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首先我要说的是,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今天的主流话语依然对愚忠愚孝是批判的。这个我想没有改变,我们今天也绝对没有鼓励提倡愚忠愚孝。
那么就岳飞来说,他到底是不是愚忠呢?我觉着以今天人们的观点来看,岳飞的确是愚忠。但是,假如我们把自己代入到那个时代里,我们能够有其他的选择吗?除了愚忠你又能如何呢?
也就是说,当我们今天评论古人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如同陈寅恪先生所言,给予古人以“了解之同情”,而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比如说,当北伐势如破竹的时候,你作为前线大将,接到了皇帝撤军的诏书,你能公然抗命吗?或者说,你直接带部队回到杭州,把赵构直接给抓了,然后自己做皇帝,或者选择一个愿意抗战的人来做皇帝。这对于岳飞来说,是绝对不能选择的。
赵构画像
赵宋建国之后始终对武将充满了猜忌和不信任,即便是国难当头,皇帝也不会对武将充分信任。赵构跑到南方之后,曾经遭遇过一次兵变,这就是“苗刘兵变”,赵构被尊为太上皇而剥夺了权力,让他的小儿子即位当傀儡皇帝。但是,苗刘兵变后很快就被评定。不仅兵变主要人物被杀,连累赵构唯一的小儿子也被吓死了。而且,从那以后,赵构对军人的疑虑和猜忌就更重了。对他来说,重要的是江山一定要稳固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至于中原是否恢复,父兄是否需要解救,这都是次要的问题。所以,他才会在岳飞北伐的关键时刻下诏让岳飞回军。他怕岳飞失去控制,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岳飞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从。假如他反抗赵构,他就会成为人们所不齿的乱臣贼子。他的下场就会如同当年的苗、刘等人一样。
岳飞的确不够精明,假如他懂得明哲保身,他也不会遇害。韩世忠就比他聪明许多,他看得出来皇帝怕的是什么,在皇帝需要他出来组织人马作战的时候,肯定要尽心尽力。但绝对不让皇帝有任何疑虑,见好就收。
杭州岳坟
你或许会说了,那就任由中原百姓遭到铁骑的蹂躏?你应该知道,又有几个皇帝是真心爱百姓的?真心爱百姓的,反而会遭到皇帝的猜忌,他认为你在收买人心。早在先秦的时候,韩非子就告诫君主们,对于那些得到民众拥护的人,只能杀掉!岳飞在好几个方面都触到了赵构的疑心,赵构怎么能放心岳飞的存在呢?
岳飞的确有愚忠的成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在他那个时代里,人们分不清楚忠君和爱国的区别。爱国就是爱赵构,岳飞没有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