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和侍卫下象棋,半个月后看到侍卫的尸体,康熙羞愧不已!

康熙和侍卫下象棋,半个月后看到侍卫的尸体,康熙羞愧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17 更新时间:2024/1/22 15:06:30

但所谓伴君如伴虎,皇帝作为九五之尊,甚至不需要言语仅凭一个细微的表情,便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康熙晚年的一次狩猎活动中,他与一位侍卫下棋博弈,奈何侍卫棋高一筹,他竟隐隐处于劣势。旁人见状,山上有野兽出没,康熙顺坡下驴,让侍卫再次等待随后再战,却不曾想到半个月后侍卫竟活活饿死。

意外夺嫡

康熙皇帝继承皇位实属偶然,一来他并非皇长子;另外,他也并非纯粹的满人血统,其母亲乃是汉军旗人。所以,无论是立子以长,或是立子以嫡,皇位都理应与其无关,那么又是何种原因帮助康熙取得帝位的呢?

这一切,还得从他的父亲顺治皇帝说起。顺治皇帝福临6岁即位,13岁亲政,乃是清军入关后的首位皇帝。

他安抚汉族官僚,推行满族的汉化,为了彰显改革的决心,甚至不顾满洲大臣的反对,迎娶了康熙的母亲这一汉族旗人,清朝也逐渐在中原站稳了脚跟。

或许是天妒英才,顺治皇帝在23岁这年不幸染上了天花,瞬间卧床不起。

在当时的医疗条件而言,染上天花,绝对是九死一生。特别是少数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山清水秀之间,身体十分健壮极少患病,自然在病毒抵抗力方面不及汉人。再加上不熟悉当地的气候,水土不服,使得天花迅速在满族人间传播开来。

少数民族对天花的害怕程度,甚至不亚于死刑。承德避暑山庄,乃是皇帝与藏区以及蒙古领袖的会晤之地,他们为何不来北京,同样是天花在作祟,这才出此下策。

顺治帝染上天花之后,清朝倾国之力医治,却也于事无补,最终撒手人寰。在最后的弥留之际,针对皇位的继承问题,福临丝毫没有犹豫选择了康熙。

原因也很简单,康熙在幼年时便患过天花,并且活了下来。而一旦得过天花,便会产生抗体,从此免疫。此时的大清政权才刚刚稳定,哪里经得起两代君王意外早逝,选择康熙,实属对大清政权负责。

公元1661年,爱新觉罗玄烨正式继承大清皇位,是为康熙皇帝。1669年,康熙用计谋擒住了权倾朝野的奸臣鳌拜,开始亲政。

伴君如伴虎

康熙上台后,也秉持着父亲的遗志,将大清打理得井井有条。在他四十余岁这年,却也发生了一件令他痛心疾首的事。

康熙登基不久,便在东北龙兴之地建设了围场,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还在里面圈养了大量的动物,以供他狩猎取乐。

几乎每年秋冬之际,康熙都会定期而至。除了取乐外,他还可以趁此机会与蒙古大臣进行洽谈、比试,并向他们展示大清的雄风。

1697年,康熙皇帝再次来到了围场狩猎,他突发奇想放下了手中的箭矢,想要下一盘棋。

陪伴皇帝下棋,实在算不上什么好差事,弄不好还要掉脑袋。如果他们取胜,将有悖帝王威严,皇帝心情好尚可不必追究,可弄不好就是贬官。

如果故意输给皇帝,又是犯了欺君之罪,而且还不能败得太快,容易被皇帝看出端倪,令其不悦。

因此,见到皇帝有此兴致,大臣纷纷后退,表示对棋道一窍不通。康熙只有点名让两位大臣上前,但这两位大臣谁又不是摸爬滚打多年,都佯装不敌败下阵来。

康熙深知他们不敢拿出真凭实学,于是对着身旁的众人说道:“谁能把朕下赢了,朕就让他官升三级,再赏赐黄金百两。”都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康熙话音刚落,一个侍卫便已经摩拳擦掌,表示愿意一试。

