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在盛世之时,出现了许多惊才绝艳的人物,像什么千古一帝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诗仙李白,都在历史上举足轻重,加上那些才华横溢的文臣武将,他们将其他人的光芒通通掩盖。
不过不管是怎样的光芒,也遮掩不住那"唐朝乱象"。
01
"唐朝乱象"
唐玄宗父纳子妻,唐太宗兄纳弟妻,唐高宗接力纳了自己的后妈。
这些接二连三的丑闻,成了唐朝"国丑"。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作者借贾蓉之口说
"各门另户,谁管谁的事。都够使的了。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别讨我说出来。连那边大老爷这么利害,琏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凤姑娘那样刚强,瑞叔还想他的帐。那一件瞒了我!"
由此可见,那个时候对于汉、唐的贬低就已经存在了。说来也是,没有程朱理学的汉唐两朝,不仅自由风气格外出众,就连女性在那个时期也是有些地位的。
唐太宗取了齐王妃杨氏的时候,李元吉早已被干掉了,唐高宗"继承"父亲妾室的时候,唐太宗也早就凉凉,对于这两个没羞没臊的人来说,还没什么尴尬的事。
到了唐玄宗纳儿媳妇的时候,儿子不仅没死,人家小两口还过了几年小日子。
02
"暗度陈仓,偷梁换柱"
纳妃是小事,纳儿媳妇做妃就不一般了。
话说回来,要想直接走程序纳妃,那一定会出问题的。也是,毕竟家丑不可外扬,更何况这个儿子的母亲,也曾是唐玄宗最爱的女子武惠妃。
在唐玄宗的这里,对寿王李瑁还是很不错的。史书记载唐玄宗对待寿王李瑁那可是"宠冠诸子"。
而寿王李瑁与杨玉环的婚事,还是武惠妃在世的时候,在洛阳亲自与唐玄宗一起同意的。
那个时代没有什么明星,公众人物也不多,也就那么几个,要说那个时代的"巨星"也就是只有唐玄宗李隆基。
巨星
"巨星"出点八卦绯闻,那必然能传遍天下。只是他不会没想到,不只是传遍了当时的天下,还传到了千年之后的今天。
唐玄宗纳妃的方法也是独特:
杨贵妃
先让寿王妃出家当个女道士,号太真,去骊山,其实道馆就在宫里,不过让杨玉环出家也是有名头的: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
其次呢,就是让杨玉环再次变成他爹的女儿。
这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杨玉环亲爹死的早,小杨玉环从小就跟着三叔父杨玄璬生活,那么杨玉环自然就是划到杨玄璬这边。现在再次划回到生父杨玄琰名下,也就是证明,这个杨玉环不是以前那个寿王妃杨玉环了。
那寿王妃杨玉环呢?那不还在宫里吗,女道士杨太真。
整个谋划可谓是“天衣无缝”,当然这个天衣无缝也就是当事人想想,明眼人一看,心里都明白,却也没人敢在皇帝面前嚼舌根。
就算没人敢嚼,唐玄宗自己心里也有结,杨玉环在宫里当了五年女道士,唐玄宗琢磨也该到日子了。
不能苦了自己的儿子,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在那不久之后,就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可以看出,唐玄宗对待寿王李瑁已经很不错了,毕竟那个京兆韦氏是唐代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在唐朝的京兆地区很有影响,民间有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计划完成,儿子也有媳妇了,自己也如愿以偿了。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论纲常去*#%的吧。
无论是杨贵妃还是寿王李瑁,都只能接受唐玄宗的安排,毕竟寿王李瑁的老爹在几年前干掉了三个亲儿子,其中还有个太子,儿子对他来说,有的是,就算少了几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是过得不舒服就再生几个。
作为一个拥有十足“政变经验”的老手,唐玄宗什么干不了?
从此唐玄宗过上了“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日子,真是"没羞没臊"快快乐乐。
03
史书中的寿王李瑁
寿王李瑁-徐箭饰
作为唐代史书《旧唐书》,从未敢将三人写到一起,寿王就是个旁人,仿佛杨太真和杨贵妃就是两个人一样,一个是杨玄璬的侄女,一个是杨玄琰的女儿。
另一本史书《新唐书》就不一样了,毕竟离着唐朝远,敢说点真话。
《玄宗本纪》:"二十八年……以寿王妃为道士,号太真。"
《杨贵妃列传》:"始为寿王妃。"
说点真话,杨贵妃是寿王原配。
不论哪本《唐书》,开元(共29年)二十八年,寿王妃杨玉环第一次离开寿王李瑁,为的是前往骊山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这是李瑁第一次失去杨玉环。天宝四年,李瑁有了新的妻子,原配杨玉环成了小妈,自此开始,李瑁彻底失去了杨玉环。
我们不免以恶意去想寿王李瑁,毕竟自从杨玉环进了宫,他的日子也还不错。所以又有了寿王李瑁,卖妻求荣这么一说。
不论怎么说,寿王起初日子怎么看来都不太好过,因为在开元二十九年,他"父亲"李宪去世了。
为什么说,李宪是寿王李瑁的父亲呢?因为在那几年,武惠妃的孩子总养不活,第三子李瑁一出生,惠妃和玄宗就商量着把李瑁送出宫,给最亲近的大哥李宪去养。
宁王妃待李瑁亲如己出,因此,也许小李瑁对亲生父亲的爱,还不如对宁王夫妇俩的。
先是妻子入宫成了道士,再是养父去世,两重打击之下,寿王李瑁应该是自闭了。
安史之乱
再到后来出现寿王的地方就只有安史之乱了。
《旧唐书·本纪·卷九》:"分部下为六军,颍王璬先行,寿王瑁等分统六军,前后左右相次。"
唐玄宗将军队分为六个部分,寿王李瑁就分得了一支军队,护卫唐玄宗。
《旧唐书·本纪·卷十》:"乃令高力士与寿王瑁 送太子内人及服御等物,留后军厩马从上。"
太子被百姓拦住,说什么也不让走,于是太子就和唐玄宗分道扬镳,临别之际,派了高力士与寿王李瑁一起去同意的。太子自此北上灵武,后面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我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
《旧唐书·列传·卷五十八》:"见素遁走,为乱兵所伤,众呼曰:"勿伤韦相!"识者救之,获免。上闻之,令寿王瑁宣慰,赐药傅疮。"
天宝十五年六月,诛杀杨氏,韦见素怂了要逃跑,被乱哄哄的军队给打了,有一堆明白的赶紧喊:"别伤了韦丞相。"有个有眼力劲的,赶紧救了他。唐玄宗知道了,就派遣寿王李瑁去送点药,安慰一下。
说来也有趣,这些史书都说了寿王李瑁在安史之乱初期陪着唐玄宗,那么马嵬兵变的时候,杨玉环香消玉殒,寿王李瑁是否是旁观者?心中又是作何感想呢?
可爱杨玉环
历史上背锅的女子,总是那么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