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境中,赵孝成王穿着左右两种不同颜色的衣服,乘着一条飞龙,可是这飞龙还没有起飞便落在了地上,然后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金玉。
[var1]
赵孝成王醒来之后,对这个梦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一定是上天要警示他什么,其实这也不能怪赵孝成王迷信,毕竟当时的人对玄学都比较敬畏,甚至宫中还有专门占卜的官员。
于是,赵孝成王找来一名占卜官来为自己解梦。
占卜官倒也没有任何遮遮掩掩,直接以自己毕生所学将此梦解开,他说:
梦衣偏裻之衣者,残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者,有气而无实也。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梦到穿两色衣服代表了残缺,梦到飞龙不飞代表了有气势没实力,而梦到金玉,则代表了要有忧患意识。
[var1]
这一番解梦说的赵孝成王云里雾里,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依然只顾着与好伙伴赵括一起玩耍。
在赵孝成王做梦时,秦昭襄王派兵大举进攻韩国,并占据了野王,截断了韩国上党地区和都城之间的联系,这步棋走得相当精妙,目的就是为了吞掉军事重地上党郡。
只要占据了此地,秦国便有了东出的跳板,可以凭借此地的地理优势,直接压制韩、赵、魏三国。
[var1]
赵国自然也获悉了秦国的军事行动,但以各扫门前雪的姿态保持观望,只是令赵孝成王没有想到的是,秦国的这次行动会将赵国拉进无底的深渊。
更让赵孝成王想不到的是,在不久之后,他最信任的玩伴赵括,差点葬送了整个赵国。
不过赵括并没有让赵孝成王失望,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最后的荣光:断粮46天拒降,突围5次不屈,冲锋路上视死如归,只可惜最终还是没能创造奇迹。
当秦国占据野王之后,韩王便看出了秦国的野心,但奈何实力不足,想要反抗都没挣扎的信心,干脆两眼一闭,派冯亭去了上党郡,让他与秦国进行上党郡的交接仪式。
[var1]
可是这冯亭到了上党,觉得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如果他真的将上党给了秦国,这种水到渠成的事情,做起来也没有挑战性不是?
所以冯亭没有听从韩王的交代去和秦国做个交接,反而拿着上党郡的地图去了赵国,并对赵孝成王说:
我们韩国守不住上党,韩王交代献给秦国,可是上党的百姓却不愿意,毕竟五百年和咱赵国是一家,干脆从今天起,我带着上党郡十七座城邑和百姓都姓赵吧。
赵孝成王听到冯亭的话之后,又想到了那个梦,他觉得梦不准,如果接受了上党这可不单单是只有气势没有实力了,那简直变成了一条腾飞的巨龙。
[var1]
虽然当时的赵国也有人站出来反对接受上党,但最终赵国还是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赵国接收了上党,这让秦国非常不高兴,毕竟这鸭子是自己煮熟的,结果直接飞到了赵国的嘴里,于是秦国决定对赵国实行军事打击。
两年之后,秦国大将王龁进攻上党,意图武力夺取上党的控制权,赵孝成王听闻之后,立即派廉颇带领20多万大军去上党解围。
可是等到廉颇赶到的时候,秦军已经攻占了上党,廉颇便在长平屯军,意图接应上党的百姓和反攻上党。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在王龁面前并没有讨到多少好处,便转守为攻,想要拖垮秦军。
秦国对此很是焦急,毕竟客场作战,军队的补给都是问题,便想速战速决,于是便派出了间谍去赵国散布消息,说廉颇这老小子不中用,而秦人谁都不怕,就怕马服子赵括。
[var1]
赵孝成王本就渴望一展雄风,而听闻这一谣言更加意气风发,毕竟赵括是他从小的玩伴,谈起军事来那是一套一套的。
所以他二话不说,决定临阵换将,让赵括带领大军前往长平,顺带着收回廉颇的军权,将长平的军队一同交给赵括。
赵孝成王的决定还没有下达,便在赵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已经垂垂老矣的蔺相如向赵孝成王进言,赵括不可为将,连赵括的母亲也站出来请赵王收回成命。
[var1]
可是赵孝成王不听,还是把赵括给派了过去,赵括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不想一直活在父亲马服君赵奢的阴影之下,他下定决心要让世人知晓,他比自己的父亲更加秀。
赵括大张旗鼓去了长平,秦国上下却乐开了花,谨慎起见,秦王还悄悄地把白起给派到了前线,一朝一夕之间,秦赵在长平的对弈,完全变了一种形态。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原本不起眼的一场小争端,会演变成秦赵之间的大决战。
赵括到了长平,白起也到了长平,名将和新星之间的对决已经无法阻挡,可是白起百战百胜,赵括却战争都没打过多少次,胜负其实在这一刻已经注定了。
[var1]
白起利用赵括的求胜心理,以佯败诱敌深入,步步为营,不仅将赵括的大军分割包围,而且切断了赵军的退路,连带着将赵军的运粮通道一并切断。
此时的赵括不愿意相信,自己已经成了瓮中之鳖,他更不愿相信,自己熟读的兵书竟然将自己带上了绝路,可是事实摆在眼前,赵括无言以对。
绝境之下,赵括命令士兵就地筑起堡垒,顽强坚守营地,与秦军展开了对峙。
起初赵括奢望赵孝成王能派人从外部解救赵军,可当时赵括几乎带去了全部赵军,而仅有的战斗力正在北部边境教训匈奴,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回救。
[var1]
赵括久等无果,眼瞅着士兵中已经粮食不多,赵括孤注一掷,亲自组织士兵突围,可是却被秦军给打了回来,突围无果。
在此之后,赵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又接连组织了三次突围,可是结果依然没有冲出包围圈。
赵军距离断粮已经整整四十六天后,赵括依然拒绝投降,连续突围四次无果,赵括依然还心存幻想,或许他总觉得,下次突围一定能成功。
顽强抵抗的赵括,最终组织起了第五次突围,视死如归的他亲自带兵向秦军发起了冲锋,可是这一次赵括没能向前几次那般幸运,他被秦军射成了刺猬。
[var1]
而赵括带着顽强赋予他的最后荣光,倒在了那个他本以为能光宗耀祖的长平。
在此之后,大战平息,数十万赵军投降,后被坑杀,赵国一蹶不振,秦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已无对手。
现如今,赵括已经被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纸上谈兵也成为了他的代名词,可是历史是公正的,他宁死不屈展现出来的气节,也着实令人动容!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