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公主的驸马,做了何事,惹怒武则天后被杀头

太平公主的驸马,做了何事,惹怒武则天后被杀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79 更新时间:2024/2/5 16:06:19

太平公主名字叫做李令月,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媚娘皇后两个人的女儿,她在自己八岁的时候就出家成为一个小道士,后来为了避免别的国家对他的求婚,就住进了自己的父皇和母后为她修建的道观里面,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出家人了。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在那个时期有很多公主都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躲避别的国家的求婚,所以这件事并不是一个大家不能接受的事情,因为这些公主,她们想当道士了就可以进庙观里面去修道,如果不想当了,就可以把道士服一脱下,就回到宫里做自己的公主;或者是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就请求自己的父皇和母后给自己安排一个婚约,那么人生也就是这样了。

武媚娘和唐高宗他们两个只有这么一个嫡亲的女儿,所以说对她的宠爱可以说是很深了,而且选择的驸马肯定是非常谨慎的,就怕自己的女儿将来过得不好,所以她的父皇和母后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薛绍。这个薛绍说起来也真的不一般,他的母亲也是一名公主,是李世民的一个嫡生的女儿,城阳公主。这个公主,她非常得他的哥哥和父亲的宠爱,所以当初也是被自己的父皇和兄长们仔细挑选,嫁给了这个驸马,但是后来因为她的丈夫也就是城阳公主的驸马参与到了李承乾的谋反案件当中,所以也死于这场案件。当时的李世民觉得十分的对不起自己这个宠爱的妹妹,所以有千条万选的给她选了另一门婚事,将她嫁给了另一个薛家人。

在这个婚礼结婚之前还出现了一段意外,就是唐高宗选择让一个大师为两个人占卜,大师建议两个人的婚礼是在白天举行,所以当时的唐高宗就决定让两个人在白天举行婚礼。但是由于当时的那个年代,大家思想都不是很开放,当大臣们听到了这个消息以后是非常反对的,因为自古以来的规矩就是婚礼都要在傍晚举行,不可以为了公主一个人就把规矩给反了。所以唐高宗就把这个想法给取消了,城阳公主与驸马两个人结婚以后生下了三个儿子,薛绍就是其中的儿子之一。

在唐高宗离开这个人世间以后,李世民对这个妹妹依然很是宠爱,所以说即使当年她参加到了巫蛊案里面,所以他也没有太怎么责备自己这个亲妹妹,只是将他的妹夫降官了而已。在城阳公主离开这个人世以后,李治把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定为了太平公主的驸马,所以说这桩婚姻可以说是非常的般配。但是也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的,比如说武媚娘,她就非常的不愿意让李令月嫁给薛绍,但是由于自己丈夫的面子,也没有太过于严厉的拒绝。,而薛绍的大哥也对这段婚姻表示出了非常的担心,虽然说薛家的实力也很强,在当时的唐朝也算是一个名门望族,但是谁也不想招惹到武媚娘的人,像太平公主这样的高贵的身份,对薛家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谁也不知道。

但是最后李令月还是嫁给了薛绍当了他的妻子,而且当时的婚礼非常的盛大,可以说是轰动了整个长安城。好在他们两个人结婚了以后,感情非常的好,李令月也在几年的时间里生下了四个孩子。在这一段时间内,李令月她是一个合格的妻子,还不是后来那个私生活特别混乱的我们印象中的太平公主,所以说最开始的早年间,她还是很幸福的。可是这一切都在李治离开人世以后就变了,皇帝离开人世以后,太子李显就继承了王位,但是在不久就惹怒了自己的母亲,武媚娘把他驱逐出了长安,成为了一个流放在地的庐陵王。后来李旦又继续继承了王位,但是也只是一个傀儡而已,所以真正的大权还是掌握在武媚娘这个人的手里。

在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以后,武媚娘做的事情就是一步步的把自己家族的地位给提高,然后把一些不支持的人给杀死,所以当时很多人都感觉到非常的危险。因为不知道下一个死的人就是谁,他们就打算谋反了。当真正谋反事发的时候,却发现只有琅琊王李冲和自己的父亲越王李贞,其他的人都没有什么动作,所以说这场叛乱是以失败告终的。而当时薛绍的哥哥也参与了这次起兵的,所以说薛绍的哥哥被处死了,而薛绍也是因为这件事情被关押了,在当时太平公主还怀着薛绍的孩子,但是武媚娘也没有手下留情,还是把她的驸马给赐死了,最终就导致了太平公主一生的转折吧。

更多文章

  • 唐朝只有皇帝才能吃的鱼,如今菜市场几块钱一斤,人人都吃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人最爱吃的五种鱼,唐朝禁止吃的鱼,古代皇帝最爱吃的鱼是什么鱼

    就拿吃的来说吧,像水果类中的荔枝,香蕉,葡萄等,蔬菜类中的黄瓜,西红柿,茄子等,肉类中的牛肉,鱼肉,羊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在古代,却只有皇家或者一些高官才可享用。我们今天要说的话题,是关于肉类中的一种——鱼类。唐朝只有皇帝才能吃的鱼,如今菜市场几块钱一斤,人人都吃过。鲤鱼,在唐朝时

