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要废除丞相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朱元璋为何要废除丞相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0 更新时间:2024/1/5 7:56:35

我们都知道,丞相是封建王朝的最高官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百官之首。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职位起源与春秋战国时期,由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至公元1380元。那么为什么这个延续了1600余年的官职,到朱元璋时期就没有了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对功臣进行封官加爵,他官拜丞相。丞相是皇帝的左右手,权力很大。所以一个贤相是可以福泽四方的,同理如果这个丞相自私自利也是会危害无穷的。那么他最后的结局以悲剧结尾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他就是后面一种呢?这还真不一定,因为丞相和君主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势利,所以这里的曲曲绕绕还真的是不一定啊。一方面是朱元璋自己的控制欲很强,他不允许别人站在他的旁边更何况他还有要超越的趋势。另一方面是他完全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明明是一个臣子偏偏作出上位者的样子。

朱元璋前期一直容任他,是因为没有找到可以一举制胜的机会。明朝有一个类似于三国的孔明一样的人,叫做刘基。他本来是一个隐居世外的高人,但是夜观天象算出天下之主将出,于是他也出山了。他第一个去找的就是朱元璋,那其间他为其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朱元璋的军队没出必胜。明朝稳定之后,他看这天下不再需要他便选择回归山林。明太祖也有多次盛情邀请他留下来,可是他去意已决。他在离开的时候告诉朱元璋,胡惟庸不适合做丞相。他的这一句话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一颗隐患。

胡惟庸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这件事,在刘基回山之后不久他以明太祖的名义去看望他。他这一去一回刘基就驾鹤西去了,至于死因就耐人寻味了。朱元璋知道后很生气,虽然他的封官的时候也没有给刘基多大的官职,但是他还是一直记得其当初在他最艰难之时的帮助。不过个人以为他最生气的还是他用的是皇帝的名义,不知真相的很有可能回把这件事算在他的身上。天下才稳定他就开始杀害功臣,这个罪名即使他是皇帝也背不起的。然而他已经怒火中烧了,也不能把丞相怎么样。一直到一年后他才等到一个机会。

明朝是一个大国,周边的小国有上贡的义务。上贡这个词是皇帝的专属,那么自然而然的贡品也是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当然如果皇帝偏要给你就另当别论了。但是他私自把贡品都截下来了,明太祖连贡品的影子都没看见。这种事他还不是干了一次,他是丞相朝中的很多事都要经过他的手,这里是经过,可是到了后面有些事他自己就做了决定。事情发生了朱元璋还什么都不知道,这让一个皇帝的尊严放在哪里?贡品这件事他做得还是很小心的,所以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被他收买了,但是有一个太监被他遗忘了。

被遗忘的人总是寂寞的,然而这个太监就不是一个甘心寂寞的主,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这次朱元璋没有多生气,他很淡定的让人去传禁军首领,接着就是一系列的命令,给了他们一张名单,这一连串的行云流水的事情很明显他这是早有预谋。至于胡惟庸他还在考虑自己接下来的宏图大业,这也不能怪他自大,毕竟连把贡品收入囊中都没什么事,他的生活和皇帝也没什么区别了。

这天他还在睡梦中,还做着黄粱大梦就被家眷的哭喊声吵醒了。他都来不及穿衣服就立马跑了出来,那个时候一般人是不敢动他的,敢动他的人不一般。几百个禁军把他的家眷悉数带走了,他在原地大喊:“你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吗?”他这句话还特别有底气,但是当禁军把圣旨给他看的时候他整个面部表情都僵硬了,脸色惨白。朱元璋在他死后追加了很多的罪名,后来还加了通倭,谋反。还说丞相这个官职是一个容易毁人前途的官职,不再设置。他的之一决定被后世沿用。一个人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然事情来的时候会让你猝不及防。他也终于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胡惟庸谋反被处死后,此案更是牵连甚广,不仅自己被抄家灭族,受牵连的还有众多的开国功臣。竟然导致了一公二十一侯爷被抄家灭族,其中包括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韩国公李善长,其一家七十余口被杀。胡惟庸案前后共延续十年之久,导致三万多人被诛杀,朱元璋从此也背上了杀功之名。

关于胡惟庸案其是否谋反,历史上争论也比较大,其中史书记载的胡惟庸案就多有矛盾,明代史学家郑晓、王世贞等皆持否定态度。

史家潘柽章更认为云奇之事为"凿空说鬼,有识者所不道"。胡惟庸如果要谋反,他在家里埋伏刀兵,能让人在城墙上轻易看见吗?几百年以后,也就是到了现代,明史学家吴晗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胡惟庸党案考》,把胡惟庸的案子从头到尾缕析了一遍,最后证明,胡惟庸案是一个冤案。

