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让刘墉跳河自尽,他却回家洗了个澡?事后才知其高明之处

乾隆让刘墉跳河自尽,他却回家洗了个澡?事后才知其高明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7 更新时间:2024/1/26 3:37:05

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山东青年刘墉进京赶考,因缘际会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睐,并在朝堂上和皇帝的另一位宠臣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

与和珅圆滑老练的形象不同,电视剧里的刘墉显得有些木讷守成,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实忠臣。

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这样一个“憨厚老实”的臣子,为何会在接到乾隆皇帝命他“跳河自尽”的旨意后作出了违逆之举呢?

原来,这才是刘墉的高明之处……

性子耿直,竟惹同僚嫉恨

刘墉是山东诸城的名门望族之后,自他曾祖父那代起便已经入朝为官,他的父亲刘统勋更是乾隆年间的一代名臣。

得益于家学传承,刘墉自小便立下了入朝为官子承父业的志

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苦读四书五经的刘墉很是明白为人臣子的道理。

他知道,入朝为官是要替皇帝排忧解难,为百姓谋求福祉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恪守“忠诚”二字,万万不能偷奸耍滑有二心。

也是基于这种想法,刘墉在朝为官的几十年中一直是一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形象。

这让他赢得了百姓的一众赞誉,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的烦恼。

要知道,古代朝廷官场里也是暗潮涌动风云变幻的。虽然表面上大家同朝为官一派祥和,但内地里早就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起来。

最为典型的就是乾隆年间的另一位大臣和珅了。和忠厚耿直的刘墉不同,和珅向来是以巧舌如簧著称的。

和珅虽然也是饱读诗书,颇有才能,但他却贪恋权势,极其擅长敛财纳贿,在朝为官时常常会因为一己私利就动手铲除异己。

清正廉洁的刘墉自然是不屑和这样的人为伍的,而和珅也很是看不上刘墉自命清高的样子,逮着机会就要狠狠地挤兑一下刘墉。

乾隆皇帝确实是一代明君,但正所谓“忠言逆耳”,尽管刘墉是一片赤胆忠心,但直来直去的话语也常常直戳皇帝心窝子,把乾隆帝弄得火冒三丈。

这可给了和珅一个大好机会了,他本来就是凭借自己巧言令色的本事,深得乾隆皇帝的宠信。

这和不善言辞的刘墉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珅心念一动,已然想到日后如何作弄于他。

天子旨意,命其跳河自尽

一次,和珅陪伴乾隆左右,君臣二人正在下棋博弈取乐。此时,刘墉却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直言有事奏。

正在兴头上的乾隆骤然被打断了思路,心中已经很是不悦了。

可刘墉偏生是个耿直性子,他对皇帝的不满好似恍然未觉,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要说的事情讲了个清清楚楚。

原来,刘墉要驳斥日前在朝堂上商议过的一件大事。只见他言辞犀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措施中的多项利弊,丝毫不顾皇帝的脸色愈发难看。

可一旁隔岸观火的和珅却看了个明明白白,他知道,此时的皇帝对刘墉已经很是不耐烦了,只需自己稍稍在旁煽风点火,一定可以让乾隆帝降罪于他。

极其善于揣摩圣意的和珅当即打断了刘墉慷慨激昂的陈词,和乾隆皇帝站在了同一阵营中。

他话里话外都在指责刘墉没有眼力见儿,偏挑皇帝难得放松的时刻来说这些扫兴的话。

本就对刘墉心存不满的皇帝听了和珅的话,愈发恼火,疾声厉色地斥责了刘墉,直接命他出了宫门就去跳河自尽。

此话一出,周围随侍的人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毕竟天子一言九鼎,既然是皇帝下令让你自尽,又有谁敢不遵从呢?

