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庞大的东林党,为何在清朝消失了?不好意思,游戏规则变了

明朝庞大的东林党,为何在清朝消失了?不好意思,游戏规则变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234 更新时间:2024/1/26 3:36:18

从1604年顾宪成正式重新建立东林书院开始,到南明政权灭亡为止,东林党人在明朝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这种以“师生”、“同学”、“同乡”的身份互相勾连的团体,最终成长为一个极其庞大的势力。

但是在清军统一天下之后,就很难看见东林党人再出来搅风搅雨,这些自诩为"清流"的人在清朝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为何东林党人在清朝就不行了呢,难道是那些东林人转性子了?

首先咱们要清楚东林党的背景。最早的东林党只是一群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评论朝廷政策、抨击腐败官员的文人士绅,哪知道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大。

因为里面大部分文人士绅都是出自江南地区,故而江南士绅地主富商阶层将他们的政治筹码押在了东林党上,东林党人也逐渐开始"与国争利",尤其是在先后打败了阉党之后,东林党甚至可以左右官员的升迁与罢免,东林党成为了与明朝皇权抗衡的存在。

江南士绅地主富商阶层掌控了东林党之后,东林党人便开始对明朝进行渗透,慢慢的掌控了朝堂,于是新的游戏规则的制定就落到东林党手里。

明朝中前期的秩序一直都是官僚阶层来制定,官僚们虽然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基本还是按照传统来治理国家,其中"重农抑商"就是最重要的政策。

但是到了晚明,这种传统秩序已经改变,商人阶层逐渐参与到了明朝的秩序中来。

正是商人的介入使得明朝的税收出现了异常,而大明朝的最终灭亡与财政困难有着极大的关系,商人们将所有的纳税和危机都嫁接到了农民身上,最终导致明朝财政崩溃,明朝灭亡。

江南士绅富商们将自己的腰包塞得鼓鼓的,但是却蛀空了大明朝。

清朝“剃发令”下达之后,中国南方建立的南明政权为什么还能坚持长达20年之久?

因为南方有部分士绅地主富商阶层出于民族大义而一直在支持南明政权。

东林党人以不断渗透的方式改变了明朝的游戏规则,他们成为了明朝后期的掌控人,但这一套跟农民军、满洲女真玩不转。

满洲女真人和受到压迫已久的农民可不管什么游戏规则,他们直接掀桌子。

当武力成为了唯一的游戏规则的时候,明朝的覆灭,那么依附在明朝上的东林党自然而然走向灭亡。

特别是清军击溃农民军之后,开始重新制定一套新的游戏规则,完全和以前不一样的游戏规则,依靠科举进身的读书人根本无法真正进入清朝的权力高层,只有拥有八旗身份才能真正走到清朝的权力巅峰,其他阶层的人根本没有任何途径成为清朝的权力顶峰,最多多获些其他好处。

比如在清朝中前期,汉人文武大员根本无法真正得到清朝皇帝的信任,别说是江南地区的汉人官僚,就连辽东地区的范文程,早期投降清朝的洪承畴吴三桂都得不到清朝的信任。

这样一来,清朝就没有了东林党生存的土壤。

加上清朝对江南地区严防死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彻底消除江南地区的反抗势力,对江南士绅地主富商阶层造成沉重打击。

后来平定江南地区之后,为了进一步镇压江南地区士绅地主富商阶层,再次进行大肆牵连屠戮,其中以“哭庙案”、“通海案”、“江南奏销案”的江南三大案最为著名。就连著名才子金圣叹都惨遭杀害,这对江南地区士绅地主富商阶层造成毁灭性打击。

更为重要的是,清朝的皇权集中在满洲八旗手中,加上清朝是一个新兴的王朝,新朝新气象,清朝初期的皇帝对国家的掌控力远不是积重难返、日薄西山的明朝末世皇帝能比拟的。

江南地区士绅地主富商阶层的那些读书人想要再搞什么幺蛾子,那么等待他们的不再是权势与财富,而是大刀片子。

虽然东林党有一些人比如瞿式耜、黄道周等等壮烈牺牲,但是更多的却是投降清朝。

比如东林党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后为我大清礼部侍郎;吴伟业后为我大清国子监祭酒;龚鼎孽后为我大清礼部尚书,都算位高权重了。这就是东林党投降派的中流砥柱,在明朝天天道德文章,在清朝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这些人在明朝覆灭之后继续为清朝服务,但最终清朝人连做狗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直接将他们钉在耻辱柱上。

更多文章

  • 张居正告诉你,想要驾驭“小人”,这4点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居正人生感悟,张居正三句话教你轻松驾驭小人,张居正如何对待小人

    一旦遇到这样的“小人”,你的处境就十分危险了,轻则利益受损,重则名声受损或者生命受到威胁。既然“小人”有这么恐怖,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其进行防治并且驾驭呢?明朝时期的首席大臣张居正从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了这4个很不错的方法,分别是“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忍容奸,以力除奸”,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谈

