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宋襄公自认为帮助齐国渡过难关,兼之自己出身高贵的血缘,所以继承齐桓公的霸业理所当然,然而宋襄公忘了称霸的关键,就是自己的国家要有兵有钱,可宋国的实力非常有限,还以为自己可以和齐楚比肩,竟然大模大样地效仿齐桓,邀请诸侯各国会盟商谈,秦晋两国不可能抽出时间,大国中只剩下楚国肯来赏脸,但楚成王的目的是要宋襄公丢人现眼。
[var1]
会盟要求不许私带刀剑,宋襄公坚守着诚信仁义的理念,没做任何防范,最后却被楚成王欺骗,耻辱地做了楚国的囚犯,历尽千难万险,才被楚国释放返还,受此大辱当然难以心甘,时刻准备着要和楚国彻底清算,想等到这样的机会并不难,即使宋国不主动找楚国麻烦,楚国也有北进中原的心愿,最终爆发了著名的“泓水之战”。
[var1]
结果是宋国输得很惨,原因也是宋襄公对仁义的固执己见,其实宋兵早已枕戈待旦,却眼看着楚兵匆忙渡河上岸,如果楚国军队在水中走到一半,宋兵趁机下水偷袭一番,一出以弱胜强的好戏有机会上演,但宋襄公认为会有损君子尊严,最后按照当时作战的习惯,等着楚国准备完善,弱小的宋国才将攻势开展,一场惨败不可避免,宋襄公还受到重伤导致命丧黄泉。
[var1]
宋襄公的确是荒谬可笑,本事虽低志气却高,可泓水之战的“昏招”,不应该仅仅当成一个笑料,回想齐鲁当年战于长勺,齐桓公的军队也一样败逃,鲁国获胜靠的是曹刿的计策其妙,可如果齐国当时不吃这一套,随着自己第一轮战鼓的猛敲,就直接向鲁国举起屠刀,曹刿恐怕变成了“搬石砸脚”,齐国因为遵守当时的战争之道,怎么就没人对此斤斤计较?只因为齐桓公是一代霸主英豪,宋襄公是个不折不扣的草包?
[var1]
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宋国争霸的结局如此不好,是因为战争刺激了人的大脑,战争与和平的盘旋相交,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未来的霸主只能对武力更加依靠,“尊王攘夷”的称霸口号,也许只是管仲自己的理想目标,但无论怎样比较,宋襄公只能算是个被时代牺牲掉的可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