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晋厉公上台后,因为太年轻,政治资历不够,所以对于臣子的控制和驾驭程度都不如其父。为了从栾氏、郤氏手中夺回大权,晋厉公打算启用一批忠于国家,但却又讨厌栾、郤的贵族,而赵武作为元勋之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晋厉公挑中。公元前576年的一天,厉公在朝堂为赵武举行弱冠之礼。典礼完毕后,赵武按照惯例拜见八卿。晋国的这些公卿大臣,说啥的都有。有勉励赵武积极向上的,也有冷嘲热讽的,还有暗中威胁的,赵武只在一瞬间便看清了他们的嘴脸。
面对这些官场的蝇营狗苟,赵武也有着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即:侍奉厉公、尊重栾书、师从士燮、亲昵韩厥、敬重二荀,不得罪三郤。所以在公元前573年,栾书弑杀厉公,立悼公后,赵武也并未受到牵连。后来悼公废掉栾书,以韩厥为正卿,赵武的人生也迎来转机。魏相英年早逝后,悼公称赵武善文能断,于是命其佐新军,辅彘恭子。虽然居于八卿之末,但赵武毕竟在官场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var1]
在赵武的参与下,晋悼公复霸中原,对郑国进行全方位的军事打击。晋悼公经过长期的考察,认为赵武是个治世贤臣,于是在正卿知武子及彘恭子双亡后,改组内阁,越级提拔赵武,将他从新军佐连升五级,提拔为上军将,韩起为助手。当时赵武仅仅30岁,便已位极人臣,只在荀偃、士匄之下。为了报答晋悼公的知遇之恩,赵武报国心更盛。后来赵武又从军伐齐、辅助范氏,直到范宣子及下军佐程郑去世后,他才执政晋国。
而在他执政期间,晋国不仅与诸侯在重丘会盟,结束战事,而且还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在与秦、楚修好的情况下,诸侯都纷纷朝见晋国。而赵武死后,他的儿子赵景子、孙子赵简子相继成为晋国六卿,赵氏一族势力愈发强大。到赵襄子时,晋国被韩、赵、魏、智四大家族把持,其中智氏权势最盛。
[var1]
为了削弱其他三族的实力,智伯瑶以“让晋国重返霸业”为由,建议每个家族都拿出相当数量的土地和人口献给晋国国君。智氏的地盘最大,所以他这个建议是用心险恶。韩、魏两族因为实力弱小,不敢和智氏抗衡,只能答应,而赵襄子却不同意。智氏带着韩、魏去灭赵,结果却被韩、赵、魏里应外合给弄死了。智氏死后,韩赵魏三家瓜分了他们的地盘,然后三家分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