  • 唐太宗也杀功臣?凌烟阁24功臣中,他杀了两个,他儿子杀了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凌烟阁24功臣排序,李世民为什么杀凌烟阁功臣,唐太宗杀过的大臣

    TOP、3 侯君集侯君集此人早年文不成武不就,还爱说大话;但是此人运气极好,侥幸投入了李世民的麾下,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之后平步青云,被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但是侯君集最大的功劳,应该是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夺嫡之时,劝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早做

  • 突厥人纵横欧亚大陆建立十几个王朝,在中原有三个王朝统治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突厥王朝表,突厥王朝是双王制吗,为什么突厥人不断侵扰中原王朝

    突厥族是典型雇佣军,总是依附其他民族,然后反客为主。它先是柔然族锻奴,在柔然如日中天时,百依百顺,柔然被鲜卑、中原政权多次打击下,实力减弱,突厥族趁机背后插刀,将柔然一分为二,从此走向没落。无独有偶,当突厥西迁后,先是合纵连横,联合其他各部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奴隶出身突厥将领,掌握权势后占据加兹城,在

  • 他是隋唐第一猛将,连拥有神力的李元霸,都被90岁的他斩于马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隋唐李元霸战力,隋唐历史人物李元霸

    鱼俱罗在20岁的时候加入了禁卫军,由于表现出众,很快就升了职成为了大都督,不久后他又跟随杨广平定了陈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每次作战都能够立下战功,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他打不赢的仗,不过鱼俱罗他对于权力没有什么向往,最后更是由于看不惯隋炀帝的昏庸无能,在他最辉煌的时期,果断的选择了放下一切,去往了深山之中

  • 司马炎得知刘禅过世,特赐三样陪葬品,每一件对刘家都是万分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禅死后的三件陪葬品,刘禅死后司马炎下场,司马炎死后刘禅怎么活的

    那个时候,蜀国算是比较弱的一方,可能刘禅也是清楚这一点,所以在邓艾带着人打到城下的时候,他干脆就投降了,好歹让城中的百姓不用跟着自己受罪,而那边的司马昭刚开始的时候还对刘禅有所防备,甚至是准备干掉他。但是没想到,刘禅一直都在示弱,就连乐不思蜀这样的事情都能做出来,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的威胁,从那之

  • 他是开国功臣,却因“乳名”犯忌讳,被李世民以谋反罪秘密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杀的功臣名单,太子谋反李世民的处理,唐朝李世民谋反是真的吗

    所以这些统治者们,为保住自己的皇权,宁可错杀,也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有机会危险他们的人,而唐朝的李君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李君羡原本是王世充的骠骑将军,后来投奔李渊,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贞观初年,突厥大军从水桥发起进攻,李君羡与尉迟敬德合力将敌人挡在长安之外。因为这样,李世民对其的宠爱到了极致。后来有

  • 司马炎有十八个儿子,他为何偏要将皇位传给傻儿子司马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一切的起源,都是由于司马炎立了一个傻儿子司马衷为太子,还给傻儿子娶了一个厉害的媳妇儿。司马炎的儿子不少,一共十八个,光是成年的就有十个,其中不乏聪明能干的。那么司马炎为什么偏要将皇位传给自己最傻的这个儿子呢?第一,司马衷是嫡长子。本来司马衷上面还有一个一母同胞的哥哥,后来夭折了,因此就轮到了他。

  • 唐诗与考试|联袂扬名初唐的“沈宋”,还是同榜进士同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沈宋对五言律诗的贡献,初唐诗坛的沈宋是指,唐宋诗词作者哪些是进士

    ? 在初唐诗坛上,有两个诗人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唐代律诗的成熟定型,做出了比较重要的贡献。这两位诗人,一位名叫沈佺期,另一位名叫宋之问。在唐诗的语境中,这两位诗人,习惯于被人们并称为“沈宋”。比较巧合的是,这二位还是同榜进士同学,于上元二年(675年)一同金榜题名。由于这一年是农历乙亥年,也被称之为

  • 与秦桧相同封号的丞相,废除太子,另立新君成为权倾朝野的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桧怎么当上丞相的,历史上与秦桧齐名的奸臣,蔡京与秦桧是什么关系

    史弥远刚入仕途后不久,他的养父就去世了,因此史弥远只能先放弃上任回到老家为养父守丧。守丧已过之后,史弥远就开始出任八品的小官,而史弥远依靠自己的才智创造出了许多政绩。当韩侂胄出任平章军国事之后,史弥远就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很快他就开始平步青云升任到三品官员了。史弥远随着官职的提升,他的野心也逐渐地壮大

  • 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他留下的孤儿寡母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匡胤临死前后的下场,赵匡胤死前有什么病,赵匡胤的死因和死亡时间

    之所以留下如此多的谜团,说白了就是他自己并没有认为自己这么快就去就要死掉,所以说并没有处理好身后事,她去世的时候正值一个男人最为强健的年龄,也仅仅是49岁,所以说很多人都怀疑她是被她的弟弟赵光义给杀死的。因为赵匡胤死的时候,就是和赵光宇在一起的两个人喝酒喝到大半夜,然而第二天赵匡胤就再也没有起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