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太后率20万军队攻打宋,宋真宗惶惶不安,寇准:皇帝要御驾亲征

萧太后率20万军队攻打宋,宋真宗惶惶不安,寇准:皇帝要御驾亲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286 更新时间:2024/1/20 10:56:52

公元1004年,辽圣宗萧太后以收复瓦桥关为名,亲自带领20万军队开始攻打澶州。边情紧急,一夜之间,澶州居然连发五道紧急文书前往京师。

20万军队!还是契丹人萧太后和辽圣宗带领的军队!

消息一传到京师,举朝震惊。宋真宗开始惶惶不安,只有宰相寇准不慌不忙,如平时般与人交流、嬉笑饮酒。

宋真宗收到澶州军情紧急的情报,就立刻让人叫来宰相寇准,要与他商量大计。

寇准向宋真宗行了个大礼后说:“陛下!要解除这种危机情况,臣只需要五天时间。”

宋真宗既高兴又震惊:“五天?爱卿说的可是真的?你只需要五天就可以击退萧太后带领的20万军队吗?”

寇准回答:“若没有十足把握,臣怎敢妄下狂言。但若要击退20万军队,还需要陛下答应完成一件事。臣想恳请陛下亲自前往澶州,御驾亲征,激发我军士气。”

宋真宗犹豫了,万一寇准不能击退二十万军队,那自己岂不是会被契丹人抓住?万一我御驾亲征,激发了士气,真的打退20万军队了呢?但这后者可能性似乎很小。

宋真宗还是感到十分为难,想要直接返回京师,宰相寇准却再三恳求宋真宗御驾亲征。

宋朝自开国以来,在赵匡胤的规定下,皇帝一定要多听取谏臣的意见,拿不定主意的宋真宗便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当群臣得知寇准要求宋真宗御驾亲征时,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大部分文臣是反对的。以临江人王钦若为首的文臣,建议真宗去金陵避难;以陈叟为首的人,则建议真宗去成都避难。

寇准激情慷慨的说:“陛下英明睿智,群臣才能齐心效命。若是陛下此次能够御驾亲征,敌军必定会闻风丧胆。陛下为何要舍弃大宋宗庙所在,而逃往他地呢?不管陛下是想去金陵还是去成都,微臣认为皆不可取。

一则,去往金陵和成都的路途太过遥远,路上变数太多,无人能完全保证陛下的安全。二则,陛下去往他地逃难,会使百姓人心涣散,给敌兵可乘之机。试想,连陛下都不想保住江山了,又能指望谁来保住我大宋江山呢?”

在寇准这番激情洋溢言语的刺激下,宋真宗终于下定决心御驾亲征,前往澶州。

寇准知道:时间一久,真宗必定会被身边人蛊惑,动摇御驾亲征的决心。

于是寇准趁热打铁:“希望陛下立刻程,不要再转入宫中。陛下一旦入宫,臣等出入不便,恐怕耽误军机大事。”宋真宗答应了,下令立刻启程。

不过在大臣的阻拦下,当日没有渡河。那天晚上,宋真宗的嫔妃们一个个哭成一团,都认为真宗御驾亲征一事不可取。

宋真宗又犹豫了,立刻派人去询问寇准意见,但没想到寇准居然喝醉了酒,一直睡觉没醒来。

第二天一早,又有大臣向宋真宗建议,立刻迁都金陵。另一边,寇准又一再恳求宋真宗渡江。宋真宗左右为难,犹豫不已,依旧下不了决心。

有一天,寇准在散步时碰到烈武王高琼,斥责烈武王:“想不到烈武王身为大将军,现在国家情势已危险到如此地步,却居然依旧不向皇帝进言,恳求他御驾亲征。不知烈武王是否真的一心为国家为皇上?”

烈武王立刻向寇准谢罪。

第二天寇准再次入宫,恳请皇帝渡江,但真宗还是犹豫。寇准便建议皇帝不妨问问其他官员的想法,没想到这次在场的官员竟然一个个哑口无言。

真宗向寇准表示希望南下的想法,寇准反驳道:“这种做法就是舍弃中原。”

真宗又提出毁坏桥梁、凭借江河天险来抵御契丹人的想法。寇准又反驳:“这样便是把河北一地直接拱手送给契丹了。”

真宗很不服气,认为寇准只是文人不懂用兵之道。寇准便建议真宗问问各个将军的意见。

这时,猎物王高琼说话了:“臣认为王钦若之前的想法不错,虽然说蜀地很远,但是陛下如果坐船,顺江而下,只需几天便可顺利抵达成都。”

群臣纷纷表示赞同,寇准大惊失色。

没想到高琼话语一转又接着说:“但若是让臣直言,那便是——今日陛下离开京师,那么,明天整个天下便会改朝换代。

陛下想想:我们的士兵全是北方人。家中老小都住在京师附近。如果陛下要往南,只怕他们会留在京师保护自己的妻小。

到时候,谁肯护送陛下前往成都?就算是成都近在眼前,陛下也是到不了。”

寇准很高兴,立刻向烈武王高琼表示:“若是将军能自请为皇上跟前的御前将军,怕是陛下能更放心。”宋真宗答应了。

最后,在高琼和寇准的“两相要挟”下,宋真宗坐轿,带领大军顺利渡河。

当澶州士兵看到宋真宗的车架时,全部高呼万岁,就算是在数十里外,都能听到士兵们的欢呼声。

而契丹人听说宋真宗真的御驾亲征,顿时士气大减。随后,在攻城时,宋军大将张环(也有人说是周文质)一箭射死了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

