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包拯出殡之日,21口棺材从七个城门抬出,从此盗墓贼定下个规矩

包拯出殡之日,21口棺材从七个城门抬出,从此盗墓贼定下个规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839 更新时间:2024/1/22 19:58:31

包拯作为监察御史,一生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包拯对于权贵,从来都是不同流合污,坚持自我,最终,包拯成为了北名臣。

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之中,有许多人会作奸犯科,危害社会。但是也会有许多的清廉之官,他们在工作的过程里,可以做到不受到金钱的诱惑,一直坚持洁身自好,他们虽然总会被同行打压,但是他们仍然会坚守本心,最终成为一代清官。包拯作为北宋第一大清官,让人们非地敬佩他。包拯出殡之日,21口棺材从七个城门抬出,从此盗墓贼定下个规矩,这个规矩究竟是啥?

包拯在考上进士之后,就成为了一个知县,包拯家中有着年迈的父母,所以他为了尽自己的孝心,就选择放弃前途,在自己的父母的身边伺候父母。后来,包拯的父母去世,他才再度进入京城去做官。京城之中,无论是普通平民,还是公贵族,他们都非常的害怕包拯,因为包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无论是面对平民老百姓,还是那些社会地位已经很高的人,包拯都能做到公平公正。

有一次,朝臣弹劾王逵,包拯便多次上书,前几次被宰相和皇帝给挡了回去,最后,包拯直接去找皇帝当面谈话。包拯在皇帝面前的态度,可谓是非常的当仁不让,属于有理就会一直说下去的类型。皇帝是国家权力顶端的人,所有的人都怕他,结果包拯却在皇帝面前当仁不让,这让武百官都感到不可思议,皇帝听了包拯的话之后,大为震惊,但是包拯毕竟有理有据,所以皇帝也只能罢免了王逵的官职。包拯这种做法,让许多的朝臣都开始怕他,同时也非常的恨他。

包拯自己清廉为官,同时也给自己的子子孙孙立下了家规,那就是,若是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这一辈子都被想再进包家的门,而且从此以后也不会承认他们是包家的人,去世之后也不能葬在祖坟之中。包拯去世之后,他出殡的当日,非常多的老百姓都来送别他,因为包拯的公平公正,很得民心。不过,在当日也是有着令人不理解的事情发生,那就是有21口一模一样的棺材,分别从七个城门抬了出去。

包拯一生都非常的清廉,所以他也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帮助了不少的平民老百姓,日子久了,大家便也都熟悉了他,所以民间的老百姓,大部分都很感谢他。包拯去世之后,会出现21口一模一样的棺材,分别从七个城门抬了出去这种情况,大概也就是因为包拯不想被别人打扰。

包拯在和人们交往的过程里,做到了不卑不亢,不会刻意地去讨好任人。虽然包拯身居高位,但是他还是在吃穿用度方面,还是会非常的节约和朴素,和普通老百姓也没什么区别。正是因为朝廷之中有着包拯这一位大臣的存在,很多的贵族人士都非常的害怕包拯,于是他们的一些违法行径,也是收敛了很多。

包拯不苟言笑,民间甚至称,包拯笑是比黄河水清还更难发生的一一件事。在民间,就连小孩和妇女都知道包拯的名号,可见包拯是非常得民心的。

在包拯去世之后,很多敬仰他的人,也来到包拯的墓前,去抚摸包拯的名字,日子久了,包拯墓碑之上的字都被磨去了。包拯是宋代家喻户晓的人物,所以,只要是心中正义的人,对于包拯都是非常的尊敬。

包拯去世之后,盗墓贼也定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一定不能去盗包拯的墓。众所周知,盗墓贼就是一些靠着盗墓,偷盗文物,然后去变卖,获得钱的人。他们这些人,可以说是完全的丧失了良知,让国家失去财产,令人愤怒。可是,就连盗墓贼这样的人,面对包拯的墓,都能够做到完全的让自己的坏心淡去,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包拯就是最正义的人,若是去盗包拯墓,一定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如今,我们身处于一个安定的社会之中,像包拯这样,一生清廉,为国奉献的官员还有很多,但是也还是存在着一些贪污腐败的官员,国家对这些官员也是进行了相应的惩罚。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也只有那些一生清廉的官员,可以得到人民的爱戴,成为人民心中的最正义的人。

参考资料:

《书端州郡斋》

更多文章

  • 宋朝一女婴出生时不哭不闹,父亲带去寺庙,高僧:她不该来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一女婴不哭也不笑,宋代弃婴塔,宋朝高僧名单

    李密的《陈情表》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篇非常感动人的作品,因为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描写出来的亲情也很动人,一个普通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了。但是李密能够成功的长大,和他的祖母有着很大关系,正是因为祖母一把年纪了仍然关心他呵护他,才能有后来的李密。人

