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一个特殊官职,比皇帝权力还大,200多年来只有2人当过

清朝一个特殊官职,比皇帝权力还大,200多年来只有2人当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75 更新时间:2024/1/16 23:37:26

秦始皇当上皇帝开始,中国就存在了几十位皇帝。皇帝自古以来都对权力有着莫大的热衷,只有少数几个人可能比较另类,没有对权力产生什么兴趣。而皇帝想要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必须要对抗很多的压力。为了集权,明朝皇帝废除了宰相制度,从那之后,皇帝就是真正的权力集大成者,不再需要担心权力旁落的问题。

但是时间到了清朝,朝廷上却出现了一个位置,这是一个特殊的官职,在这个官职的人,他的权力比皇帝还要大,这个官职就是摄政王。摄政王,顾名思义,就是要总管朝政。摄政王甚至可以越过皇帝去处理一些国家大事,而且摄政王不需要对皇帝负责,他只需要对自己国家的子民负责就可以了。

摄政王这个官职很特殊,整个清朝就只有两个人担任过。这两个人分别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摄政王的事儿吧。

实力压制,死于意外

清朝历史上的第一位摄政王,是大家并不陌生的多尔衮,出现在顺治帝福临统治的时代。在野史中有记载,如果不是一些意外的话,皇太极的皇位本来都应该属于多尔衮,那顺治帝就更不用说了。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并且是一个非常让人骄傲的儿子。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所以,努尔哈赤的孩子们从小就必须练习骑射,也必须有自己过人的本事。皇太极那时候已经很优秀了,可多尔衮的出现,证明了还能有人更优秀。

多尔衮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在战场上多次打下胜仗,而且多次收缴非常丰厚的战利品。就连决定满清命运的关键一战,山海关,也是多尔衮领兵前往的。可见,多尔衮自身的素质是多么过硬。

但阴差阳错地,皇位落到了皇太极头上。而皇太极驾崩的时候,只有福临是最适合的继承人,但当时福临年纪还小。即便福临成为了顺治帝,他也没有那个能力去压制满朝文武。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代表皇家威严的人出来坐镇。

这个人,就是多尔衮,他就是大清第一位摄政王。其实,顺治帝和孝庄太后,对于多尔衮一直存在着十分忌惮的心理。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他们毫无选择,只能放任多尔衮掌握朝政大权。

不得不说,如果多尔衮当了皇帝,他也一定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帝。在他担任摄政王的时候,整个大清朝的秩序都是井井有条的,在民间百姓当中,多尔衮的威望也是很高的。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大多也很信服多尔衮。

多尔衮的名声那么好,对于顺治帝来说,他就成为了一道浓重的阴影。但谁也没想到,正值壮年的多尔衮,竟然会死于狩猎途中的一场意外。其实对于这场意外,大家有很多猜测,甚至有人怀疑那根本就不是意外。

不过真相已经不重要了,最后的胜者是顺治帝,掌握话语权的人,自然就也是顺治帝。

生不逢时,无力回天

清朝的第二位摄政王,也是最后一位摄政王,是载沣。载沣的身份很特殊,他不仅是摄政王,还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父亲。

在溥仪之前,清朝的皇帝是光绪。但光绪说白了就只是一个空架子,真正的权力是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的,慈禧太后也被称为是牝鸡司晨的典型代表之一。光绪命不长,死在了慈禧太后前面。为了稳定权力,慈禧太后自然需要一位新的继承人,而且这个继承人也得是她的傀儡,要听话才行。

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慈禧太后选中了宗室之中的溥仪。溥仪当上了皇帝,但慈禧太后自己却是命不久矣。在弥留之际,慈禧太后把权力下放给了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载沣有了摄政王这个身份,以后行事也就更加方便了。

其实慈禧太后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载沣一直以来都很会卖乖讨巧,慈禧太后一直十分喜欢他。而且,载沣自己本身对于政治也是有研究的,并不是一个草包。综合很多因素考虑,摄政王这个位置才落到了载沣的头上。

只可惜,载沣也是生不逢时,这个时候的大清朝已经是命数将尽了,千疮百孔的国家,已经没有人能够挽回了,载沣也不行。所以,即便他在摄政王这个位置上付出再多的努力,他也是无力回天。

这个权力很大的摄政王,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权力带给他的好处,反而最后被权力所累,自己的理想也没有完成,还真是可惜了。

权力斗争,从未停止

其实摄政王这个位置,很多时候是逼不得已才出现了。比如多尔衮,就是因为逼不得已,顺治帝和孝庄太后才能同意他的这个职位。比如载沣,国家实在是没有依靠,逼不得已,载沣才登上了那个位置。

不过,即便是情况逼不得已,但摄政王的身份也是很特殊的。他们可以在见到皇帝的时候免于下跪,可以在行走的时候与皇帝并肩,可以享受与皇帝同等的生活待遇。摄政王就像是整个官职体系中的一个异类,不用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

也正因如此,皇帝和摄政王之间是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的。顺治帝和多尔衮之间,就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顺治帝依赖多尔衮,一方面,顺治帝也想要把多尔衮拉下马。而载沣和溥仪,即便是亲父子,同样也是有矛盾的。

