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真的是因为皇太极拙劣的离间计吗?

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真的是因为皇太极拙劣的离间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438 更新时间:2023/12/11 7:13:37

长达八个月的审判

在《明史·袁崇焕传》中记载,金军围城北京的时间是崇祯二年十一月,而袁崇焕解北京之围同时被下狱的时间是十二月,而定罪处死的时间是到了崇祯三年八月,也就说审判袁崇焕的时间跨度在八个月左右。

审判袁崇焕的官方是“三司会审”,也就是由大理寺(最高法院)、督察院(检察院)、刑部(司法公安)三方共同来定罪,这在当时是最高规格、最严谨的审判阵容。

首先,三方只要出现异议,就要重新复审;待意见统一后,审判初定的内容再交由皇帝钦定;如果审判不统一且坚持所持立场,则一同附奏交由皇帝裁夺。

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由最高规格的审判队伍来仲裁,因此定罪内容“相对来说”要客观许多,因此在袁崇焕的定罪里面并没有提到“勾结后金”的判决,最多就是“纵兵长驱,顿兵不战”以及“谋款斩帅”。

因此可以说明,崇祯杀袁崇焕的理由当中,中离间计的成分很低,几乎可以说没有。那袁崇焕到底因何而被处以凌迟,当然也要从罪名里一一对应寻找。

有理有据的罪名

先看三法司给袁崇焕定的大罪:

托付不效,专恃欺隐——就是指袁崇焕“忽悠”崇祯皇帝说能“五年平辽”,而能实现的举措就是在后勤粮饷、决策决断、朝堂议论等各方面要给自己开足绿灯,崇祯皇帝居然非常大气地全部应允(崇祯瞌睡的要死,袁崇焕递来了枕头)。

这不是开玩笑呀,国运攸关的大事怎可戏言。放眼战争历史,敢在君前立誓者等同于军令状,如若不成定是提头来见的结果。很显然,袁崇焕并不知道崇祯皇帝的为人以及对辽东战事的急切,简单的一句“聊慰圣心”直接把自己逼到了难堪境地。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极具讽刺的是,当初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时,也给其按上了“以市米则资盗”的罪名,如今也落到了自己身上。

其实在当时的明朝九边军队中一直存在这样的“潜规则”,只不过朝廷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不出格就得过且过。但若要走司法程序,这样的罪行是一定会被拿到台面上讲的,而且也躲不过去。

这就好比我们现代人开车变道不打转向灯一样,尽管违反了交通安全守则,但并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不多追究。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走司法程序的话一定会握住这样一条违规而判罚。

谋款斩帅——就是指袁崇焕擅自处决了官居平辽总兵官的毛文龙。

这里其实也能看出三司会审的一定严谨性。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罪名确实不至于就地正法,且不经朝廷意见擅自决定,这其实是袁崇焕对朝廷赋予权力的滥用。之所以定罪为“谋款”而并不解释具体谋款内容,也实因无确凿证据。但从袁崇焕的表现上来看,确实犯了“瓜田李下”的禁忌。

纵敌长驱,顿兵不战——这一罪名袁崇焕绝对无话可说,因为皇太极之所以能绕道辽西走廊逼近京师,他蓟辽总督的身份职责摆脱不了干系。

皇太极经蒙古绕了一个大弯同蒙古部落结盟南下北京,成功绕开了袁崇焕防卫的辽西长廊。

这其实显现出一个战略眼光问题:之前的宁锦大捷已经表明清军要突入辽西长廊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因而合理的战术就是绕开,或者说调虎离山让宁锦防线空虚后再进攻。如果袁崇焕意识到这一层面,那他接下来的举措就是密切关注清军的一举一动,做好情报收集分析战局变化。

可惜的是袁崇焕并没有做到这一层面,从皇太极十月沈阳发兵,直到十月二十七日攻破喜峰口直逼遵化时,在关外的袁崇焕才开始派兵入关。二十多天的战局变化,身为蓟辽总督师的袁崇焕居然是做出了应急性的回援,而不是一开始掌握清军动向,这样的结果是让世人难以理解的,更是让崇祯恼怒的。

之后的罪行就是袁崇焕的骚操作了——第一次交战后陷入相持,袁崇焕居然敢请求崇祯入城内修整兵马(勤王之兵严禁进城),崇祯压着火忍了下来;第二次交战后,崇祯在反间计的刺激下将袁崇焕入狱,而此时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立马率上万兵马撤走,这就更让崇祯凭添一份怒火。

总结

或许在当时崇祯和曹操一样都是“脑袋一热”中了反间计,但不同的是,崇祯并没有曹操那般过激立即处决了蔡瑁张允,而是将其下狱。

所以说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崇祯完全有时间静下心来回忆袁崇焕的种种过往,思考他如何将此时态发展到如此局面。不可否认,袁崇焕在平辽的战事上确实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但其行事做派并没有将事态往趋于良好的方向发展。

毕竟,功过相抵只适用于中下级官员;对高层来说,只有封王加爵和身败名裂两种。

更多文章

  • 大明朝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误杀第一忠臣,太后心疼的饭都吃不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忠臣一览表,明朝最悲壮的时刻,明朝真实高光时刻

    为了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顺从内心的声音也会变得明亮。并且于谦有很强的志向,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记得他的存在。于谦自幼生于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即现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生后便堕入书香门第,世世代代为官。于谦在世时曾领导过保卫京师之战,夺门之变,铲除宦官等一系列功绩,为朝廷上下所钦佩。可是,于谦到了晚年却被人