不曾想到的是,刚交手几个回合,康熙在博弈之中竟隐隐处于下风。对手的步步紧逼,使得康熙的额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身旁大臣也紧张到了极点。

就在此等僵局之下,身旁的太监突然对皇帝说道:“万岁爷,奴才见山上有猛兽出没。”此话一出,当即解了康熙之围,他拿上弓箭准备上山。临走之前还侍卫说道:“你在此处守候,待朕回来再战。”

康熙顺利狩猎后,早就将此事忘到脑后去了。直到半个月过后,康熙突然想起此事,回头一看发现身边并无此人,便立刻差人去寻。竟得知那人以为自己触怒了龙颜,一直在原地等待不敢离去,直到饿死在了棋盘前。

康熙听后也是羞愧不已,当即厚葬了此人。

末代康熙

康熙在晚年时期,一扫先前锐意进取之势,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他看来,做不如不做,墨守成规好于变革。毕竟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十年,不能因为晚年做了什么错事而毁于一旦。在他的带领下,大清一度助长了不正之风。

而真正令康熙头疼的,便是册立太子问题,这件事情最后竟演变成了九子夺嫡。

其实早在康熙十四年,皇帝便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但后来因为太子勾结朝中大臣,被康熙两度废黜,太子一位的空缺,引得众皇子争得头破血流。

其中九位皇子实力最为强势,他们私下勾结达成了五个派系,互相痛下杀手,争得头破血流。

最终四阿哥胤禛胜出,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他上台后,除了支持自己以及置身于争斗之外的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以外的兄弟,全部都领教到了他的雷霆手段,杀的杀,贬的贬,都不得善终。

小时候,相信大家都喜欢当皇帝,想要体验君王的乐趣,甚至不惜将被套披在身后当作龙袍。但是,帝王之家又真的那么好吗?

且不说皇子因为政治争斗永远失去家庭的温馨,不得善终,就说这个侍卫,皇帝的稍不留意等来的便是死亡。如今我们生在盛世,生在新中国,难道不比帝王将相过得安逸舒适?

更多文章

  • 乾隆70岁时写下一首诗,仅20个字,怀念自己的“试婚”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即为满清王朝长达200年统治的历史中最后一位盛世皇帝,在他的统治之下,清朝基业百年无虞,百姓安居乐业,天下一派清晏景象,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除却非凡的统治才能之外,乾隆皇帝生性多情且颇爱文学诗作,他一生作诗无数,还曾在70岁时写下一首仅20字的诗来怀念自己的“试婚”宫女,即后来被

  • 清朝衰败事出有因,嘉庆年间三件荒诞的事,足以说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从嘉庆开始衰败,为什么嘉庆后清朝衰败,清朝衰败的事件

    大清王朝在建立伊始也是极具强盛的 ,从清军入山海关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削藩 ,收台湾,减免赋税,把一个王朝国力经营到鼎盛,包括修四库全书等等等等。老话说,盛极必衰。这是自然铁律 ,也是历史的铁律。就这样一个固若金汤的王朝最终也沦落成殖民主义手中的玩物。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大清王朝崩塌前有哪

  • 孝庄:容貌与智慧并存,培养了两位皇帝,为何得不到皇太极欢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孝庄为何嫁给皇太极,孝庄和皇太极有什么关系,孝庄与皇太极关系图

    与慈禧大不相同,孝庄的风评好得多。在她传奇的一生里,目睹过两代皇帝登上皇位,从最初不谙世事的青涩闺秀再到权倾朝野的太后,这中间的转变实在大得惊人。尽管孝庄出身名门,却只被赐予侧福晋的身份,也没有得到旁人的足够重视。要知道,作为有名的科尔沁部落的尊贵格格,又兼有难得的美貌与智慧,孝庄不被看好简直匪夷所

  • 清朝何人有武科举乡试应试资格?八旗子弟又为何不能参加武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武举考试,满清贵族能参加科举吗,清朝武状元选拔

