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外敌有功
在韩世忠从军的这几十年中,他一直以作战勇猛,擅长以少胜多闻名。他和历朝历代的其他武将不同,他在作战时颇有一副“谋士”的感觉。就拿著名的西楚霸王来说,他在作战时以“勇”字著称,所以才能够在历史的很多战役中以少胜多,传出一系列的佳话。
但韩世忠除了“勇”之外还有“智”作为依托。我们可从他经历过的一场场战役中看出,这场战役发生在宣和三年。
当时宋军和金军交战,因为不敌,使得宋军的大部分兵马都受到了重创。那时的韩世忠带着一队五十人的队伍在大营十几公里外巡逻,(也有史书记载是在滹沱河上巡逻),正在这好巧不巧的时候,他们与具有千人队伍的金军相遇了。此时的宋军早已被金军打怕,所以韩世忠所带领的人马顿时慌乱起来,就在此等危急关头,韩世忠通过当时的地形进行分析,对他所能掌握的五十人进行部署:
第一支骑兵队伍抢占当时的高低,以此占据有利的攻击地形
第二支骑兵队伍去附近的码头上,将那时早已没了“编制”,且慌乱想要渡船逃走的宋军集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百人队伍。
第三支骑兵是由他亲自率领,组成敢死小队,主要目的便是砍击这支金军的军旗。
之所以他会这样部署,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抓住了人们的心理。让一组骑兵抢占高地,其实就是为了给金军造成威胁,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此,这就为第二支骑兵的行动制造了时间,当百余人的队伍集结起来后,韩世忠便让他们敲打起战鼓,以此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后,韩世忠亲自率军进入敌军之中,是他“勇”的表现,而砍断军旗便是他“智”的表现。毕竟在古代的时候,军旗代表着很多,当中就有降低士兵气势的作用。
当金兵们发现军旗倒地后,这2000多人的队伍肯定有很多营队对此慌乱,在这之后,韩世忠又将这百人步兵组织起来敲鼓立威,巨大的声响以及断裂的旗帜,会给这些金兵带来心理和视觉上的冲击。在这一切都组织完毕后,身在高点的骑兵再配合韩世忠的“敢死队”对其部进行猛攻,以此一鼓作气。
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再由百人组成的队伍大喊“金军败了!”让敌军产生错觉,给金军造成附近有大量宋军伏兵的假象,从而顺利击退金军。
从最初的军中一兵,到后来飞黄腾达的将领,他分别经历了:“抗击西夏和黄天荡之战痛击金兀术等大小战役,正是这些成就,换给了他崇高的身份,也使得他成为了高宗时期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
同时,正是这些功绩,也让韩世忠躲过了高宗的清算。
营救高宗有功,在政治上站对了队
在建炎三年的时候,当时的将官苗傅、刘正彦因为对朝廷非常不满发动兵变,率领军队强行占领了当时的宋廷,先是杀死了王渊和大宦官,后是逼迫当时的宋帝赵构退位。
正是在这样的危机关头,韩世忠等爱国将领站了出来,为了“勤王”成功,便在盐城一带开始组织和招募部队。在招募到军队后,他们率领着军队以“休兵”谎称在城外驻扎,暗地里做好攻城的准备。虽然韩世忠以“休兵”为由靠近城池,但已经控制着宋廷的苗傅和刘正彦已经察觉到了韩世忠的来者不善,于是便抓住了他的夫人,想要以此为谈资规劝韩世忠。后来因为“叛乱者”内部的问题,使得韩世忠夫人回到了韩世忠大营。在砍了苗傅和刘正彦派来的使者后,便让手下军队攻城。据说在韩世忠率兵攻城时,苗傅和刘正彦因为害怕韩世忠的勇猛,在他还没有攻下杭州时,二人便率领着两千的军队主力逃跑了。
在韩世忠救出赵构后,皇帝对于韩世忠很感激,也正是此举使得韩世忠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赵构稳定住自己的权力后,在排功问题上,赵构将韩世忠的功劳放在了最大,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以及御营左军都统制。
南宋在没了岳飞后,不能再没其他武将
面对强大的金国,在南宋朝廷内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个是以岳飞和韩世忠为首的主战派,一个是以秦桧等文官为集团的主和派。一时间皇帝对这两个建议一直踌躇不定,就在这时,秦桧以岳飞“拥军自重”,利用皇帝对于武将的不信任,趁着岳飞远在天边之际用谗言诋毁岳飞,这让当时的皇帝对这些武将的不信任急剧增加。
这种不信任很可能是苗傅、刘正彦当年那次兵变导致,再加上岳飞有“拥军自重”以及参与“储君选任”的嫌疑,所以当时的高宗对他很是不满和猜忌,再加上其他多种因素,最终导致了岳飞的被杀。
在得知秦桧对岳飞的“脏事”后,韩世忠便不顾一切地硬怼秦桧,弄得他很没有面子。
虽然当时的秦桧也很想除掉韩世忠,可是赵构是不会允许的,毕竟他是帝王,他不会相信杀死岳飞就能够换得太平的“金国鬼话”,尽管他不信任武将,但手里也需要有武将来对付以后金国的出尔反尔。
综上所述,之所以“硬怼”秦桧的韩世忠没有被陷害致死,一是因为年轻时的功绩,二是因为曾帮助赵构渡过难关,最后一个便是因为皇帝也不想将自己手上的武将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