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琼位列“凌烟阁功臣”最末,皆因为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政治站队

秦琼位列“凌烟阁功臣”最末,皆因为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政治站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77 更新时间:2024/1/31 12:52:15

秦琼和尉迟恭都是隋末唐初的名将,都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如果,非要在二人中间寻找不同点的话,那就是秦琼比尉迟恭更像是一名职业军人。他尽力避免涉及政治站队和派系斗争,这也就是二人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不同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秦琼和尉迟恭,了解“玄武门之变”前后各自的不同选择和命运结局。

秦琼,字叔宝,父亲是北齐的将领,在与北周作战时殒命;尉迟恭,字敬德,脾气火爆而作战勇猛。两人都是建立唐朝的功勋战将,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还一同被百姓敬为“门神”,千百年来都一直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门前。

秦琼最先投身于大将军来护儿的帐下效力,之后投靠了李密并成为瓦岗寨的主力战将。在瓦岗军四分五裂后,他栖身于王世充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但内心却非常厌恶其心胸狭窄和阴毒狡诈,遂与陈咬金等人一同投靠了李唐。

成为李唐的将领后,秦琼主要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击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在大唐王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册封他为翼国公并加授上柱国。

尉迟恭出身贫寒,早年以打铁为业,隋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才被迫从军。因为天生神力,作战勇猛,他被刘武周授以偏将之职,因反抗李唐而遭到了征伐,战败后改投了李世民。

从此,尉迟恭多次冒险搭救李世民于乱军之中,二人建立了亲密的主仆关系。李唐建立后,尉迟恭凭借赫赫战功而被授予了鄂国公的爵位。

秦琼和尉迟恭都是当时最强的军事将领,无论单打独斗还是统军作战都在伯仲之间。不过,李世民看待二人的亲疏远近却是天壤之别,他深知秦琼效忠的是唐朝社稷,而尉迟恭效忠的是自己。对此,魏征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评价:

秦琼是社稷之臣,而尉迟恭是个人之臣。

在李唐的形成过程中,李世民的确功劳最大,因此对于帝位有了觊觎之心。但是,作为长子的李建成显然更受李渊器重,更受封建传统礼数的青睐,李氏兄弟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决裂边缘。

对此,秦琼尽管承认李世民的能力和功劳都强于李建成,但深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他更倾向于李建成继承大统。对于两兄弟之间的争斗,秦琼表现得非常克制,非常隐晦,尽量避免涉入其中。

因而,在事关整个历史走向和皇位传承的玄武门之变中,秦琼远远不及尉迟恭等人积极主动,甚至遭到了李世民的猜忌。据《旧唐书》记载:

秦琼从诛建成、元吉。

作为统兵的主帅,只通过一个“从”字就很能说明他的态度了。而在《新唐书》中,只详细记录了尉迟恭和陈咬金等人如何参与玄武门之变,完全没有提到秦琼的参与。

笔者认为,秦琼很可能就没有参加这场政变,保持了一种中立的态度。甚至于,即便他参与了,但也只是消极的敷衍而已,根本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不仅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且完全掌控了大唐的全部兵权,向高祖李渊彰显了自己的威望和实力。不久,李渊只得被迫退位,传位给了李世民,史称唐太宗。

李世民登基后,虽然继续给予秦琼高官厚禄,甚至还加封为左武卫大将军。但是,秦琼却开始突然“疾病不断”,完全处于了“病休状态”,再没有真正掌握过军权。

而尉迟恭却完全不同,他从跟随李世民起就一直豪横,经过了玄武门之变,自恃有功的他更加豪横,简直到了见谁灭谁的程度。朝中许多大臣都与他发生过龃龉,终于遭至了太宗皇帝的警告。

为了打压尉迟恭,也为了逐渐消除玄武门之变的影响,李世民将他调任出京。虽然,依旧给予了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却没有再继续重用。

此时,尉迟恭也终于识趣了,他主动告老还乡后开始寻找“副业”,迷恋上了修道和炼丹,就这样在家颐养天年。

到了贞观十七年时,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建国的功臣们,特意下旨在凌烟阁内绘制了二十四幅功臣画像,以供后世供奉,史称“凌烟阁功臣”。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茂公、秦琼。

以秦琼的功绩和地位,实在不至于位列最末。由此可见,对于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没有鼎力相助自己,太宗皇帝一直都耿耿于怀。

更多文章

  • 杨贵妃的前夫,被父亲抢了媳妇的寿王李瑁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贵妃前夫李瑁,杨贵妃秘史中李瑁结局,杨贵妃和李瑁结婚了吗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能够感动所有人,除了被父亲抢走老婆的李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白居易的一支妙笔下,《长恨歌》道尽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凄美悱恻的爱情,可以说所有人都会被玄宗和贵妃之间的真情所感动,但有一个人除外,他是谁呢?杨贵妃的前夫,李隆基的儿

