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贵妃的前夫,被父亲抢了媳妇的寿王李瑁后来怎么样了?

杨贵妃的前夫,被父亲抢了媳妇的寿王李瑁后来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58 更新时间:2024/1/19 15:57:09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能够感动所有人,除了被父亲抢走老婆的李瑁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白居易的一支妙笔下,《长恨歌》道尽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凄美悱恻的爱情,可以说所有人都会被玄宗和贵妃之间的真情所感动,但有一个人除外,他是谁呢?杨贵妃的前夫,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换一句话来说,李隆基宠幸的是自己的儿媳妇,但人们总是会选择性的遗忘杨贵妃本来有个丈夫.......

(对一个男人来说,最凄惨的就是被自己的父亲戴了绿帽,他们的爱情还传诵千古)

那么这位被父亲抢了老婆的李瑁是个怎样的人呢?杨玉环入宫当了贵妃以后他又怎么样了呢?咱们今天来讲讲这位可怜的王爷,寿王李瑁。

(武惠妃,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最爱的女人,她是李瑁的母亲,杨玉环的婆婆)

李瑁的母亲武氏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为年幼父亲病逝被送入宫中抚养,长大后的武氏亭亭玉立,美艳动人,凭借自己的魅力成为了李隆基的妃子。尽管李氏和武氏有爱恨交织的种种恩怨(李重俊杀了武三思父子,李隆基也杀了武延秀),但李隆基还是爱武氏爱得要死,甚至还想立武氏为皇后,但大臣们对武氏子孙深恶痛绝,本来就对唐玄宗宠幸武氏颇为不满,眼看着还想立武氏为皇后,这摆明了是第二个武则天的节奏啊!

在群臣的拼死反对之下武氏的皇后之位只能不了了之,但唐玄宗对武氏实在是爱到了骨子里,没能当上皇后,那就专门为武氏设“惠妃”位,仅此于皇后,但享受皇后待遇,是当之无愧的后宫之主。唐玄宗对武惠妃的宠爱还体现在子嗣上,武惠妃短短三十八年的时光一共为玄宗诞育了七个孩子,是玄宗所有妃嫔中生育数量最多的一个,由此可见玄宗宠幸武氏次数之频繁,两人之恩爱。

(武惠妃为了让儿子成为储君,不惜阴谋陷害太子李瑛等人)

在公元737年以前,寿王李瑁也许是最受人羡慕的诸侯王,他含着金汤匙出生,母亲是唐玄宗的宠妃,妻子又是国色天香的杨玉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但区区一个诸侯王并不能满足武惠妃的胃口,武惠妃野心勃勃一心想让李瑁成为太子,成为未来天下的主宰者,太子李瑛就显得极为碍事,终于在公元737年,在李林甫与武惠妃的诬陷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被以“率兵进宫,意图不轨”的名义废黜,过了不久便被赐死。

(内有娘亲吹枕头风,外朝有李林甫互相声援,李瑁的储君似乎板上钉钉)

绊脚石已经踢开,李瑁在后宫有着能做主的武惠妃,在前朝又有李林甫互为声援,储君之位看来已经是板上钉钉,谁也抢不走了。

但李瑁终究没有当上太子,在李瑛等人被处死后母亲武惠妃就得了疑心病,终日疑神疑鬼,经常看到李瑛等人的冤魂,做贼心虚的武惠妃最终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还没等李瑁从悲伤和打击中恢复过来,另一个坏消息又传来:皇上立李亨为太子。这就很奇怪了,有着武惠妃吹枕边风,宰相李林甫鼎立支持,皇帝为什么不立李瑁,而选择立默默无闻的三儿子李亨?