但刘墉却不慌不忙,甚至还坦然自若的跪下谢恩,接了乾隆皇帝的旨意后便堂而皇之的出宫去了。

回家洗澡,原是两全之策

刘墉回到家中,将皇帝的旨意告诉了府里一干人等。顿时,全府上下惊慌失措,大家无不感伤伴君如伴虎,一不留神就有性命之

刘墉的夫人更是哭哭啼啼,大有要同他一起跳河自尽的架势。

但刘墉却像个没事人一般,还让夫人替他准备一桶热水,自己要好好地沐浴一番。

原来,刘墉心知乾隆皇帝并不是真的厌恶极了自己,只是不满自己过分耿直的性子,想要借此机会告诫自己谨言慎行。

而乾隆皇帝此刻冷静下来,在宫里也是愁眉苦脸的。他只是一时气昏了头才说出命刘墉跳河自尽的话,却也并不想真的要了刘墉的性命。

如果刘墉真的跳河自尽了,那自己逼死忠臣的话传出去,岂不是有损明君形象吗?

刘府这边已经备好了热水,只见刘墉像没事人一般舒舒服服地泡了个澡,继而才不慌不忙地穿上衣服出去。

但他却并没有擦干头发,而是顶着一头乱糟糟的湿发就往河边赶。在河边站定后,刘墉四下环顾一番,便一个猛子扎到了河里。

他在靠近岸边的浅水区扑腾了几下,把自己浑身上下弄得湿淋淋的,然后便上了岸,直直地往皇宫方向奔去。

刘墉站在乾隆皇帝面前时,衣服下摆还在不停地往下滴水。

乾隆皇帝眼见刘墉还好端端地站在自己眼前,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但面上还是端出了一副不满的样子,质问刘墉为何抗旨不遵没有跳河自尽。

但刘墉却谦卑地回复,称自己恪守君臣本分,已经跳河了。这不,浑身上下还是湿透的。至于自己为何还活在世上,则是因为自己在河底的一番奇遇。

刘墉说,自己在水下遇到了先贤,先贤责问自己知不知道这番跳河自尽之举,看似忠君,实则是将陛下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自己真的因皇帝的一番话就跳河自尽,世人又该怎么看待皇上,岂不是辱没了皇帝的一世英名?

刘墉称自己一听此言幡然醒悟,自己丢了性命事小,有损皇帝声名威信事大,故而才游上了岸。

这一番话说的可是极为妥帖,既全了君臣之礼,又照顾了乾隆的颜面,让乾隆帝心里很是满意。而这段君臣之间的小插曲,自然也就揭过不提了。

这可正是刘墉为人为官的高明之处了,虽然秉性刚正,却也懂得揣摩圣心。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才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朝局中屹立不倒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只有他才够资格称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清朝十大最勤政皇帝,清朝最威严的皇帝是乾隆吗

    即使是能征善战的元朝,也没有超过一百年,存在了98年的时间。到了清朝时期,打破了这个说法,清朝存在了276年的时间,那么清朝之所以能够存在将近三百年,这与他们学习汉文化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是清朝皇帝承认的。通过清朝皇帝的做法就可以看出。要说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人们肯定是首推康熙乾隆的,不可否认的是,

  • 大明王朝的掘墓人,不是李自成,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李自成和皇太极,皇太极和李自成哪个厉害,努尔哈赤和李自成比较

    明朝的建立无疑是伟大的,朱元璋赶走了蒙古族,在元朝时期,汉人是处处受到压迫的。朱元璋是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之一,要说比朱元璋出身还要低的皇帝,恐怕只有石勒了,此人是奴隶出身,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两人出身还不同。石勒的出身更低,只不过他建立的不是大一统王朝,而是一个乱世时期的政权。因此石勒在历史上并不太

  • 何为小农经济下的城市概念?从赵宋时期都市发展的得与失看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小农经济的发展,宋代城市经济结构,小农经济的深度解析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赋予城市足够的经济意义,其实在整个时期的赵宋都市发展就是如此。赵宋王朝的商品经济是出了名的发达,在中国历史上。那么赵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城市,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利益,又带来了怎样的弊呢?一、城市是经济模式发达的体现1、城市的发展在唐宋之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代有很多的工业化城市以及交通

