亮大哥诸葛瑾为东吴效力,三人所属的阵营不同。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篡

  • 被严重忽略的曹魏大将,首创空城计,关羽和孙权都是他手下败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魏将领为何怕关羽,曹魏名将关羽,与关羽关系好的曹魏武将

    有些人对曹魏的将领还是比较熟悉的,比如五子良将,这是曹操最能打的几个将领,曹操每次出征都是任用他们担任前锋或者断后,每个能力都很强。还有典韦、许褚、曹昂、曹彰等人,他们的能力也比较强。不过说起文聘,很多人肯定并不熟悉。文聘不仅在《三国演义》中被严重忽视,即使在正史中,文聘也会被大家忽视。文聘在三国里

  • 船夫的一席话,让项羽放弃了求生的念头,最终拔剑自刎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为什么宁愿自刎也不过乌江,项羽自刎乌江发生在哪年,项羽真的是在乌江自刎吗

    项羽的本姓其实不是“项”而是“芈”,在《史记》中记载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由此可见,项羽的勇猛也是遗传了父辈。少年时的项羽就对取代秦朝抱有信心,少年项羽在一次秦始皇出巡时,对着马车说到:“彼可取而代也。”少年时说的话,长大后竟真的做到了,项羽长大后随叔叔起兵反秦,历时3年推翻了秦王

  • 他在位50年,比嬴政更有希望统一全国,最后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后人对嬴政的评价,客观历史评价嬴政,评价一下历史人物嬴政

    文|四季文史公元前221年,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合建立秦朝。此时此刻,在华夏的版图上,六王毕,四海一,嬴政实现了他由一个秦王到秦始皇的华丽转身。秦朝的建立,宣告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的战乱离合局面彻底结束,我国历史上浩浩荡荡的封建时代从此拉开序幕。秦朝国祚短短14年,虽然始皇帝饱受争议,甚至已

  • 会做官的人,悟性多厉害?看张良之子和陈平的对话,思维大提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良与陈平,陈平和张良什么关系,张良的人生智慧总结

    陈平回头一看,是张良的儿子张辟彊,顿时警醒起来。因为张辟彊不仅是张良的儿子,还担任侍中,就是汉惠帝刘盈的贴身秘书,属于惠帝和吕后的心腹。这时的张辟彊还不到20岁,吕后之所以如此信任、重用他,那是因为张良的缘故。刘邦去世前,一直想废了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在最无助的时候,是张良出了一个“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