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权力的不平衡
六国合纵是六个国家的事,六个国家一同进行的军事政治的联合行动,他们相互之间存在有很大的权力不平衡,因为国家大小,因为军队强弱,因为相互恩怨关系,因为君主个人才能,因为国家战略,等等。权力平衡即均势,又叫做势力均衡,权谋高手和政治强人都是玩权力平衡的高手。权力平衡又是国家之间彼此晶体和制约的主张,又是各国之间存在势力对比平衡态势。
[var1]
六国之间在合纵攻秦的时候,没有达到均势权力平衡,六国和秦国之间也没达到均势权力平衡,秦国崛起和东出争霸时,无论是燕国韩国,还是齐国楚国两大国,都没有进行积极制衡。这是六国合纵敌不过秦国连横的一大原因。
威胁程度的不平衡
此外,虽说是六国合纵攻秦,然而韩国、赵国、魏国、楚国、齐国、燕国所受到的威胁是不平衡的。好比晚上有六个人去饭店吃饭,点好菜,有两个人从早上到中午都没吃饭,很饿,容易等得很不耐烦,会催厨师;有两个人只有中午没吃饭,也有点饿,但忍耐力比前面两位更强;最后两位早上中午都吃饭了,晚上到饭店前还吃了小吃,所以他们的忍耐力是六人中最强的那位。饥饿感不同,能忍耐的程度也不同,这与六国合纵攻秦很像。最着急的是韩赵魏三国,次一等的是齐楚两国,最安心的是燕国。
[var1]
这种威胁不平衡是由四个因素所组成的,一是综合实力,二是进攻能力,三是地理远度,四是侵略意图。这不只是六国之间对秦国的威胁不平衡,还是秦国对六国的威胁不平衡。秦国的强势崛起及后来的东出,首先面对考虑这一问题的是函谷关外的三晋韩赵魏,秦国崛起势必威胁到他们的生存空间,秦国东出势必先军事侵占的他们的土地;
其次是齐国和楚国两大国,新兴强国的崛起势必会影响老牌强国的国际地位和势力范围,但是齐国距秦国远,附近有虎视眈眈的三晋、世敌燕国和摩擦不断的楚国,覆灭秦国并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实际的土地好处,楚国则是与秦国王室世代交好结为姻亲,有些争端,可在楚怀王客死秦地之前都是比较克制;最后是无所谓的是燕国,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双方始终没有单对单的领土争议和战争行动,燕国距离秦国实在太远,自己下面还有恨不得一口吞了自己的齐国,因此燕国参与合纵行动应该不是单纯的遏制秦国和覆灭秦国那么简单,还有别的想法和图谋。
[var1]
各国角色的不同
最后,影响六国合纵一事的还有各国在国际上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六国之中有一部分是对现有秩序比较满意,不想有太激烈和太大的改变,安于现状的,其中就有齐国和楚国;还有一部分是对现状不满,想要打破现有秩序,重新建立更符合自己利益的秩序,其中就有韩赵魏燕四国,而韩赵魏三国与燕国的不满所图又有不同,韩赵魏三国平均每一国都是三面有敌人,他们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面对四面八方的威胁,秦国只是最近崛起的一大威胁,而燕国和齐赵两国有化解不开的矛盾冲突,合纵攻秦对他来说是浑水摸鱼,可以悄悄地攫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var1]
没有真正意识到秦国强大的最终目的所在
秦国的强大和其国内的剧变(山东六国和秦国不是同样性质的国家,好比中国和美国的性质区别),山东六国有目共睹,可是秦国总是能缩着头做人,采取远交近攻等连横化解六国合纵下对自己的敌意和战争,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与秦国的斗争只有你死我活,没有半点可以缓解的地步。山东六国都是鼠目寸光之辈,只顾眼前的强大和利益,即使是直面秦军威胁的三晋也是如此,更别说齐楚两大国和遥远的燕国了,各有各的利益算盘,屡次合纵也未能成气候,没有真正威胁到秦国的生存。
[var1]
况且六国合纵矛盾越来越多,再将过去的恩怨累加起来,比虎狼之国的秦国东出更让他们烦恼。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