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矛盾最终促使黄兴弃孙而去?一首诗道尽其当时心境

什么矛盾最终促使黄兴弃孙而去?一首诗道尽其当时心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96 更新时间:2024/1/11 6:38:07

但是在革命的进程中,孙黄二人虽是死党,但并不是铁板一块,没有任何矛盾的,相反对于革命理念和革命道路的不同认识,让他们最终分道扬镳。

从孙黄二人关系的变化,能看出领导近代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虽然有先创之功,但后劲儿不足,所以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

孙黄相聚闹革命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最终李鸿章的北洋精锐尽数覆没于威海卫,随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对当时的国人刺激相当之大,他们想不到天朝大国怎么能输给自小小的日本。

这些国人当中就包括孙中山和黄兴,孙中山最初只是一位医生,在目睹了国家不断遭受外国侵略后,他决定由医人改为医国,鉴于清廷已无药可救,他决心推翻它。

当时的黄兴同样也在为救国之路上下奔走着,他出生于地主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受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影响极深,王夫之推翻专制经世致用的思想让黄兴受益匪浅。

在武汉两湖书院求学期间,黄兴接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卢梭的《民约论》。其中的民权思想让黄兴豁然开朗,之后通过留学日本,黄兴真正走上革命道路。

虽然同是革命救国,但孙中山和黄兴并不是一开始就在一起的,是直到黄兴长沙起义失败,逃亡日本期间两人才相识的。他们一见如故,相约共同组建同盟会。

所谓的中国同盟会是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多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共同组建的,成立之初,就面临着领导权归属的问题,当时孙中山和黄兴在会内都有威信。

彼时黄兴力排众议,在选举总理一职时,提议公推孙中山为领袖,不必经过任何选举程序,黄兴拥护孙中山的背后,是他对孙中山创立民国,实现民主平等理念的信服,也是为了统一党内力量,不必造成分裂。

同盟会成立后,前进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孙中山和黄兴是一文一武,孙中山负责筹备动员起义工作,黄兴具体执行,亲自参与领导武装起义。

之后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都以失败告终,黄兴更是落得个“常败将军”的称号,纵然如此,革命陷入低潮期,黄兴和孙中山也没有分道扬镳,就此解散,而是互相扶持着。

但是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篡权,孙黄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直至最后一分两散。

孙黄矛盾的解密

揭秘孙黄矛盾之前,需要明白的是尽管二人都出身于富裕家庭,但还是有所不同的,黄兴出身于仕宦家庭,祖上好几代人为官,所以根上黄兴还是比较传统的知识分子。

而孙中山的祖上就没那么荣耀了,他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还是靠着哥哥的经营有方,家境才富裕起来,也就是属于资产阶级家庭,不像黄兴那种士大夫家庭。

家庭的出身预示了两人之后革命理念的不同,具体来看,其实早在同盟会建立之初,围绕着军旗、国旗问题,孙中山和黄兴就有过激烈的争论。

孙中山主张用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黄兴主张用井字旗,两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黄兴“怒而退会”并发誓“脱同盟会籍”,当然最终还是和解了。

接下来的矛盾是起义发生地点的问题,孙中山主张的是在自己的老家华南发动起义,而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光复会会众大都是长江流域的人,对此双方也是颇有争论。

当然这些矛盾都是革命细节问题,不算大事,黄兴那时还是坚定支持孙中山的,比如当时同盟会内有过两次倒孙风潮,一次是在以北一辉次郎为首的日本无政府主义者推动下,东京本部的章炳麟、刘光汉等人掀起的。

一次是以陶成章、李燮和为首的,要求罢免孙中山总理职务的运动,这两次倒孙风潮,提出过另选黄兴为总理,但是黄兴拒绝了,选择站在孙中山一边。

这时黄兴想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盟会不能搞分裂,另外他对倒孙风潮中提出的孙中山独断专行的作风其实也有一定意见的。

二次革命致终局

武昌起义的成功让革命形势峰回路转,孙黄多年的付出终于取得了成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就任陆军总长。

但这个临时政府是脆弱的,只是名义上的统一,立宪派掌握的省份根本不听它的号令,即使是在内部,也不统一各自为政,最根本的还是没有经济基础。

这时北方的袁世凯成竹在胸,利用满清政府特别是摄政王载沣,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相斡旋,最终他取悦南北,得到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位,孙中山就此下野。

黄兴也是支持袁世凯当权的人,在他担任陆军总长期间,每天被钱搞得焦头烂额,逐渐地,他认为同盟会内部无人能把握中华民国,革命要面临像之前太平天国一样的结局。

黄兴认为唯有袁世凯可以收拾残局,将革命果实保存,也就是资产阶级制度,他主张“化敌为友”,这里可以看出黄兴注重的是制度而不是人,只要制度保留,换一个人来做是无所谓的。

之后袁世凯想进一步专制独裁,制造了“宋教仁”案,因此孙中山、黄兴领导了二次革命,但在袁世凯的运筹帷幄之中,二次革命失败了。

二次革命后孙黄之间的分歧就非常大了,最终二人不再合作,根本原因是孙中山认为革命还未成功,他认为之前革命失败是由于不统一,没有形成合力,为此组建了中华革命党,会众需完全效力于孙中山,还要坚持武装斗争。

黄兴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他认为孙中山此时过于专制集权是对革命的背离,他认为革命已然成功,需要的是用法制的手段制约袁世凯,而不是武装斗争,所以最终他选择了离开。

1914年,在程赴美的路上,黄兴写下了一首诗,“口吞三峡水,足蹈万方云,茫茫天地间,何处着吾身”,其对革命处境和自身奋斗命运充满了担忧和失落之感。

从黄兴离开孙中山后,由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走向了另一条路,与民主背道而驰,所以有了后来蒋介石的专制独裁,造就了最终的结局。

