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读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悲剧的一生

解读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悲剧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922 更新时间:2024/2/4 17:00:31

韩非,韩国贵族公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政论家、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文章行云流水,构思巧妙,推论严密,著有《韩非子》。《韩非子》一书现存五十五篇,十万余字,是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是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思想深邃,文笔犀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var1]

韩非师承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是李斯的同门师兄,更是得到秦始皇的赏识。按理说韩非可以凭借他过人的才华在朝堂上大显身手,但是这“才华”并没有让他得志,反而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二、始皇青睐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韩非的忠实“粉丝”,秦王对于韩非的欣赏相当之高。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可以得知,韩非心系国家,见到韩国一天一天国力削弱,便屡次上书劝谏韩王,但是韩王并没有采纳韩非的建议。韩非心中苦闷,便写下了《孤愤》《五蠹(du)》等著作。

后来秦王读到《孤愤》《五蠹》等书时,大吃一惊,心中迫不及待想见见韩非。《史记》中这样说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始皇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但是为了能和韩非交往,可以“死不恨矣”,可见秦王多么欣赏韩非。李斯告诉秦王,这是韩非写的书,秦王立即派兵攻打韩国。韩王期初不重视韩非,知道秦国打上门,才不得以派遣韩非出使秦国。

[var1]

但是史记中记载的未免太过夸张。秦王作为一个国家的君王,为了得到一个人便出兵攻打另一个国家未免太荒唐。战争损耗国家人力财力物力,打一场仗对国家百害而无一利,秦王怎么会如此轻率决定。况且秦王要统一六国是已经有的想法,不会为了得到韩非就攻打韩国。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另一种说法较为可靠,《秦始皇本纪》中李斯劝说秦王先攻下韩国,以此来恐吓别的国家,韩非为了自己的国家出使秦国求和,并非秦王要为了得到韩非攻打秦国。

按理说秦王对韩非如此欣赏,韩非到达韩国后应该得到重用,可是为什么会死在秦国的大牢里呢?

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韩非到达秦国后,秦王很喜爱他。但是他的同窗李斯却很嫉妒他。李斯与韩非是昔日同学,按理来说关系应该不至于那么差,但是此时是在朝野之上,李斯认为韩非的才华远超自己,心思狭隘的他生怕韩非会动摇自己的地位,于是便到秦王面前说韩非的坏话。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写道:“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还没有重用韩非,就被李斯、姚贾嫉妒,于是他们就到秦王面前说韩非的坏话,说韩非终究是韩国的公子,将来不一定会为我所用,大王现在要吞并六国,韩非一定会帮着韩国,您现在留着他就是个祸患,不如趁早将他处理掉。秦王也认为此话有理,所以就同意了。

[var1]

可怜韩非被下秦国监狱,想要去见秦王解释都没有这个机会,只能含冤喝下毒酒。

四、韩非之死

对于韩非的死因,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韩非是因为李斯的嫉妒而死。《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看来司马迁的想法也是韩非死于李斯嫉妒。但是这里后世众说纷纭,也有人认为韩非慧极必伤,他的死亡是他自己造成的。

有学者认为韩非之死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在《战国策·秦策》中记载燕、赵、吴、楚四国联军要攻打秦国,秦王给姚贾一千斤黄金,让他解散四国攻秦的谋略,并分别跟四国缔造盟约成为友好邻邦。

这时韩非觐言秦王,说姚贾用秦王的珠宝私自结交诸侯。但是秦王相信姚贾而不相信韩非,便把韩非杀掉了。也就是说韩非死亡似乎是自己咎由自取。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秦王要攻取韩国之时,韩王让韩非出使韩国,并与韩非商量削弱秦国的国力。这一说法似乎也佐证了韩非出使秦国是为了削弱秦国并不是求和。所以两种说法互相矛盾,韩非的死亡也成为一大谜团。

[var1]

五、韩非的法家思想及影响

韩非的死因虽然成迷,但是他的思想却流传了下来。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他的很多观念都为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后的历朝历代的治国理念都提供了理论依据。

[var1]

韩非的理念超前且合理,他在《韩非子·有度》中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旨在坚持法律的公平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即使他能言善辩英勇无比,也不能与法律抗争。

法律既不偏袒权贵,也不遗漏百姓。韩非子还提倡“因情而治”。“因情而治”是韩非在《八经》中提出的治国观点。韩非子提倡治理天下,必须依据人情。韩非认为赏赐要优厚,惩罚要严格,不能优待暴行而惩罚贤者。要把法制贯彻下去,不能让权贵私下实施刑罚,君主也要赏罚分明,不能与臣子共享赏罚权力。

除此之外,韩非还提出“言无二贵,法不两适”,国军的命令最尊贵,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双方,可以看出韩非对严格法律的推崇。

[var1]

韩非子的思想不仅在当时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后世也奉行韩非的治国理念。可以说在依法治国的今天,韩非的法家思想对现在我们的生活都有巨大的贡献。

常燕生在《法家思想的复兴与中国的起死回生之道》一文中阐述,中国今日统一国家的基础,是两千年前的法家替我们造成的,如果没有商鞅,李斯等实际的政治家,如果没有韩非等系统的思想家,秦始皇的统一大帝国决不会出现,中国以后两千年中大国家的轮廓和基础也不会完全描画和奠定起来。所以两千年前的韩非早已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他的思想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并对今天的治理国家还起到了一定作用。

