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不管朝中出现什么样的人才,关键还得靠皇帝。如果皇帝是一个昏君,那么,纵使人才再多,也是枉然。而嘉靖不能说是一个昏君,但他只能是合格,算不上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早期,的确有励精图治的打算,也进行过改革,但到了中后期,不怎么上朝了,不理朝政,还开始养生修道。带头的皇帝不理政务,导致隐患越积越多,才使得众多将才有心无力。这样的皇帝带头,大明不衰退才怪,甚至现在还有人认为大明的灭亡其实就是从嘉靖开始的。
第二
嘉靖时期掌握大权将近十五年的严嵩,是个巨大的祸害。严嵩在朝期间,陷害同僚,必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他结党营私,贪赃纳贿,而他的党羽和子孙更是跋扈骄奢,横行朝廷。严嵩的专权乱政,使明王朝的国力衰弱,边疆防御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惨遭蹂躏。
第三
嘉靖刚刚登基,就掀起了大礼仪之争,就是他与大臣之间的,造成了君臣之间的嫌隙。其实危害是很大的。而另一方面就是阁臣纷争,这也造成了很大的恶劣影响。严嵩相继除去了政敌夏言、仇鸾,徐阶后来又取代严嵩为首辅,徐阶退休,李春芳就当上了内阁首辅大臣,可是嘉靖管制的朝廷已经今非昔日,其内斗很严重,各派系“暗流汹涌,种种这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
第四
嘉靖这个人,能力还是有的,尤其是擅长权术。如果他一心励精图治,大明还是会有所改变的。但是嘉靖却偏偏不这么做,他对于人才的重用,可不是人尽其才。他不在乎大臣是否能够发挥出治国理政的大才,只要牢牢把控住大权,不致皇权旁落。
第五
国家是需要人治理的,有了人才,自然能够轻松一些。但在封建王朝,有些人只能是有心无力。毕竟很多东西从朱元璋那个时候就开始了,虽然历经多位皇帝,但不是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到了中后期的一些改革,也并非那么容易,阻力是很大的。所以,人才的作用虽然很大,但并不是唯一的。他们在固定的制度下,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