更多文章

  • 这位考古专家,在发掘清朝古墓时,无意挖到自家祖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考古队挖到清朝古墓,考古发现清代古墓视频,考古学家挖清代的墓

    但其实文物和考古工作人员本身就是分不开的,按照我们传统的思想来讲,开掘古墓的人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一些世俗的影响的,中国人极其的看重风水,而开掘古墓本身就是破坏他人风水之事,所以总会有一点点的抵触心思,并且在我们国家当中还有着一句老话,不知道哪天你就挖到自己家的祖坟了,这句话刚刚听来是有点玩笑的意思,

  • 曾国藩获得成功是偶然?看完他处理的这件事,才知道他的情商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出身于地主家庭,天资聪颖,自幼便喜好读书,在1838年考中进士后便正式踏入仕途。他的一生中曾担任过多个职位,到了咸丰年间,咸丰帝曾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主要工作就是招兵入伍,并负责训练这些新兵,一起协助地方管理工作。于是曾国藩自此以后便在湖南长沙开始组建湘军。一般来说,团练大臣是无权管理地方事

  • 乾隆奇案:看罢此案,方知“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之真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的奇案,乾隆王朝中四大案件,乾隆年间奇案大全集

    若是所娶的妻子不贤惠、不讲道理,连家庭事物都照顾不好,那么就有可能毁了三代人。因此婚姻的选择不仅是女人的一场“赌博”,同样也是男人的一场博弈之战,赢了就万事大吉。为此中国古代社会还流传着一句话叫: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奇案就刚好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看了这个案件,兴许你对迎娶贤妻会

  • 历经37年的民国,你知道在中华大地上,都发生了哪些战争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民国时期战争一览表,民国历史最惨烈的战争,民国时期有什么著名的战争

    虽然在1912年民国正式成立,但是国内并不太平,百姓也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反而民国成为一个多事之秋,从1912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37年的民国,可以说是年年发生的战争,搞得民不聊生。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历经37年的民国,在中华大地上,都发生了哪些战争?清王朝被推翻后,孙中

  • 康熙拿出弘历的生辰八字,相士看后:为女必为娼,为男必为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为何偏爱弘历,康熙拿出弘历的八字,康熙怎么看上弘历

    为了避免皇帝死后皇室争夺皇位,储君制度就诞生了,皇上在位的时候就会立储,一般是自己的大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也就说明了此人会是将来的皇帝。康熙大帝在位的时候就先后废掉了太子,又重新立了太子,主要是因为他的儿子们都太能干了,为了避免自己死后朝廷大乱,康熙可谓煞费苦心,甚至连孙子弘历他都隔代指定了,而迫

  • 清朝的穷人娶不到老婆,该如何延续香火?办法有违伦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穷人如何延续香火,清朝穷人娶不上媳妇如何延续香火,晚清穷人娶不到老婆怎么延续香火

    一、典妻制度盛行清朝得益于农作物的改良后,人口迅速增加,至于灭亡前夕已经达到了近四亿人口,这比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欧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这里还不得不说促使清朝人口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了,那就是教育的普及。在没有列强入侵之前,清朝成为了历代封建王朝普及教育最高的一个王朝,除了加深封建思想外,更多的就是促

  • 清朝满汉大学生上朝班次如何排序?由此来探讨满汉文化融合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上朝姿势,清朝上朝的正确方式,清朝是怎样上朝的

    清朝内阁则被称为“政府”,是六卿之首,其中领班大学士的地位最高,表率百僚,也被称为“中堂”。但是大学士“满汉两途,阶级相均”,在朝会侍班或联名具奏时,都需要排列顺序,这就关乎到了“班次”问题。在顺治年间,满汉两族有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各地反抗满族的活动层出不穷,为此,清政府一边要想办法招揽汉族士大夫进

  • 古代画师陈容只画龙,一幅画价值3个亿,乾隆:已达登峰造极之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欣赏,中国十大古代画,中国古代哪个画家的画最值钱

    故人们称皇上为真龙天子,各朝代皇宫的建设都以龙做主要的装饰,皇上穿的衣服也被称之为龙袍,可见那个时候人们对龙的痴迷程度有多深。龙不仅对高官皇帝有着吸引力,对一些诗人也有着深深的吸引,历史上有很多诗词都带有龙,如杜甫在他的诗作《塔前古桧》中就写到:“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两苍龙。”在古代还有一些古籍

  • 乾隆开仓赈粮,和珅却在粥棚前抓了一把沙子撒了进去,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和珅赈灾在粥里撒沙子,和珅为什么在赈灾的粥里放沙子,和珅救济灾民时往粥里放沙子

    一、和珅把沙子扔进粥里的始末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乾隆的国库里边并没有什么钱,乾隆在位的时候很能花钱,国库很快就承受不住了,在这个时候又因为天降大灾的原因,灾民遍地有很多的难民,因为饥饿的原因都想要造反,在这个时候的乾隆才开始开仓赈粮。因为信任和珅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了他,和珅却在粥棚前抓了一把沙子撒了进

  • 康熙和侍卫下象棋,半个月后看到侍卫的尸体,康熙羞愧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与侍卫下棋是真是假,康熙下棋输给侍卫的人,康熙的侍卫都有哪些

    但所谓伴君如伴虎,皇帝作为九五之尊,甚至不需要言语仅凭一个细微的表情,便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在康熙晚年的一次狩猎活动中,他与一位侍卫下棋博弈,奈何侍卫棋高一筹,他竟隐隐处于劣势。旁人见状,山上有野兽出没,康熙顺坡下驴,让侍卫再次等待随后再战,却不曾想到半个月后侍卫竟活活饿死。意外夺嫡康熙皇帝继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