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武则天原本是李世民的妃嫔,后来又被李治纳入了后宫。而武则天在李世民时期籍籍无名,却在高宗时期绽放了光彩,也与李治造就了一段佳话。
或许也是如此吧,宋庆龄才会有上述的一番评价。那么,对于武则天这样一个人,为何李世民欣赏却不喜欢,而李治却喜欢不已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武则天不受李世民的宠爱
公元637年,李世民得知武则天“容止美”,再加上她的父亲对唐朝有功,便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后宫之中。当时,武则天的母亲对于女儿的进宫还非常伤心,可武则天却说:“岂知非福”。
俗话说得好,一入宫门深似海,能得到皇帝的宠幸自然很不错,但若得不到宠幸,那只能悲惨一生。事实证明,武则天母亲的伤心是有道理的。
刚入宫时,或许是历史民对武则天多少有一些新鲜感吧,所以他将武则天封为了“才人”,赐号为“媚娘”。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渐渐不受宠了,至于为何,史书也没有提及。
那么,武则天有多么不受宠呢?她在才人之位上,一共做了12年之久,毫无寸进,这在整个大唐历史上都很少见。最终,她的结局也是很悲凉的(李世民时期)。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按照唐朝的礼仪制度,武则天要进入感业寺,从此与青灯古佛陪伴,直至过完自己的一生,她母亲当年的伤心,在这时应验了。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似乎是“天命所归”一样的女人,进入感业寺仅仅只有一年,他便因唐高宗李治的垂青,再度进入了皇宫,开始了另外一番传奇故事。
武则天成了李治的“香饽饽”
晋王为何能成为太子,主要是因为他“仁孝”,李世民晚年生病的时候,他经常会来照看一二。如此,便与侍奉在李世民左右的武则天相识,进而产生了情愫。
李世民在的时候,李治不敢有任何的想法,可李世民去世了就不同了。通过一番运作,再加上王皇后从中帮助,很快李治就将武则天接入了皇宫。
相比于与李世民的爱,李治对武则天可谓是爱到了心坎里,为何会这么说呢?生活中,李治一共大约有12个孩子,而在这12个孩子中,有一半都是与武则天生的。
由此可见,他与武则天的感情有多深,这在历史上都很少见。政治上,李治非常信任武则天,将朝堂大事基本都托付给了她,甚至还一起斗垮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门阀世家。
甚至于,李治去世后,他还留下一个遗嘱:“军国大事由武则天做主”。权力是非常残酷的,只有“视为己出”的人,才有可能得到这样的待遇,从侧面也体现了两人感情的深厚。
说到了这里问题就来了,同样是一个女人,同样在大唐的社会背景下,为什么李世民不喜欢武则天,而李治却喜欢的不得了,甚至于不顾多人的反对,让她“二进宫”,这或许能从武则天的长相、气质能看出一二。
不一样的武则天
武则天长得究竟如何呢?首先,根据一些历史的记载,唐太宗将武则天纳入后宫时,曾给出过三个字的原因,也就是“容止美”,如此才会在后来赐名“媚娘”,来突显她的容颜。
古人曾言:“后宫佳丽三千人”,在这样的群体当中,武则天依然能被封为“媚娘”二字,足见其颜值不凡。除了历史的记载外,还有一些客观的“历史证据”,那就是武则天的画像。
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的文化发展非常昌盛,出现了许多知名的画家,比如阎立本等。武则天执政时期,也曾让宫廷画师给她画过一些画像,而这些画像也流传了下来。
因为年代久远,这些画像已经非常模糊了,但是专家们通过现代技术的处理,依然能够将画像复原得七七八八,并从中窥伺当年武则天的颜值与气质如何。
从复原的画像不难看出,武则天眼睛大有神、额头看大、颈部略细,乍一看非常有男子的英气。当然,这也仅仅是其中之一,她的野心在眼神中更是“霸气外露”。
据民间传言,袁天罡曾为武则天看相,说她有“天人之姿”,将来必为天下之主,这句话也与她的面相很符合。与此同时,通过一些“比例”的分析,武则天的身高大致在1.65米,体重大约在130斤的样子。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就会理解,武则天为何不受李世民宠幸,而备受高宗皇帝李治的喜欢了。以现代的角度来分析,武则天的身体条件和气质这一块,非常有“女强人”的风范。
试想一下,这样的女子一般都比较强势,李世民作为一个强势的皇帝,年轻时更是征战沙场。这样一个威武霸气的男人,或许更喜欢那种“小鸟依然”的女子吧。
武则天虽然美,但气质却不是他的菜,所以才不喜欢、12年都没提拔她。再来看看李治,在现代人的眼中,李治虽然是一个皇帝,但却多少有些软弱,更像是电视剧中被女强人霸凌的“大男孩”。
或许,他与李世民的性格截然相反,不喜欢那种小鸟依然的女子,反而喜欢“被女强人”保护的感觉,武则天刚好就是这样一个人,才会被李治爱到刻骨铭心。
当然,除了这些表面原因之外,李世民不爱、李治爱或许还有一个缘由,那就是年龄上的差距。李世民是公元598年出生的,李治是公元628年出生的,武则天是公元624年出生的。
说到了这里,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出端倪吧,李世民要比武则天大近30岁,而李治则与武则天年龄相仿。从这个角度来看,武则天与李治更容易产生火花,也更容易产生真感情。
总的来说,武则天和李治才算是天生一对,他们一刚一柔、一强一弱,相互补充又相辅相成,成就了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