结语

多尔衮是没有发挥足够价值的摄政王,他死于意外,如果不死,说不定他还会有一番作为;载沣是生不逢时的摄政王,他无力回天,心灰意冷。

摄政王这个官职,非常特殊,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之下的产物。摄政王的出现,同样也是中央集权自身稳定的政治需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 “兵”和“勇”,一字之差,地位却是大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军服上的兵和勇代表什么,为啥清朝士兵衣服有兵字,清朝兵衣服上的勇和兵的区别

    在满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前,所有的清军都是八旗兵,后来满清入主了中原,八旗兵的数量不够了,所以满清的统治阶级为了把八旗兵的数量提上去,就建立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由汉人组成,那时这个团队是以绿色旗帜为标志的,所以他们叫绿营兵。虽然这支绿营兵也是清朝统治者建立起来的正规军队,但是他们和八旗兵相比还是有着本

  •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最无能的皇帝,力挽狂澜的皇帝,为什么西方列强不强行瓜分清朝

    大清王朝可以说是很多人记忆深刻的一个王朝。作为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所保留下来的资料以及文物也是非常之多,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遐想和故事。只可惜清王朝未能及时做出变革,在面对时代发展的潮流之时没有及时改变自身的发展方向导致被淘汰掉。不仅如此,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我国还饱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当时清

  • 雍正的继位没有一点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是怎么继位的,雍正继位有什么争议,雍正是篡位还是合法继位

    实际上,雍正的继位一点争议都没有,如果我们仔细去看一下时间线,就会发现,康熙二废太子之后,就是雍正。一废太子之后,我们知道康熙的八子相当活跃,联络群党,跃跃欲试,这一点引起了康熙的警觉。从康熙内心来看,最讨厌的就是结党,这么一来,八子梦碎。再加上八子出身不高,自然本来就毫无希望。二废太子之后,看上去

  • 雍正王朝: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听了为何很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有多疼爱他十三弟,雍正王朝十三爷劝雍正争太子,雍正王朝各个皇子对十三爷的态度

    康熙的心结,其实是一个“关于好人”的心结或者纠结。这个“心结或纠结”是因为康熙在第一次废黜太子之后下旨“公开推举新太子”,在面对新太子的“选票”一边倒的局面下产生的。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结或者说是纠结呢,我们还是从“推举新太子”说起。。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康熙四十七年,那个已经让康熙越来越失

  • 康熙王朝蓝齐儿墓葬被发现,欲要挖掘,老汉拿出一物让专家腿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蓝齐儿打小就容貌出众在加上她的调皮可爱是深得康熙皇帝的欢心,可在她十六岁的时候,被葛尔丹看上了,他逼着康熙让蓝齐儿下嫁给他,可大家都知道蓝齐儿早就心有所属,那就是李光地。李光地各方面都是非常优秀,康熙对于这个女婿是非常的满意,葛尔丹这个要求确实令他十分的为难,在衡量一番之后,康熙还是选择以大局为重,

  • 慈禧去世前,为何一定要把光绪皇帝杀掉?隐藏多年的秘密被揭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相关史书记载,清朝政府的腐败全部都是由慈禧一人造成的,要知道在当时很多事情的决定权全部都在慈禧手中,比如当时英国租借香港99年也是自己做的决定,甚至慈禧还和其他国家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些条约中绝大部分都是割让领土。在清朝末期的时候,百姓们的生活民不聊生,但是慈禧却用着老百姓的血汗钱享受

  • 此人是清朝最后一个秀才,写诗两万首,活了110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写诗最好的人,清朝的最后一位秀才,清朝最后一位秀才活到110岁

    日本古代的科举从隋朝开始到清末1907年,诞生了很多位状元,秀才更是数不胜数,状元的知名度比较大,很多人都知道,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不太出名的秀才,中国最后的一位秀才——苏局仙。苏局仙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就是广大贫寒学子能够进入官场的不二通道,1300年后的清朝末期,戊戌变法中皇帝下诏废八股改试策论,但是遭

  • 民国富二代的好汉:林徽因弟弟放弃生活抗战,毕业就击落一架敌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林徽因九个空军弟弟,林徽因与她的9个飞行员弟弟,林徽因弟弟抗日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北洋政府中的司法总长,所以林家的家境十分优厚,林徽因也是家中的千金小姐。林徽因自从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之后,就跟随着他成为了一名建筑学家,他们不仅开创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系,还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专家,他们是建筑领域的开拓者,也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梁思成也在战争中,保护了许

  • 庞统临死前,为什么对刘备讲:主公被刘备所惑?蜀汉败亡原因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庞统之死对蜀汉的影响,庞统死前说出刘备秘密,刘备何时得到庞统

    夷陵之战,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执意出兵伐吴,为关羽张飞报仇,最终被大都督陆逊算计,70万大军被打得七零八落,蜀国国力再度衰弱。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各国纷争的乱世时代。既有着各路英雄的赤诚忠心,刀口舔血。也有诸侯争霸,百姓生灵涂炭。这是一个杰出的时代。奇书《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

  • 正史刘备打仗有多厉害?时间线还原刘备一生,看完就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打了20年败仗怎么过来的,历史中刘备有多厉害,小说里的刘备和历史上的刘备

    这个问题因为《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而产生了不少误解,进而让无数人将刘备等同于那个只会哭,最后再诸葛亮帮助下哭出天下的好哭佬。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用时间线还原刘备的一生。公元184年,汉末黄巾起义爆发!那一年刘备23岁,积极参与镇压黄巾军,颇有战功的刘备,因为镇压起义军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