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为万世师表,姓氏却被错传2500多年,甚至教科书都写错

孔子为万世师表,姓氏却被错传2500多年,甚至教科书都写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01 更新时间:2024/1/17 12:14:48

[var1]

就像诸葛亮,一般的人都认为他是姓诸葛的,其实诸葛亮姓葛。而他的祖上生活在一个叫诸县的地方,在诸葛亮一家搬家之后,当地已经有了葛姓。于是为了方便区分,就将他们葛姓的前面,加上了诸地名,这才有了后来的诸葛。

还有花木兰其实也不姓花,因为花木兰是在北魏时候的人物,在北魏过后几百年时间,唐朝时候,才出现了花这个字。而花木兰真正的姓氏,根据史料记载,是朱或者魏。

跟诸葛亮和花木兰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万世师表的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倡导的儒家学说,也成为了中国后来的正统学说。

[var1]

孔庙

那对于这样的一代圣贤,他的姓氏却被错传了2500多年,甚至连教科书都写错了。对于孔子的介绍,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姓孔,但是孔子只是孔氏,却并不姓孔。在先秦时代,姓和氏,还是两个不同概念的。

比如黄帝姓公孙,因为生于轩辕之丘,所以被称为轩辕氏。“姓”的出现要遭遇“氏”,因为“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而“氏”是父系社会的产物。中国古代的时候,母系社会早于父系社会,所以姓出现的也比较早。

先秦时代同姓之人,是一个老祖母所生的,姓是通过女子不断传递的。而“氏”在古代的介绍是“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都是父系社会的产物。

[var1]

《说文解字·氏》中说:“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姓是为了区别婚姻,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男子有姓有氏,女子只有姓没有氏。而姓和氏混为一谈是在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

《通志·氏族略》记载:“秦灭六国,子孙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姓,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从这个记载可看出的是,秦王扫六合之后,六国后人或以国为姓,比如楚、魏、齐等。

还有的以氏族为姓,姓和氏也就混为一谈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的奴隶社会,形成了封建社会,没有了贵族,所以人人都可以有氏,形成了现在的姓氏。

[var1]

而孔子是先秦时候的人物,他的姓和氏是完全不同的。孔子其实是孔氏,子姓,也就是说,孔子的妈妈,外婆,都是子姓。他的父亲、爷爷则都是孔氏,而孔子父亲的“姓”跟跟孔子奶奶“姓”一样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先秦时候,父子两人的姓是不同的,相同的是氏。因为现在姓和氏,已经混淆两千多年的时间,很多人已经没有姓和氏区别对待的概念,才会将孔子的姓氏错传2500多年的时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需要传承的东西。而对于古代先贤,我们更需要有清晰的认识!

参考资料:《通志·氏族略》

更多精彩内容:

此国本是我国一个省,一半以上人都同姓,因不便管理让其独立成国

日本最大怪象,全国姓氏超过13万,堂堂天皇为何却有名无姓

中国取名史的历史演变,古人取名有何禁忌,这5大原则震烁古今

更多文章

  • 怎样才能在争论中取胜?两千多年前,孟子总结出了这四大杀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孟子辩论最好的方法,孟子的智慧深度解析,孟子解决矛盾争执的办法是什么

    他也与孔夫子一样周游列国,不过规模差得多。孔子大概两三台车,几十个人,一路穷困潦倒,但我们的孟轲兄可是后面十几台车,带着几百人,相对风光气派。[var1]他自认肩负圣人传道的责任,于是在当时百家争鸣,善恶难辩的时刻,揭起一场又一场的辩论,无论是路上、行馆或朝堂,地位越高的人他骂得越凶,挑战者也都被他

  • 六国衰亡之齐国篇:曾是力压秦国的天下霸主,是谁使其走向覆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是如何灭掉齐国,历史上的秦国和齐国,秦国是怎么打败齐国的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姜齐的最后一任君王——齐康公之后自立为王,是为田齐太公,自此姜氏齐国灭亡,田氏齐国建立。[var1]时间来到了三十年之后,田齐太公田和的孙子田因齐继承君位,是为一代雄主齐威王。齐威王在位时期先后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几乎全歼了魏国主力大军,使得魏国国力大损,以至于跌落了战国霸

