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明主李世民把臣子魏征称为明镜,为什么后来下令砸了他的墓碑

一代明主李世民把臣子魏征称为明镜,为什么后来下令砸了他的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18 更新时间:2023/12/12 20:16:55

一、李世民魏征的“琴瑟和鸣”

魏征与李世民,一个直言敢谏的能臣,一个虚纳万言的明君,他们是一对家喻户晓的模范“君臣”。历史上流传了无数关于他们君臣“琴瑟和鸣”的佳话,很多后世的帝王家都把太宗与魏征作为教育继承人的范本。

但我们细观历史中的这对君臣,便发现太宗与魏征的不和之处早已有之,可魏征又是做了何事让唐太宗如此勃然大怒,以至于将魏征的墓碑砸掉?

二、两人早已埋下矛盾隐患

魏征在隋唐换代的风云时期多次变换东家,跟随了很多枭雄,但是他在这期间都不被重用,在窦建德被李世民打败后他被生擒,才入李世民的麾下。

他被俘虏后被太子李建成看中,待他为上宾,用他为太子洗马。魏征感其知遇之恩对太子尽进忠言,全力辅佐。魏征看出李世民所图甚大,而太子的功劳不如李世民显赫,曾多次建议太子积极作为,积累政治资本。而当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之时,又多次劝说太子先下手为强,诛杀李世民。

在“玄武门之变”后,太子一脉彻底没落,有人告发魏征曾劝太子诛杀李世民一事,李世民问魏征“为何离间我们兄弟?”魏征直言要保住太子地位,别无他法。史书记载李世民称赞魏征坦荡,不但免除了魏征的罪行还封他做官。

这个细节其实是值得探讨的,当时的李世民是为了笼络太子旧脉人心,还是真正原谅了魏征,答案我们无法知道。但我想即使是太宗原谅魏征,他的心中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芥蒂。

三、魏征在进谏时的重大失误

魏征曾经向唐太宗推荐过两个人,并说他们有宰相之才。这两人是魏征墓碑被砸的重要节点,可把魏征给坑惨了。第一个叫侯君集,唐初名将,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后因贪污、军纪不严下狱,心中多有不服。后有人告发太子承干谋反,侯君集正好是太子一派,因此被杀。

第二个是杜正伦,多次担任重要军职,此人也与太子有关系,被罢官流放。看似与魏征无关,可又怎能无关!他二人被魏征推荐,都任过重要军职,巧了又都是依附太子。说小了是魏征的门生,说大了他们就是朋党(这帽子一扣,谁顶得住!)。

这使唐太宗怀疑魏征是不是太子一派,君主怀疑臣子的忠诚度,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了。

四、“会须杀此田舍翁”

魏征以“直谏”成名,一般的臣子都会“讽谏”,讽谏的技巧水平比较高,既要达到劝说君王的目的,又不能让君王没面子,但直性子魏征不给你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他一直坚持直谏,以至于会惹怒李世民。

在朝廷上魏征上谏,一次不成就两次。有次上谏唐太宗不同意,魏征还在不停的说,气得唐太宗离去,而魏征竟然拉住了唐太宗的袖子不让他走。唐太宗退朝后回到内殿,气冲冲地对长孙皇后说“我一定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后面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长孙皇后点明魏征是个忠臣,唐太宗幡然醒悟原谅了魏征。

当然如果单单是朝堂上触怒龙颜,心胸宽广的唐太宗大可不必在意魏征不给他面子。可魏征为了名声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经常把他给唐太宗的谏辞给史官褚遂良记录,描述他上谏的情况,可能是想留名青史,唐太宗知道后更是龙颜大怒,怒火中烧。

五、两人矛盾被激化后的爆发

唐太宗联想之前对魏征的朋党之事的怀疑,加上魏征让史官记录自己上谏。越想越气,下令砸了魏征的墓碑,取消了魏征长子魏叔玉与公主的婚约。

但后来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战士死伤惨重,物资消耗巨大。他想起过去魏征的直谏感伤地说“假使魏征还在,必定不会让我去出征啊!”他又让人隆重的祭祀魏征,重新树立了魏征的纪念碑。

总结:在封建社会中,李世民和魏征的君臣相处模式堪称为模范,正是李世民的从谏如流和魏征的冒死上谏,两者相得益彰。因为魏征的上谏使李世民取消了很多错误的决策,为大唐社稷和黎民百姓挽回了不可计数的损失,可谓人臣之模范,正是那些正直大臣们的努力才使得大唐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大唐盛世,杰出封建士大夫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蕴。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收藏留言、讨论!喜欢记得点赞关注,谢谢!