  • 朱元璋问女子“天下什么东西最大”,女子回答4个字,被迫成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我们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定要仔细思考方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曾出现过皇帝问下属“天下什么东西最大”的事情,分别是两个皇帝问出的问题,其中一个皇帝得到了满意回答,另外一个皇帝则没有得到满意答案,因此很生气,将回答4个字答案的女子直接强迫成为自己儿媳,这个皇帝就是朱元璋,关于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不

  • 明朝奇案:小偷协助县令,钻床底,发现别有洞天,破获寡妇杀夫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长大后,陈忠到了婚配年龄,因为陈忠勤劳肯干,母亲马氏勤俭持家,这时候家里也算是小有资产。于是娶了一房娇美可人的媳妇金氏,陈忠对她那叫一个百般宠爱。次年就生下一对龙凤双胞胎。羡煞旁人。可惜陈忠福气薄,结婚才过七年,就生了一场怪病,一命呜呼了。而他们刚满六岁的小女儿楚儿突然间患了失语症,无法说话。成为了

  • 北宋到南宋之间,还有一个朝代,有没有人了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宋南宋跟哪两个朝代很像,南宋和北宋相似的朝代,北宋和南宋之间存在的朝代

    当然了,除了这些特殊并且漫长的时间段之外,其实在北宋与南宋更替的时候,中间短暂的时间内也曾出现过一个特殊政权,甚至有人将这个特殊政权称之为一个短暂的朝代,它究竟是什么样的有趣朝代呢?北宋灭亡北宋是赵匡胤从周世宗柴荣儿子柴宗训手中黄袍加身夺过来的,原本北宋初期,也算政治稳定,天下太平并且繁荣富强,可是

  • 秦桧后代中状元,路过岳飞墓前留下两句诗,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桧跪在岳飞的墓前跪了多久了,秦桧为何要跪在岳飞的墓前,关于岳飞秦桧的诗句

    只不过人们为其筑铁像不是为了供奉他,而是要让他生生世世跪在抗金英雄岳飞面前,为他当年的无辜谋害行为而赎罪。因此,秦桧等人在岳飞墓前跪了千年,受尽日晒雨淋,遭到每个来参拜岳飞的民众的唾弃和厌恶,成了真正的千古罪人。当然了秦桧遭到这样的奇耻大辱都是他的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人。人们恨他卖国求荣,恨他对岳飞的

  • 《大明风华》孙若薇和男人出海去了,看看明朝皇帝真正的白月光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明风华孙若微改遗诏,大明风华孙若微和朱瞻基大婚之夜,大明风华孙若微为什么要骗朱瞻基

    这一段,不管是历史框架,还是人物塑造,都做的非常不错。笔者以为《大明风华》导演改邪归正了,哪知道来个了孙若薇和徐滨一同出海?这是啥意思?这结局是准备被网友喷死?历史上的孙若薇和朱瞻基是青梅竹马,彼此之间互相喜欢欣赏。虽然朱棣仍然立了胡善祥为皇孙妃。但是朱瞻基一直在为扶正孙若薇而努力着,待爷爷朱棣和父

  • 史上第一奇书《山海经》中的内容究竟有几分可信度?司马迁看后说了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古三大奇书之山海经,司马迁评论山海经,司马迁山海经经典语录

    [var1]司马迁查阅了无数珍贵典籍才写成了《史记》一书,可以说是什么样离奇的文章应该都看过,但是唯独对《山海经》一书讳莫如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本书着实太过于离奇。就连司马迁也认为里面的内容太过于奇特,无法拿来作为参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司马迁这句话其实就已经否定了《山海经》的真实性。[var1

  • 这位皇帝被戏称是穿越者, 比勾践、韩信还能隐忍, 为权势不惜杀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比勾践还能忍的君王,比勾践还厉害的帝王,他穿越后成为最能打仗的皇帝

    [var1]历史上最著名的外戚就是西汉的王莽了,他的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这个王政君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把持后宫长达61年的时间。她娘家的叔伯兄弟全都位极人臣,王氏一族出了九个侯爷,五位大司马,可以说是西汉第一显贵世家。年轻时的王莽素有贤名,在朝野之间的名声非常的好。他二十四岁开始入朝为官,为人

  • 同样是投江而亡,为何屈原之后就有了端午节,而她却成为字谜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屈原投江前有端午节吗,屈原投江的故事与端午节的关系,屈原投江的故事100字左右

    说起端午节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今日高考和端午重叠的时刻,很多人结合起来还起了一个“一举高棕”的新鲜词语,但对于今年来说非常合适,熟悉端午的人都知道,端午其实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的节日。[var1]楚国著名政治家、诗人:屈原屈原的人物生平想必没必要多做介绍,他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也是政治家

  • 《史记》中有句话揭露玄机,蔺相如完璧归赵,其实是场失败的外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太假了吧,蔺相如完璧归赵图解,完璧归赵蔺相如被后世评价

    但若不给,又担心秦国以此为由,借机攻打赵国。一时间赵惠文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赵惠文王的心里颇为矛盾,主要集中在这四个方面:[var1] (1)秦昭襄王给出这么优厚的条件,必然有诈,他们怎么可能这么傻?(2)断然拒绝,又舍不得那十五座城池,美其名曰:“担心破坏两国关系,引来刀兵之灾”。 (3)要不要试