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治为什么废掉王皇后,王皇后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哪些偏差

李治为什么废掉王皇后,王皇后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哪些偏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18 更新时间:2024/1/23 19:20:26

说起来,李隆基王皇后之所以惨,与李隆基这个人本身薄情寡义有很大关系。

李隆基确实是比较薄情寡义的,王皇后和他是患难夫妻,当年他落难的时候,一直都是王皇后在照顾着他。有一次他过生日,穷得家里连一顿汤饼都没得吃。还是王皇后的父亲,把自己的衣服拿出去当了,才换了些面粉,回来做汤饼吃。可见,他们在患难之中建立的感情,本来是很深厚的。

后来,在李隆基走向皇位的过程中,王皇后还不断帮他出谋划策,最后他才当了皇帝。但是,他当了皇帝以后,却把王皇后晾在一边,先是喜欢赵丽妃,接着又喜欢武惠妃,再接着又喜欢杨贵妃。而且李隆基喜欢这些人,也不是一以贯之地喜欢,后来这些人的下场也都比较惨。总之,李隆基一直就是一个比较薄情寡义的人,王皇后在他的那里得不到什么好处,结局很悲惨,也是情理之中的。

不过,李治的王皇后最后被废,责任却在王皇后身上。

事实上,李治并不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他的性格比较善良。当年,李世民之所以废掉了李承乾李泰,而立李治为皇位继承人,就是看中了李治性格柔和这一点。李世民认为,正是因为李治性格比较柔和,因此他才不会害了他的兄弟们。李世民不满李承乾和李泰的地方,恰好就是他们都对兄弟不友好。

李治不是一个薄情寡信的人,他对作为皇后的王皇后自然有一番情意。就算后来王皇后被打入冷宫后,李治还多次去看她。发现她过得不好,心里面还很凄凉。被打入冷宫,还得到皇帝关心的情况,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有这么一个不错的皇帝,王皇后却把自己的人生搞得十分凄惨,那么,王皇后究竟在哪些地方没有做对呢?

有人说,王皇后之所以失败,并走到那样悲惨的结局,原因在于她没有儿子。如果她有儿子,这个儿子早早被立为太子了,那么她的地位也就得到巩固了。

这个话其实并没有道理。虽然王皇后没有儿子,但是王皇后已经把刘才人的儿子李忠立为了太子了。由于刘才人的地位低下,因此,这个儿子,差不多也就相当于是王皇后的。将来李忠当了皇帝以后,一定会对王皇后非常好的。所以太子的事情,根本就不算一个问题。

那么,王皇后的失误究竟在哪里呢?

王皇后的失误在于,她想要李治对她保持着持续的自始至终的爱。

李治当了皇帝后,喜爱上了萧淑妃。把原本对王皇后的爱,转移到萧淑妃身上,王皇后心里非常不满。可以说,王皇后完全没有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毕竟是古代社会,一个皇帝要喜欢某个妃子,其实是非常正常的。某个妃子能够得到皇帝的三年五年的宠爱,已经足够了,为什么一定要追求长长久久呢?哪怕是现代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也不可能追求天长地久。爱情真能够天长地久的话,我们也不会赞美爱情的神圣了。现在男女尚且如此,想让古代皇帝保持持续不变的爱,那更加是不能够达到的。

王皇后认识不到这一点,她没有摆正自己皇后的位置,而是努力想唤回李治对她的爱。

当然了,王皇后想唤回李治对她的爱,她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但是做法就很荒唐了。她采用的办法是,极力促成李治把武则天从寺庙里召回来。

说这个做法很荒唐,就在于就算李治喜欢武则天而远离萧淑妃,王皇后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啊。王皇后的目的是让李治重新喜欢她呢!