    在清朝,武科选拔有250余年之久的历史,始于顺治元年。顺治帝在继位后没多久,便一纸诏书昭告天下:明朝时期定下的武科自此正常举行,并规定于每年的子、午、卯、酉年举办武乡试,在辰、戌、丑、末年举办武会试。京卫武学官碰到乡试的年份同样也可以参与科考。顺治二年四月,担任兵部侍郎一职的朱马喇根据规定题请开武乡

  • 清朝名称方观承:以拯救天下苍生为职责,为报帝恩倾尽一生无怨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方观承为乾隆时期的朝廷命官,在当时可以用这样的三句话来形容此人的品行,那便是“皇帝对其倍加赏识,士人对其交口称赞,百姓对其感恩戴德”,第一条也许但凡朝臣都能做到,但是第二条和第三条便足以看出方观承的为人品性了。纵观方观承的一生,我们不仅能在他身上学到为国奉献的精神,其为人修养、道德品性,都对我们有着

  • 她是晴川的历史原型,康熙最厌恶的儿媳妇,雍正更将她挫骨扬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和晴川的关系,雍正晴川,雍正为什么处死晴川

    康熙两度废立太子也让夺嫡事件出现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现在“九子夺嫡”已被改编成电视剧。在这个事件中,主要是围绕太子胤禔、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为中心来展开的。八阿哥胤禩的出身并不是很好,母亲是辛者库的罪妇。他参与“九子夺嫡”之后,能与太子和四阿哥抗衡的背后势力很大程度都源自于他的妻子郭络罗氏,但此人却

  • 民国盛恩颐:上海首辆奔驰车车主,一夜输掉一条街,晚年饿死家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盛恩颐故事,盛恩颐个人简介,老梁谈盛恩颐视频

    盛恩颐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看着就像是穿了很久,衣角的锁边被磨开了,线头稀稀拉拉垂在床上,或是搭在松弛布满褶皱的皮肤上。盛恩颐的肚皮瘪着,可以看到从脖子到脸上是一层皮,松垮地贴着骨头,长时间没有吃饭的那种骨感充斥着他的身体。盛恩颐路过附近的人对这间房子指指点点,言语间的鄙夷几乎在马路对面都可以听得见。

  • 清朝的宫女很少嫁人,想娶她们的人成千上万,但是她们都不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宫女出宫为什么没人娶,清朝宫女能嫁人吗,清朝宫女生活现状

    往下,宫女们见惯了高墙大院里的莺歌燕舞,平日里接触到的也是嫔妃福晋、纨绔子弟,对金银财宝荣华富贵自然是熟悉,单就这一点,哪能看得上出身平平也无万贯家财的宫外男人?往上,她们日常接触的那些地位尊贵的男子才是她们芳心暗许的对象,但是,这些到了适婚年龄的高官子弟们,身边有哪一个缺少漂亮女人呢?更何况,宫女

  • 普通话为何和北京话很像?民国这位学者若是赢了,我们都得说苏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时期的普通话,民国时期的普通话是什么样子,民国时期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吗

    在清朝末期,切音字运动引出的关于汉字的改革和国语统一问题,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界人士在对切音字标准音的意见上都有不同的想法,一时间难以达成统一。但是随着清朝的覆没,这件事却被搁浅了下来,无人再提起。直到1912年的时候,担任中国教育部总长的蔡元培组织了一次教育会议,在该会议中,有人提出初等小学

  • 民国史上的湘军集团中,先后出了五位军阀,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民国湘军将领全部名单,湘军军阀名字,民国湘军历任统帅

    每一个地方军事集团都有一位大佬,来统领这个军事集团。然而,作为拥有无湘不成军的湘军集团,在历史上却曾经先后五位大人物,而且他们都是民国史上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湘军大佬。第一位湘军大佬是赵恒惕,他是湖南衡山县人,留学日本就读于士官学校,学的是炮兵专业。回国后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共同推翻了清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