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罗庸是怎么样一个人?有着怎样的研究成果

罗庸是怎么样一个人?有着怎样的研究成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013 更新时间:2023/12/11 2:07:42

罗庸先生一生潜心佛学,造诣精深。1926年8月1日,北京教育界邀请太虚大师演讲“佛学概论”,先生与张怡荪、罗常培等前往聆听。先生还编订了太虚大师的演讲录《四十二章经讲录》(此演讲是太虚法师于1926年6月在北平社稷坛所作,由周少如、黄适园、王尚菩、骆馨吾合记)。1927年西藏密教多杰觉拔尊者驻锡五台山,先生与张怡荪随尊者修法,身心洞彻,智慧顿增,于是皈依尊者,深信佛法。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先生在看过李根源所辑的《胜温集》后,写出《张胜温梵画瞽论》表达自己对《梵像卷》的看法,显示出对西南佛教的独到见解。1949年8月先生与谢无量、梁漱溟、曹慕樊等朋友在重庆北碚的缙云山顶缙云寺闭关修佛,修练密宗贡噶派大手印法。后学者张中行在四十年代后期编佛学月刊《世间解》时,先生也不忘加以鼓励。

罗庸先生温文儒雅,儒学功底也非常深厚,善于搜集很多资料,用包剿围攻的方法讲《论语》和《孟子》,深受学生欢迎。所著《习坎庸言》和《鸭池十讲》均是自己潜心研究儒学的思想总结。《习坎庸言》讲授主题分别为勉学、识仁、六艺、诸史、九流、理学、经世、文章、种族、文化、质文、礼乐、乡党、学校、儒侠、风俗等内外学术十六篇,“每七日休沐,集而讲之”,讲授涉及广博,非一般功力能就。记录整理者李觐高先生弥留之时,“神游抗战艰苦时期西南联大讲师时代,断断续续,长达数日”,醒后“言及习坎庸言一事”,嘱其子“必予刊印,以续绝学”。《鸭池十讲》也是他的演讲录,收其在昆明期间的讲演稿十余篇。此书初版于抗战期间,马湛翁为其题签。因昆明的滇池在元代本名鸭池,“以记地故,因题此名”。谈儒,谈诗,谈士,娓娓道来,实有真精神。

在文学史研究方面,从1932年至1950年,他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教授中国文学史,与胡适、傅斯年一起把当时陆侃如、冯沅君研究中国文学思潮变迁的阶段推进到文体发生、演化的研究阶段。进而他又在《中国文学史导论》中,提出从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国文学史,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预见文学发展的未来,并论述了中国文学史的“宗趣论”、“方法论”、“史料论”等,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理论。先生曾对唐代传奇文、俗讲及其它俗文学、曲子词等三种新文体的得名、起源、与其它文学形式之关系以及其对于推动文学发展进步之特殊意义和影响等作了深入的探讨,资料丰富,论证翔实,切实体现其不尚空言、力戒虚泛的治学态度和另辟蹊径、注重创新的学术眼光。此演讲稿刊载于《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

在唐宋诗词研究方面,罗庸先生是研究杜诗的专家。他的《少陵诗论》探讨杜甫诗歌创作理论,该文从杜甫论诗的材料中,钩稽出“神”、“兴”、“静”、“飞腾”、“清新”、“讨论”,并结合杜甫的创作实践,探讨了杜甫对于诗歌创作过程、艺术追求、创作态度、批评方法等方面的独特看法,亦具一定的深度。而《读杜举隅》则专论杜诗中的艺术技巧和手法,见解亦是独到。

罗庸先生作为一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自己也擅长诗词骈文。他最广为人知的,是曾填写了一阕《满江红》,作为西南联大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此歌沉痛激荡,慷慨悲歌,与冯友兰先生所撰《西南联大纪念碑文》堪称双璧。罗庸先生还曾为玉溪中学写过一首校歌——是应当时校长郑永福先生请求而作,也是由张清常先生谱曲。歌词开头说:“杯湖之水澄而深,灵照禅光耀古今。数滇中风流文采,吾乡人物重南金。”这是说玉溪有湖光山色之美,人杰地灵。歌词最后说:“先忧后乐希前哲,温故知新惜寸阴。数今朝,滋兰九畹春风暖;待看取,桢干千章夏木森。”这是先生在勉励青年学子努力学习,将来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先生执教鞭二十余载,授课无数,其讲课风格也深受学生喜爱。他声音洪亮,常讲得引人入胜,又富于风趣。一位受罗先生亲炙的学生说:“罗先生自己仿佛就是杜甫,把诗人在长安慈恩寺塔上所见所闻所感深沉地一一传达出来;用声音,用眼神,用手势,把在高塔向东南西北四方外望所见的远近景物仔细重新描绘出来。他先站在讲台上讲,忽然走下来靠近木格子的窗口,用右手遮着眉毛作外眺状,凝神,一会儿说:‘你们看,那远处就是长安,就是终南山……’好像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大唐帝国京城就在窗外下边,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当年西南联大最叫座的课就是闻一多的的“古代神话和传说”课和罗先生的“楚辞”、“杜诗”课。有一次罗先生讲《楚辞》中的《九歌》,海报一出,连住在昆明城东的联大工学院的同学也跑到城西来听讲。一间差不多可容百人的教室,坐满了听众,窗外还站着人。罗先生一气讲了2~3个小时,夜深才结束,中途很少有人退场。实乃罗先生讲课,深入浅出,语言生动,能把一个专门性很强的问题讲活,以至引人入胜。想必闻先生的课也是如此吧。如此盛况现在已经不能见到了,但闻、罗两位先生在《笳吹弦诵传薪录》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论述确仍让人赞叹不已。

