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琰就是一个用自身性命印证了这句话的人。
在《智囊全集》上记载了一个有关刘琰的故事,他凭一己之力,将敦厚老实的刘禅气得跳脚,一声令下,判处刘琰弃市之刑。
众所周知,刘禅虽是刘备之子,却无虎父无犬子的气势,很是懦弱无能,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在这样温厚的君主面前做事,只要不是犯特别过分的错误,一般都不会有性命之忧,这位堪称是国家栋梁的刘琰,究竟是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才招来杀身之祸的呢?
归根结底,他就是因为说错话,所以才丢了性命。
章武三年(223年)4月,刘备去世,5月份,刘禅便称帝了,并尊封吴皇后为太后。
刘禅真算得上是个孝子,他见吴太后因为身边没个可以说话的贴己人,整日郁郁寡欢,便有意为太后排忧解闷,每年春节都会大摆宴席,请臣子的夫人们、女儿们入宫,陪太后说话聊天。
在公元234年,刘琰之妻胡氏一大早就起来了,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如往年一般入宫给太后拜年。胡氏长得漂亮,又特别能说会道,一直很得太后的喜爱,每年她一入宫,吴太后都会忍不住拉着她多说几句话。这一年,两人更是越聊越投机,到了离宫的时候,吴太后都没舍得放人,继续拉着胡氏聊天。
刘禅一看胡氏哄得太后喜笑颜开,自然不忍心打扰母亲的兴致,便默认胡氏留在宫中,陪伴太后。
时间一晃,一个月过去了,吴太后聊尽兴了,想着再不放胡氏回家,她与她丈夫的关系都该生疏了,这才命人将胡氏送出宫。
胡氏得意洋洋的回到家,心想着小别胜新婚,丈夫这么久没见她了,定很想她,而且这次她一连在太后宫中呆了一个月,这可是其他大臣的妻子想求都求不来的殊荣,可谓是为丈夫长脸了,丈夫定然更是看中她。
胡氏心里想得挺美,但一见丈夫刘琰却瞬间笑不出来了。刘琰看到她便黑了脸,二话不说,上前就先给了胡氏一巴掌,胡氏被打蒙了,不知所以然,不敢置信地看着丈夫,无声地质问他:“为什么如此对我?”
刘琰冷笑:“你还好意思回来?”
原来刘琰以为胡氏在宫中这个月里,明面上是在太后宫中陪太后聊天,实际上是与刘禅有染,给他带了一顶绿帽子。
刘琰已经认定了心中的想法,不打算给妻子解释的机会,一见妻子就先给了她一巴掌。打完之后,他心中的怒气还没消,又命人将胡氏捆了,鞭打500下,打完他还一脚踩在胡氏脸上,用力碾了碾,又命人将胡氏丢出府。
胡氏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丈夫的事情,却被丈夫打骂、侮辱,她自然觉得委屈万分,心中咽不下这口气,一怒之下便将丈夫告到了官府,很快“胡氏与刘禅行苟且之事”的谣言便在京中传开。
刘禅听到这个谣言后,也是气得跳脚,堂堂天子,哪能受这委屈,他立即给官府下令,受理胡氏的案子,并下出判决书:“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随后对刘琰行弃市之刑。
一代大将就这样一命呜呼,可悲可叹,有人为其鸣冤,说他不应该有此下场,这事说到底就是两口子的家务事,哪需要上纲上线呢?再说了,刘琰好歹也是随先帝南征北战过的大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能因为这点小事就要了他的命呢?
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是没有将刘琰的死因看透,《智囊全集》上面就把这个原因点透了:“刘琰旧仕,并嫌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也就是说,刘琰的死完全是因为他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其实,刘琰因为他那张嘴,惹出的祸不少,但他就是学不乖,一次又一次犯老毛病。有次,他大言不惭地对魏延叫嚣:“你算个什么东西?”
魏延脾气也不好,受不了这种屈辱,当即要上去和刘琰干架,还是诸葛亮及时出面,这才把两人劝了下来。事后,诸葛亮还特意提点刘琰:“你惹他干嘛?他要是在背后给你使点绊子,你可讨不来好。”刘琰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和魏延的差距,冷汗直流,坐不住了,主动自检:“琰禀性空虚,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自先帝以来,纷纭之论,殆将倾覆。颇蒙明公本其一心在国,原其身中秽垢,扶持全济,致其禄位,以至今日。间者迷醉,言有违错,慈恩含忍,不致之于理,使得全完,保育性命。虽必克己责躬,改过投死,以誓神灵;无所用命,则靡寄颜。”
诸葛亮见他认错态度诚恳,又只是犯了口头错误,没有造成实际性的问题,便小惩大诫一番,命他闭门思过,这事也就算了。
可能是这事让刘琰受了惊吓,他事后消停了一阵子,说话没有以前那么直了。
可惜,刘琰终究是本性难移,在没有实际证据前,他还将胡乱猜想当成真,再次祸从口出。这次他更厉害,直接得罪自己的顶头上司,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只要他一人的性命,这已经算是刘禅的宽宏大量了。
刘琰用自己的性命证明了“祸从口出”并非说说而已,这再一次告诫我们:说话做事不能随性而为,否者引来灾祸,后悔也于事无补!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不仅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而且隐藏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败的奥秘、可吸收借鉴的智慧,让人生少走弯路。
我很喜欢读中国古代史,感觉越读越厚重,越读越有趣,越读越启智。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读一读这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是什么?这是“明代奇才”冯梦龙所著智慧总集,人称“小资治通鉴”。全书收录先秦至明代1238个谋略智慧故事(加上点评中的同类故事,共有3000多个)。将古人智慧以故事方式展现,有趣;然后解读提炼出人生智慧,有料。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非常喜欢此书,无论到哪儿,此书都随身必备。曾国藩也对此书颇为推崇,曾谆谆告诫诸位弟弟:“此书务读三遍。”杜月笙也对《智囊全集》爱不释手,他识字不多,让别人读给他听,感慨道:“读懂此书,才算读透了社会。”
所以,我建议大家读读《智囊全集》文白对照,一看就懂。说心里话,有时你感觉缺少机会,实际是缺少智慧,点击上面横条,现在就可以带回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