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以关中为根基灭六国,外来户刘邦凭什么也能依仗关中统一天下

秦国以关中为根基灭六国,外来户刘邦凭什么也能依仗关中统一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02 更新时间:2023/12/17 4:47:37

秦朝和汉朝有两个非常一致的特点:以关中之地为根基,覆灭天下诸侯,从而建立大一统王朝。关中之地以外的诸侯们就没占到过便宜,即使取胜也不能将其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古代战争步入城池攻防的阶段,以一座坚城、一座雄关,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齐国名将田单,据守即墨一城,同为名将的乐毅强攻不克,硬生生拖了五年时间,之后以此为根据地挽救濒临亡国的齐国,大破燕军,收复七十余座城池;若不是即墨为坚城,齐国早提前数十年退出历史舞台,田单也不可能在战国史和军事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笔者隆重介绍一下关中地。

[var1]

《史记·秦始皇本纪》后文记有这么一段话:“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秦国土地,也就是关中靠着山、环着河,是地势险固之地,形成一个四面都有屏障和要塞的国家。司马迁接着写到:“自缪公以来,至於秦王,二十馀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於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

关中地区的无敌防守

从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到建立秦朝的秦始皇嬴政,二十余代君主,常常能称雄于众诸侯。是因为他们代代都很贤能吗?不是的,是秦国的地理形势导致的。天下诸侯曾经齐心协力进攻过秦国,能臣治国、名将打仗,但还是被秦国险峻的地形所困阻,而不得前进半步。即便后来秦国敞开关隘大门,引诱六国之兵深入作战,最后也落得个败逃下场,这难道是军队不强、谋略不高明的原因吗?不是啊,这是地形缘故导致的。秦国将小乡镇汇聚成大城市(城市化?),在险要关隘驻军防守,筑高厚的营垒不去作战,用兵马封锁关口。

[var1]

项羽刘邦皆是楚人,但关中秦人对刘项二人的感官完全不同。汉高祖元年,刘邦应该是第二次踏上关中土地,率先于还在巨鹿的各路诸侯军进入关中。刘邦军至霸上,降尊为秦王的子婴素车白马(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代指送葬之意),丝带系在脖子,封好秦始皇帝所用的印玺符节,在襄阳城外一亭子的过道向刘邦投降。但是刘邦麾下的大部分将领都主张杀死秦王以显功绩、扬名于世,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子婴被官吏带下去,好生照看,没有为难他。

施恩惠收获民心

之后刘邦没有贪图享乐,而是将所有重要东西封存好,自己则回到霸上,召集关中的父老豪杰,告诉他们自己的统治规矩:“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相比较历代秦军的严刑峻法,刘邦这一套不要太轻松,所以小施恩惠,就轻轻松松得到了关中秦人的心。之后秦人纷纷拿出牛羊酒食来招待刘邦军,刘邦很痛快地拒绝了。秦人知道这事更高兴了,出现“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奇特景象。

[var1]

这时,关中秦人一大半倾心于刘邦的统治,不再想要其他人统治自己了。可是当项羽破关而入且鸿门宴事毕,项羽全军实施杀光、烧光、抢光的政策,咸阳附近的珍宝、财物、女人等被全数掠夺,花费天下数以万计的巨木建造成的咸阳宫殿亭台、栈道等,被项羽泄愤般的毁灭殆尽,若是遗留给汉朝,恐怕不只是刘邦会开怀大笑,后世许多人都会感到兴奋。项羽好似一个破坏神,所到之处,无不摧毁;秦人虽然恐惧、失望和愤怒,但根本不敢反抗。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两相对比,秦人的心彻底跟刘邦走了。

[var1]

这为后来汉军出巴蜀攻略关中地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还为日后统治关中、逐鹿天下奠定下了雄厚的人心基础。刘邦得之,项羽失之,天下亦然。

参考文献:《史记》

更多文章

  • 公元前316年,秦国的占领这个地方,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统一之战,秦国夺取汉中的时间,公元前哪一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var1]公元前316年,秦国面临一个重要决策。一个是长期和秦国对抗的蜀国发生内乱,一个是弱小的韩国发兵攻打秦国。当时的秦国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先不理会韩国继续攻打蜀国。一个是先攻打韩国,不去攻打蜀国。秦国的君臣在一番讨论下,最终决定出兵蜀国,不攻打韩国,先要占领蜀地。在作出这个决策之后,秦国最终

  • 战国七雄里韩国和魏国真的因为君主昏庸而亡吗,真的误会他们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国和魏国,魏国太后与韩国关系,赵国魏国韩国分别是现在哪些地方