本文由阿飞谈历史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更多文章

  •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一口气让你读懂“五代十国”到底咋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十分钟看懂五代十国史,五代十国的十大特点,一张图看懂五代十国是多少年

    这段历史的混乱程度丝毫不亚于南北朝时期。在短短的53年里,经历了14位皇帝,老百姓还没记住上一个君王是谁,这天下就又换了主人。其实五代十国就是15个地方性政权的混战,这15个政权都没能统一天下,只不过其中有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先后占领了中原地区,实力比较强,所以被后人称为五代。而十

  • 武则天为何要杀外甥贺兰敏之?贺兰敏之真的比西门庆还要不堪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武则天杀李家多少人,武则天秘史贺兰敏之与太子妃

    高宗时期的武则天已经开始布局自己的势力范围,那就是利用外戚打压李氏一族,她一直找机会提拔武家的人,那么贺兰敏之就成为她一步步培植起来的亲信。后期学者对贺兰敏之的评价非常不好,皆因他好色成性的一面。甚至还有人拿他跟西门庆来做对比,可见此人私生活的确混乱不堪。据说后来他被武则天杀掉也是因为“好色”,但事

  • 为何会有人说隋朝的实力远胜大唐?开隋九老无人能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九老,隋朝有唐朝强大吗,隋朝历史大揭秘

    然而在唐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比唐朝更加强盛,却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朝代,他只存在了短短的38年。这个朝代就是隋朝,隋朝统一了百年分裂的中国,后人把这段经历改编成了《说唐演义全传》。隋朝时开国的九位大功臣也被写进了这本民俗气息浓厚的史书中,其中有真有假,趣味非常。隋朝开国之路581年北周灭亡,年仅九岁的北

  • 陕西出土一墓志,揭开了1300多年前武则天的兽行,史书果真没骗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的墓藏了什么宝贝,武则天真实画像还原,历史上武则天墓志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称帝的女性,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性政治家,武则天的名号可以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后人对她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从她初入宫到后来的代替丈夫行使朝堂之事,再到后来直接起事称帝。武则天即位后政治上也有一番成就,但是她的政治手段因为太多残忍也被很多人不齿。可能武则

  • 武庙十哲是哪些人?为何没有唐朝之后的将军?两千字看懂武庙十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庙十哲第一人,武庙十哲名将排行榜,唐武庙十哲七十二将名单

    这十人当中,要说谁是名不副实,这恐怕还真没有答案。因为这十个人当中,每一个都有着杰出的贡献,每一个都是名至实归。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十位军事家,到底有多猛,我们首先来盘点一下,这十位顶尖军事家,到底都是什么样的人。从时间顺序上来说,这十位军事家当中,最早的一位,是田穰苴。田穰苴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将军,他

  • 唐朝真是以胖为美吗?看到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后,女孩就笑不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杨贵妃真的很胖吗,唐朝杨贵妃是胖还是瘦,历史上的杨贵妃多胖多高

    古代有两位风格完全不同的绝色美人,一个是赵飞燕,一个是杨玉环。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她身姿轻盈,以掌上舞闻名于世,不同于赵飞燕的纤弱,杨玉环是丰腴的美。那杨玉环的体重是多少呢?她真的很胖吗?有着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称的杨玉环本就生了一副倾城之貌,更难得的是,她还通晓音律,可谓是才貌双全。在一次聚会上,

  • 武则天为何要杀亲姐姐?不是她冷血,只是她意外发现了姐姐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要杀姐姐,武则天怎么杀了她的姐姐的,武则天杀姐姐真相

    武则天的登基之路非常坎坷,成为女皇帝的时候已经是67岁的高龄。在李世民死后李治的偏爱给了武则天扭转命运的机会,但是很多人也成为了武则天向上攀爬的垫脚石,包括她的亲姐姐。亲情都在权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其实不是因为武则天的冷血,是因为武顺的秘密。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那会年仅14岁的武则天入宫

  • 看到武则天的复原图,才明白为何唐太宗不爱,李治却痴迷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跟李治什么关系,唐太宗与武则天啥关系,武则天李治真实历史

    众所周知,武则天原本是李世民的妃嫔,后来又被李治纳入了后宫。而武则天在李世民时期籍籍无名,却在高宗时期绽放了光彩,也与李治造就了一段佳话。或许也是如此吧,宋庆龄才会有上述的一番评价。那么,对于武则天这样一个人,为何李世民欣赏却不喜欢,而李治却喜欢不已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武则天不受李世民的宠爱公元

  • 白居易为官廉洁,从杭州不小心带走两块石头,写诗忏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白居易的廉洁故事,白居易的一生,白居易在忠州贡献

    诗曰: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这首《三年为刺史二首》(其二),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刺史的3年间,为官清廉,未收过任何贿赂或向他人索取过财物和贵重物品。离任之后,白居易在行李中发现了到杭州天竺山游玩时捡到的两块石头,他认为山石虽然不

  • 她历经三朝,两嫁帝王,那些隋炀帝杨广与宣华夫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广真的爱宣华夫人吗,隋炀帝杨广资料,宣华夫人和杨广对诗

    宣华夫人陈氏是陈后主(陈叔宝的故事可在我主页搜索)的妹妹,隋文帝杨坚灭掉陈国,完成南北统一后,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隋文帝后宫的一分子。只是,独孤皇后在世时,隋文帝并不敢专宠陈氏,直到独孤伽罗去世,隋文帝不仅独宠她,还让她独掌后宫大权。由此可见,宣华夫人一定姿色不俗,就连皇太子杨广都对她垂涎已久。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