王皇后唯一达到的目的,是李治不再喜欢萧淑妃了。也就是说,王皇后的目的,变成了打击报复。这明显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非常不成熟。

不过王皇后当时可能觉得,她的这一番做法是很不错的。因为武则天很听她的话,她说什么武则天就听什么。她觉得武则天是她的人,她牢牢地把武则天掌控起来了。将来,如果李治想专宠武则天,只要她说一句不准,武则天就乖乖的退下去了。

但是她没有想到,武则天可不是一个小绵羊。不但不是小绵羊,还是一个阴谋家。一开始的时候,她对王皇后表现得毕恭毕敬,什么都听王皇后的。但李治不再喜欢萧淑妃,而专宠于她的时候,她就不再听王皇后的话,不再对王皇后毕恭毕敬了。

王皇后非常生气,才发现自己原来养了一个白眼狼。于是又反过来和萧淑妃联合起来,在李治面前说武则天的坏话。

王皇后这又是一个荒唐的做法,不但损人不利己,而且让李治彻底失去了对她的信任。在李治看来,前一段时间,王皇后才说萧淑妃如何如何不好,武则天如何如何好,现在又反过来说武则天如何如何不好,萧淑妃如何如何好,这不就是在乱嚼舌根吗?

作为一个皇后,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后宫的稳定。让后妃们相亲相爱,不出现互相倾压的事情,这是古代帝王选择皇后的一个硬条件。可是王皇后作为一个皇后,不但没能保持后宫的稳定,确保后妃们安分守己,安定团结,她反而成为兴风作浪制造矛盾的人。这样的人,还配当皇后吗?

王皇后不但失去了李治对她的信任,而且王皇后还在后宫中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王皇后对宫中的嫔妃和宫女都不太友好,对其他嫔妃及宫女不是打就是骂。因此大家都不满意王皇后。正是看到这种情况,武则天开始发动了一场釜底抽薪的行动。她极力地笼络王皇后身边的人,依靠这些人,把王皇后的一举一动都掌握了。王皇后平常抱怨过什么,说过什么李治的不是,全部都被武则天掌控了。这些话,武则天自然会在李治面前说。当然,武则天不会随便乱说,她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来表达,不会让李治心生反感。同时,由于武则天讲给李治听的,都是事实。因此,李治就觉得武则天才是那个讲实话的人,反而对武则天更加信任。

接着,就发生了武则天杀死自己在襁褓中的女儿,陷害王皇后的事件。

我们都知道“苦肉计”它是古代一种重要的兵法。不过,周瑜使用“苦肉计”,也仅仅是把黄盖打了一顿,而武则天使用的这招“苦肉计”,比周瑜逼真得多,因为她干脆把自己的女儿给杀掉了,李治不能不信啊。

本来李治就不相信王皇后,就觉得王皇后是后宫中制造祸端的人。现在又看见他和武则天的女儿死掉了。就算李治是一个好人,就算李治对后妃们有感情,他也实在忍受不了了。所以,一怒之下才废掉了王皇后。

总之,王皇后的遭遇是不值得同情的,因为她一直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摆正,也没有任何政治智慧。原本手中有一把好牌的,但是她的的打法非常混乱。最后,使得自己走到了悲惨的结局。

更多文章

  • 唐朝近乎没有存在感的唐代宗,为何能在《旧唐书》中获得高度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代宗深度解析,唐代宗怎么除掉李辅国,唐玄宗使唐朝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曾经在长安城内,诗人胡姬舞剑助兴,南来北往各国来服。那真的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也是在世界上最应该有有怀念感的时代。不过可惜的是,这个王朝最终毁于安史之乱,并且从此以后一直在走下坡路,无可挽回。面对这种无可奈何的楼塌现象,其实有一个人就处在这个关键点,并且也曾经想要力挽狂澜,这个人就是唐代宗。这位君主

  • 隋炀帝申请的“天子死法”是什么,为何杀他的人却不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炀帝是怎样死的,历史上隋炀帝之死,关于隋炀帝死的记载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虽然他有美资仪,且文武双全,但按封建王朝的“嫡长子传位制”,他是没有资格做皇帝的。不过,杨广并不甘于做做富贵王爷,所以他处心积虑争夺太子之位。太子杨勇性格宽厚仁和,且很有才学。可是他却因为喜好声色不被独孤皇后待见。同时又因生活奢侈,受到隋文帝谴责。杨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美男费尽心思讨好武则天,却因口臭遭拒,愤而写下一诗成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写的最霸气的诗,武则天最动心的诗,武则天最美20首诗

