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都是被世人尊敬的,无论朝代是怎么样的更替,英雄的都是名流千古的,在宋朝就有一个名流千古的英雄,那就是岳飞,我们都知道岳飞是一个英雄,最熟悉的莫过去岳母刺字的故事还有岳飞留下来的《满江红》那么尽管岳飞的英勇人尽皆知,可他还是被宋高宗赵构赐死了。
或许这是当时乃至现在很多人的意难平,岳飞一生傲骨,甚至已经入狱大牢内,岳飞也底气十足,临死前也高呼自己没有罪,就在这时,狱卒瞬间一句话,就是因为这句话才令岳飞哑口无言,那么狱卒说了什么?我们今天来聊一聊!
岳飞时代正是两宋时期,我们都知道两宋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繁荣的时期,而且对外贸易也十分的发达,受外来环境的影响,两宋时期的文化也是比较多元化的,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前所未有的跨时代进步发展的同时,他也是有一定弊端的。
那就是两宋时期的军事能力是十分薄弱的,甚至皇帝对于边境地区外族人的侵略常常无可奈何,最后已经到了宋朝赔款割地给金人的地步了,更过分的是南宋皇帝赵构被金人逼得逃跑多次。
而造成这种军事国力十分薄弱的直接原因就是开国皇帝赵匡胤,出生于战乱时代的赵匡胤看惯了打打杀杀,知道武力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所以他对于武力军队也是严于防范,提倡科举制度,大力发展文化,重视文将,轻视武将,国民百姓受了皇帝的影响,年轻学者也是纷纷加入了文化学习行列,当时的武者甚至受人鄙夷,所以有很多出色的武者都放弃了武术学习文学了。
正是因为武士得不到重用,根本没有人愿意去参军,所以军事国力一落千丈,根本无法抵御外来侵略,军队像是一个摆设一样,被金人轻轻一推就倒了,就算是这样了,还是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
一有外族来犯,打不过就逃,逃不了就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就要赔钱给人家,可谓是仗着宋朝钱多,可劲儿填补金人等外族人,朝廷一味的服软,得到的并不是国家安居乐业,而是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
在那个武士不被重视的时代,岳飞坚持从武,且非常自律,不仅自己努力练习武术,在他的带领下,军队里面的士兵通通都勤恳努力,岳飞还制定了严格的军队制度,他规定士兵们不得破坏农作物,不得妨碍农作等等。
而且岳飞赏罚分明,他主张论功行赏,还将士兵们层层选拔出来十分优秀的人带兵出征。总之在他的带领下,军中士气大涨,士兵无不尊敬岳飞。而百姓们也听闻岳飞大名,知道岳飞是一个刚正不阿,心怀抱负的爱国之士,所以岳飞也深受百姓的爱戴。
岳飞参与了大大小小数百场战役,在这些战役当中岳飞的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战功无数,虽然有岳飞这样的精兵猛将,但是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还是被俘虏了,导致北宋灭亡了,随后群龙无首的众臣拥护赵构称帝,是为宋高宗,而这个宋高宗还不如前两位皇帝呢,他胆小怕事,自私自利,他的战略就是放弃北边将国力迁到南边。
实际上就是赵构不想跟敌人硬碰硬,因为自己胆小怕事所以他想的是自己带着重要的人和物逃到南方去,而岳飞的精忠报国之心促使他继续北上去抵抗金人的侵略,因为金人对于岳飞的大名也早有耳闻,所以听到岳飞来战也是胆战心惊,没了士气,所以岳飞大胜,甚至马上就要打到金人的老巢了,而接下来赵构的操作令人唾弃。
按道理来说,岳飞打了胜仗,如果再端了金人的老巢让他们全军覆灭,就能救出宋高宗的父亲和哥哥,徽宗和钦宗了,甚至是自己的母亲韦氏了,这样一举多得的事儿难道不好吗?
是的,对于赵构来说这样确实是不好,因为威胁到了自己这个皇帝的位置,如果之前的皇帝被接回来了,那么自己还能安安稳稳的当皇上了吗!所以就在岳飞马上要剿灭金人的时候,赵构连忙下诏书叫回了岳飞。
还有另一个说法是金人的首领眼看岳飞就要把自己的家给灭了于是就威胁赵构,让他命令岳飞赶紧撤兵,不然的话就杀了身为人质的赵构母亲韦氏,还要求赵构杀掉岳飞细节以解自己心头之恨。
杀掉岳飞,金人就会答应放韦氏归朝,而孝顺的赵构因为思母心切所以就答应了金人的条件。到底是怎样的原因我们无从而知,我们只知道岳飞接到命令赶回了朝中。
尽管岳飞满心不愿意,但是身为臣子就要听取君王的命令,所以岳飞不得不快马加鞭的赶回朝中,到了朝中的他虽立下了大功,但是被上缴了器械,脱下了战袍,打入了大牢里。
岳飞却浑然不知是怎么情况,他的死期就要到了,狱中的岳飞还在为自己上诉报不公,朝中的大臣得到这个消息也是连名上奏为岳飞申冤,百姓们听到岳飞被抓了起来也是为岳飞而感到不公平和惋惜。
但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满朝文武尽管都在替岳飞说话,宋高宗也是铁了心想要处死岳飞,我犯了什么罪?数天以后,岳飞被押上了刑场,岳飞在刑场上也高声喊道:为什么要杀我?
狱卒也是十分不忍心看岳飞不明不白的死掉,于是低声说了一句“功高盖主”。听到狱卒这样说,岳飞顿时恍然大悟,沉默不语了。
一代枭雄就此陨落世间了,南宋唯一一名战功无数,英勇无畏的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了,我们都在感叹岳飞的传奇的同时也惋惜岳飞的离去,所谓精忠报国得到的竟然是这个下场,没有了岳飞,南宋的下场可想而知,失去岳飞等同于灭掉了整个宋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