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末清初人,他在只有十岁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而他的母亲,也因为丈夫的去世,国家的灭亡一同随着大明的朱由检去了。父母双亲的离开,使得周培公成为了孤儿,成为了无父无母的人。他为了能够混口饭吃,于是便成为了一个小吏,虽然收入一般,但总算是吃了皇粮,就养活自己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后来,随着他的不甘平凡,随着他遇到了自己生命当中的贵人,使得他有幸进入到了京城做事,并在后来接触到了康熙帝。
他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康熙一朝建功立业的时候,是在康熙十三年的时候,那时的吴三桂开始了反叛的道路,他想要通过的自己的努力,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要知道,当时反叛清朝的不仅仅只有吴三桂,还有耿精忠和王辅臣,吴三桂为了能够和这些“战友”的势力联合在一起,开始了战略上的扩张,企图能够实现破坏清军的包围圈,从而达到压缩和减小清军对于他们反叛集团的阻碍。
当时的康熙皇帝也看出了他们这一目的,如果要是这多股力量混合在一起,对于清廷的剿灭和征讨是大大不利的;所以,为了不让他们这些星火联合在一起,不让他们成为一堆熊熊燃烧的大火,康熙帝也开始了他战略上的部署。
他首先派遣黄锡衮和周培公这两位得力的干将,对吴三桂的计谋和想法的实现进行阻挠,防止他们这些庞大力量的汇合,而另一方面,在朝廷中康熙帝召集了他所信任的大臣,一起商量和研究对付这些乱臣贼子的办法。
后来周培公提出和分析了王辅臣举棋不定的内心,并觉得只要清廷给他一定的承诺,一定会使得他归降清朝,在听到了这样“兵不血刃”的办法后,康熙皇帝很是高兴。
为了能够帮助康熙皇帝解决掉心头的大患,同时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在后来加官进爵,他提出了由自己主动去安抚,主动去让其劝降的办法,正是他这一点,使得当时的皇帝对他很是佩服和喜爱。后来,因为他的努力,王辅臣被说动,并主动投降配合朝廷对付吴三桂,这就是使得吴三桂的战略构想破产了,他的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剿灭吴三桂的基础。
周培公之死
他的去世,并不是因为康熙帝的原因,而是因为他自己身体的原因。当时的他年龄已高,但是还时时刻刻有一颗报效国家的心,他每天都留意时政,在他听说蒙古准格尔部反叛了后,立马上书想要为国家尽忠,在后来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盛京的提督,但因为年事已高,再加上身体不好,导致了他死在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