    论说这仪表堂堂,倒是有不少的男儿符合此项,倘若再加上个才华横溢,能够达标的男孩子便也就少了许多。当时,聚集在文学馆和崇文馆中的才子文人可谓是数不胜数,其中病有这么一位男子,不仅生得仪表堂堂,而且身材十分的高大,加上本身也很有学问,为此在当时相当受武周皇帝的喜欢。 此人名为宋之问。宋之问倒是个有心思

  • 真实的杨贵妃到底有多胖?网友:六宫粉黛无颜色,体重出乎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贵妃有多胖图片,历史上杨贵妃到底胖不胖,杨贵妃最胖的时候有多胖

    杨玉环之美貌,由古至今,代代人为之传诵。那究竟是个如何美丽的女子呢?人们说她是个肥胖之人,契合了盛唐的审美,放在现如今的社会,定是极为普通的女子;也有人说,她只是个体态略微丰腴的美人罢了,倒也不至于是“肥胖”。世人对于她的美,倒是颇有论断,却又是极为不统一的言论,尤其是对于她的体重,更是各执一词。

  • 不同于大家印象中懦弱的形象,历史上真实的李治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上的李治懦弱还是深沉,李治简历个人资料,李治是如何给后世留下仁慈的印象

    在盛唐、中唐直至宋元时期,武周一朝都被视为是大唐的“伪朝”,被冠以“武氏之乱”的恶称。后世诸多学者认为武则天之所以能够一手遮天并成为“乱政”一时的女皇,唐高宗李治有着一大半责任,甚至有些人将此“祸端”归结于唐太宗李世民身上,认为这是他执政所留下的污点。事实上,纵观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两千年,无论是唐高宗

  • 河南洛阳发现隋唐粮仓,仓内粮食保存千年而不腐,还能发芽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的粮仓,是当时隋朝最大的粮食储存基地。它长约612米,宽约710米,总面积高达43万平方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隋文帝末年的时候,这里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上下超过60年的时间。到了唐朝天宝八年的时候,含嘉仓储存的粮食就超过了5百万石,这样的一个粮仓,简直就是百姓幸

  • 绯闻不断的唐朝女诗人,在一段感情终结后,淡然写下这首朦胧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代才女最惊艳的诗,唐朝四大才女之诗,真正的唐朝爱情诗

    唐朝之所以出现繁荣的诗歌文化,不仅因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杜牧这些顶级文人,将诗歌推向了巅峰,更是因为写诗作诗的风气浓厚。正是有了庞大的群众基础,才会诞生金字塔尖的风流人物。在当时,写诗不再是文人雅士的专利,就连贩夫走卒,僧人道士也能随口吟诵,甚至于诗人中还有一个女道士。女性能写诗,

  • 非著名的唐朝诗人,写出最爱国的诗篇,慷慨豪情力压各大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的爱国诗人有哪些,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不同时期的唐朝诗人的爱国情感

    在唐朝,出现过许多个性十足的诗人,也留下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爱国诗句。比如李白在《塞下曲六首》中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又比如王维在《少年行四首》中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杜甫的爱国诗篇就更多了,他一听说安史之乱的平定,便“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在小珏看来,这些大名人的诗

  • 李渊起兵全靠儿子吗?将他的四子名字连起来就知道其中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起兵时的人物关系,李渊是从哪里起兵的,李渊起兵有谁参与

    晋阳宫的副宫监是后来的大唐第一位宰相裴寂,正宫监则是时任太原留守也就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当时属上下级的两人关系亲厚,时常一起饮酒对弈,通宵达旦。直到一次,裴寂在酒桌上将李渊灌醉,私自安排晋阳宫的两名女子陪李渊过夜,次日告知已然触犯死罪的李渊,李世民已经秘密积攒兵马。由此,被赶鸭子上架的李渊只好起兵反

  • 残酷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弑弟,霸占嫂子,为何会名垂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全部过程,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哪两个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的谁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陈胜吴广起义之时的豪言壮语,道出了无数野心勃勃者的内心所想,中华大地之上,从来不缺少权力的战争。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所有的英雄无不是脚沾鲜血踏着白骨,摸到权力的裙角,这鲜血不是自己的就是别人的,权力从来就是浴血的凤凰,在硝烟炮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