  • 杯酒释兵权:为啥他们愿意交出兵权?因为赵匡胤断了他们的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只要是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一定都听说过那场著名的酒宴,诗中所说“陈桥风云变,东海鳞波卷。情剑断山河,杯酒释兵权。”指的就是这场盛宴,这场盛宴也向我们展示了赵匡胤做事的滴水不漏程度,断绝了所有人的后路。而此酒宴就发生于赵匡胤登基后的第2年,在公元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七月的某日晚朝散之后,赵匡胤下

  • 宋朝“懒”诗人苏麟:一首诗只写出两句,而这首诗却被千古传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苏麟写的一首诗,宋代诗人苏麟写过哪几首诗,苏麟个人简历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达到空前绝后,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宋朝十分注重文化的发展,因此在宋朝时期大量文人志士出现于此。有号称“东坡居士”的苏东坡,“六一居士”欧阳修,“易安居士”李清照等等,他们的作品令人铭记于心。在宋朝还有一位以两句诗而出名的诗人,被称

  • 诗鬼李贺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时无人对出,宋朝才有了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诗鬼李贺深度解析,唐朝李贺最好的诗,李贺形容友情的诗

    唐朝,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朝代。盛世年间,政治昌明,文化大繁荣,一时之间才人辈出。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仙”李白潇洒一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圣”杜甫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后有“蜡炬成灰泪始干”和“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小李杜”。这中间还有一位李姓诗人有着“诗鬼”之称,也

  • 临死前吴用才明白,梁山真正的大哥,从来都不是宋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江和吴用有多坏,宋江吴用真有其人吗,吴用对宋江的评价

    可是想着死去的大哥,以及众多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吴用已经对生活失去希望,准备上吊自尽。临死前,他突然明白过来,原来梁山真正的大哥一直都不是宋江,而是他自己——吴用。屡考不中,落草为寇。在上梁山前,吴用只是地方上的一个私塾。他博学多识,满腹经纶。吴用本来想成为朝廷的一名官员,但当时皇帝重用高俅,高俅

  • 明朝的饥荒,父亲找女儿借粮食,被女儿150文卖给屠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饥荒历史上真实故事,明末饥荒事件,史书对于饥荒的描述

    自古以来,粮食问题一直是天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古代而言,由于落后的生产力,粮食产量极低,老百姓一年忙到头,收获到的粮食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个朝代做到了每个人都能吃饱肚子,就能算是盛世。而且粮食的生产从来都不是稳定的,如果哪一年爆发了天灾,必然会导致粮食欠收,还有可能会出现饥荒,人在饿极了的情况下,

  • 北宋灭南唐有多壮观?实力碾压之下,一切兵法奇谋都是行为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北宋是如何灭掉南唐的,北宋是怎样平定南唐的,北宋打南唐用了多久

    战争不仅仅是冲杀夺城,而是优秀的指挥官们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打出一场绝对有艺术感的战役。就像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一样,这种战役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更是可以名垂千史,成为一代佳话。可以说每一场战争当中,都少不了许多参谋、将领在后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但是正所谓打仗就是在拼一个国家的经济、人口等全方位

  • 朱元璋最恨的姓氏,男人世世充军,女人代代为奴,是何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何姓,朱元璋最痛恨的姓,朱元璋最痛恨的一个姓是什么姓

    姓氏,是每个人都有的。姓氏这种说法,其实在母氏社会就已经存在。《左传·隐公八年有言》——“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中国所存在的姓氏有很多,有的甚至还没有被大家所熟知。姓氏算是家族的一种传承,但有的人却因为自己的姓氏而遭到朱元璋的痛恨。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作为明朝的皇帝,朱元璋的

  • 朱元璋于一寡妇家避难,临走前寡妇害怕怀孕,朱元璋的做法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临死前叮嘱子孙,朱元璋落难用两滴乳汁救了朱元璋,朱元璋临死前大喊六个字

    中国封建王朝的存在是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也是中国历史上绚烂的一笔,每一次的王朝更替与文化革新都是一次新旧更替,其中掺杂着鲜血与智慧。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历史就像一则又一则意味深长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精彩,有些乏味,有些绚烂有些却暗淡。自古帝王多薄情,身边总是有形形色色的美女,只是真正做到只爱

  • 成吉思汗只将精锐部队留给托雷,而不传位于他?不是想就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托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死后托雷怎么样,铁木真为啥不传位托雷

    而且拖雷更是为成吉思汗的嫡幼子,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幼子守灶”,嫡幼子哦托雷是成吉思汗名义上的继承人,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成吉思汗死后,托雷便是新大汗。临终前更是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留给了托雷,也就是就是成吉思汗中央兀鲁思的六十多个千户,托雷可以说是众兄弟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位。那么成吉思汗在临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