(但对于政治经验极为丰富的李隆基来说,他绝不会让与李林甫有着密切联系的李瑁登上储君之位)

很简单,唐玄宗是什么人?宫斗老手,由庶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大唐帝国的皇帝,这位爷从小就跟着父亲李旦长期过着幽禁傀儡一般的生活,母亲还被武则天逼死,很早就意识到了政治斗争的腥风血雨,在通往这最高位置的过程中,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又逼死了姑母太平公主,甚至一度与父亲对立,这一切都告诉唐玄宗什么父子天伦,骨肉亲情都不如手上的权利好使,那么怎么防范对他人对权利的觊觎始终是唐玄宗的重中之重,不管是兄弟还是儿子都属于唐玄宗的重点防范对象。

为什么要杀李瑛?武惠妃和李林甫的谗言是直接原因,但以唐玄宗的精明他未必不知道李瑛兄弟三人是冤枉的,之所以要杀李瑛,是因为这个儿子已经做了太久的太子,这小子心里有没有别的想法,会不会受人怂恿起兵造反,再加上李瑛与宰相张九龄关系密切,虽然张九龄生性坦荡,为人正派,但皇子与权臣走的太近是李隆基无法容忍的,反正儿子有这么多,杀了还能再立嘛!

(无依无靠,一把年纪的李亨才是李隆基的首选目标)

说到这您就明白为什么李隆基不立李瑁为太子了吧?刚因为张九龄的缘故杀了李瑛,接着又立一个与李林甫交情甚好的李瑁?我这不是浪催的么!所以李林甫越是极力支持李瑁做天子,李隆基就越是紧张甚至反感,在李林甫的这通明面上支持,实际上坑队友的骚操作下,李瑁算是与储君之位彻底无缘。

那为什么立李亨呢?因为人家没背景啊!他的母亲杨氏只不过是玄宗的姬妾,而且早早的就病逝了,李亨从小虽由李隆基原配王皇后带大,只可惜这个后妈也被废了,这时候李亨已经二十七八岁,无根无基势单力孤,玄宗皇帝对这个儿子十分放心。而且就算立李亨为太子玄宗时不时还要敲打一番,由于寿王李瑁未能当上太子,李林甫对太子极为仇视,经常大兴冤狱坑害太子,玄宗对此却不闻不问,可见在他的心中是默许这种行为,不过李林甫再怎么闹腾李亨的太子之位始终稳如泰山,这就是玄宗的目的所在:老老实实的当太子,别有其他想法。

但在这场易储争夺战中,除了冤死的李瑛等人,李瑁也是输家之一,他不但失去了近在咫尺的太子之位,更失去了他在皇宫最大的依仗母亲武惠妃,母亲病死,太子另立,让李瑁从天之骄子、未来储君彻底无人问津,被父亲冷落。更惨的还在后头,李瑁万万没想到还得把自己老婆给搭上!

(对于李瑁来说,失去母亲只是他悲惨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失去自己心爱的妻子)

唐玄宗是个很好色的皇帝,但他并不是粗浅的“皮肤滥淫”之辈,这位皇帝精力旺盛,兴趣广泛,他精通音律,擅长作曲,史书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后来他还与杨贵妃共同创作出《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等作品;玄宗还是个书法家,有《鹡鸰颂》、《石台孝经》传世,李隆基爱打马球,爱下围棋,甚至还通晓天文之学,所以他所需要的女人得是善解人意有才华地“解语花”,而非只有一张脸的庸脂俗粉。

这也导致了性情乖巧、善于逢迎的武惠妃之死让老皇帝极为寂寞,以至于“后廷无当帝意者。”、“帝悼惜久之,后庭数千,无可意者。”看着皇帝如此郁郁寡欢,有人来出馊主意了,《旧唐书》说:“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新唐书》则说“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总之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皇上,您儿媳妇儿长得那叫一标志,要不您宠幸了她?