总结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韩非说:“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说的是韩非依据法度作为行为规范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极少施恩。韩非对于法律的贯彻严苛,并严格执行。韩非的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专制,加速了秦朝统一六国,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对后世王朝的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秦始皇本纪》《战国策·秦策》

《韩非子·有度》《八经》《韩非子·问辩》《法家思想的复兴与中国的起死回生之道》

更多文章

  • 《山海经》记载的一段谋杀事件,主谋被黄帝捆绑至汉宣帝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山海经记载的一段谋杀事件,山海经里上古大战,山海经记载的离奇事件

    [var1]在《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着一段谋杀事件,原文所述: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var1]这里讲的是贰负有个臣子名叫危,危与贰负一起杀死了猰貐(窫窳),天帝于是把危拘禁在疏属之山,给他的右脚戴上脚镣,把他的双手和头发反绑

  • 西汉楚国明明诞生两位贤王,为何还如此低调?浅谈楚国的生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汉楚国与战国楚国的关系,楚国崛起的真实历史,汉武帝时期的楚国

    [var1]楚国立国之初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赢项羽,除了刘邦本人很豁达大度,最重要的还是他用人出神入化,把刀用在刀刃上。刘邦统一中原后,终于创下了西汉王朝,皇帝当然就是刘邦了,但因为他吸取了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他采取了郡国并行制,是一种国与郡并行的制度,秦朝只是单单采取了郡县制,没有给自己的亲属封王,这

  • 西汉最有钱的吴国,为何最后反了?浅谈吴国的灭亡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汉的吴国,西汉时期吴国有多大,吴国的历史和现状

    在西汉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就是诸侯国了,在这个时期的诸侯国非常的多。但是在众多诸侯国里面比较有名让大家知道的也就是那几个,所以大家即使知道有很多的诸侯国也并不清楚分别叫什么。但是我们来讲的就是一个虽然不太出名但是也是一个比较富裕的诸侯国,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比较好奇为什么这么富裕的国家最后居然没有什

  • 秦王嬴政亲政前的三座大山是如何拔除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王嬴政亲政前后的大事,嬴政亲政第一条诏令,历史上秦王嬴政何时亲政

    众所周知的是,秦王嬴政13岁继承王位,吕不韦为相,尊称其为仲父,诸繁事务皆决断于其手。嬴政虽有抱负,朝政大权寄于朝廷中的三座大山,无法施展开来,一场激烈的政治战争酝酿已久。[var1]以吕不韦为代表的吕氏集团,门下有三千门客,其中不乏能人志士,这些人平日里抱团发展,渗透朝中,一旦发生叛乱,则可能直接

  • 秦国灭亡时,50万大军见死不救,将军拿出秦始皇遗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灭亡时百万秦军去哪了,秦国灭亡的时候的军队,秦国灭亡后的历史事件

    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天下分成7个国家,分别是燕国,秦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齐国,在全球战国时期,这7个国家是实力最强的,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强盛,后来秦始皇更是统一其余6个国家,将中国再次统一,秦始皇嬴政也是千古一帝,他修建渠道,修建公路,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还修建万里长城,但让人奇

  • 《山海经》记载的夺帝大战,颛顼杀死共工,大禹铲除相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山海经记录大禹治水,共工与颛顼,山海经记载的上古战争

    [var1]为夺帝位,部族派系相互厮杀也是在所难免,在《山海经》中记载着著名的“禹杀相柳”和“颛顼杀共工”事件,这场战役以共工氏族的败亡而告终,共工被颛顼当场格杀,九头蛇相柳被大禹剿灭,血染大地,危害四方。[var1]《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

  • 同样是合纵,为何伐齐之战很顺利,攻秦之战却异常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合纵伐秦成功了吗,历史上几次合纵伐秦,合纵攻齐为啥成功

    [var1]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合纵这个词汇。这是因为,合纵近乎是列国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合纵的方式,来遏制一个强国的崛起,成为了列国自保以及攻城略地的一个必要手段。历史上大规模的合纵之战,总共有六次。其中五次为针对秦国,而另外一次则是针对齐国。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对秦国近乎没有造成太大

  • 后宫深深:由吕不韦献给庄襄王的赵姬,为何又深恋嫪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姬与吕不韦的关系,大秦赋赵姬嫪毐,赵姬与吕不韦什么时候认识的

    [var1]赵姬,又称赵太后,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秦庄襄王的王后,生在当时的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是巨商吕不韦献给当时在赵国邯郸作质子的秦庄襄王的姬妾。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太后”。赵太后的欲求异常强烈。吕不韦深知,赵太后只求能得到满足,不一定非要自己不可,能取自己而代之的人,自然是一位“本

  • 《山海经》记载能优化基因的神奇果树,吃了它的果实,后代超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山海经中的果树,山海经十大神奇植物,山海经里记载的奇怪树木

    [var1]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var1]这里记载在崇吾山中长有一种树,这种树长着圆圆的叶子,白色的

  • 《山海经》记载的枭阳国人,吃人前大笑,不是山精就是大猩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山海经上记载的枭阳,枭阳是什么,枭阳国的历史

    [var1]这里介绍的枭阳国人长着人一样的脸,嘴唇非常长,身体呈黑色,身上有毛,脚跟反着长,见到别人笑也跟着笑,左手握着竹管。这里的枭阳国人形状怪异,傻里傻气,但是传说中,枭阳国人喜欢抓人吃,每当抓住了人,未吃之前都会先开心地咧嘴大笑。[var1]根据这个描述,我们在《淮南子·氾论训》中找到“山出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