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场上一位犯人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高喊出着最后一首诗之后,被刽子手无情斩首,在场观刑的所有人都无不为之可惜,因为这一位被斩首的犯人,就是明代著名的大才子南园五先生之一孙蕡。
孙蕡出生于元至2年,他3岁能成诗,5岁能挥墨,一生博览群书,书写诗文从不需要起稿,写出的文章大有魏晋的风骨,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孙先生。
他36岁的时候中了举人,被授予工部织染局使,后又担任翰林典,41岁的时候会贬迁至四川,调任平原县主簿,孙蕡原想这应该就是自己一生中最低潮的时候了,可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场飞来横祸让这位才子无辜被斩。
孙蕡在朝的时候和蓝玉大将军关系颇为密切,曾经给蓝玉将军的一幅画题了字,而就是这一幅画却成了孙蕡本人的催命符。
当时朱元璋为了铲除异己,一手安排了蓝玉案,处理官员抱着宁可错杀不放过的原则,给孙蕡扣上了蓝玉党的帽子,导致孙蕡无辜被杀,事后,朱元璋翻看案件无意间看到孙蕡的名字,就把监斩官叫来询问当时的情况。
得知真相以后的朱元璋追悔莫及,同时也气愤不已,责怪监斩官为什么不及时向自己报告,害得自己错失这样一位才子,于是朱元璋暴怒之下当场就下令斩首监斩官,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