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哪八个字呢?就是“言过其实,不堪重用”这八个字。为什么刘备要说这八个字呢?其实跟一个人有关,那就是马谡。
说起马谡这个人,其实是大有来头,他的哥哥是三国时很有名气的马良,民间有这么一句话:“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而白眉就是马良。虽然在名气和才华上面,马谡和马良相去甚远。但是在做人方面,马谡就比马良高多了。
特别是在迎合诸葛亮方面,马谡更是良苦用心,作为诸葛亮手下的幕僚,马谡深得诸葛亮的信任,即便是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诸葛亮还向刘备保荐了马谡。但是刘备一眼就看穿了这个人不学无术,只会纸上谈兵,于是说出了著名的八字遗言:“言过其实,不堪重用。”
其实在马谡的一生之中,倒也没有那么不堪,在其日常工作中的表现,还是很让人满意的,特别是在诸葛亮南征的时候,提出了“攻心为上”的策略,与诸葛亮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让诸葛亮更加信任他。
但是街亭一役,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之言,又犯下兵家之大忌,葬送了诸葛亮北伐的大好局面,最后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这正是印证了先帝刘备的先见之明。
还有一个人,也是被刘备看得很准的,这个人就是魏延,这也是刘备和诸葛亮在识人方面的又一差别性案例。
魏延是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加入蜀汉阵营的,诸葛亮一见他就要推出去斩首,而被刘备保了下来。
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之后,蜀汉集团大获全胜。这个时候,就需要安排一个大将去镇守汉中,刘备没有安排众望所归的张飞,而是安排了魏延,就是其明证。在一次刘备大会群臣的时候,问魏延道:“委任你(驻守汉中)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随即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这样的气魄让刘备很是满意。
后来的历史证明魏延在汉中干得还真是不错,几次三番打退曹操的进攻,为蜀汉的大后方提供了有效的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屏障作用。
而在诸葛亮多次的北伐中,魏延作为先锋大将,立下了许多的功劳,甚至提出了子午谷突袭的方法,可惜的是没有被诸葛亮信任和采纳。
诸葛亮和刘备信任的人不一样,带来的结局也不一样,或许诸葛亮不信任马谡而信任魏延的话,那么三国最后的历史还真有可能被改变,大家说是吗?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