标签: 罗庸文学家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孝成王与秦昭襄王本是和平谈判,为何会爆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平之战,赵孝成王,秦昭襄王,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一场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之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就在爆发之际,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他们作为两国君主,也成为了此次战争当中最关键的人物,作为一个生死大战,它决定着秦国和赵国以后的未来,对于整个战国的命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当时这两个人的

  • 吕布死后,貂蝉真的追随他去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布,三国,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时候,英雄旁边也总是有着美人的陪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这些英雄的身姿更加的高大。毕竟如果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的话,又怎么可能没有人想要去追随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美人的存在,才会让他们能够在历史上散发出更加大的光辉,也让他们更加的吸引后世人的目光。而三国的时候,就是一个英雄频出的时代,处在这个

  • 资本主义理论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资本主义,君主制,历史解密

    理论产生大多数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理论家都是在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出现的,例如在工业革命和欧洲的帝国主义时期(例如斯密、李嘉图),和大萧条时期(如凯恩斯)和冷战时期(如哈耶克、佛利民)。这些理论家定义资本主义为一种资本由私营的个体们(有时也被称为“资本家”)拥有的制度,而经济的决策和决定是由市

  • 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小妾要在房中观看呢 除了习俗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夫妻,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封建时期的一夫多妻制对妇女极为不公正。当一个女人娶了她的丈夫的时分,假如她对她的妃子不称心,她是不会被承受的。妾身份低微,多一点就会遭到惩罚。不过,假如把妻妾作横向比拟,那还是远高于妻子的位置。在古代有一种不成文的,毁了三观的规则:夫妻同房时,妾必需留在房间里看。这是为什么呢?古人夫妻圆房

  • 江冬秀面对胡适出轨六次是怎么做的?她有何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江冬秀,民国,历史解密

    我们伟大的学者胡适,不仅仅是当时才子的代表,也是风流文人的代表。虽然家里有一个小人的老婆,但是他在外面的所作所为,却恰恰说明了一个文人的浪漫与随性。如果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胡适是有过六段婚外情的。胡适的婚姻是不折不扣的旧式婚姻,这对中国新派第一人胡适来说,与其说是滑稽,不如说是讽刺。但事后证明,这样的

  • 牧野之战中,商朝军队为什么那么快就兵败如山倒?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牧野之战,商朝,历史解密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一场战争,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封神榜》中,对于纣王帝辛的描写负面居多。作者将商纣王描写为只会沉迷于酒水和妃子,反而错杀了多位政治人才的暴君。由于商纣王暴政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剧,臣民不堪重负,周武王顺势而起。他联

  • 贾诩曾多次易主,为什么依旧能得到曹操的赏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贾诩,曹魏,历史解密

    贾诩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开国功臣,他曾多次易主,但还能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历史当中,无论是什么朝代,哪位明主的手下,都离不开谋士的辅佐,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谋士,他可是有着非常精彩的人生。他就是三国时期后来曹操手下非常信重的一位谋士名为贾诩,他虽然也是一位

  • 为军饷曹操盗墓令人不齿,但看过刘备的军需来源更卑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多疑凶悍,刘备任意有道德,但是历史上的两人差距还是不小的,仅军费来源就大不一样,我们都知道曹操的是通过盗墓来获得财富,刘备则就更不堪了。熟读汉末三国历史,东汉末年,民不聊生,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拥兵自重,开始进入军阀割据的时代,在这个时候,涌现很多著名的代表人物,比如袁绍

  • 王肯堂:自号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著有《证治准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肯堂,明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王肯堂(约1552—1638年),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

  • 揭秘:鲁国人的手工业发达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鲁国,周朝,历史解密

    据《考工记》载:“有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磨之工五,搏埴之工二”,这即是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手工业有着相当精细的分工。而这个时代里,最为著名的则是鲁国的手工业。楚国人攻打鲁国的时候,鲁国人惧怕楚国,便是派遣孟孙氏“请往赂之,以执斲、执鍼、织紝,皆百人,公衡为质,以请盟”,可见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