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朱元璋是一个被误读了很多年的皇帝。
从前我以为,老朱只喜欢杀人,而且还喜欢杀功臣。
这个理解来自于与李麻花她爹的名字只差一个字的名人写的一本书——厚黑学。
在这部书里,老朱成了心黑派的代表,看到徐达得了重病,就赐他一只烧鹅,徐达含着泪吃完,没几天就背上生疮嗝屁了。(这死法跟范增有点像)
于是,杀功臣的罪名,朱元璋就背上了,一背几百年。
不过老朱这样的人物,想来也不在乎这一个两个的污名。
毕竟,在现代,他又背上了好大一只锅。
有冷泡茶的拥护派们,把平生祟尚节俭、一辈子不贪图享乐的朱元璋(朱重八),认定为冷泡茶的发明者——天知道锐意在茶道上改繁为简的朱重八,平生最不讲究就是喝茶,哪还有闲功夫去发明什么冷泡茶——就算他肯,太医们也不同意。
《2》
老朱出身贫寒。
他爷爷叫朱初一,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取名朱五一,一个取名朱五四。
两兄弟合起来生了八个儿子,老朱排行第八,取名重八。
从朱家三代取名如此率性而为来看,他们的文化程度,是相当地不高的。
果然,老朱生下来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他当过和尚,当过乞丐,还入过教,从小到大,颠沛流离,看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原生家庭生活如此窘迫的一个人,成年后,即使当了皇帝,又如何能摆脱得掉原生家庭所塑造的节俭性格,改为骄奢淫逸、穷奢极侈,在喝茶这种风雅的事情上精研细修、甚至搞出发明创造来呢?
他又不是富N代赵佶,他是创一代朱重八。
贫农老朱家骨子里刻下的东西,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勤俭家风,是很难改变的。
正因为如此,他才一改宋朝和元朝皇帝所奉行的喝茶奢靡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废团茶、兴散茶,把皇家御茶园从北苑移到武夷山九曲溪畔,把宋人痴迷的繁复的点茶,精简为简单易泡、不费时不费事、不劳民也不伤财的散茶。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还有兴趣去研究茶道,研究茶叶的各种泡法,并最终搞出一个叫做冷泡茶的“旷世发明”来呢?
有空他宁可去研究研究翡翠白玉汤,多搞出两种新花样。
《3》
老朱儿时生活的年代,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后来,老朱花费15年的时光,统一了天下。
把张士诚的后代打到瓦喇去了,把陈友谅打垮了,把明教教主忽悠了,自己坐上了龙椅。
但是,百废俱兴。彼时,发展经济,马放南山,才是老百姓的真正需求。
于是老朱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让国力复苏,让百姓安定,让边疆和平。
正因为有了他的这三十年基础建设,他的儿子朱棣才可以五攻蒙古,并且派遣郑和下西洋,帮扶蛮夷,教化外民,宣传中华上国之国威,创下了不世之功。
老朱这样一个至死都拥有雄心壮志的人,至死都心怀天下百姓的人,怎么可能成为赵佶那样的享乐派,去研究喝茶饮茶之道,去发明出冷泡茶这种有违黄帝内经基本原理的喝茶方法。
温饱还没解决的时候,大家只想着能吃饱饭。只有国库充盈而民间富足的时候,大家才会有多余的精力去研究泡茶,研究与前朝、与先人所不同的泡茶方法。
仓禀实而知礼仪。
在老朱的时代,精研茶道,是不可能发生的脱轨事故。
《4》
冷泡茶拥护派在臆想老朱发明冷泡茶的时候,为老朱为何要喝冷泡茶,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头痛,需要用绿茶和丹参一起冷泡,才能缓解。
这简直,就是脑回路严重串联了。
且不说古代的医学了,单说现代中医,我们去医院看病,中医开了药方之后,你但凡问一句:医生,我吃这药的同时能喝茶吗?
医生必定会清楚明白地告诉你,不能同服,至少间隔一小时。
医生都不必问是喝什么茶,就一锤定音了。
可见,茶与中药,甚少配伍,尤其是丹参这种用途特殊的中药。
简单地说,茶叶当中物质众多,为了避免这些物质与中药发生反应,间隔一小时喝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而复杂一点说,那就是,因为茶中含有茶多酚、茶碱、鞣质等化学物质,它们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会降低药效,从而影响药用价值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可能你用丹参与绿茶一起泡,绿茶当中的物质会降低丹参的部分药效,原本是一百分的丹参,恐怕最后只有四、五十分了。
降低了药效的丹参,还能缓解剧烈的头痛么?
难,难,难。
既然效果很差,老朱的随身医务工作者,又怎么会让他继续喝这种古怪的药与茶的结合品呢?
老朱是一派领袖,多少人的身家性命系于他一身,身边的谋士,亲属,也绝不容许他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开玩笑,去尝试什么绿茶丹参冷泡的“黑暗料理”。
《5》
还有一个巨大的漏洞,是编造“朱元璋发明冷泡茶”的故事者,所没有想到的。
从古至今,中药,都要煮食,炖食,煨食。
没有听过哪种中药,要冷水泡着喝——至少不是丹参这种根茎类的中药——不信可以查本草纲目,或者随便找个中医咨询。
中药用冷水泡,根本不能释放其药性,吃了,不但不能治病,还会拖延病情,引起更大的身体损伤。
老朱身边能人众多,粗识药理者也不少,断不会有人见他如此胡闹而不加以阻止的。
只能说,编这个故事者,不懂中医,亦没有常识。
并且,欺负朱重八早已经作古,不能再开口为自己辨驳,才敢于把锅往他身上背。
李麻花疑惑,说,编造者为什么不往赵佶身上编呢,他那么爱喝茶,专门为喝茶著书立说,由他来发明冷泡茶,岂不是更加不惹人怀疑?
我白了她一大眼,人家宋朝流行的是点茶、是茶百戏,喝的是茶饼,跟今人冷泡用的是散茶,再扯也扯不到赵佶身上去。
说回来,谁叫朱重八老先生废弃了团茶、兴盛了散茶呢?
这锅,不背也得背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