  • 《水浒传》里的方腊明明是个暴君,为何现在很多人要给他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以前很多小人书连环画,都把方腊阵营的人物和李逵武松等反对招安的梁山好汉塑造成“高大全”的形象,而宋江吴用等人的艺术形象比较猥琐。小说中,提到方腊、田虎、王庆,都是残害百姓,怙恶不悛,巧取豪夺,罄竹难书、割据一方难成大事的强梁贼寇,而且自私自利。原著中方腊的智囊伪丞相娄敏中,听闻前线来报,称乌龙岭兵力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为什么这么欣赏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清照为什么思念项羽,李清照项羽经典语录,项羽和李清照谁厉害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项羽其人项羽,是秦末反抗保证的著名领袖,也是反秦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在灭掉秦朝后,他自封为西楚霸王,并且分封诸侯,一时之间政皆由羽出。后来他与刘邦在争夺天下的时候,屡屡失败,最后被骗至乌江边,看着自己一手经营的事业就此陨落,看着跟随自己而来的八千子弟兵一个个战死,项羽拒绝了乌江亭

  • 《水浒传》中晁盖等人智取的十万贯生辰纲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水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晁盖智取生辰纲值多少钱,水浒传晁盖智取生辰纲的人物形象

    北宋时期江浙一带的米价大约是500文左右一石,而在湖广地区一石米大约是400文,岭南地区更便宜些。以最贵的江浙地区算,1贯钱也可以买一石大米。宋代一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59.2公斤,按照现在米价2-3元的中间价2.5元算,1贯钱就是148元,10万贯就是1480万元。不过我们也知道,随着农业的发展,实

  • 108将个个都是社会人,宋江能力一般,如何当上梁山首领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108将宋江简历,宋江靠什么领导108将,宋江是108将的核心人物吗

    晁盖——黑社会老大晁盖,听外号晁天王,就是黑社会老大,不知道身上文没文龙,有没有花胳膊。当年带着几个小弟抢了的“宅急送”,成了通缉犯,没落脚的地方了,跑到水泊梁山投靠绿林好汉王伦。其实给晁盖当惯了大哥,上梁山就是看到这个地方易守难攻,是个避险的好场所,根本没把王伦当回事,篡权是迟早的事。只是人在江湖

  • 崇祯是一位勤俭勤勉的皇帝,胸怀壮志,却为何还是亡了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崇祯皇帝深度分析,历代皇帝对崇祯的评价,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

    一.内乱1.民反自崇祯元年始,我国北方连续多年大旱,尤其陕北,旱情更重。千里赤地,庄稼几乎年年绝收,再加上沉重的赋税,把人们逼到绝望的境地。当时米脂县小吏李自成,顺从民意,率众起义,扯族旗造反,转战陕西,河南等地十几年,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锋芒直指京城,成为朝廷最致命的一柄利剑。2.党争明末党争十分激

  • 大明王朝1566:嘉靖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会混到如此差钱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明王朝1566嘉靖的权谋,大明王朝1566怎么评价嘉靖,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

    在大明王朝里,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是进入国库的,这些收入会用于下一年的各部门开支,以及军费、赈灾等等的财政储备,而皇帝是私库是皇帝个人所有的钱财,主要用于皇宫的内部人员工资,吃穿用度以及皇帝对有关人员的打赏等。当然,皇帝的私库更多的满足皇帝本人的一些个人爱好。比如嘉靖皇帝的炼丹修殿等,那么在电视剧《大

  • 宝贝女儿被沐英之子沐昕家暴,朱棣为何无动于衷?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对沐英的儿子好吗,朱棣和沐昕的后代,朱棣沐昕

    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原因肯定是朱棣对常宁公主没有感情。可实际上,在常宁公主死的时候朱棣是非常难受的,这说明朱棣是爱护女儿的。史料记载,上深悼之,赐祭。可怜天下父母心,相信天下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不希望孩子受到委屈的。如果说常宁公主不守妇道,那么沐昕被家暴,朱棣的确没有理由阻止。可根据史书记载,常宁公主是

  • 历史上的宋高宗赵构,真的很菜吗?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高宗赵构图片,宋高宗和赵构是什么关系,宋高宗为啥还叫赵构

    宋高宗赵构是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在民间他的形象和口碑都极其不好,这跟他重用奸臣秦桧杀害岳飞父子有莫大的关系,也跟他卑躬屈膝丧失国格与金朝多次讲和有关。然而真实历史上的赵构真的有那么不堪吗?实际不尽然,根据正史的记载其实赵构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也称得上文武双全、雄才大略。比如《宋史》就这样记

  • 崇祯时期,大臣们守着大量的财富,却为什么不拿出来救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崇祯时期重要大臣名录,大臣为什么不支持崇祯,崇祯是靠谱的皇帝大臣却不支持他

    后期崇祯帝为政勤勉,为了处理事务,竟然两天不睡,在军务政务紧急时,崇祯帝可以好几天不休息,堪称劳模。而且从真帝在位期间,以节俭为根本,在位17年里面根本就没有修建过新的园林。这是明朝诸帝中还是很少有做到的。然而崇祯帝的臣子们却是最不要脸的一群人。明朝末年,天灾不断,然而这些官吏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