其实这只不过是胡惟庸的相权过大,已经影响到了朱元璋的皇权。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所谓的胡谓庸案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结果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从此朱元璋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走向君主专制。

标签: 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命运最好的一个人,竟是范阳卢氏的始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阳卢氏,春秋,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大家最敬佩的人就是刘备,因为他的道德水平实在是太高;最佩服的应该就是曹操了,因为他的能力最强;而最聪明的人应该就是诸葛亮了,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就算还是大家最喜欢的诸葛亮也是一样。虽然诸葛亮确实是十分厉害的一个聪明人,但是他的更大的才能是在政治上,他的军事才能确实是被罗贯中夸大了

  • 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贩卖私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明朝,历史解密

    说起盐,我们知道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做饭材料。盐对我们身体可以说非常重要,里面有很多我们需要的元素。而且盐的价格也都非常便宜,一般也就一两块钱一袋,每个人都可以吃得起。不过我们在看古代的影视作品的时候一般都够发现经常有人贩卖私盐,几乎历朝历代都是有的。这种现象我们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贩卖私盐

  • 曹化淳和曹正淳是同一个人吗 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曹化淳,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时期的曹化淳大家并不知道,但是一说到东厂有个曹公公,大家就知道了。这个人物多次出现在影视剧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反派人物。这个人物在影视剧中是非常厉害的,不仅手握重权,武功也很高。这位曹公公在电视剧里面描述的是叫做曹正淳,是替魏忠贤办事的,无恶不作。电视剧里面的曹正淳是一个非常阴险之人,小时候

  • 白起为何对“纸上谈兵”的赵括评价很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白起,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战争中,棋逢敌手是常有的事情,长平之战,赵军大败的罪魁祸首,不是赵括。据史料记载,长期以来,廉颇任主帅,坚守不出,秦军自认不是老将军廉颇的对手,毫无办法,才施一计,离间老将廉颇与赵王,在赵王中计的情况下,启用赵括,很显然,此时的赵王对廉颇坚守的策略是不支持的,也就是说,赵王希望决战,感兴趣

  • 唐朝贞观四年时间,为什么只有29人被判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律是中国现存第一部体例、内容十分完整的法典,也被称为古代法典中的“最善者”。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典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的立法产生过很大影响,形成了中华法系。当下,我国正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必要知晓唐律的来龙去脉,增加一些相关知识。中国从夏朝开始就制定法律,其中夏有“禹刑”、商有“汤刑

  • 19岁的她嫁给66岁乾隆,过生日时被乾隆吓死?死后追封为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不仅如此,乾隆后宫女子众多,甚至在年老时还不断纳年轻女子进宫,乾隆晚年时还让小自己47岁的一女子进宫,不过这位女子却因过生日被乾隆吓死,最后被追封为贵妃!在乾隆66岁时,19岁的伊尔根觉罗氏进宫,依照年龄算,这两人说是祖孙关系都不为过,不过乾隆却并不顾忌,依然我行我素!但是伊尔根觉罗氏却是个悲剧的人

  • 刘备为什么将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关羽,而不是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荆州,赵云,历史解密

    关羽和赵云都是刘备集团的五虎大将之一,刘备将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而不是赵云,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先来看一下荆州对于刘备来说有多么重要,在蜀汉的基本国策《隆中对》之中,诸葛亮是这样说的:“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秦国也被人欺压过,真正让秦国腾飞的,并非秦孝公而是他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战国之际,秦国由于中国形势错乱,内讧弑君者五花八门,这才造成被魏国抑制。殊不知自打秦献公回位后,全力创新体系,秦国和魏军的战况越来越均衡,秦国反倒稍占上风,曾一次斩首5万级。商鞅的变法是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发展,使得秦国的彻底军国化。然而秦国面对三晋依然表现得很小心,秦国在商鞅时期也并没有稳固的控制河西

  • 清朝历史上最血腥的饭局:八位将军赴宴,离去时头身分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鸿章,历史解密

    在晚清的时候,李鸿章在自己的三军营帐中准备了一桌好菜,想要宴请自己手下的将军们过来吃饭。但是李鸿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难道只是非常单纯的想要邀请朋友吃饭?还是有其他的想法?我们都是知道的在清朝晚期的时候,清政府是极其腐败的,人民怨声连连,但是朝廷也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于是就出

  • 祖大寿投降清朝后,皇太极为什么不让他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祖大寿,明朝,历史解密

    祖大寿投降了清朝,但是,他本意并不愿意投降清朝。可以说,都是被崇祯皇帝给逼的。祖大寿一直是明朝的一员骁将,他在李成梁的手下,在熊廷弼的手下,在孙承宗的手下,在袁崇焕的脚下,都骁勇善战,多次打败清军,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不仅仅是祖大寿为明朝立下了大功劳,祖大寿家族的人,包括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祖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