  • 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春秋与战国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周怎样划分春秋和战国的,东周为什么分春秋和战国,春秋与战国是东周吗

    [var1]我们首先来看看春秋: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年),这又是一个存在着很多的争议的地方,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各有不同,但是时间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个玩闹的时代,基本就是这样,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所有诸侯国有着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当大哥,仅仅是当大哥,不是当爸爸。春

  • 战国名将凭啥名垂青史?白起全胜,李牧灭匈奴,统一大功臣王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起廉颇李牧王翦名气,秦国的白起和王翦谁厉害,战国四大名将王翦

    战国时代是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在那样年代里参与权力争斗的国家有很多,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发展,为了确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也为了那个一统天下的野心和理想,经常发生斗争,导致战国时期大小的战争不计其数。在战争当中,将军的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人们常常说:“千军易得,良将难求”,没有一个好的

  • 秦始皇灭六国时,为什么其他的国家不互相援助,以致六国全部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惠文王时期,公孙衍组织合纵联盟,魏国、赵国、燕国、韩国、楚国五个国家联合攻打秦国,被秦军击败,次年韩国、赵国、魏国三国联军攻打秦国,樗里疾率领秦军在修鱼大败魏国、赵国、韩国的军队,斩杀三国军队八万二千人。秦惠文王用张仪的连横策略,破掉六国的合纵联盟,张仪用离间计使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国和

  • 三国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何瞬间被司马家族取代,甚至早于孙吴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吴vs魏国视频,司马家族与孙吴政权,司马家是怎么控制魏国的

    [var1]曹魏的灭亡原因在于家族斗争、皇帝早夭,先说家族斗争,宛城之战使得曹操长子曹昂死亡。本来按照长子继承制度,曹昂继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曹昂本人也相当有人望,将领们也都支持他。曹昂的死亡,继位问题就变成曹氏家族内争的开始。最终虽然曹丕继位,但曹丕继位后逼死曹彰,囚禁曹植。并且严加提防兄弟姐

  • 如果能给孔子一块领地,有他这三大弟子在,春秋版图必将颠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时期孔子,春秋第一强者孔子,春秋时代对孔子的影响

    [var1]不过别担心,此时孔子虽然是个落魄又被驱逐的补教名师,人生堪虑,但身边的那伙弟子的能耐却是超乎想象,笔者选取了以下三个代表人物。一、深知师心的乖学生:颜回[var1]第一位当然是孔子最爱的颜回了,小孔子三十岁,当年他跟着出去也才20出头,就被评为孔门真传,众弟子们心中的衣钵继承者。他深爱夫

  • 张仪有一项技能,令楚怀王对他言听计从,更令秦惠文王如获至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仪与楚怀王,张仪和楚怀王是什么关系,楚怀王张仪怎么回事

    张仪从鬼谷子那边毕业后,来到楚国找工作。楚国用人很重血统,张仪出身微寒,所以楚怀王只给张仪当个小官,薪水很低,过得很清苦。[var1]张仪连自己都过得很清苦了,他手下的家臣自然更惨。面对家臣们的纷纷求去,张仪想了个计策去向楚怀王骗钱。张仪去见楚怀王,对楚王说:我在这边对大王已经没什么用了,所以想请辞

  • 在战国群雄争霸的年代,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能不能称为强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真正的王翦,王翦军事过人之处,王翦为何急于灭赵

    [var1]就名将字义拆开来讲,王翦的确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他灭六国之战表现亮眼,尤其在灭楚之战,杀了项羽的爷爷!不过,战国时代的个个著名将领,多不胜数。其中有吴起、孙膑、庞涓、伍子胥、乐毅等等,他们的故事,这儿也别多说。最令笔者好奇的只有一点,王翦能算强将吗?[var1]当初李信以二十万兵力灭不掉

  • 差点毁了秦国宫廷闹剧,在赵太后犹豫时,嬴政杀死了2个亲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嬴政与赵太后的关系,嬴政被赵国俘虏过吗,嬴政是怎么从赵国逃回秦国的

    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西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战国,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诸侯国之间除了在打仗就在准备打仗。在那个年代,人们似乎不可能知晓,什么才是真正的和平,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在为战争服务,支离破碎的家庭贯穿着被鲜血浇筑的狰狞,死亡也渐渐地变得不再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