  • 历史最早官员财产申报,官职:丞相,财产: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官员财产一览表,丞相官职发展史,古代掌管户籍财务的是谁

    这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上给皇帝刘禅的表文,内容是身为丞相的诸葛亮向刘禅申报自己的个人财产,合计为: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臣(诸葛亮)的子孙们日常衣食费用已有宽余,至于臣在外任职,没有额外的花费安排,随身衣服饮食全有国家供应,无需再置其他产业来增添家财。等到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里有多余衣物

  • 李鸿章侄孙女,从豪门阔太到密宗上师,她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鸿章侄孙女近况,历史上李鸿章的外孙女,李鸿章家族及后代图谱

    她是民国名媛,父亲为了给她择婿,专门组织了面试和笔试。李国秦后来她嫁给了宋子文的助理张福运,成了在上海和天津都有豪华洋房的阔太太。然而,她却遁入空门,却继承了映光法师的衣钵,成为受大家敬仰的意空法师。101岁那年的一天,她突然失踪。01李国秦的父亲李经沣是晚清时的国学生,曾在陕西任县太爷,李国秦出生

  • 乾隆七世孙,现如今仍穿龙袍祭祖,衣食住行参考帝王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后人身穿龙袍祭祖,乾隆皇帝子孙穿的龙袍,乾隆七世孙穿龙袍祭祖完整版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后,清王朝正式灭亡。在享受了200多年的繁荣之后,清朝的皇亲国戚们瞬间失去了经济来源,许多人不得不靠变卖祖传财产过活。因为满族皇室过去的生活过于奢侈,一些皇亲国戚变得更加郁闷。为了避免羞辱老祖宗,防止一些人报仇,满族皇室的许多后代改姓。如金、关、佟等,但也有一些人坚持不改

  • 李鸿章把女儿许配给年老大臣,不料两人后代成家喻户晓的女作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封建王权的拥趸者,后世对于李鸿章的作为褒贬不一,却无法否定他的才能心志。其思虑和识才之能不仅体现在国事,也体现在家事。他为女儿挑选年长二十余岁的大臣做丈夫,最终夫妻琴瑟和谐,子孙扬名成才。有女菊藕待字闺中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作为身处高位的权臣,一直忙于处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

  • 清朝灭亡后,在清朝监狱中的犯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灭亡后在监狱的犯人,清朝灭亡后犯人都去哪了,清朝监狱体系

    清朝存在了268年的时间,从努尔哈赤一统女真部落开始,就一直想要入关,后来皇太极在沈阳建立了皇宫。通过长时间的征战,最终的满清得以入关,此后清军长驱直入,成为了一统中原的霸主。从清军入关之后,清朝就不断的征战,最终一统天下。可问题是,清朝虽然一统天下,但是清朝的管理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历史上任何一个朝

  • 和珅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有苦难言,他没料到乾隆还藏了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珅临死前一晚才知乾隆用意,对和珅一生的评价,和珅为什么能得到皇帝的重用

    和珅自入仕以来就凭借出众的才华,谨慎小心的做事风格,擅长体察皇帝心思的能力,深得乾隆赏识。如此做事谨慎的人,为何会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呢?和珅得乾隆赏识和珅在乾隆三十四年的时候参加科考,但却不幸落榜,后入宫做了侍卫,也有机会见到乾隆,并且获得了乾隆赏识,公元1773年正式成为了乾隆仪仗队里面的侍从。自

  • 为什么康熙选定雍正作为皇位接班人,而不是皇三子或皇十四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是清朝最为优秀的皇帝之一,他一手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前部分,不过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帝对康乾盛世起到了一个中继的作用。雍正帝在位期间,完全可以说是清朝最为勤政的皇帝,即使是放到古代史上,雍正帝也是非常勤政的。能够媲美雍正帝的勤政的皇帝,即使是历史上也没有几人。雍正帝的勤政让清朝的国库变得富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