但就这不要脸的话玄宗还真听进去了!于是玄宗找了个机会请寿王妃进宫,只一见面杨贵妃那张天姿国色的脸就已经征服了玄宗,毕竟“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嘛!再加上杨氏“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两人志趣相投,都在歌舞、音律上有着共同语言,喜得知己的唐玄宗这下彻底起了扒灰的念头。

虽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皇帝也不能毫无顾忌,强占儿媳这种事情实在是太不要脸了,要是李瑁撕破脸反对怎么办?这种事儿没操作好可是影响皇室,震动天下的丑闻!于是李隆基想了个办法曲线救国,在抢了杨玉环的同时还让李瑁无话可说。

首先李隆基先扣上“孝道”这顶大帽子,命令杨氏为自己的母亲,李瑁的奶奶窦太后祈福为名出家,当了一名黄冠羽士,当时大唐风气开放,所以很多女性都选择出家当道士,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所以让寿王妃出家祈福也不会太招人反对,李瑁听到这个消息自己也是懵逼的,平白无故为什么要我媳妇儿出家去当道士?(他哪知道自己的老父亲看中了自己的老婆!)她要当多久道士,啥时候能回来?

但李瑁这种疑问只能放在心里不敢说,毕竟“孝顺”这顶大帽子扣下来谁也不能更不敢拒绝,李瑁只能满腹狐疑的送走了妻子,这一等就是五年多......杨玉环改名“太真”入住太真观,五年以后玄宗估摸着儿子已经差不多忘记杨玉环了,人们也对寿王妃出家淡忘的差不多了,于是光速为儿子选了韦昭训之女为新一任寿王妃,而杨玉环则同时被接入后宫当上了贵妃,儿子,不好意思,你老婆我笑纳了!

李瑁表示???估计这位老兄还没从老婆变后妈的现实转变出来,《新唐书》还很是腹黑的记载“帝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又是一个仪体与皇后相同,武惠妃婆媳两人都享受了这个待遇,只是可怜了李瑁啊!话说以后宫廷举行宴会,李瑁和杨贵妃同处一室时会不会尴尬?毕竟昔日为夫妻,今日为母子,更关键的是前几年玄宗还和李瑁母亲你侬我侬,如胶似漆,可等人家母亲一走就把儿媳妇给抢来当自己老婆,这谁能忍?

可李瑁不得不忍,只因为给他戴绿帽子的是他的父亲,更是至高无上的皇帝,饱受屈辱的李瑁只能咽下苦果,每日惨淡度日。从此后在史书中对李瑁的描述只有寥寥几笔,至德元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瑁和唐玄宗一起逃亡四川,在半路上陈玄礼等禁军将士逼迫李隆基赐死杨贵妃,而李瑁作为在场的目击者心中有什么感受?是解气还是惋惜,也许在他心中杨玉环永远是红盖头下的寿王妃,而不是受父皇宠爱的杨贵妃吧!从此以后李瑁再无事迹传世,二十年后病死,追赠太傅。

李瑁的人生是不幸的,他本是金枝玉叶,身份尊贵无比,又有一个容颜无双的妻子,但父亲李隆基却让他的生活彻底毁灭,从此他一生庸碌,被人遗忘,而在文人们的笔下只有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至于李瑁,只能默默的站在他们的阴影后品尝着屈辱和痛苦。

更多文章

  • 越南第一大省,跟中国有很深的缘分,唐朝大文豪就埋在此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为什么能统一越南,唐朝时期的越南是现在的哪里,古代越南和中国哪个地方发展好

    乂安省,属中北沿海地区,北与清化省相邻,南接河静省,西临老挝,东临北部湾。面积16,493.7平方千米,人口300万乂安省位置示意图这个“乂”字属于生僻字,大家可能不认识叫啥,这个字其实和“义”字差不多,读音也一样,意思是治理;安定。“乂安”这个词意思就是太平;安定,是汉语词,《史记》就记载,“汉兴

  • 李渊如果不给李世民这个官职,他是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刚建立的时候,带兵打仗的并不是李世民,而是太子李建成。要知道太子李建成也是能文能武的,只不过后来政务太多,他去处理内政去了,之后才是李世民出场。李世民出场之后,可以说功劳比李建成厉害多了。他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这时候被封