萧太后等人迫不得已,最终,还是向宋议和,就此订立了澶渊之盟。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的众多女人中,他最喜欢的女人,竟然要了他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铁木真十六岁那年,他所在的部落遭到了敌对部落的洗劫,期间铁木真的母亲与三个孩子在逃难过程中失散。走投无路的铁木真,只得凭借记忆走到弘吉剌部,在舅舅的庇护下逃过一劫。在逃亡的过程中,饥渴交加的铁木真连路都走不动了,若非一个拎着马奶的少女,恐怕铁木真会倒在路边一睡不起。少女玉玲将虚弱的铁木真带回到自己的

  • 隋唐“真正”的第一猛将,李元霸不敢与之交锋,号称“破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唐十八好汉李元霸,李元霸是隋唐第一人吗,隋唐好汉中李元霸谁厉害

    隋唐时期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除了我们所熟悉的《隋唐英雄传》中,那个年代还有很多的名将,比如说在《隋唐英雄传》中就有李元霸、秦叔宝、罗成,而在正史中还有宇文成都、薛仁贵等名将,那么究竟谁是当时的第一名将呢?虽然很多人都说是李元霸,可真相并不是这样。李元霸先不说李元霸是不是虚构的人物,这里暂时就按照

  • 隋王朝:仅仅存在38年的王朝,却在中华历史上作出了四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大隋王朝简介,正史中的隋王朝,隋王朝现状

    中国人普遍觉得隋朝很一般,但有意思的是,外国人却认为隋朝是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事实上,朝代的重要性,不能仅以其存续时间长短和繁荣程度来衡量,而应更加注重其创新性。所谓“旁观者清”,之所以外国人如此高地评价隋朝,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创造力

  • 被父亲唐玄宗抢走了老婆杨玉环,寿王李瑁的最终结局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玉环死后寿王李瑁是什么态度,李瑁杨玉环真实历史,李瑁李隆基杨玉环关系

    李唐王朝在盛世之时,出现了许多惊才绝艳的人物,像什么千古一帝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诗仙李白,都在历史上举足轻重,加上那些才华横溢的文臣武将,他们将其他人的光芒通通掩盖。不过不管是怎样的光芒,也遮掩不住那"唐朝乱象"。01"唐朝乱象"唐玄宗父纳子妻,唐太宗兄纳弟妻,唐高宗接力纳了自己的后妈。这些接二

  •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为她做了什么?莫高窟一副壁画令人难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自汉代以来,汉代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的故事,在人们中广泛流传,成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几千年来,根据王昭君的故事而出现的诗

  • 算命先生说李家要做皇帝,杨广杀32个姓李的,李渊用四个字逃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杨广杀李渊谁救的,李渊被迫让位时留下预言,杨广杀李姓真实原因

    其实就是因为隋朝存在的时间太短了,两个皇帝之后,就被唐朝给取代了。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广,非常的迷信,他在皇宫里面养了很多算命先生,有一次一个算命先生说隋朝要灭亡了,要被李家夺去皇位。杨广的内心当然是相信了,于是就开始找遍姓李的人,把他们一个个都给杀掉,然而要到李渊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叫李穆的人跳出来。

  • 李渊起兵成功是因为李世民,还有没有别的厉害人物帮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渊为何斗不过李世民,李渊李世民起兵是哪年,李世民劝说李渊起兵反隋

    李渊能够成功起兵反隋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归于李世民,但是这次起兵的成功也不只能全归功于李世民,其中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李渊长子李建成和大臣裴寂。接下来我就带您探秘这两人是如何帮助李渊成功起兵的。李渊如果要起兵反隋最基本的条件,他应该要有足够的军队。试想,若是李渊手上只有一点兵马,他那

  • 姜维死后82年,他写给刘禅的密信出土,东晋权臣:诸葛亮可瞑目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投降过给刘禅写过信吗,姜维临终写给刘禅的话,诸葛亮死后姜维有无建树

    首先呢!我们没必要拿这个人去对比另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还发光点的。这是不一样的。而我们今天就讲讲姜维留给刘禅的信。可惜这一封信迟到了82年。而这一封信一出土,诸葛亮都死可瞑目了。那么信又写了什么呢?要说起三国时期的姜维,他也是一个比较出名的人物。原本的时候刘禅投降后,他假装投降策反了钟会

  • 李渊退位后过着怎样的生活?玄武门兵变后,他原谅李世民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逼迫李渊退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后悔吗,李渊退位后李世民治理国家好吗

    说起唐朝,大家肯定都知道唐朝是我国在封建历史中最强大的时代,唐朝的文化非常包容,在武功上也很有成就。西边的突厥,吐蕃以及东边的高句丽,整个威胁唐朝的外部势力都被唐朝一一打败。那时的长安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世界各地的外国人都会聚在长安这座最繁华的都市。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人,肯定会惊诧于长安的繁华。缔

  • 汉朝刘据造反,唐朝李承乾造反!为何明朝没有太子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跟随太子刘据谋反有哪些人,汉朝历史上真实的刘据,汉朝刘据为啥没登基

    唐太宗时,李承乾试图谋杀李泰失败后,又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图谋不轨,最终事情败露。后来,唐太宗将他贬为庶人,客死黔州。然而,纵观明朝300余年历史,却没有一个太子试图谋反,为什么?其实,实际上这与朱元璋有关,他在太子集团的制度设计上,做了进一步变化,让太子彻底不具备谋反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