    [var1]其实,看一下战国后期的历史能发现,韩国和魏国的确实做了很多看起来很昏庸的事情。一起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结果最先跑了。而且在攻打秦国的时候一直摇摆不定,对于攻打秦国失败要负有很大的责任。当然,后来在看这些事情的时候都觉得魏国和韩国国君昏庸,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var1]我们仔细看一下,魏国

  • 孔子虽然有三千弟子,但学费却非常高,能拜他为师的都很有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最有钱的弟子,孔子学校学费价目表,孔子最厉害的三个弟子

    [var1]孔子开创了学在民间。因为之前都是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资格识字,平民是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的。不过,孔子打破了这个规定,自己创学,所有的人都可以来学习。但是来孔子这学习并不是免费的,也是收费的,而且收费也不低。[var1]孔子开办学堂之后,规定收费标准是一束肉干。当然这个肉不知道是什么肉

  • 知子莫若母,赵王为何不听劝,长平之战非用赵括不可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输在哪里,秦赵长平之战为何赵括是最佳人选,赵括长平之战深度解析

    范雎是继商鞅之后再一次给秦国带来巨大且永久改变的重要人物。张仪之后,秦国虽说有着连横策略应对山东六国的合纵,在执行上却与当初有着天差地别。齐国伐楚,肥了韩国和魏国,导致齐国被五国所攻灭七十余城;秦国参与韩、赵、魏、燕四国的灭齐行动,肥了燕国和赵国,阻碍了秦国的东出,增加了其统一六国的难度。范雎明确地

  • 战国时各国首都相当于现在何地,发展如何,燕国首都最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燕国在战国时实力如何,燕国在战国时期地位,战国燕国的宫殿图片

    [var1]秦国秦国的首都大家都知道是咸阳,咸阳是在商鞅变法的时候成为首都的。秦国为了更好的发展,才把首都迁到了咸阳。秦国统一六国后,咸阳可以说更大了。目前咸阳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中心以东约15公里渭城区窑店镇长陵车站处,和现在的咸阳市差不多。[var1]目前咸阳发展的还不错,人均GDP5万多人

  • 1.9米的孔子只会搞文学?不不不,他还是一位武功奇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孔子武功到底多强,孔子是武功高手吗,孔子是个高大威猛的人吗

    一提起孔子,大家估计想到的都是他在文学思想上的成就,想到《论语》,想到他的三千学生等等,这么有文化的孔子一定是那种老老实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吧。可不要以传统的对待文人的想法看待孔,孔夫子可是位彪悍的文化人,而且武力值极高的那种。[var1]那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下孔夫子的自身条件。说到孔子的身高

  • 齐、楚、秦三大国,为何偏偏是秦国笑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楚,齐楚联手能抗衡秦国吗,齐楚两国对秦国的评价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跨越了数百年的时间,多少个国家亡灭,仅剩下十余个国家,而留下的小国家全部沦为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的附庸。而战国七雄之中也是有强有弱、有大有小的国家差异的,从步入战国时期开始,楚国、齐国和秦国接连崛起成为霸主国,原本魏国也能成为与楚、齐、秦三国一样体量的大国,可惜并没有稳住自己的状

  • 史书上不出名的战国君主,却让我国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解放奴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期各国君主,战国短命君主,战国最强君主排名

    [var1]赵襄子是赵国的国君,公元前476年赵简子去世,赵襄子继承赵国国君的位子。他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就是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灭掉了智氏。这件事正是在赵襄子的带领下完成的,为之后的三家分晋打下了基础。他统治赵国五十多年,为赵国的强大打下了良好基础。尤其是他的一个举措,让奴隶制从我国彻底

  • 此人虽是秦国外戚,却为秦国攻城略地,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统一六国的功臣有哪些,谁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军师,带领秦国统一六国的主要将领

    [var1]魏冉,楚国人,是秦国宣太后同父异母的长弟。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在秦惠文王时期,魏冉开始在秦国任职。而且魏冉在秦国逐渐掌握大权。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当时宣太后一度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秦王,并得到樗里疾的支持。但是赵武灵王非要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

  • 赵奢是怎样凭借一场仗成名将的,他打赢了廉颇都认为不可能的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奢怎么当上名将,十大名将赵奢,廉颇与赵奢谁的军事才能强

    [var1]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以赵国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军攻赵要地阏与。赵国被打的措手不及。阏与对于赵国来说非常重要,占领阏与之后,不过百里就是赵国首都邯郸了。秦国占领这里之后很容易威胁到邯郸。不过赵国虽然知道这个地方重要,却都反对援救这个地方,只有赵奢愿意带兵援救阏与。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