  • 唐朝的陌刀是什么样的,真能砍的“人马俱碎”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的陌刀现在保留下了吗,唐朝的陌刀真的有用吗,唐朝陌刀长什么样

    外形长柄刀,比普通刀剑而言较为沉重据《新唐书》记载:“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史书的记载里有幸提到了陌刀的重量,张兴曾经使用这种陌刀,当时的重量记载是15斤,唐朝的一斤与我们现在的不同,一斤大概相当现在的600g左右,这样来算的话陌刀的重量大概是18斤左右,这

  • 关于唐朝我们不知道的十点冷知识,明君最多,问题也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的明君,唐朝皇帝明君多吗,唐朝后期唯一的明君

    第一唐朝是外戚篡权建立的。我们都知道唐朝是唐高祖李渊建立的,不过李渊和隋朝的关系很少有人知道。李渊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亲姐妹。就是说,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也正是这样,隋炀帝才非常信任这个表兄弟,一直对他委以重任。第二唐朝之后庙号开始普遍了。对于唐朝的皇帝,我们都知道是唐什么宗之类的,这种称呼大家

  • 武则天选择与李治葬在一起,是两人感情深厚,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怎么和李治在一起,武则天和李治的关系怎么样,武则天与李治关系好吗

    充满传奇的人生,因为李治的宠爱,她由才人走到了皇后的宝座武则天能当上大唐的皇帝,这就说明她不是一个普通人,必定是有些背景和智慧在身上的。她出生于商人世家,虽然封建社会不鼓励经商,还有意降低商人的地位,但是架不住人家有钱,花费重金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个气质不凡的大家闺秀。武则天长大以后,应该也是风华绝代,

  • 2005年,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志上刻有55字,暴露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真实的李世民墓志铭,李建成墓志出土全过程,李建成墓志在哪里出土的

    李建成兵败身殉玄武门,但李建成毕竟是大唐第一位太子,太宗李世民同父同母的嫡亲哥哥,他的身后安葬事宜又是如何被处置的呢?在如何安葬这个问题上,李世民远比雍正爷“仁慈”,最起码没有乱改名字。2005年,在西安长安区出土李建成墓志,相比于其他宗室子弟的长篇大论,“隐王”墓志仅区区55字,却暴露李世民的为人

  •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室内刻有55个字,才发现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李建成墓,历史上李建成的墓,李世民李建成真实故事

    唐朝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一页,这里面李世民功不可没。李世民登基之后,勤政爱民、唯才是用,甚至能够耐着性子听众臣的谏言,他一边在众臣面前说魏征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一边在后宫大发着脾气要杀了魏征,这就是李世民特有的两面性。李世民确实是个仁君,登基之后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因此让刚刚建国的唐朝快速

  • 武则天第一次侍寝时做了一件事,让李世民对她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侍奉过李世民吗,武则天当年真的很受皇帝的宠爱,李世民武则天李治是何关系

    武则天14岁的时候被召进宫。当时家里人都在哭。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皇宫是水深火热的地方,在里面随时会有性命之忧。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哭,而且对家人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大致在里面机会比较多,上升的可能性回答,为什么要难过。这就足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的魄力不一般。武

  • 出生于韩国的大唐王朝中期猛将,在武则天时期含冤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的,这些人其实都是归附唐王朝的周边部族或国家的人士,唐朝是中国封建时代国力最强的时期之一,国家风气也非常开放,外族到中国参加科举,当个官是常事。其实近代之前,全世界主流思潮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国家也属于中古时期的君主国而不是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当时大家对所谓“主公”的认同比对“民族”要高得多。比如,

  •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给他看了一物,让其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给狄仁杰密旨,武则天狄仁杰精彩视频,狄仁杰在寺庙见武则天

    而在封建时期,女子的地位甚至不如商品的地位高,不仅要事事“夫为妻纲”依附于丈夫,还要三从四德,被各种“法条”限制。而有这样一位女子却冲破了礼教的束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就是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美人儿,武则天。一、早期经历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因长得美艳动人、倾国倾城被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