  • 越南第一大省,跟中国有很深的缘分,唐朝大文豪就埋在此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为什么能统一越南,唐朝时期的越南是现在的哪里,古代越南和中国哪个地方发展好

    乂安省,属中北沿海地区,北与清化省相邻,南接河静省,西临老挝,东临北部湾。面积16,493.7平方千米,人口300万乂安省位置示意图这个“乂”字属于生僻字,大家可能不认识叫啥,这个字其实和“义”字差不多,读音也一样,意思是治理;安定。“乂安”这个词意思就是太平;安定,是汉语词,《史记》就记载,“汉兴

  • 李渊如果不给李世民这个官职,他是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刚建立的时候,带兵打仗的并不是李世民,而是太子李建成。要知道太子李建成也是能文能武的,只不过后来政务太多,他去处理内政去了,之后才是李世民出场。李世民出场之后,可以说功劳比李建成厉害多了。他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这时候被封

  • 唐朝的陌刀是什么样的,真能砍的“人马俱碎”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的陌刀现在保留下了吗,唐朝的陌刀真的有用吗,唐朝陌刀长什么样

    外形长柄刀,比普通刀剑而言较为沉重据《新唐书》记载:“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史书的记载里有幸提到了陌刀的重量,张兴曾经使用这种陌刀,当时的重量记载是15斤,唐朝的一斤与我们现在的不同,一斤大概相当现在的600g左右,这样来算的话陌刀的重量大概是18斤左右,这

  • 关于唐朝我们不知道的十点冷知识,明君最多,问题也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的明君,唐朝皇帝明君多吗,唐朝后期唯一的明君

    第一唐朝是外戚篡权建立的。我们都知道唐朝是唐高祖李渊建立的,不过李渊和隋朝的关系很少有人知道。李渊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亲姐妹。就是说,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也正是这样,隋炀帝才非常信任这个表兄弟,一直对他委以重任。第二唐朝之后庙号开始普遍了。对于唐朝的皇帝,我们都知道是唐什么宗之类的,这种称呼大家

  • 武则天选择与李治葬在一起,是两人感情深厚,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怎么和李治在一起,武则天和李治的关系怎么样,武则天与李治关系好吗

    充满传奇的人生,因为李治的宠爱,她由才人走到了皇后的宝座武则天能当上大唐的皇帝,这就说明她不是一个普通人,必定是有些背景和智慧在身上的。她出生于商人世家,虽然封建社会不鼓励经商,还有意降低商人的地位,但是架不住人家有钱,花费重金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个气质不凡的大家闺秀。武则天长大以后,应该也是风华绝代,

  • 2005年,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志上刻有55字,暴露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真实的李世民墓志铭,李建成墓志出土全过程,李建成墓志在哪里出土的

    李建成兵败身殉玄武门,但李建成毕竟是大唐第一位太子,太宗李世民同父同母的嫡亲哥哥,他的身后安葬事宜又是如何被处置的呢?在如何安葬这个问题上,李世民远比雍正爷“仁慈”,最起码没有乱改名字。2005年,在西安长安区出土李建成墓志,相比于其他宗室子弟的长篇大论,“隐王”墓志仅区区55字,却暴露李世民的为人

  •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室内刻有55个字,才发现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李建成墓,历史上李建成的墓,李世民李建成真实故事

    唐朝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一页,这里面李世民功不可没。李世民登基之后,勤政爱民、唯才是用,甚至能够耐着性子听众臣的谏言,他一边在众臣面前说魏征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一边在后宫大发着脾气要杀了魏征,这就是李世民特有的两面性。李世民确实是个仁君,登基之后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因此让刚刚建国的唐朝快速

  • 武则天第一次侍寝时做了一件事,让李世民对她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侍奉过李世民吗,武则天当年真的很受皇帝的宠爱,李世民武则天李治是何关系

    武则天14岁的时候被召进宫。当时家里人都在哭。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皇宫是水深火热的地方,在里面随时会有性命之忧。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哭,而且对家人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大致在里面机会比较多,上升的可能性回答,为什么要难过。这就足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的魄力不一般。武

  • 出生于韩国的大唐王朝中期猛将,在武则天时期含冤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的,这些人其实都是归附唐王朝的周边部族或国家的人士,唐朝是中国封建时代国力最强的时期之一,国家风气也非常开放,外族到中国参加科举,当个官是常事。其实近代之前,全世界主流思潮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国家也属于中古时期的君主国而不是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当时大家对所谓“主公”的认同比对“民族”要高得多。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